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倫國畫作品欣賞

藝術簡歷

王少倫,河南偃師人。1989年廣州美院國畫系本科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2006年取得廣州美院研究生學歷。2013年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訪問學者。

現為中國鐵路美術家協會理事,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廣州市美術家協會山水畫藝委會副主任,廣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廣州青年美術家協會顧問,廣州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芳草霞暉》136×68cm(2015年)

出版專輯:

《山水畫基礎》《王少倫畫集》《當代國畫名家作品研究王少倫——厚土之上》

《豐雪》136×68cm(2015年)

作品收藏:

作品《美人蕉》《少女像》《老人像》《秋夜》等多幅作品被廣州美院收藏,並編入《廣州美院中國畫學院教材》;《清代羊城八景》《河洛逸風》《故園晨夢》北京大學圖書館、廣州大學美術學院、廣州國家檔案局、深圳國家檔案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韓國國會等多家專業院校和機構收藏。

《家山》200×136cm(2014年)

展覽獲獎:

2000年,應邀赴澳門參加「慶回歸—廣州青年美術作品展」,作品《荷賦》被澳門青年商會收藏。

2000年,《熱土》獲「長風杯——全國鐵路書畫精品展」銀獎。

2002年,《鳳山晨光》參加由全總、中國美協、中國書協主辦的「首屆全國職工藝術節美術作品展」,獲優秀作品獎。

2004年,《清流》參加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電視台、中國美協、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美術書法精品展」。

2004年,於廣州麓湖高爾夫俱樂部畫廊,舉辦「都市閑情——王少倫、區偉雄、劉亦凡中國畫展」,展出16幅作品。

《山嶽漫舞》68×68cm(2015年)

2007年,《遠古的迴音》,參加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美協、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第二屆職工藝術節美術作品展」。

2008年,在廣州美院嶺南畫派紀念館,參加由廣州美院主辦的「同行——廣州美院國畫系85級優秀作品展」,展出8幅作品。

2008年,在廣東畫院,參加由廣東美協主辦的「太行風——廣東中青年山水畫邀請展」,展出8幅作品。

2008年,在深圳畫院,參加由深圳市文化局、廣東美協主辦的「太行風——廣東中青年山水畫學術邀請展」。

2008年,在廣州美院嶺南畫派紀念館,參加由中國美協「廣州花家地創作基地「主辦的「風骨——中國畫家眼裡的太行山學術邀請展」。

2010年,在廣州高劍父美術館,作品《大花》參加由廣州市政府、廣州市美協主辦的「花城百花迎亞運花鳥精品展」,其作品由亞組委收藏。

2010年,於汕頭,參加由廣東美協主辦的「太行風——廣東中青年山水畫邀請展」,展出8幅作品。

《紅雲》68×68cm(2015年)

2011年,於廣州越秀圖書館,由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辦「厚土家山——王少倫國畫新作展」。

2012年,於太原,《家山》參加由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三屆全國職工藝術節美術書法展」,獲優秀獎。

2012年,於洛陽,《家山》參加由中國美協主辦的「錦繡中原——全國中國畫展提名展」。

2012年,於北京大千美術館,《厚土家山》系列多幅作品,參加由大千美術館主辦的「墨緣南北四人國畫精品展」。

2013年,於南京,《河洛逸風》之五,參加由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四屆全國中國畫大展提名展」。

2013年,於韓國國會,應邀參加第三屆「書畫同源——中韓(韓國國會)優秀書畫家邀請展」,展出《河洛逸風》系列之作。

2013年,於法國巴黎,作品《河洛逸風》之六、之九,應邀參加了由關山月藝術基金會、法國新教育協會主辦的「中國嶺南畫派優秀畫家作品展」

2013年,於北京,作品《南國和風》參加由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主辦、的「中國夢 鐵路情 勞動美「書畫大展,獲一等獎。

《正陽》68×68cm(2015年)

2014年,於太原,作品《客家夢圓》參加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美協協辦的「情系中國夢——慶祝新中國成立65周年全國產業美術精品展覽,獲優秀獎。

2014年,參與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美協主辦的60米長《客家山居》長卷,及《歷代羊城八景》文化工程主題創作。

2014年,於廣州,參加由廣東省美協、當代嶺南主辦的《澄懷觀化·當代嶺南山水畫名家邀請展——廣東山水三十年》及《潤澤嶺南·當代嶺南名家作品邀請展》。

2015年,於鄭州河南省美術館,《陝北記事》6幅作品,參加由廣東省美協、當代嶺南主辦的《澄觀一心·當代嶺南中國畫專題展》。

2015年,於台北中正紀念堂、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龍脊》《山溝溝》等4幅作品,參加由廣東省美協、廣東省中國畫學會、海峽兩岸藝術促進會、當代嶺南主辦的」第二屆兩岸文化藝術交流高峰會「。

2016年,於廣州,舉辦「萬壑·心跡——王少倫國畫作品展」。

《龍脊》68×136cm(2014年)

變則通,通則久遠

——王少倫山水畫的思變精神

姜寶林

作為訪學的王少倫,在一學年裡要解決一些問題,要進步,最好是有一個飛躍,才不至於無功而返。所以,我對少倫一開始就是直面問題,希望他能夠脫胎換骨,開闢一個新氣象。

少倫是和博士生一起上課的,我採取的辦法就是先針對每一個同學的缺點,明確各自該怎麼糾正、該走什麼方向,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的天資、學歷、經歷、功底都不一樣,關鍵是要尋找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少倫敢於直面問題,善思好悟。加之勤於實踐,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當然,這和他多年的探索及厚實的積澱密不可分,尤其是他不守成規的求新求變精神,讓他養成了善於思考的習慣,為探究更高的藝術層次,他堅信付出才有收穫。少倫在自省中敢於否定故我,在執著中鑄就完善自我,他將蛻變的痛苦當成獨有的享受。在他初到北京的較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在那種極度矛盾和迷茫的狀態下度過的,他甚至發問自己是否畫畫的料,我認為這是好的徵兆。果然,在他回了趟老家後,神使地選擇了以龍門石窟為表現對象,一口氣畫了一批石窟作品,就是後來的《河洛逸風》系列,馬上別開生面。因為石窟這個題材,攝影作品居多,國畫、西畫也都有人嘗試,但是少倫跟他們路子不同,少倫是從山水科班出來,又有長期積累的經驗,因此他的視野不同,進步很快。他的第一批石窟作品出來以後,讓我大吃一驚,面貌煥然一新,跟他以前的作品截然不同,如此把中華文化那種博大深厚,那種歷史積澱以及將佛教的慈悲莊嚴之精神融於畫面,躍然筆端,不能不說是一個飛躍。

題材選對了,是一個畫家在發展中的幸事。少倫從小就生長在那裡,那裡的一草一木他熟悉、他熱愛,有深厚的情感。再者就是他經過在觀念和思維上的更新,使得他創作《河洛逸風》這個系列,又開始尋找新的形式感和筆墨語言。因為石窟是歷史限定的一個現實存在,那麼,在創作表現時,你必須加上自己主觀的感情,加上自己藝術的思考和藝術的追求。少倫畫石窟題材,他不是用塊面的、素描的關係來畫,而是選擇了以線條為主的表現手段,畫面中用線條組成一個整體的旋律美,觀後給人一種嶄新的感覺,這就是他成功的一面。蛻變後的少倫自然要追求畫面新的完善,再看他一幅幅新作也就越顯輕鬆和強有的表現力了,有的畫面雖然用筆不多,但氣韻十足、語言單純、畫面越顯精進成熟。

畫如其人,我覺得少倫人好,人好才能畫好,二者就是相得益彰。我希望他能夠沿著這個方向,繼續往前走!勇敢地往前走!而且還要有一個新的突破!

甲午冬於北京雙清齋

姜寶林(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國家一級美術師)

王少倫先生《河洛逸風》系列作品欣賞:

《河洛逸風》之一136×68cm(2013年)

《河洛逸風》誕生記

對佛教文化及佛教題材的藝術喜愛已久。

記憶里,龍門石窟曾是兒時捉迷藏玩耍的最佳場所,龍門二十品隨手可觸,奉仙寺的力士小腿不知環抱過幾次,在童稚的心裡,印象深刻的不僅僅是大佛的莊嚴慈悲,更讓我著迷的是其高超的雕刻技藝和無限神秘。

1992年夏,近兩個月的西北之行回廣州後,很有創作敦煌題材的衝動,恰遇香港一出版公司邀請,順理成章,一口氣就創作了十多幅油畫作品「東方佛光」系列,並先後在廣州和香港展出,算是完成一個意願,轉而又回到了「家山厚土」的創作征程。

時光如梭。2012年,作為訪問學者,到中國藝術研究院求學,機會難得,難得的是有更多的機會向大藝術家們學習,難得的是能夠重新認識或改變自我,變是必然的,但確立自己準確的實踐研究方向又談何容易?但願長期的迷茫和痛苦儘早成為蛻變的前奏。

就在這年的冬天,借回鄉探親之際,又專程拜瞻龍門伊闕,懷著和往常一樣的心情,重溫故地,然而,當步入大門後,腳步卻突然變得沉重,在與一尊尊熟悉的面孔對視中,我的視線模糊了,盧舍那大佛前一種強大的力量讓我駐足。內心深處原有的好奇和神往即刻轉為強音——「還找什麼?不就在眼前!」,這聲音震撼我心,頓然間驚醒了一個迷途人。

當一批石窟山水新作呈現在導師姜寶林先生面前,他大為驚訝的連連稱讚:「少倫,你找到了!找到了!」。

自認為,「找到」是一次新的開始,定名為「河洛逸風」,是石窟山水的啟航,是情之所歸,是心之所向,是藝術的夢回。

王少倫

癸巳初秋於厚齋

《河洛逸風》之二136×68cm(2013年)

《河洛逸風》之三193×97cm(2013年)

《河洛逸風》之四136×68cm(2013年)

《河洛逸風》之五68×68cm(2013年)

《河洛逸風》之六68×68cm(2013年)

《河洛逸風》之八68×68cm(2013年)

《河洛逸風》之九68×68cm(2013年)

《河洛逸風》之十一68×136cm(2015年)

責任編輯:Jelly
推薦閱讀:

越南畫家阮家池漆畫作品欣賞
值得收藏的書法作品格式大全
游新民作品
【油畫】沈漢武繪畫作品欣賞(6)
9、怎樣把生活素材變成文學作品

TAG:國畫 | 作品 | 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