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分娩即將出台統一規範
其實,產婦怕痛不是非得做剖宮產不可,目前僅無痛分娩就包括幾種,如麻醉鎮痛、水中分娩等。 |
寶寶出生頭一個月是父母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關鍵時期。 |
自己生還是剖宮產?在懷孕的過程中,准媽媽都會反覆思量這個問題。關於順產的好處,誰都能數出一籮筐,諸如產婦恢復更快、寶寶更健康聰明等等。可一進了產房,聽到其他產婦痛苦的叫聲,當初想自己生的「雄心壯志」立刻就丟到九霄雲外。統計顯示,廣州各大醫院產婦剖宮產率一直居高不下,達到50%左右。
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繆士霞指出,學歷層次越高的產婦,懂得的孕產知識越多,反而越容易嚇唬自己,而孕婦臨產時的心理狀況會影響到宮縮力量等,過分緊張會使得本來具備順產條件的寶寶變成「難產」。其實,產婦怕痛不是非得做剖宮產不可,目前僅無痛分娩就包括幾種,如麻醉鎮痛、水中分娩等。
水中分娩
能有效提高順產率
從2006年10月起,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推出水中分娩項目,到目前共有100多例孕婦「試水」。其中三分之一水中分娩產婦年齡在30歲以上,最大的產婦38歲生下第一胎,生出的寶寶最重的有8斤1兩。「我們醫院在廣州首家推出水中分娩一年,剖宮產率從50%降到了30%。」
水中分娩為什麼能提高順產率?繆士霞認為是因為水中分娩具備以下幾個好處:
好處一
水中分娩能有效縮短產程,減輕疼痛,保護產婦會陰。
人體浸泡在水中,腎素、醛固酮、血管緊張素和血管加壓素分泌減少,心鈉素和多巴胺增加,導致尿量分泌增加,血壓下降。溫水使皮膚局部血管擴張,局部組織的體溫、代謝、神經傳導速度以及肌肉鬆弛度增加。由於浮力的作用,產婦在水中可以自由採取舒適的姿勢和體位,使肌肉放鬆,與緊張有關的激素分泌下降,焦慮程度降低,催產素分泌增加,子宮收縮加強,從而使子宮頸口快速擴張,縮短了產程。
在水中,產婦多採用直立位,有利於保護會陰;且由於水的浮力作用於會陰體,使陰道內外的壓力差變小,會陰組織逐漸擴張,容受性增加,從而減少會陰裂傷。繆士霞說,該院進行的100多例水中分娩,沒有一個產婦做過會陰側切術,分娩後會陰部僅輕微裂傷,比一般順產必做會陰側切術傷口小很多。正因為如此,水中分娩產婦產後恢復往往很快,有些生完孩子第二天就出院了。
好處二
老公一旁助威,能有效緩解產婦心理緊張。
孕婦分娩的時候,除了需要醫生、護士的幫助和鼓勵外,也需要親人的陪伴和安慰。「對於水中分娩的產婦,醫生會主動要求其家人陪伴觀看。」繆士霞說,該院水中分娩的產婦90%分娩時都有親人陪伴在側,對於緩解其心理緊張,順利生下寶寶功不可沒。
水中分娩的時候,准爸爸們往往興奮得大呼小叫,拿著相機在產缸旁竄來竄去。在記錄寶寶誕生的同時,准爸爸們的身影對於緩解產婦情緒,幫其順利渡過難關,起到很大的作用。不久前一個產婦進行水中分娩,產婦個頭比較小,只有150厘米,但寶寶卻長得很大,有7斤多,比較起來,這個准媽媽的骨盆明顯偏小。在分娩的過程中,准爸爸充分發揮了拉拉隊的作用,一會兒在旁邊給老婆大喊「加油」,一會兒還裝模作樣「發氣功」,所有的醫生護士都在旁邊樂得哈哈大笑。兩個多小時後,「准爸爸」的努力見到成效,產婦順利生下一個胖小子。
好處三
產婦可在水中自由活動,精神狀態更好,分娩更順利。
水中分娩開展一段時間之後,醫生們越來越認識到:精神鼓勵對於產婦順利分娩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以前的教科書都認為,三個要素決定女性分娩:產道、產力、胎兒。現在認為還要增加一個要素,就是精神因素。」統計表明,知識層次高的白領比農村婦女剖腹產率更高,為什麼會這樣呢?繆士霞說,白領產婦往往在產前了解了很多分娩知識,對於生孩子的過程了解得很詳細,但也正因此,她們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恐慌,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一會兒怕痛,一會兒擔心出意外,分娩過程中稍有不順立馬就想著要去剖一刀。而農村婦女知道得沒那麼多,想得也很簡單,就一心一意想自己生出來,反而容易順產。
而進行水中分娩的時候,一方面助產士可根據產婦的身高調節產缸高度,更好地指導產婦,另一方面,產婦在水中可自由活動,想坐就坐,想站就站,這樣肯定比在一般產房中聽其他產婦大呼小叫舒服很多,心情也會更好,自然更加有利於順利分娩。
水中分娩
規範將出台
國內開展水中分娩的醫院共有20多家,各醫院使用的設備不一,接生流程、規範等也是各行其道。目前婦產科專家正在商討制訂一個水中分娩的規範,促進水中分娩更好地發展,逐步改善剖宮產率過高的狀況。
繆士霞說,現在對於產婦何時下水,國內外實行的標準並不一樣。國外產婦宮口開至3厘米就可下水,但在市十二人民醫院,必須開口至5~7厘米才給下水。此外,有醫院規定,在水裡超過兩個小時還沒生出來就要出水檢查一下,有的則不然。哪種情況下產婦能水中分娩,哪種不能,也沒有統一規定。比如產婦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理論上不會發生傳播病毒的可能,有的醫院是可以下水的,但有的醫院為避免感染,堅決不給下水。《水中分娩規範》出台以後,有望制訂一套適合中國人分娩特點的分娩規範,給醫生、護士一個明確的指引。
80後媽媽生兒錯誤觀念逐個數
記者了解到,廣州剖宮產率居高不下,與孕產婦及其家屬錯誤的觀念有關。
錯誤一
剖宮產不經過陣痛,而自己生卻要痛得死去活來。
其實,進行無痛分娩的時候,陣痛和分娩沒有想像的那麼痛苦。水中分娩可以縮短產程,減輕陣痛,水本身的浮力還可對產婦會陰部起到保護作用。而剖宮產當時雖然不痛,但卻造成「疤痕子宮」,不僅媽媽傷口恢復慢,還容易出現寶寶濕肺等疾病。
錯誤二
胎兒位置、大小不夠完美,不能完全符合順產條件,還是剖吧!
繆士霞指出,如果胎兒和產婦骨盆大小剛剛合適、胎兒旋轉位置不錯,再加上有力的宮縮以及助產士適當的指導,在這種情況下,順利自然分娩的成功率自然會很高。但是,並不是各方面條件完美,才可以嘗試自然分娩。事實上,分娩過程中變數很多,產婦的心理因素也很重要。有的胎兒稍大一點或者宮頸彈性不是非常好,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剖宮產,只要產婦願意堅持,醫生耐心指導和鼓勵,還是可以自然分娩的,臨床上這樣的例子並不少。
錯誤三
生孩子還要學嗎?像電影里那樣大聲叫喊能生得快點。
現在大醫院都會開展「孕婦學校」,教准媽媽怎麼注意圍產健康,怎麼生孩子。但是,不少准媽媽偷懶,臨到上課就「逃學」。等進了產房,才發現平時沒準備,只好搜腸刮肚,臨時抱佛腳。
比如說,影視作品中的分娩場面里,產婦大多都是滿頭大汗,凄厲的喊叫聲震徹產房。在這些影視作品的渲染下,如今很多沒有生育經驗的產婦都誤把大聲喊叫當作是分娩的「標準動作」,一進產房就開始亂叫,生怕不叫就生不出孩子。
「電視里的產婦大喊大叫僅僅是為了增加文藝色彩。」廣州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產科醫生李南笑著說,「實際上,分娩時叫得太厲害,不僅會使腸子脹氣,讓產婦難以用力,更會讓產婦的氧氣攝取量減少,可能造成寶寶缺氧,反而不利於分娩和寶寶的健康。」
精神、物質一個都不能少
產前準備
分娩前的2周,孕婦每天可能會感到有幾次不規則的子宮收縮,經過卧床休息,宮縮就會很快消失。這段時間,孕婦需要保持正常的生活和睡眠,吃些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等,為分娩準備充足的體力。
臨產前,孕婦要保持心情的穩定,一旦宮縮開始,產程啟動,不要亂喊亂鬧,因為煩躁不安會消耗體力、延緩產程、增加痛苦。應堅定信心,相信自己能在醫生和助產士的幫助下安全、順利地分娩。
思想準備做好後,那還需要為產婦和未出生的寶寶準備些什麼呢?
1.產婦的用品:產後用的內衣褲、衛生紙、衛生巾、吸奶器等。
2.小兒的用品:容易穿上和脫下的用柔軟布料製作的衣服2~3套,被褥、尿布或毛巾、卧具等。
暈血爸爸產房見血倒
產房故事
近年來,隨著丈夫陪產服務的推出,准爸爸成了產房裡的新角色。醫生們告訴記者,丈夫陪產確實可以起到鼓勵妻子的作用,「尤其是在自然分娩的過程中,但也有不少准爸爸在產房鬧出笑話。」
廣州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產科醫生李南估計,起碼有一半產婦在決定分娩方式的時候會受丈夫影響。「現在的產婦普遍沒有生育經驗,也比較嬌氣,一些人明明具備了順產的條件,但陣痛剛開始就嚷著要剖腹產,醫生怎麼勸說都不肯再堅持一下。好幾個例子最後都得出動丈夫又哄又勸,產婦才終於肯堅持自然分娩。」
「但也有一些准爸爸根本不能給妻子鼓勁,因為分娩剛開始,他們自己就先被嚇倒了。」李南笑著給記者講了一個「暈血症爸爸」的故事:「有一次,一個準爸爸陪著妻子進產房。剛開始時一切都挺順利,然而,就在醫生為產婦做會陰側切的時候,旁邊的准爸爸看到刀口有血流出來,突然兩腳發軟,繼而『嘭』的一聲癱倒在地上。」原來,這位準爸爸有暈血的毛病,之前連獻血都不敢,這次為了妻子卻鼓足勇氣進產房,沒想到卻「出師未捷身先倒」。這樣的情景讓現場的醫生們都傻了眼,「不知道應該先救他還是先給產婦動手術才好。」醫生認為,爸爸進入產房首先要確定自己能否面對血腥場面。其次,要鎮定穩重,要配合醫生一起鼓勵分娩中的妻子。
此外,一些准爸爸在產房的表現也讓醫務人員頗為反感。按照規定,產房的無菌要求很高,產房裡的很多東西都不能隨便觸碰,所以只有同意服從醫生安排的准爸爸才會被允許進入產房。「但有些陪產的爸爸,親眼目睹自己的孩子出生的全過程後會變得特別興奮,在產房裡竄來竄去,甚至跑到產房外轉一圈再跑回來。這樣很容易把產房外的病菌帶入產房,增加產婦感染的機會。」李南說,而且一間產房在同一時間可能有不止一位產婦,因此建議陪產的家屬們在幫自己妻子之餘,也要為別的產婦和嬰兒著想。
「新手父母越來越不會照顧孩子」
產後問題
在記者的採訪過程中,產科醫護人員有一種感覺很普遍——「新手父母越來越不會照顧孩子」。
廣醫三院產科醫生李南表示,很多准媽媽以為分娩是整個孕育過程最難過的一關,但其實懷孕期和分娩時的辛苦加起來,也不及產後第一個月照顧寶寶的辛苦。她感慨道:「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金貴,新手爸媽們卻越來越不會照顧寶寶,總是把頭幾個月照顧寶寶的任務假手於人,放棄了在這個關鍵時刻建立親密關係的機會。」
她舉例說,一些父母看見寶寶哭鬧得厲害了,往往沒有耐心慢慢哄,而是找醫生、護士問:「能不能幫我抱一下?」另外,母乳餵養本來是初為人母最基本的任務,但一些新媽媽產後乳汁一時還沒達到正常量,看到孩子哭鬧得厲害,於是便馬上讓孩子吃奶粉。「其實讓寶寶多吸吮幾次就能刺激母乳的分泌,但很多媽媽卻都很輕易地就放棄了。」
此外,還有很多父母不懂摸索初生嬰兒的規律,有的寶寶喜歡白天睡覺,母親也跟著寶寶睡。結果,寶寶白天睡得太多,晚上根本睡不著,一直哭鬧,全家人都被折騰得筋疲力盡。專家認為,其實寶寶出生一個月後,父母就應該逐漸培養他們的作息規律,白天多花時間陪孩子玩耍,減少他們睡覺的機會,這樣一來,寶寶「不知晝夜」的習慣才能被糾正過來。
李南建議,初為人父母者應該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有的產婦和家屬覺得分娩後還要日夜顛倒地照顧孩子太累了,不惜花重金請來『月嫂』帶孩子。『月嫂』的確可以幫助產婦產後康復,但不能取代母親對寶寶成長的作用。因為寶寶飲食習慣的養成、親子關係的初步建立都是在出生後第一個月內完成的。不僅如此,這還是父母學會如何照顧寶寶的一個關鍵時期。」
推薦閱讀:
※助產士告訴你,臨產時,產婦吃什麼,怎麼吃,才能順產分娩?
※對孕產婦或有懷孕計劃的家屬(准爸爸們)的一些建議
※一個丈夫記錄陪妻子分娩的過程
※關於醫院做手術或者分娩時醫院會提供毛巾給患者咬么?
※會陰側切是個什麼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