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思維五個特徵(一)
第一個特徵,靈性思維是一切現成,本自具足,法爾如是。它是無為法,其他的一切思維方式都是有為造作法,靈性思維是無為法。 我們也來看一則禪的公案好了。在《景德傳燈錄》裡面記載,六祖惠能大師晚年收了一個弟子,就是肇慶高要的石頭希遷和尚。石頭希遷來拜師父,那個時候還很小,師父沒幾年就圓寂了。圓寂之前,希遷就來問師父說 :「師父百年之後,弟子要怎麼辦呢?」 師父回答他說:「尋思去。」然後涅槃了。石頭希遷聽了師父的教誨,他誤解了,他就天天在石頭上打坐,坐了好多年,還是沒有開悟,對禪法沒有真正契入。 然後就有師兄好心啟發他說:「哎呀,你怎麼不去尋師訪道,你天天在這裡打坐幹嘛呀。」 希遷就回答說:「師兄啊,你不知道,師父關照我說,在他老人家百年之後讓我尋思去,我想尋思就是讓我打坐,自己思考叫『尋思去』。」 師兄就啟發他:「哎呀,你錯了『尋思去』是讓你去尋找親近在江西青原山弘法的行思禪師,也是六祖的弟子,是你的師兄,你要去親近你的師兄,青原行思禪師,這個才是『尋思去』啊 !」
「噢」! 其實石頭希遷他已經有一個入處了,但是他還沒有透,所以他馬上聽了師兄的勸,就馬上從韶關南華寺一直就到江西青原山去參訪師兄,青原行思禪師。 行思禪師一見他,就問他:「子何方而來。」 你從哪裡來啊。 遷曰:「曹溪來。」這是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行思禪師問:「將得甚麼來」。就是你從曹溪來。那你在師父身邊一定學了很多佛法,學了很多禪法,那你得到了什麼呢?將得甚麼來,你得到了什麼禪法啦 ? 曰:「未到曹溪亦不失。」這個是第二個回合。 第三個回合;他的師兄行思禪師說:「恁么用去曹溪作甚麼?」既然你沒有得到什麼,那你還要去曹溪幹什麼呢? 曰:「若不到曹溪,爭知不失。」 這則公案可以分為三個回合,禪宗的機鋒,它是殺人刀,活人劍,電光石火之間就能夠鑒定你到底是不是真見性。你用大腦思維早已不是啦,早已經是離題萬里了。第一個回合就是行思禪師師兄來問,你從哪裡來啊。希遷回答說,我從曹溪來。這是從生活之中就可以看到禪師啟發人的方式是很平實的,就簡單的問話;你從哪裡來。這個問答是第二個回合,行思就開始考驗他了,希遷回答說,我從曹溪來。 然後師兄就考驗他說,將得甚麼來?你到了曹溪,你親近過我們偉大的師父——惠能大師,那你得到什麼了?你學了什麼佛法?你有什麼心得啊?你學了什麼禪智慧了?這個希遷,你別看他年齡雖小,他悟性很高。他知道這是個圈套,如果你順著去回答你得到了什麼佛法,得到了什麼禪法,那你就會有兩個過失。一個呢,你失去了主體性,你順著別人的舌根轉。臨濟禪師說要隨處作主,不能夠順著別人舌根轉。第二個過失就是你有所得,就表示你的心就會有所執著,就會有我慢。猶如法達初次拜見六祖的時候,他執著於自己誦《法華經》三千部的功德。所以雖然頭禮拜下去了,但是頭不落地,內心有慢。所以經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啊! 那麼怎樣才能夠不落入到行思禪師的語言陷阱,他誘惑你,問你得到什麼了,如果你順著他答,你得到什麼什麼。那就離題萬里了,你沒開悟。所以他不落入行思的語言陷阱,而又要能夠同時表明自己已經有一個悟處了。已經領悟了禪的精髓,已經開啟了靈性智慧。這就需要非常圓熟的智慧。不能答:我得到什麼。那我就答:不失嘛。 所以希遷就轉了一個彎來回答說:「未到曹溪亦不失」。我沒有去曹溪之前也沒有失去什麼呀。如果是順著說得到了什麼禪法,那你還是凡夫 ,還有執著。而如果回答沒有失去什麼,它就有兩個妙處。一個是表明自己已經領悟了禪的精髓,靈性智慧本自具足,不得不失,本覺本有,非從外得,這個是不得。不覺本無,自性本來清凈,這個是不失。第二個妙處又表明了自己不執著。所以你看他人雖然小小年紀,但是其實已經有個入處了。 第三個回合就是行思禪師並沒有馬上印可他開悟,而是要繼續窮追猛打,把他逼到牆角。問他說:既然你本來就具有,你沒有失去過什麼,那你為什麼還要去曹溪呢?這一句話就有千鈞之力,一直把希遷逼到走投無路,無路可走。但是對於一個已經開悟的禪者來說, 當然不會那麼輕易被困倒了,因此希遷就回答說:如果我不去曹溪,我又怎麼知道我從來沒有失去呢?這樣既樹立了師父惠能大師的威信,又能夠從行思師兄所設的困局之中超脫出來,從頭到尾都能夠保持不失。因此行思禪師很讚歎說「眾角雖多,一麟足矣」。跟隨我學禪的人很多很多,千千萬萬,但是你的根器最好。有很多很多的角色,很多很多的動物,但是一麟足矣,一隻麒麟就足矣了。就你的根器最好,幾句話就明心見性了。三個回合,那麼行思禪師就給他印證,眾角雖多,一麟足矣,印證他開悟了,明心見性了。這是第一個特徵。
----節選自大願法師《禪與創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