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評論節目對第一解釋權的爭奪--傳媒--人民網
李潔玉
2011年04月21日14:32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手機看新聞
推薦閱讀更多
《新聞愛好者》供稿 摘要:《新聞1+1》的開播不僅是對以往央視新聞頻道言論類節目定位的匡正,其明確的「給您不一樣的解析」的節目訴求,也樹立了新傳播時代電視評論節目對第一解釋權爭奪的典範,為中國電視評論節目的創新提供了新的範式和改革思路。 關鍵詞:電視評論節目《新聞1+1》第一解釋權 作為央視新聞頻道唯一一檔時事新聞評論直播節目,《新聞1+1》自2008年3月24日創辦以來,不僅贏得了收視率,也賺足了業內的口碑,獲得諸如「《新聞1+1》成為電視評論節目的旗幟」、「《新聞1+1》開創中國電視評論新範式」等讚美之詞,其明確的「給您不一樣的解析」的節目訴求,樹立了新傳播時代電視評論節目對第一解釋權爭奪的典範,為中國電視評論節目的創新提供了新的範式和改革思路。 新傳播時代熱切「呼喚」第一解釋權 肖·阿·納奇拉什維里曾在《宣傳心理學》中說:「任何信息的報道,某些事實的描述,如果不加專門的解釋和評論,對人們的定勢是幾乎不能產生影響的」。①在當今信息爆炸、資訊過剩的時代,解釋比任何時候都重要。主流媒體想要發揮主流影響力,必須牢牢把握第一解釋權。所謂第一解釋權,不是傳媒的一種權力,而是一種基於以往業績所獲得的公認判斷,即受眾心目中對一個傳媒解釋、分析、判斷能力和水準的判斷;也不是傳媒的一種權利,而是因為一個傳媒的解釋、分析、判斷與事件實質、歷史走向的相互印證,在人們心中贏得的信服。② 伴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人類的信息傳播歷經口語傳播時代、文字傳播時代、印刷傳播時代過渡到電子傳播時代,而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的出現則將電子傳播推向了更高層次,它們在促進傳統傳播媒體變革與轉型的同時也改變了廣大民眾獲取信息、接收信息、傳播信息的方法和渠道。在新的信息傳播運作機制下,一個媒介所賴以贏得競爭、贏得對手的主要因素,決不只是靠具有原創性的獨家新聞,通過概念、判斷、推理揭示蘊藏於事實中的真諦,以有形意見的形式告訴受眾該事物發生的性質、原因、意義及發展的趨勢,才是一個媒體在輿論引導和市場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 李良榮在2008年對我國重大新聞事件進行新聞學盤點時說,「這個盤點所顯示的是中國新聞業新的傳播生態。這個新的生態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處在一個全球性的傳播狀態下;第二,處在風險的傳播狀態下;第三,處在網路化時代的傳播態勢下,人人都擁有傳播平台。」③這三種傳播狀態,不僅對及時、真實、可靠的新聞報道提出了更高的訴求,也要求傳統主流媒體憑藉其權威性和豐富的資源,在新聞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作出第一解釋,佔領輿論高地,增強輿論影響力,只有這樣才能在國際傳播中爭得話語權和主導權、在危機傳播中消除恐慌穩定民心、在網路傳播眾聲喧嘩的信息證實危機中提供價值和權威。 《新聞1+1》對第一解釋權的爭奪 新聞評論是針對現實生活中各種重要的新聞事件和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直接做出規律性的認識、前瞻性的剖析和解釋事理、發表意見,並意圖深化為對哲理的某種感悟和提煉的文體或節目形式的總和,歷來被稱為媒介的旗幟和靈魂。而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由於採用視聽結合的多感官符號共享的綜合傳播形式,運用「電視化」的表現手法,為意見性信息的表達創造出了更多更靈活的形式,構建了更為活躍的話語平台。④《新聞1+1》目前是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唯一一檔「時事新聞評論直播節目」,每期節目從時事政策、公共話題、突發事件等大型選題中選取當天最新、最熱、最快的新聞話題展開評論分析,深入解析新聞幕後錯綜複雜的背景脈絡,還原新聞全貌、解讀事件真相。其明確的節目訴求「給您不一樣的解析」,展現了作為主流媒體對第一解釋權孜孜不倦的追求。第一解釋權,並不因為某個傳媒歷史悠久、地位重要就自然獲得,也不會因為其曾經擁有這樣的解釋能力和業績就永遠擁有,需要通過傳媒不斷的努力和其實踐效果來保持。 誰在解釋?《新聞1+1》由白岩松、董倩聯袂搭檔主持,形成雙人立體互動式評說模式。對於電視新聞評論而言,其最核心的價值應該是新聞評論員本身,而有聲譽的新聞評論員,更是評論性節目中的無價之寶,其價值就在於不僅能敏銳地感受到新聞信息,而且能夠接納、吸收和解讀信息,並創造出新聞附加價值。《新聞1+1》起用了資深記者出身的白岩松作為新聞觀察員,他擅長通過專家一樣的評論和學者一般的反問,最後引出自己獨特的意見與思索。機敏和語言犀利是白岩松的優勢,他主持的節目深刻而不呆板、活潑而不媚俗,風格自成一派。董倩作為一名從《焦點訪談》、《東方時空》、《新聞調查》、《新聞會客廳》等重量級節目中成長起來的主持人,她能對節目進行有效掌控,對新聞意見進行有益的補充和平衡,引導受眾多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平衡整個話語場。一位極具個性的新聞觀察員與一位有著豐富經驗的主持人的搭配,足以在公眾心目中形成某種期待和公正。同時在遇到專業性強的選題時,節目組對各個領域外援專家的火線引進,體現其在解釋權威性上所下的工夫。比如北京大學法學教授王錫鋅就是《新聞1+1》經常引進的特約評論員,他能在有關國家政策及與法律有緊密聯繫的議題上做出全面、準確和權威的解讀。
推薦閱讀:
※人民網最近怎麼了,老發一些娛樂相關的內容 網友:還我人民網
※和諧社會的構建與中國社會學的提升--理論--人民網
※國學大師的嫌犯為何如此囂張?-雲中嶽 -大兔王1963-強國博客-人民網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核輻射對人體造成什麼傷害
※「2017全球最美婚禮大賞(百代TOP20)」頒獎典禮在人民日報社完美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