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拳「五要」證悟

太極拳雖小而理大,以易理為拳理,博大精深,奧妙無窮。今之太極儘管門派眾多,分承有致,各具特色,雖變化萬端,其理一貫,萬變不離其宗。不論宗風脈傳、泛化於俗,還是嫡傳正宗、分派支流,更不論原傳、時尚,都不過易變陰陽之理。悟真者皆真,弄虛者皆假!  太極拳同其它拳種一樣,隨著冷兵器時代的遠去,在傳承中,技擊的作用被弱化,而健身的作用凸顯。因其健身效果明顯,太極拳也就隨之演變成了一種健身術,從而也就飽受人們的歡迎和青睞。然而,太極拳之真義也就日趨淡化,真功盡失,以至於人們一談太極就是健身養生而不知有武,混淆了拳的功能、作用和本質。甚至有些人,把太極拳的修鍊內容之精、氣、神也當成了拳的本質。殊不知精、氣、神為各家各派所崇,只不過是修鍊的方法有異。人們把太極拳當成健身的方法去練,或當成修仙的工具,以追求健康為目的,此本無可厚非,但若以此為拳,則失其拳意,不過健身術而已,其終不為拳!  太極拳作為武術大家庭中的一個優秀的拳種,雖然健身效果奇特,但那只是練拳的基礎,拳的最終目的還在於用拳。所以,技擊才是拳的本質。太極拳之真諦乃是健武一體,「健」只是為了更好地「武」,不「健」無為以「武」!只有透悟太極拳之真諦,才能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傳統,才能不使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失其真義。  太極理論,體現了古人對自然法則的洞悉:凡物皆有陰陽二性,萬物負陰而抱陽,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人宏人微,直透本元。太極理論不僅融合了現代辯證唯物論,而且也囊括了現代全息理論。太極運動乃如細胞之分裂,每個細胞都帶有原細胞的全部信息。太極理論之科學性、正確性、先進性、深奧性和超時空的包容性,卓顯其神聖。依其理論指導而運之拳——太極拳乃武源聖道,自然上乘。因此,孫祿堂先生稱其為「道藝拳」。  太極拳鍛煉實是一種修為,貴在體悟,明理才能踐道。太極拳中,無論虛實、剛柔、鬆緊、開合、進退、化打等等,皆可以陰陽譬之釋之。練太極拳,不可不知陰陽,不可不練鬆緊,不可不變虛實,不可不用剛柔,諸功練全根歸懂勁,所以「懂勁後愈練愈精」。不能悟「道藝」之真,亦不能達太極上乘之門。    一、知陰陽明事理    陰陽和諧乃是太極理論之核心,東方文化之妙奧,有別於西哲之一分為二,非黑即白。互濟交融,相生相抱,中正不偏,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互動,互為其根,陰極生陽,陽極生陰,協調平衡,循環無端。太極拳不過易其理而非玄其奧。在具體的運拳指導上,不是孤立的強調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而是相分相系,相爭相合,相互變化,互不分離,不偏不倚,中和平衡,內外如一,協調運作,自然順隨。太極拳修為,要整體把握,細微體悟,不要只在枝節上做文章。大亦陰陽,小亦陰陽,無處不陰陽,陰陽交融乃是至理。只要我們抓住了拳學的核心,就不會被表面現象或枝節的問題所迷惑;更不會為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而爭論不休。    二、練鬆緊合自然    鬆緊乃是陰陽的具化,人之一切運動無不由肌肉筋腱的鬆緊帶動骨骼的運轉而生。沒有鬆緊的矛盾運動,便不會產生輕重緩急、快慢剛柔、動靜虛實的變化,不鬆緊難成屈伸進退。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鬆緊是一把打開功夫之門的金鑰匙,道在心,功在身,悟透鬆緊乃成真。只有鬆緊無常,才能剛柔不定,才可虛實莫測。無論哪門哪派,各種勁力皆由鬆緊而生,鬆緊是人的自然生理現象,也是最本質的運動核心機制。但太極拳之鬆緊要整體把握,在自然態中,肌肉筋腱的鬆緊隨意識的鬆緊而鬆緊,只要形神若一,內外合一,周身一家,鬆緊自然合生理,亦能合道。松中緊來緊中松,鬆緊緊松自然功。鬆鬆緊緊不離中,慢松慢緊內力增。瞬松瞬緊炸力崩,松長緊短只一瞬,非松非緊松貫終。一松一緊一太極,鬆緊運化自無敵。拳者只要洞徹鬆緊玄機,內力自出,氣力自足,什麼渾圓力、混元力、整體力、驚炸力、抖彈力、震顫力、連續力等等,無不在內,虛實剛柔亦在其中。萬法歸一,勁出自然,皆不出鬆緊之功。  現在談太極者多論松,以為松是萬能的,好像把松練好了,就什麼都解決了,其實不然。無論健身還是技擊,只松不緊都是沒有好處的,一味的松不僅在技擊中迎不住人,還會使人疲塌,引起某些功能的失調。太極拳中如果沒有緊,松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松中務須有緊。關於鬆緊的問題,吳圖南先生說得好:「什麼是松,拉伸才是松,人身九節拉開了才是松。縮著是緊,緊也不能說錯,也是太極拳需要的。光松是一體,一松一緊,一屈一伸,二體才能把人打出去。一味地松你能把人打出去嗎?一物二體才是陰陽說」。拳中所謂的鬆緊,實際上就是整體的膨脹和收縮,真正的鬆緊是由精神所支配的,是受人的意識控制的。所以說,鬆緊在心不在身,心緊形自緊,心松身自松,該緊處自然緊,該松處自然松。什麼陰松陽緊,陰緊陽松,不過騙人的把戲而已。鬆緊本是一根繩,剛柔虛實皆在鬆緊中,勁力由鬆緊而來,而非由氣之所為,所謂的「氣」只不過是運動過程中的一種感覺。故前人說:「在意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全在神聚,斂神入骨(髓)」。李亦畲說得更清楚:「神聚則一氣鼓鑄,鍊氣歸神,氣勢騰挪,精神貫注,開合有致,虛實清楚」。時下有些人,既不明拳道又不懂丹道,不知鍊氣歸神之理,卻在那裡自持清高,不是循經周天、河車搬運,就是運氣催力,不僅於功無緣,於身無益,還會造成出偏和戕害身心之流弊。拳與丹道不同,拳中感悟的是勁,練的是勁,用的也是勁,而不是氣;即便你的氣再大再鼓也不能打人,打的靠的還是勁而不是單純的氣,乃是氣力相合之物。只有鬆緊才能氣力合,若氣力不合則難以為拳。即便是丹道,尚有「昔日遇師真口訣,只是凝神人氣穴」的說法,正宗的上乘丹功以「無為」為宗,也絕不會循勁妄為的。在這一點上,拳與丹是一致的,「神凝氣則聚,神舒則體靜,心平氣則和,心浮則氣躁」。拳中本無氣,鬆緊力自出,力出氣自足,能鬆緊則內氣鼓盪,不能本末倒置。拳是形神若一的鬆緊運動,鬆緊才是力量之源,有力量才能有氣勢,能鬆緊如意,便能心息相依,心神合一,久之,自得勁力渾厚,剛猛驚炸之妙,虛實剛柔自貫其中,若遇敵交手,自能鬆緊無常,虛實不露,剛柔不定,輕重緩急,快慢虛實,忽隱忽顯,因勢而變,因機而發,觸之即應,應之則自如。松則蓄能,緊則釋能,遇隙而發,不得不發,不蓄而發,隨意而發,不發而發,蓄髮合變,如環無端。    三、變虛實知進退    虛實是陰陽理論的引申,仍是理。陰可虛也可實,陽可實亦可虛。虛實可分為整體、局部、內外、上下、前後、左右等等,「一處有一處之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剛柔、開合、進退、屈伸、化打等等皆可虛實釋之。前人關於虛實之論頗多,無非真假、輕重、動靜、緩急而已。虛實在於變,而不在於靜止,不變不虛實,虛實是在動中體現的,而不是單腿或雙腿站在那裡。虛實變換有漸變與瞬變之分,漸與瞬亦要轉換。虛實變換不是為變而變,輕重緩急要因變而變,所謂「因敵變化示神奇」。在交手中,只有變虛實,才能重心靈變,知進知退,敵虛我實,敵實我虛,虛虛實實,實實虛虛,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不定,忽虛忽實。虛實莫測,自能使敵不知虛實。虛實乃兵家第一要義,務須隱而不露,實而突顯,顯而則威。拳中只有虛實靈變,才能身活步活,攻防敏捷,進退自如,不落雙重。以前人虛實之論切不可生搬硬套,盲目對號,要客觀地分析客觀地理解,所謂「實非全然站煞,實中有虛,虛非全然無力,虛中有實」乃是縱向為喻,橫向亦然,是對「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闡釋;再如「虛實即是開合」亦不能劃等號,乃是開中有合,合中有開,開合中各寓虛實之意。開合虛實不單純是平面的運動,而是立體交叉的關係,所以陳鑫說「開合虛實即為拳經」。變換虛實一是變換重心,二是變換鬆緊,能做到上下相隨,周身一家,首尾呼應,局部靈活,整體協調,虛實則明。    四、用剛柔寓化打    剛柔是陰陽理論的引化,雖近於實,但仍不具體,依然為理。剛柔可實可虛,既矛盾對立又統一,渾然一體。在太極中,要求外柔內剛,剛柔相濟,無處不剛柔,絕不能柔是柔剛是剛,而是要柔中寓剛,剛中寓柔。只有剛柔不分,剛柔瞬變,忽剛忽柔方臻上乘。俗話說「柔里含剛攻不破,剛里無柔不為堅」,陳楊老譜中都有「柔中無剛其速不疾,剛中無柔摧(粘)逼不捷」的論述,皆在闡釋剛柔相濟之理。剛柔在於用,是用的功夫,只有用中方顯剛柔,不用不剛柔。太極拳雖外顯於柔,絕不是無剛不剛,太極之剛非硬,而是厚沉實之謂;太極之柔不是軟塌鬆懈,乃是骨撐筋伸肉鬆,是松沉圓撐。太極拳之剛柔乃是「棉里藏針,棉里裹鐵」之謂。柔在其表而剛在其內,剛柔之勁,乃是源於整體協調的渾厚的自然沉墜和自然撐合,其勁含而不露,隱而不顯,呼之即出——「發勁似發箭」。太極拳雖講柔運剛發,乃是化打合一,柔之運化不在鬆軟而在於圓潤;剛之擊打不在努氣較力,而在於落點之瞬緊的崩炸、驚彈、抖顫,所以說「不用不剛柔」,只有剛柔運化(瞬變、漸變)方顯太極拳之妙。    五、懂勁歸根運太極    懂勁雖不是勁,卻是勁中之勁,是太極拳中的難得之勁,懂勁亦可稱之為用勁的功夫,所以說,懂勁是太極拳功夫的核心內容,亦是區別於其它拳的重要標誌。一個沒有懂勁的人,即使柔化再好,發力再猛再剛,亦不可謂之太極有成。俗話說「功夫好練,懂勁難求」。太極拳「由招熟而漸悟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而階級神明」。懂勁是知覺功夫而非想像之所為,更非簡單的機巧靈敏。拳論中說「陰陽相濟方謂懂勁」,相濟者,和合中正而不偏,於身則內外相合,於人則要捨己從人,不捨己從人,不能沾粘連隨,不沾粘連隨,則難成懂勁。所以,從人便是由己,由己亦要從人,不從人難以由己,不由己亦不能懂勁。知人知己知勢乃懂勁。懂勁要松中求,靜中悟,緊中得,推手驗,戰中用。太極拳者,只有真正的懂勁功夫上身,才能內知半斤八兩,外知四兩半斤,遇敵交手,如秤稱物,分毫不差,對方勁路的來龍去脈,勁之大小,形之凹凸,虛實真假,重心所在,勁之斷續,搭手便知。能懂勁便能有感而應,隨感而發,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進打進乘,退打退跟,無過不及,沾粘不脫,觸其一點,控其全身,摸勁而人,隨勁而出,引之而來不得不來,揮之而去不得不去。如是,太極功成,久之,可神乎其技矣。    六、太極行功歌訣    太極求真功,全在緊與松,神意要貫頂,頭領足下蹬。旋踝擰拔勢,松沉要圓撐。臂在環中走,渾厚懸而垂。松胸要實腹,螺旋腰胯爭。開合意在胸,腳步隨身換。呼吸順拳行,棚勁貫始終。鬆緊不動形,鬆緊一根繩。彈勁遇力應,剛柔瞬鬆緊。驚彈勁炸崩,虛實鬆緊變。抖顫渾圓功,鬆緊悟太極,久之藝自精。


推薦閱讀:

張三丰著太極拳經
陳式太極拳學練五要領
陳式心意混元24式太極拳(四)
【太極拳發矇纏絲勁論】
24式太極拳 動作分解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