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針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100例觀察

針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100例觀察劉雪君【摘要】目的:主要探討小針刀為主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機理和療效。方法:採用小針刀、針刺等方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10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治療組採用牽針刺、小針刀治療;對照組採用針刺治療,治療1療程後觀察療效。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8.0%,對照組為8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小針刀結合針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療效明顯優於常規針刺的療效,實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此方法具有療程短、恢復快、費用少,複發率低等優點,值得推廣。【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症;針刀松解術;針刺腰椎間盤突出是腰腿痛的最常見病因之一,主要表現為腰痛及下肢放射痛,部分合併神經功能損傷。由於椎間盤髓核脫水,退變後彈性減弱,原來的椎間盤結構改變,椎體失穩,久之牽拉壓迫相應節段脊神經,從而引起相應節段的下肢疼痛。為了更好地研究保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有效方案,我科採用小針刀松解配合針刺治療該病60例,取得滿意療效。總結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1.1一般資料100例病例均為我科門診或住院經CT或MRI確診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按就診順序分為治療組、對照組兩組,治療組為50例,女10例,男40例;年齡最小者18歲,最大者55歲;病程最短者1天,最長者12年;腰椎CT或MRI示單純L4/L5椎間盤突出22例,單純L5/S1椎間盤突出28例。對照組50例,女15例,男35例;年齡最小者21歲,最大者62歲;病程最短者3天,最長者10年;腰椎CT或MRI示單純L4/L5椎間盤突出25例,單純L5/S1椎間盤突出2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1)常發生於青壯年;(2)腰骶部疼痛,伴下肢呈典型坐骨神經分布區域疼痛;(3)坐骨神經分布區域的皮膚感覺異常;(4)腰椎棘突旁有深壓痛;(5)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腹壓增加時疼痛加劇;(6)經CT或MRI檢查確診。1.3排除標準(1)腰椎CT或MRI示髓核脫入椎管;(2)馬尾神經受壓出現馬尾神經功能障礙癥狀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4)合併有心血管、血液等疾病及嚴重感染者;(5)合併腰椎結核、腫瘤患者。2治療方法2.1治療組針刀治療結合針刺(1)針刺:腰部取患椎相應雙側夾脊、腎俞、命門、阿是穴、關元俞;臀部取次髎、環跳、秩邊,下肢依據患者腰椎間盤突出不同部位腰神經受累情況取穴,以L4/L5神經受累,取穴以足陽明胃經及足少陽膽經穴為主,如取陽陵泉、足三里、解溪;而以L5/S1神經受累,取穴以足太陽膀胱經穴為主,如承山、委中、崑崙、承扶。以下肢外側及足背疼痛麻木為主者,採取側卧位,卧向健側,患肢在上,健肢在下;以下肢後面疼痛麻木為主者,採取俯卧位。穴位局部用75%酒精常規消毒無菌操作,根據不同部位穴位所針刺的深度分別採用3寸、2寸、1.5寸、1寸毫針針刺,得氣後以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min,10次為1療程,日1次,休息4天,再行小針刀手術治療。(2)小針刀治療:患者俯卧於治療床上。以病變椎間盤上下腰椎棘間隙及棘間隙左右旁開50px壓痛明顯處以及病變椎間盤下腰椎棘突水平線旁112.5px處結合腰椎及臀部壓痛明顯處即阿是穴作為進針點,用龍膽紫做好標記,常規碘氟消毒,用朱漢章小針刀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針刀與皮膚垂直,加壓後瞬間刺入。在棘間隙松解時,上位棘突尖下向下扇推,下位棘突尖上向上扇推松解棘間韌帶,在棘間隙左右旁開50px處即小關節突外點,小針刀向外扇推松解橫突棘肌及骨纖維管,在病變椎間盤下腰椎棘突下水平線旁112.5px處小針刀垂直瞬時入皮後,小針刀改為與皮膚成45度角,刀口與水平線垂直,與縱軸成45度角朝向脊椎,進入椎間孔外口點,松解神經根卡壓狀態。松解時應與患者交流,讓患者及時告知其酸、脹、痛、麻及放電樣感覺,依據患者的感覺及時掌握進針深度及刀口方向。對於阿是穴刀口與治療部位神經血管平行。松解時待手感無阻滯時出針,每次5-7個部位,局部消毒,用創可貼固定即可。術後囑其48h局部不沾水,卧床休息,少活動;一般5天為1療程,1周後視病情可行第2療程,最多不超過3療程。2.2對照組牽引方法與針刺方法、取穴均同治療組,但針刺1療程後休息4天,行第2療程,不採取小針刀治療。3治療結果3.1療效標準[2]治癒:腰腿疼痛完全消失,腰腿活動不受限,直腿抬高試驗70%以上。顯效:腰腿疼痛明顯減輕,腰腿活動無明顯受限,直腿抬高試驗60%-70%,或較前改善20%-30%。有效:腰腿疼痛有所減輕,腰腿活動受限有部分改善,直腿抬高試驗50%-60%或較前改善10%-20%。無效:腰腿疼痛較前無變化,腰腿活動受限無改善,直腿抬高試驗無改善。3.2治療結果兩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8.0%、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優於對照組。表1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組別n痊癒好轉無效總有效率治療組50409198.0%對照組5030101080.0%4討論腰椎間盤突出症為臨床常見病。人體自20歲以後,椎間盤自然開始退變[3],人們日常生活和勞動中,腰部姿式不正,脊柱生物力學平衡改變而產生傷力,使腰椎旁肌肉功能失調、緊張、痙攣,在此基礎上當椎間盤退變到一定程度和傷力達到一定限度時,髓核便會由纖維環薄弱或破裂處突出,使神經根受累,腰椎周圍的肌肉、韌帶、筋膜牽張勞損,產生粘連、疤痕、激惹、鈣化及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等周邊問題[4],進而使腰椎小關節紊亂,神經根受到牽拉,與周圍組織產生粘連,出現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一系列臨床表現。中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症屬傳統醫學「痹證」、「腰痛」範疇。主因機體感受風、寒、濕邪或跌仆損傷以致脈絡痹阻,氣血不和,不通則痛。針刺可調和陰陽,扶正祛邪,疏通經絡。現代醫學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產生的原因是機械壓迫和炎症所致。我科採用綜合治療主要是針對腰椎旁肌肉功能失調這一重要的發病因素和腰椎小關節紊亂這一病理變化,松解椎旁緊張的肌肉、韌帶,切開肥厚和粘連的關節囊,並在椎間孔周圍松解,松解神經根與其周圍組織的粘連,從調整外部肌肉、關節的平衡來建立新的平衡,解除神經根的粘連。並通過使用小針刀松解剝離、切割減壓等方法,解除脊柱軟組織的變性、粘連及炎症反應,松解韌帶,切碎結節及鈣化物,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椎旁組織的恢復[5]調節脊柱內外組織動靜態平衡和生物力學平衡。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腰椎間盤與其周圍相應的組織動態平衡失調,導致局部組織粘連、增生、瘢痕、卡壓、牽拉該神經,引起脊神經微循環和營養障礙而導致腰腿痛。小針刀可剝離肌肉和韌帶、神經、血管之間粘連和松解肌肉。粘連剝離,肌肉鬆解,局部血液循環重新恢復;此外,小針刀的刺激可使局部組織蛋白分解,末梢神經介質增加,產生血管神經的活性物質,減少致痛物質;同時小針刀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神經根的受壓狀態,從而改變突出的椎間盤與神經根的相對位置。因此,小針刀具有鎮痛、調節神經機能,達到減輕或治癒疾病的目的。本研究結果表明,採取小針刀結合針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比傳統治療療效更好,並可降低複發率,有效的改善了腰腿疼痛麻木等臨床癥狀。此方法實為一種安全可靠、見效快、痛苦小、無副作用,更顯人性化的良好方法。參考文獻[1]朱漢章.小針刀療法[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1:95-98[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1-202.[3]蔣麗霞.小針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80例分析[J].中醫正骨,2002(80):474.[4]胡有谷.腰椎間盤突出症[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247-249.[5]康哲峰.小針刀為主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100例療效觀察[J].現代醫學儀器與應用,2008:20(3),13-15.【小編提示】如果以上文章您覺得對您或者他人有所幫助,請輕輕動動您的手指收藏或者轉發給更多的朋友,本文是原作者辛辛苦苦的傑作,希望您喜歡,也希望針刀同仁有好的文章投稿給我們《中國針刀》編輯委員會,謝謝!
推薦閱讀:

針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典型病例
針刀治療髂腰肌綜合症
針刀治療菱形肌損傷
針刀臨床病理四例
【引用】關於針刀療法

TAG:推薦 | 腰椎間盤突出 | 治療 | 針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