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台州古橋閘

www.taizhou.com.cn 2010年03月26日13:28:19星期五來源:台州市政協新河閘橋群位於溫嶺市新河鎮南鑒、中閘、北閘、城北四村,宋—清水利建築。新河閘橋群包括位於南鑒村的麻糍閘,中閘村的中閘,北閘村的北閘,城北村的下盧閘,始建於宋代,以後各朝屢有修建。宋時,新河地區因地勢低洼,蓄泄不均,興修了許多水閘,潦則泄之,旱則蓄之,潮則捍之,使水利有較大的改善,以後各朝承其餘緒,屢有修建,遂成規模,形成了有機的水利網路。新河閘橋是閘與橋的結合,上可通道,下以通水。橋墩及橋台上分別鑿有兩條閘槽。閘橋為二孔或三孔,橋墩為石伸臂梁式結構,用仿拱形的條石或一級或二級疊澀懸挑而出以承橋樑。橋墩在水流的上、下方各設分水尖。橋台為石壁墩式。二00六年五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清大橋位於溫嶺市新河鎮金清港上,清代橋樑建築。橋北披雲山,山南原有凈應寺,橋在寺前,故俗稱「寺前橋」。始建於明,重建於清嘉慶初年。五孔石拱橋,高12米,長64米,寬4.6米。橋面鋪作別具匠心,每個拱頂是平台,平台之間有石階成斜面相聯。橋兩旁有石欄,欄板上飾有花卉圖案浮雕,欄間石柱共56根。柱頭圓雕石獅、荷花、蓮蓬,神態生動。橋南北兩端有橋亭,四角攢尖。建橋至今已有180多年,雕飾宛然,堅固如初,在橋樑建築上,具有相當的藝術和科技參考價值。一九九七年八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五洞橋位於黃岩區西城辦事處五洞橋經聯社。橋始建於北宋元祐年間,南宋慶元二年(1196)重建,清雍正十三年(1735)重修。五孔石拱橋,東西走向,橫跨西江河,長63.5米,寬4.3米。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花橋位於三門縣花橋鎮花橋村。據《曹氏宗譜》載,建於宋,清乾隆四十三年(1718)、民國二十九年(1940)重修。為三孔條石拱橋,全長21米,寬2.6米,高0.29米。石板橋面微拱,橋上兩旁望柱各十支,欄板各九塊,上刻雙龍戲珠、雙獅槍球、麒麟送子等圖案,雕刻精細。其中欄板中的「花橋」二字,系清乾隆四十三年(1718)重修所刻。1997年重修橋底基石、一孔橋面。一九八六年五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下浦橋位於黃岩區高橋鄉杏林村,宋《嘉定赤城志》、明《萬曆黃岩縣誌》均記載此橋,具體建造年代不詳。橋三洞臨水,面成三折,拱用條石砌成,長25米,闊2.5米,橋面兩側設望柱、欄板,望柱上端雕仰覆蓮,欄板上刻八仙與花朵,雕刻工藝精湛。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小澧橋位於黃岩區北洋鎮小澧橋街西端,橋跨小澧溪,溪水經橋孔注入永寧江。橋為單拱,用條石砌成。跨度大,拱高7.7米,正橋長13.2米,加引橋長共24米,橋東石級13級,西石極15級,面闊3.1米。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下各東橋位於仙居縣下各鎮下各村,建於明萬曆戌子年(1588),單孔石拱橋,造型優美,風格古樸。一九九九年四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五洞橋位於臨海市大洋街道新橋頭村與曹家、山下村之間。橋始建於明景泰年間,為一遊方僧人籌資修造。橋為臨海僅存的五孔型石拱橋,長方形塊石砌置,拱券作分節並列結構。橋的跨度南四孔基本一致,而北一孔則相對較小。橋全長75米,寬 4.1米,高4.8米。橋面隨拱券略呈波浪形,兩側設望柱與護欄,望柱共36對。二00一年二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永豐橋位於臨海市汛橋鎮汛橋村的西面村口,東接汛橋街。永豐橋舊名「長石橋」,俗稱汛橋,始建年代不詳。橋以長方形條石砌建而成,為分節並列式單孔石拱橋。長19.80米,寬3.88米。橋面為長條石組成的多級石階,橋兩側各按八根石望柱,七塊石欄板和一對抱鼓石。一九八六年十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臨川橋位於天台縣城區西門中心西路,橫跨赭溪,是天台城區通向西鄉的交通幹道。橋始建於南宋隆興二年(1164),歷代屢有興廢,現存為清康熙六年(1667)重修。為三洞拱券式,長30米,寬4米,拱矢高5.8米,用條石橫列錯縫砌券。一九八四年四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靈水橋位於天台縣三合鎮靈溪村口,俗稱下水門橋,亦名靈溪橋。橋始建於宋淳化三年(992),現存之橋為清代重修的單孔石拱橋。橋用條石橫列錯縫砌券,跨26.8米,拱矢高13米,寬5.6米。一九八四年四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寶福橋位於天台縣坦頭鎮。橋系單孔石拱橋,以條石橫列錯縫砌券。從溪底直接起券,拱跨15米,矢高7米,寬4米。橫跨石井坑,溝通東橫上宅、下宅兩村,為古代是連接天台與臨海的交通要道。一九八四年四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永福橋位於天台縣石樑鎮慈聖村,建於清代。橋系單孔石拱橋。拱跨18米,寬5.4米,拱頂距溪底高15米,造型雄偉壯麗,保存完好。一九八四年四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假山橋位於溫嶺市澤國鎮下街,始建於宋代,明清及民國重修。假山橋為單孔石拱橋,橋長12米,寬2.42米,橋面中心為一平台,兩側設台階。橋面兩側立有望柱、欄板,望柱頭多雕仰覆蓮紋,欄板雕刻蝴蝶紋、蝙蝠紋、荷塘紋、牡丹鳳凰紋、幾何紋等。橋欄、券石上有題記。二00二月八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章安橋位於椒江區章安街道。東西橫跨於回浦,接連章安古街,始建於西漢,原為木橋,橋欄紅漆,故又稱赤欄橋。《臨海縣誌》載,橋初建時「其上有樓,東西有亭」。今橋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建,三孔石拱橋,長30.6米、寬4.9米、高10米。左右各望柱10,柱頭雕飾獅、猴及蓮花,欄板浮雕各種花卉,兩端踏跺各8級。一九八三年四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蔡橋又名弘濟橋。位於椒江區章安街道蔡橋村。橋東西橫跨於回浦東支,南宋端平年間(1234—1236)蔡興龍始建。今橋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重建,一孔石拱橋,長24.8米、寬4.5米,左右各望柱12,柱頭雕飾獅子、蓮花,欄板浮雕花鳥蟲魚等;兩端石踏跺,東25級,西24級。橋東建有橋亭,亭北側尚存《弘濟橋碑記》一通。一九八七年六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卷洞橋位於路橋區金清鎮卷橋村卷橋街,俗稱卷洞橋。橋為三孔弧形石拱橋,題額為「下樑大橋」,重建於清嘉慶十三年(1808)。東西走向,橫跨金清港三才涇口,全長31.7米,寬4.57米,凈跨22米,矢高5.8米。拱券用條石縱橫結合分節並列砌築。橋面兩端各設踏跺19級。兩側設望柱和欄板,柱頭雕刻仰覆蓮或獅頭,欄板雕花卉。一九九八年一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福星橋位於路橋區路橋街道郵亭居,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清雍正十年(1732)蔡氏重修。單孔弧形石拱橋,東西走向,橫跨月河。全長14米,寬3米,凈跨8米,矢高3.85米。兩端引橋石各3米。橋面由三塊條石排成,兩端各設踏跺10級。一九九八年一月,公布為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泮池狀元橋位於玉環縣珠港鎮城關辦事處。泮池狀元橋建於清嘉慶八年(1803),原為玉環廳學館組成部分,在現公安局大院內。為梁式石橋,略成弧形,全長7.24米,寬1.98米,底部有4支正方形石柱承托橋面,橫跨泮池中間。橋兩側與四周均置石欄,欄板大部素石,欄間石柱柱頭雕獅(文革時遭破壞)或仰覆蓮花,整個結構堅實,造型別緻。一九八六年三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琅嶴橋位於溫嶺市城北街道六份村,始建於清,民國改建。該橋原為琅嶴閘,民國十八年(1929)因此閘有礙排澇,改閘為三孔石拱橋。橋由平橋與拱橋連接而成,平橋為現代所加,長31.5米,寬3.1米。拱橋長35.6米,寬4.27米,橋面中心為一平台,平台中間雕荷花圖。橋面兩側立有望柱、欄板。望柱頭刻仰覆蓮紋等,橋身由塊石疊砌而成,嵌有對聯。二00二年八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閱讀:

台州歷史沿革若干問題勘誤釐正考
?溫嶺:免除殯葬基本項目服務費·台州日報
台州仙居2日深度遊玩攻略
國內十款童鞋 至少一款台州造·台州商報
兩岸四地舊書店的那些事·台州晚報

TAG:台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