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各朝代帝王——唐朝(三)

本文編輯:南京師範大學 葉夢怡

手閱原創:紅色歷程 孫潔

中唐

唐代宗李豫(726年-779年)

初名李俶,唐肅宗長子,762年-779年在位。原封廣平王,後改封楚王。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安祿山叛軍攻佔潼關,玄宗逃至馬嵬驛,當地民眾攬留肅宗,於是護送肅宗北上靈武即帝位。安史之亂中,以兵馬元帥名義收復洛陽、長安兩京。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三月改封成王,四月被立為皇太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宦官李輔國殺張皇后,肅宗受驚嚇而死,李俶於肅宗靈柩前依其遺詔即位,改名豫。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平定安史之亂。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去世,廟號代宗,謚號睿文孝武皇帝,葬於元陵。

改革漕運

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任命劉晏接辦漕運,漕運是通過水路交通,將江淮的糧食運至長安,當時漕運廢弛阻塞,造成關中糧食困難,缺糧上百萬石,饑荒四伏,糧價暴漲。劉晏曾做過一個時期的地方官,對人民的疾苦比較了解和同情。為此日夜焦慮,最後果斷提出疏浚河道,南糧北調的宏偉計劃,他上任後,首先組織人力逐段疏浚由江淮到高師的河道,打造了二千艘堅固的大漕船,訓練軍士運糧,每十船為一隊,軍官負責押運。船工由經調為雇募。他不再徵發沿河壯丁服役,而是用政府的鹽利僱用船夫。他沿用過去裴耀卿的辦法,改直法為段運法,將全程分成四個運輸段,建轉運站。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黃河,河船不入渭水,提高了運糧效率,杜絕了翻船事故。為此又在揚州、汴口、河陰、渭口等河道的交界處設倉貯糧,以備轉運。漕運改革後,比過去用江南民工直運的方法提高了效率,減少了損耗,降低了運費,免除了南方人民一項曠目持久的而又十分艱辛的勞役。江淮的糧食因此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長安,每年運量達四十萬石至一十萬石,解決了糧荒還有所儲備。當第一船糧到達長安時,皇帝欣喜萬分,專門組織樂隊到渭橋迎接,盛讚劉晏「你真是我的蕭何啊!」

唐德宗李適(742年―805年)

唐代宗李豫長子,在位二十六年。初封奉節郡王,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為天下兵馬元帥,改封魯王。安史之亂平定後,拜尚書令,改封魯王、雍王。廣德二年(公元764年),被立為皇太子。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五月,代宗駕崩,李適即位。李適在位前期,以強明自任,堅持信用文武百官,嚴禁宦官干政,用楊炎為相,廢租庸調製,改行「兩稅法」,頗有一番中興氣象。後任用盧杞等,政局轉壞。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爆發「涇原兵變」,李適出逃奉天,後依靠李晟等平亂,但叛亂中文官武將的相繼失節與宦官集團的忠心護駕所形成的強烈反差使李適放棄了以往的觀念。執政後期,李適委任宦官為禁軍統帥,在全國範圍內增收間架、茶葉等雜稅,導致民怨日深。對藩鎮多事姑息,使其勢力日漸增強。

李適在位時期,對外聯合回紇、南詔,打擊吐蕃,成功扭轉對吐蕃的戰略劣勢,為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創造了較為有利的外部環境。

免稅

唐德宗李適曾在一個叫辛店的地方打獵時,來到農民趙光奇的家中,李適問:「百姓們生活的高興嗎?」

趙光奇回答說:「不高興。」

李適說:「今年莊稼獲得了豐收,你們為什麼不高興呢?」

趙光奇回答道:「國家的詔令不守信用。前邊說的是除兩稅以外不再有其他徭役,現在除了兩稅之外的各種強迫收費比兩稅還要多很多。後來又說這是和糴,實際上是對百姓巧取強奪,而且還不給百姓們錢。開始時說收百姓的糧食由官府到百姓家中收取,現在卻強迫百姓們把糧食送到幾百里外的京西行營。由於路途遙遠,很多人家干農活的牲口被累死了,車也壞了,導致家庭破產,難以維繫。人們的生活如此愁苦,有什麼可高興的呢!國家每次發布的優恤百姓的政策,只不過是一紙空文而已!聖上深居在防衛森嚴的皇宮裡,哪裡會知道這些呢!」

李適便下令免除了趙光奇家的賦稅和徭役。

中醫

李適自撰《貞元集要廣利方》,又稱《廣利方》,原書五卷,書中有方五百八十六首。《舊唐書·德宗本紀》曰:「貞元十二年春正月乙丑,上制《貞元廣利藥方》,五百八十六首,頒降天下。」是書為唐德宗年間頒行,但未見傳世。宋人高保衡等《新校備急千金要方序》稱作「正元廣利」,正元同貞元。後世之《醫心方》、《證類本草》等均有引文,其中《醫心方》二十餘處引到《廣利方》。

詩文造詣

李適善屬文,尤工於詩。常於宮中唱和,親自品評等次。與學士論詩,深夜不寐。又常親試製科舉人文辭,中者稱門生。作品有《中和節日宴百僚賜詩》《中和節賜百官燕集因示所懷》《重陽日賜宴曲江亭,賦六韻詩用清字》《九月十八賜百僚追賞因書所懷》《送徐州張建封還鎮》《麟德殿宴百僚》等。《全唐詩》錄其詩十五首,《全唐詩逸》補斷句2句,《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詩2首。

唐順宗李誦(761年―806年)

唐德宗李適長子,唐朝皇帝。初封宣城郡王,後進封宣王,779年立為太子。805年,唐德宗駕崩,太子李誦繼位,是為唐順宗。同年八月,禪位給太子李純,自稱太上皇。806年,李誦駕崩,謚號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廟號唐順宗,葬於豐陵。

在唐朝皇帝中,唐順宗李誦是特徵頗為鮮明的一位。

第一,位居儲君時間最長。順宗是以長子被立為皇太子,由於父親德宗在位時間長,他做太子的時間長達26年。

第二,在位時間最短。順宗在位期間,沒有以皇帝身份過一個新年。即位當年的新年,他就已經是太上皇了。算起來,順宗在位時間還不足200天,在整個唐朝皇統體系中,他是在位時間最短的一位了。

第三,順宗在如此短暫的帝王生涯中,還做了太上皇。這不僅是唐朝皇帝中,恐怕也是歷史上所有皇帝中進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了。

第四,「永貞」的年號是在他退位以後才改的。順宗在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八月四日退位為太上皇,儘管繼位的憲宗皇帝是在八月九日才舉行冊禮,但順宗八月五日下誥改貞元年號為永貞時的身份已經是太上皇。

唐憲宗李純(778年―820年)

初名李淳,唐德宗李適之孫、唐順宗李誦長子。貞元四年(公元788年),封廣陵郡王。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立為太子,改名李純。同年八月即位。李純即位後,勵精圖治,重用賢良,改革弊政。李純在位時,勤勉政事,力圖中興,從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並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稱「元和中興」。

李純的政績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暫時平定一些藩鎮。經過削藩,藩鎮勢力暫時有所削弱。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為宦官陳弘志(一作弘慶)等謀殺。享年四十三歲,在位十五年,謚號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廟號憲宗,葬景陵。

元和中興

李純英明果斷,繼位後,開始對割據的藩鎮開展了一系列戰爭,他繼位次年就開始對西川節度副使劉辟開戰並獲勝,同年楊惠琳不肯交出他的兵權,李純也對他作戰,楊惠琳戰敗被殺。807年討伐鎮海節度使李錡,813年魏博節度使田興規伏唐朝,813年他開始對抗拒唐朝的成德節度使王承宗作戰,但沒有能夠獲勝,從815年到817年他平定了淮西吳元濟的叛亂。這些成果被稱為「元和中興」。吳元濟被平定後,全國所有的藩鎮至少名義上全部規伏唐朝。各路節度使重新向中央繳納賦稅,接受朝廷任免官吏。

唐穆宗李恆(795年―824年)

原名李宥,唐憲宗第三子,母懿安皇后郭氏。初封建安郡王,後進封遂王。812年,被立為皇太子。820年繼位,在位五年(820年―824年在位),年僅二十九歲。

唐穆宗在位期間「宴樂過多,畋游無度」,「不留意天下之務」。任用的宰相蕭俛、段文昌又無遠見,認為藩鎮已平,應當消兵。於是令天下軍鎮有兵處每年在100人中限八人或逃或死,消其兵籍。被取消兵籍的軍士無處可去,又無法從事他業,只好藏於山林。不久河朔三鎮復叛,躲藏的軍士紛紛歸附三鎮。

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

唐穆宗長子,824年—826年在位,在位3年,得年18歲。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六月七日,生於東內(大明宮)之別殿,為皇孫,父親唐穆宗時為遂王。母王氏是他的妾室。元和十五年,祖父唐憲宗逝世,父親繼位,是為唐穆宗。長慶元年(公元821年)三月,封景王。二年十二月,立為皇太子。四年正月壬申,父親穆宗逝世。癸酉,李湛即位柩前,時年十六。

即位後,奢侈荒淫。沉迷擊鞠(古代馬球),喜歡半夜在宮中捉狐狸(打夜狐),史稱「視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進見」。宦官王守澄把持朝政,勾結權臣李逢吉,排斥異己,敗壞綱紀。導致官府工匠突起暴動攻入宮廷的事件。後為宦官劉克明等人殺害,死後謚號為睿武昭愍孝皇帝。

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

唐穆宗李恆第二子,唐敬宗之弟,母貞獻皇后蕭氏。公元826年12月登基,年僅18歲,公元826―840年在位,在位14年,執政期間政治黑暗,官員和宦豎爭鬥不斷,是唐朝社會走向沒落的轉型時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最後抑鬱而死,享年32歲。太子李永死後,文宗曾立敬宗幼子陳王李成美為太子,但未行冊禮就病重了,臨終時託孤於宰相楊嗣復、李珏,但當權宦官仇士良、魚弘志因太子不是自己力主所立,矯詔仍廢太子為陳王,改立文宗弟潁王李瀍為皇太弟,文宗死後,二人說服李瀍逼令李成美自殺。李瀍繼位,就是唐武宗

甘露之變

唐大和九年(公元835年),27歲唐文宗不甘為宦官控制,和李訓、鄭注策劃誅殺宦官。奪回皇帝喪失的權力。大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唐文宗以觀露為名,將宦官頭目仇士良騙至禁衛軍的後院欲斬殺,被仇士良發覺,雙方激烈戰鬥,結果李訓、王涯、賈餗、舒元輿、王璠、郭行余、羅立言、李孝本、韓約等朝廷重要官員被宦官殺死,其家人也受到牽連而滅門,在這次事變後受株連被殺的一千多人。史稱「甘露之變」。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唐朝詩歌的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時期如何劃分?
第十講 唐詩里的唐朝(4)
唐朝鬧洞房以整人為樂 新郎關進柜子被悶死
唐朝到底有多強大, 從三次對外戰爭就能看出來!
詩歌唐朝

TAG:中國 | 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