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茶文化

在中國,一說到茶,人們總是信手拈來、津津樂道。而在古代就有「寒夜客來茶當酒」一說,不管是朋友相聚、人來客往,總會沏茶待之。茶的歷史源遠流長,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從古演變至今,已經形成了它自身獨一無二的茶文化。接下來就給大家列舉幾個人們日常生活中常喝的茶。茶字最早是出現在中國的《神農本草》一書中:「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這是歷史上最早有關茶的傳說。而史學家公認的最早關於茶的文字記載是,成書於西漢初年的我國最早的一部字書《爾雅》中的「檟古荼」條目,到了漢代,王褒寫的《僮約》中:武陽買茶、烹茶盡具。這就證明了茶在這個時期已演變成為商品,到目前為止,這是歷史上最早有關茶成為商品的文字史料記載。在唐宋之前,茶不僅僅是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也逐漸成為文人墨客的描寫對象:借茶寫人事、抒發情懷懷、感悟人生。因此就有了杜甫、蘇東坡等詩人的詠茶名句。在古代的文學藝術作品,我們也能看到,茶是繪畫家、音樂舞蹈家,它靈活地穿梭其中。就連宗教文化中,都有它舉足輕重的位置。中國茶的茶文化歷史悠久,演變至今也是種類繁多。對於中國人來說,一般都是按茶葉的顏色來分類的。其分為六大類:白茶、紅茶、黃茶、綠茶、青茶、黑茶等。每一種茶都有它獨有的味道,也受著不同人士的喜好。下面我們就具體來講一講這些茶:綠茶: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是經過發酵的茶,把採摘回來的鮮茶葉經過攤晾後,直接下到120°的熱鍋里炒制,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常飲綠茶可以降血脂,預防癌症,還有減肥的功效。

紅茶: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是一種全發酵茶,採摘後將新鮮的葉芽晾曬,然後按傳統工藝加工:碾碎、撕裂、捲起。讓其在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之下進行氧化反應。紅茶的名字來於其湯色紅。紅茶有抗癌、養胃、殺菌消炎解毒等功效。世界有四大紅茶,分別是:祁門紅茶、大吉嶺紅茶、錫蘭高地紅茶、阿薩姆紅茶。而中國是其原產地和發祥地。國內知名的紅茶品種有:福建閩紅、安徽祁紅、雲南滇紅、廣東英德等。

黑茶:屬於後發酵茶,有著獨特的加工過程。黑茶採用較粗老的原料,經過殺青、揉捻、渥堆、乾燥等初制工序加工而成。而其中的渥堆對黑茶品質的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渥對時間的長短、力道的輕重,所出來的成品茶的質量有明顯差別。黑茶具有軟化人體血管,降血脂、血壓、抗血凝、血栓、提高機體免疫力。黑茶中,雲南的普洱茶是其中一種最為典型的一種。

烏龍茶:烏龍茶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青茶,是一類介於紅、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烏龍茶和綠茶是同一茶樹生產出來的,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們最大的差別在於發酵過程。因為茶葉中的兒茶素會隨著發酵溫度的升高而相互結合,使茶的顏色由淺變深,茶的澀味也隨之減少。而烏龍茶在六大類茶中,製作工藝最為複雜費時,泡法也是極其講究的,因此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為喝工夫茶。

黃茶:黃茶具有「黃葉黃湯」的特徵,屬於發酵茶。這種黃色主要是制茶過程中進行渥堆燜黃的結果。黃茶香氣清悅,滋味醇厚。「堆燜(放)」是黃茶製造的獨特工序。「堆燜(放)」過程經濕熱作用或微生物作用引起茶葉內物質的深刻酶促變化,為形成黃茶獨特品質特徵—「黃葉黃湯」奠定了基礎。著名的君山銀針茶就屬於黃茶,黃茶的製法有點像綠茶,不過中間需要悶黃工序。

白茶:又稱福鼎白茶。顧名思義,是其茶湯是白色的,一般地區不多見。白茶生產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最早是由福鼎縣首創的,因此又稱為福鼎白茶。福鼎縣有一種品種優良的茶樹——福鼎大白茶,芽葉上披滿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這種茶葉生產出白茶。茶色為什麼是白色?這是因為人們把採摘回來的細嫩、葉背多白茸毛的芽葉,在加工時不炒不揉,選擇晒乾或用文火烘乾,使白茸毛完整無缺地保留下來,這就是其獨有的特色。白茶的功效有: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牙痛,尤其是陳年的白毫銀針,作為患麻疹的幼兒的退燒藥,效果比抗生素更好。

洋洋洒洒寫了這麼多,借鑒了很多前輩的資料,卻也只是淺顯的介紹。中國的茶文化,有著它自身的文化底蘊,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其意,更多的還是應該從生活實際中,去細細品味它,回味它的從古至今。而對於現代快節奏的上班一族來說,喝茶於他們並沒有什麼講究,反而更青睞於咖啡、有色飲料等,其中一部分人則對品類繁多的花茶情有獨鍾。與其這樣,我反而覺得霍山石斛花茶,似乎更加符合他們,在緊張的工作狀態中;忙碌的工作之餘;清靜悠閑的周末時光;朋友相聚暢談之時;泡上一杯石斛花茶,緩解精神壓力,補充人體機能,還能達到美容養顏的功效,這樣甚好。


推薦閱讀: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總論篇(81)
2012中國最美漢中油菜花
男女比例影響社會健康 中國需為光棍做好規劃
為什麼要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TAG:中國 | 文化 | 中國傳統 | 傳統 | 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