空白油畫1.2億:藝術的世界怎麼懂
估值1.2億元的空白油畫《無題》(1961) 羅伯特·雷曼和他的三幅白色系列作品 《系列13號(白色)》(2004) 《符號》(1998)
2012年5月,同屬抽象派表現主義的《橙、紅、黃》拍出最高紀錄價5.47億元。
版主:張白白
藝術的世界,也許你永遠不懂。
這不,蘇富比拍賣行將於11月11日在紐約拍賣一幅幾乎全白的油畫,估價高達1500萬至2000萬美元(約9000萬至1.2億元人民幣)。這個價格不僅讓不懂藝術的門外漢目瞪口呆,也讓業內人士吃驚不已。
對於我們來說,這個價格的確驚人,不過一點也不陌生:2010年底,趙本山一幅四字書法「龍騰鳳舞」拍得92萬元;2011年3月,倪萍的畫作《韻》以118萬元高價成交;2013年12月,馬雲自創的「馬體墨寶」最終拍出了242萬餘元天價,讓業內相當有名望的畫家「汗顏」……
難道,看不懂的才叫藝術?賣得貴才是藝術?離我們遠的才算藝術?究竟,我們該怎麼談論藝術和欣賞藝術?
26年前拍賣價格55萬美元
這幅神作名為《無題》,由現年84歲的紐約藝術家羅伯特·雷曼創作於1961年,是一幅幾乎完全空白、48.75寸乘以48.75寸的正方形油畫。畫作以有質感的白色顏料上色,帶有一點藍色和綠色的痕迹。此畫於1988年在蘇富比拍賣過,當時的成交價格是55萬美元。
雷曼出生於1930年,現在生活在紐約,他是單色畫、極簡主義和觀念主義藝術的重要人物。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白色的抽象畫,此次上拍的《無題》(1961)也正是這樣一幅作品。
上世紀50年代,雷曼開始他的單色調實驗之前,比他年長一些的藝術家例如巴尼特·紐曼、馬克·羅斯科已經開始類似創作了。
但雷曼數十年如一日地專註於他的白色繪畫,並憑藉他的實踐在藝術界享有一席之地,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曾於1993年為雷曼舉辦了回顧展。藝術評論人羅伯塔·史密斯曾在《紐約時報》撰文寫道:「雷曼的藝術提醒我們,對於所有繪畫而言,最重要的是顏料、尺寸和顏色」。
事實上,雷曼作品在市場上並不多見,負責拍賣活動的蘇富比全球當代藝術部門聯席主席亞歷山大·魯特表示,一方面是因為對於收藏家而言,極簡主義的單色繪畫並非是人人都能欣賞的收藏品。
「這幅畫遠看貌似一目了然,但實際上,這幅畫比一般人想像的要複雜得多。藝術家本人也花了很多時間去創作每一幅作品」,魯特表示,「有些事是市場機制決定的,這就是為什麼它的價值會這麼高」。
雷曼現在的拍賣紀錄是960萬美元,8年前由另一幅白色繪畫(1962)創造,當時的成交地點也是蘇富比拍賣行。蘇富比方面對於破紀錄非常有信心,他們認為雷曼的作品價值長期以來被低估了。
不過,雷曼在藝術界的地位無可置疑,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就收藏有28幅雷曼的作品。在破紀錄的拍賣之前,雷曼的作品價格在2006年之前的30年都維持在500萬美元至700萬美元之間。
當代藝術品誰在主導天價?
其實,當代藝術繪畫作品頻頻拍賣天價,如梵高、畢加索、杜尚的作品等等,最近的是2012年5月8日,在紐約佳士得的當代主題拍賣會上,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馬克·羅斯科的油畫《橙、紅、黃》以8688萬美元(約5.47億人民幣)成交。這件描繪日落顏色的作品就此創下了當代藝術品的最高拍賣價格紀錄。它打破了弗朗西斯·培根的三聯畫在2008年創造的8630萬美元的當代藝術拍賣紀錄。
同樣,網友當時也對這幅畫的成交價提出質疑:「就三個色塊,不知畫家要表達什麼,它哪裡就值這麼多錢了?」
當然,中國當代藝術家如張曉剛、曾梵志等人的作品也頻頻拍賣出天價,其中曾梵志的《最後的晚餐》拍出了1.8億元的天價,讓人驚嘆不已。
無論是西方當代藝術作品還是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為什麼總是拍出天價?到底是誰在主導著天價的生成呢?
早在上世紀初,西方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出現的基本是「老大師」如達·芬奇的作品,那個時候的金融業未發達,藝術投資的氣氛還沒那麼濃烈,市場的因果關係是藝術家先得到藝術上的肯定,作品才出現天價。
而這個規矩似乎被美國人顛覆了。「畢加索的市場價格被成功推高,正是因為華爾街的努力。他們通過建立新的市場定價體系,讓全世界承認他們的價值」,藝術市場研究中心執行總監馬學東認為,「藝術家的藝術價值如何被確認?也許再多幾個評論家吹捧,打造更多的藝術理論,人們也未必能相信和認可,但是當拍賣行里,他們的作品拍出天價,所有人的價值觀可能瞬間被改變」。
因此,當代藝術品頻頻拍出天價的一種重要原因是資本市場的運作甚至炒作,最後成為一種投資泡沫。正如日本上世紀90年代的「泡沫經濟」一樣,那個時候,日本一路攀升的資產價格,不僅僅局限於股市和樓市,還蔓延到藝術品的價格上。有統計顯示,在1987年到1990年間,國際拍賣會上40%的西方印象派作品如梵高落入日本買家手中。這4年,日本從西方進口了138億美元的藝術品。可如今,這些作品的價值縮水至50億美元。
吐槽
當代藝術看不懂正常,
不喜歡也正常
為什麼我們看不懂當代藝術,這成為當代人面對當代藝術的普遍困惑。
然而,「看得懂」真的那麼重要嗎?廣州美術學院教授黃專和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呂澎不約而同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在他們看來,對於當代藝術,看不懂是正常的,不喜歡也是正常的。
慈禧太后第一次看到西洋畫時大吃一驚:「人怎麼可以畫成陰陽臉?」這個例子要說的是,「當我們面對從未見過的藝術作品和藝術現象,看不懂是正常的」,呂澎這樣表示,更何況當代藝術的特質之一就是刷新人們固有的經驗,給人一種震撼甚至疑惑的感覺。
當然,說到當代藝術,價錢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當大眾渴望了解當代藝術,卻又不懂當代藝術時,「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把當代藝術拜物化,把高價等同於好。但這個邏輯是錯誤的。」黃專這樣提醒觀眾,觀看藝術作品時需要心懷警惕,「我們實際上是被一隻無形的手在支配觀看。這隻手,過去是藝術史家,今天是策展人,或者收藏老闆。不管怎樣,最好不要在拍賣會上觀看,這是最糟糕的觀看語境。」本報整理
推薦閱讀:
※喜訊!網曝朱婷再入圍一世界級榮譽,若能拿下將於姚明劉翔同等級!
※超級藍血月全食已離開,讓我們一起看看她在世界各地留下的倩影
※世界名畫系列之人體名畫(6):女奴的買賣
※不求你深深記著我一輩子、只求你別忘記你的世界我來過
※世界頂尖品牌(20)阿瑪尼/Giorgio Arma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