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工業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位造強國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快實現中央對天津定位、建設美麗天津的關鍵時期。天津工業發展環境將發生深刻變化,面臨多重疊加的重大歷史機遇,進入到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創新發展的新階段。依據《中國製造2025》、《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規劃期限2016-2020年。一、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一)「十二五」工業發展回顧「十二五」時期,天津工業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轉變發展方式主線,以大項目好項目為抓手,堅持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上水平,推動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發展、傳統產業升級發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工業經濟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1.規模實力顯著增強。工業總產值連續邁上兩個萬億元台階,2011年達到2萬億元,2015年達到3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2.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6981.3億元,年均增長13.4%,總量規模在全國重點城市中位居第二位。累計完成工業投資2.24萬億元,年均增長11.9%,比「十一五」增長1.6倍;先後推出十批200項重大工業項目,總投資7812億元,項目平均投資39億元,有力支撐了工業經濟的快速增長。質量效益穩步提升,規模以上工業利稅年均增長6.2%。2.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十二五」末,航空航天、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八大優勢支柱產業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9.5%,先進位造業占工業比重超過50%。裝備製造成為萬億元產業,高速機車、海洋工程裝備、超高壓輸變電、大型工程機械等一批重大裝備實現產業化,航空航天形成了以大飛機、直升機、無人機、火箭、衛星、太空站為代表「三機一箭一星一站」的產業格局;電子信息產業形成以智能終端、高性能伺服器、大容量存儲器、雲計算和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生物醫藥和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規模雙雙突破千億元。實施了鋼鐵、輕工、醫藥、裝備等行業重組,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企業達到42家,規模佔全市製造業的2/3,其中千億級企業達到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累計達到7.2萬家,其中科技小巨人企業達到3453家。民營經濟不斷壯大,工業總產值達到12604億元,成為拉動全市工業增長的重要力量。3.產業聚集效應明顯。形成了以濱海新區現代製造為主、中心城區高端都市工業和區縣特色工業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產業空間發展格局。建成了9個國家級、24個市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和31個區縣示範工業園區,構建了航空航天、高端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十大重點產業鏈,帶動了產業集聚集群發展。規劃建設了寧河京津合作示範區、武清京津產業新城、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等重點產業合作平台,成為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的重要載體。4.兩化融合深入推進。實施了一批兩化融合示範項目,開展了百家企業兩化深度融合示範試點建設,全面推進企業對標和示範推廣,26家企業列入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試點,4家企業成為國家級兩化深度融合示範企業。啟動建設了一批工業雲平台,「濱海工業雲」列入國家工業雲創新示範工程,用戶規模超過2000家。電子商務快速發展,2015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超過7000億元,網路零售額超過1000億元;全國知名電商20強相繼聚集天津,一批大宗商品商務平台投入運營,濱海高新區、武清區、寶坻區等電子商務產業園區集聚效應初步顯現。5.自主創新實現突破。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批建設,啟動規劃「一區二十一園」創新載體。企業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45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544家,分別比「十一五」末增長60.7%和67.4%;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10家。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增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1.15%,佔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比重超過70%;工業企業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佔全市的81.5%和74.8%。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實施了智能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一批重大專項,突破了大推力火箭、高性能計算等一批自主創新技術,培育了超大型航天器、曙光高性能計算機、大型海上石油鑽井平台等一批「殺手鐧」產品。6.節能降耗全國領先。實施重點節能改造工程,強化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推廣實施合同能源管理,工業節能成效顯著。「十二五」以來,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42.1%,超額完成下降18%的「十二五」工業節能目標。工業萬元增加值取水量11立方米以下,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6,位居全國第一。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保持在93%以上,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8%,鹼渣、鋼渣、粉煤灰的綜合利用率達到100%,處於全國領先水平。累計淘汰煉鐵產能50萬噸、鍊鋼產能40萬噸、焦炭產能86萬噸、水泥產能250萬噸、印染產能2000萬米、燒結產能140萬噸,提前一年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二五」淘汰落後產能任務。同時,也要看到工業發展還存在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一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重化工比重偏高,石化、冶金等產業佔全市工業比重的33.4%,高技術產業佔全市工業比重不足20%,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二是產業鏈需要進一步完善,航空航天、裝備製造等高端產業配套能力不足,石化、鋼鐵等傳統產業鏈條短;三是產業競爭力有待增強,缺乏具有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品牌企業和拳頭產品,產品知名品牌少、附加值較低;四是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大,要素成本不斷上升,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集聚集約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五是區域產業協同發展帶動不足,產業創新能力和輻射能力不強,與京冀還沒有構建起相互銜接、融合互動的產業鏈條。(二)「十三五」時期面臨的形勢1.國際環境呈現新趨勢,為天津工業創新發展帶來深刻影響。新一輪科技產業革命孕育突破,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成為製造業發展新趨勢,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快速發展,推動製造業發展理念、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發生深刻變革。全球製造業分工體系加速重構,高端製造領域向發達國家「逆轉移」態勢逐步顯現,中低端製造環節加速向東南亞、南亞等發展中國家轉移。全球貿易和投資規則深刻改變,國際市場環境和治理體系更趨複雜。這對天津工業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加快實現轉型升級,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2.國內環境呈現新特徵,加快天津工業提質增效和創新發展勢在必行。「四個全面」戰略協調推進,「四化」同步發展,持續釋放新的制度紅利,激發新的發展潛能,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實施「中國製造2025」將加快製造強國建設進程,促進工業由大變強。同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工業經濟增速從高速轉向中高速,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轉向質量效益,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促進工業要更加註重發展的質量效益,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成為天津工業「十三五」時期面臨的緊迫任務。3.天津工業發展步入新階段,加快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迎來重大歷史機遇。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自貿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五大戰略機遇,為天津工業主動參與全球製造業分工合作、提高對外開放層次和水平提供了重大契機。建設全國先進位造研發基地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對天津提出的新定位。未來五年,工業仍將是天津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和拉動力量,產業支撐上將實現製造業和服務業雙輪驅動。改革創新將進一步激發工業發展的活力和動力,先進位造研發基地和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的經濟功能將進一步強化,天津工業進入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新階段。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國製造2025》戰略部署,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先進位造為支撐,以創新驅動為核心,大力發展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服務型製造、全球化製造,做強天津製造,唱響天津品牌,提升天津質量,打造研發製造能力強大、產業價值鏈佔據高端、輻射帶動作用顯著的全國先進位造研發基地,為天津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二)基本原則——創新發展。把創新作為發展基點,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推進產業協同創新,加快構建先進位造創新體系,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打造全國產業創新中心。——高端發展。把結構調整作為主攻方向,突出比較優勢,攻克一批高端技術,培育一批高端產品,形成一批高端產業,打造一批高端品牌,率先形成引領和帶動產業升級的先進位造產業體系。——綠色發展。把綠色低碳作為推動工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創新產品設計、製造技術及生產方式,加快構建綠色製造體系,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推進工業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發展。——安全發展。牢固樹立安全發展觀念,將安全生產放在首要位置,夯實安全生產基礎,提升安全生產能力,強化安全生產保障,改善行業生產狀況,消除生產安全隱患,促進工業發展與城市建設、環境保護相協調。——開放發展。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以自貿區建設為契機,整合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市場,主動參與全球製造業分工合作,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轉型。(三)發展目標到2020年,工業總產值達到4萬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萬億元以上,年均增長8%,先進位造業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70%,打造創新引領、集約高效、智能融合、綠色低碳的先進位造業體系,基本建成全國先進位造研發基地。質量效益:工業增加值率達到25%,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7.5%以上。產業結構:高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比重達到20%以上,裝備製造業產值占工業比重達到40%;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0%以上。創新能力: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比重達到1.3%,企業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佔全市比重達到80%以上。兩化融合:關鍵領域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重點企業信息技術綜合集成應用達到60%。節能降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8%,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三、主要任務(一)加快構建先進位造產業體系1.構築「10+3+8+2」產業新體系。加快發展航空裝備、航天裝備、集成電路及專用裝備、高性能伺服器及雲計算、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特高壓輸變電裝備、大型工程機械、軌道交通、高檔數控機床、自動變速器10個高端產業;做大智能終端、基礎片式元器件、生物醫藥和健康3個具有比較優勢產業規模;培育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機器人、3D列印設備、高性能醫療器械以及自主操作系統、國產資料庫和軟體8個新興產業,打造一批新增長點;改造提升現代石化、現代冶金2大傳統產業;加快發展國防科技工業,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到2020年,形成航空航天、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一批千億元級的新興產業群,以及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現代石化、現代冶金、輕工紡織等一批五千億元級的優勢產業群。2.優化先進位造產業空間布局。依託京津發展軸構建京津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帶,利用港口、岸線資源優勢打造濱海新區海洋產業發展帶,培育一批科技型、循環型、生態型先進位造產業增長極,形成「兩帶集聚,多級帶動、周邊輻射」的產業空間布局。以增強產業集聚度和關聯度為重點,優化園區功能,重點建設濱海新區生物醫藥、開發區電子信息和汽車、高新區軟體、南港現代石化、臨港高端裝備、空港航空、北辰高端裝備、靜海子牙節能環保、西青電子信息等一批示範帶動作用強的先進位造業基地。加快建設津南電子信息、東麗高端裝備、北辰醫藥醫療器械、寶坻高端裝備、靜海和武清自行車、寧河食品製造、薊州專用車等特色產業基地。3.培育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實施優勢企業能級提升計劃,加快鋼鐵、石化、裝備、輕工、醫藥等重點行業和企業重組整合,做實做強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到2020年,全市百億集團達到100家,千億集團達到10家,力爭有2-3家大企業進入世界製造業500強。深入實施萬企轉型升級行動,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實施科技小巨人成長計劃升級版,培育一批具有創新創造活力、掌握核心技術的科技小巨人企業。到2020年,科技小巨人企業達到5000家。(二)著力提升製造業創新能力1.高標準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突出創新對示範區的支撐引領作用,全面提升集聚、示範、輻射和帶動能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跨越發展。集聚創新型企業、高水平研發機構和創新要素,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培養引進高水平的創新人才隊伍,構建富有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打造創新主體聚集區、產業發展先導區、轉型升級引領區和開放創新示範區。深化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合作,促進中關村科技資源、創新資源、服務體系向天津聚集,帶動京津冀乃至全國產業創新發展。2.構建完善先進位造業創新體系。整合現有創新資源,建設一批國家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產業技術聯盟等創新平台。對接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積極承建新材料、生物技術與中藥現代化等重點行業和領域製造業創新中心。到2020年,建設10個產業公共技術平台、55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建成200家國家級科研院所、海內外高水平研發機構、分支機構及產業化基地,形成先進位造與研發相結合的製造業創新體系。3.提升工業基礎製造能力。依託重點行業、重點產品、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和骨幹企業,實施工業強基工程,顯著提升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四基」)發展水平,重點發展高強度緊固件、高精密大型鑄鍛件、高精密軸承、磁懸浮軸承、大型精密鍛壓/衝壓模具、高性能閥門等通用基礎部件,以及型船用曲軸,螺旋槳軸鍛件等專用零部件,加快發展高強度、高精密金屬材料和高性能先進複合材料、高端裝備專業材料。到2020年,全市工業基礎領域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先進基礎工藝得到廣泛應用,產業技術基礎支撐服務體系較為完善,基本實現關鍵材料、核心部件、整機、系統的協調發展。4.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建設各類創新創業孵化載體,鼓勵發展創客空間、創新工場等新型眾創空間,搭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創新創業平台,孵化一批創業企業和創新成果,構建政府引導、市場服務、要素齊全、安全高效的創新創業體系,支持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在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建設「雙創特區」,打造創新創業集聚地和全國有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三)深入實施互聯網+製造1.大力發展智能製造。大力推進企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製造示範,提高設計、製造、服務、管理等全過程的智能化水平。開展關鍵環節集成應用試點示範,逐步在重點企業推廣數字化車間和數字化工廠建設,探索全產業鏈綜合集成的新途徑。加快機械、船舶、汽車、輕紡、電子等行業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改造,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選擇信息化基礎較好的產業園區,培育一批智能製造示範試驗區;依託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港經濟區等功能區,積極推進中德智能製造示範區建設。2.推進網路化協同製造。大力推進雲製造、眾包設計研發和網路化製造等新模式,加快濱海工業雲、「企業雲」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實現工業互聯網進企業、入車間、聯設備、拓市場。超前部署面向智能製造單元、智能工廠的低延時、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加快製造業集聚區光纖網、移動通信網和無線區域網的部署和建設,實現信息網路寬頻升級,提高企業寬頻接入能力。建立面向工業領域的信息安全技術支撐、產品檢測、檢查評估綜合保障體系,提升工業信息安全保障能力。3.加快發展服務型製造。推進先進位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促進產業鏈向研發設計、營銷服務等價值鏈兩端延伸,實現從製造向「製造+服務」的轉型升級。建設高質量的工業大數據平台。鼓勵製造企業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整合產品全生命周期數據,形成面向生產組織全過程的決策服務信息,為產品優化升級提供數據支撐。4.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加快推進重點行業大中型企業兩化融合水平從單項應用向集成提升躍升,實現企業兩化融合水平全面升級。深入開展建立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和認定試點,樹立一批示範企業。深化重點行業電子商務應用,支持基礎較好的企業牽頭建設行業電子商務平台。加快民用爆炸物品、危險化學品、食品、農藥等重點行業智能檢測監管體系建設,提高智能化水平。(四)加強質量品牌建設1.加快提升產品質量。強化質量基礎建設,鼓勵企業採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構建與國際接軌的製造業質量、安全、衛生、環保及節能標準體系;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訂修訂。創新質量管理方法,推動企業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實施質量升級工程,大力推進質量認證、產品鑒定、檢驗檢測等認證認可體系建設,健全打擊假冒偽劣產品防控體系。加強精細化管理,積極推廣精益製造,鼓勵企業廣泛參與質量控制和質量攻關活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2.大力培育自主品牌。實施名品名牌培育工程,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市場信譽好、代表先進位造水平的產業集群區域品牌,不斷增強天津區域品牌的輻射力、影響力。突出企業品牌建設的主體作用,大力培育國際競爭力強、影響力大的自主創新品牌企業,支持品牌戰略明晰、品牌管理體系健全、品牌建設和應用成果顯著的企業「走出去」,培育一批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大品牌。加大自主知識產權產品保護力度,營造品牌發展的良好氛圍。3.提升工業設計水平。大力發展工業設計、時尚設計、建築設計等設計產業,通過創意、創新、創造和創業,不斷提升設計產業規模和集聚輻射能力,形成與城市經濟相適應的設計產業形態和功能特色鮮明的設計產業基地。支持工業設計中心和工業設計企業發展,完善工業設計中心運行機制,推動工業設計成果轉化,以創新設計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五)全面推行綠色製造1.積極構建綠色製造體系。全面推行清潔生產,推廣綠色設計、綠色製造、綠色管理、綠色服務,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製造體系。支持企業開發綠色產品,引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打造綠色供應鏈,全面推進綠色供應鏈天津中心建設,加快綠色標準制定,開展綠色技術、綠色貿易、綠色投融資等多個層次的交流合作。通過消化、轉移、整合、淘汰等方式,加快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淘汰落後和化解過剩產能,推進產業綠色轉型。2.打造綠色製造園區和企業。推進園區、企業能效提升、清潔生產、節水治污、循環利用等專項技術改造,開展重大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再製造、低碳技術產業化示範,實施清潔生產推廣應用工程,推進重點工業園區、企業清潔生產水平提升,打造一批綠色示範工廠和綠色示範園區。到2020年,形成南港石化、臨港裝備、空港航空、子牙循環經濟、北辰高端裝備等5個綠色製造示範園區和100家綠色示範工廠。3.提升工業能效水平。研發推廣輕量化設計、節能降噪、可拆解與回收、熱電聯產等技術,全面推動冶金、化工、建材、紡織、輕工等主要耗能行業的節能改造。推進能源智慧化管理,建設重點耗能企業能耗在線監測平台,升級改造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實施能源動態監測、控制和優化管理。全面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實施園區節能和系統節能工程,持續開展重點企業節能低碳行動,推動建立能源管理體系,開展能源審計、能效對標、節能考核等。4.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實現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廢物交換利用。大力推進資源再生利用產業規範化、規模化發展,提高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廢舊金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綜合利用水平。依託天津子牙循環經濟產業區,加快發展資源綜合利用和再製造產業,著力推進汽車零部件、機電產品的再製造,培育再製造骨幹企業,打造國家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示範基地。(六)積極推進產業協同合作1.加強京津冀產業協同。充分利用北京科技創新資源優勢,借重中關村科技研發優勢,合作共建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武清京津產業新城、未來科技城京津合作示範區、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京津州河科技產業園、團泊健康產業園,推進重大產業合作項目建設,引導先進位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協同發展。主動向河北延伸產業鏈條,合作共建津冀循環經濟產業示範區、津冀蘆台協同發展示範區,推進汽車、鋼鐵、輕工、醫藥等產業聯動發展。2.拓展國內產業協作。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產業合作,瞄準骨幹企業配套、優勢產業空白、行業地方龍頭和高科技、高附加值成長企業,大力引進重點產業投資項目。強化與環渤海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內陸地區的產業對接合作,依託各地區豐富的資源能源,結合化解產能和產業轉移,加強在清潔能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製造、口岸物流等方面的合作,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提升區域產業配套能力和綜合競爭力。3.深化產業國際合作。充分發揮天津中蒙俄經濟走廊主要節點、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一帶一路」交匯點、亞歐大陸區東部最近起點的區位優勢、港口航運優勢,利用自貿區探索新的貿易規則,推動裝備製造、現代冶金、輕工紡織等優勢產業率先「走出去」,建設境外生產加工基地,推動高端裝備、先進技術、優勢產能向境外拓展。推進位造企業與對外承包工程企業組建戰略聯盟,聯合承接境外產業合作項目,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建設境外產業園區。提高製造業利用外資與國際合作水平,面向全球引進一批價值鏈高質、產業鏈高端的關鍵項目。四、發展重點(一)大力發展高端製造和新興產業1.高端裝備加快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特高壓輸變電、大型工程機械、軌道交通、高檔數控機床等重大裝備,加快培育機器人、3D列印設備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等新興領域,加強智能裝置、關鍵系統部件、基礎零部件和先進材料等關鍵基礎部件配套能力,全面提升高端裝備自主設計水平和系統集成能力。到2020年,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打造國內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基地。突破關鍵核心零部件與基礎製造技術。推動高端裝備領域產學研合作,組建重點領域市級產業創新聯盟,加快推動重點行業工程中心建設,聯合相關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突破智能控制系統、感測器、精密零部件、高性能材料、技術集成系統和基礎加工工藝等關鍵零部件和關鍵技術,提升高端裝備基礎製造能力。培育綜合實力強的大型裝備龍頭企業。圍繞海工裝備、智能裝備等重點領域,大力推進裝備製造企業在工程承包、設備租賃、再製造等方面開展增值服務,加快大型海工裝備、成套生產線等領域金融服務模式創新,促進大型生產型企業向「生產型+服務型」企業轉變,培育形成若干具有系統集成、設備成套和綜合服務能力的大型裝備企業集團。推動高水平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建設。依託濱海新區、北辰區等裝備製造產業基地,重點打造空港航空裝備、臨港海工裝備、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濱海高新區高端裝備、北辰智能裝備、東麗、靜海和西青基礎部件等專業化裝備製造產業基地,提升園區產業發展承載能力,推動高端裝備產業集聚度進一步提高,促進區域產業布局更趨合理。2.新一代信息技術以產業高端化和規模化發展為導向,做大做強智能終端、新型顯示、基礎元器件等優勢產業,突破發展集成電路、高性能伺服器、自主操作系統、國產資料庫、網路安全等核心關鍵領域,積極培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業態,提升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本地配套能力,帶動關鍵零部件配套和信息服務產業發展。到2020年,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基地。突破產業鏈關鍵核心環節。集中資源加大扶持力度,在國產CPU、操作系統等環節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突破28nm及以下晶元設計和先進位造工藝、高密度先進封裝和測試技術、關鍵裝備和材料;在感測器、小尺寸屏幕面板以及電子元器件等領域集中支持,力爭有所突破。完善公共服務平台。依託產業基地和專業園區,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重點建設晶元分析專業技術平台、手機測試公共服務平台、智能電視公共服務平台、IC設計、軟體服務外包等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形成對關鍵技術和關鍵環節的試驗、評測能力以及產業鏈監測和服務能力。打造重點產業集聚區。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電子信息產業、濱海高新區軟體和信息服務業、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電子信息產業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為龍頭,重點在濱海新區、西青區、津南區等建設一批高水平的產業集聚區,帶動智能終端、集成電路、高性能伺服器、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向高端化、專業化和集群化方向發展。3.航空航天加快發展以大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和通用飛機為代表的航空產業,積極發展航空融資租賃、航空維修、航空培訓、航空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構建航空製造業與航空生產性服務業良性互動的全產業鏈;加快發展新一代運載火箭、空間站等航天高端裝備,打造國家超大型航天器研製基地。到2020年,航空航天產業規模達到1700億元,其中航空產業規模達到1400億元,航天產業規模達到300億元,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航空航天產業基地。全力打造航空產業基地。依託空港經濟區國家新型工業化(航空)產業示範基地,落實空客A320項目二期合作,實現A320到A320neo的轉產升級,加快A330寬體客機完成和交付中心項目建設,深化與空客公司全面合作,著力打造空客亞洲中心。推進輕、中型直升機的規模化生產,積極發展航拍、電力巡線、海洋監測、環保監控、物流配送等系列無人機,壯大產業規模。加快建設航天產業基地。依託開發區西區和濱海高新區,加快推進長征五號、長征七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系列化生產。重點發展超大型通信衛星,加強北斗導航設備研製,推進北斗衛星導航商業化應用,拓展衛星應用領域。推動載人空間站核心艙、試驗艙等超大型航天器研製和總裝。搭建產業創新服務平台。依託中國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天津大學航空航天產業研究院、中國民航大學等機構,整合創新資源,建立完善航空航天技術與產業化公共服務平台,提供產品設計、技術開發、試航、認證、檢測、培訓和技術展示等全方位、專業化服務,提升設計製造、零部件生產和維修服務水平。4.汽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圍繞「做優整車、做大新能源汽車、做精核心零部件」,做大做強中高端乘用車,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發展,大力發展變速器、發動機等核心零部件研發製造。到2020年,轎車生產能力達到200萬輛,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圍繞整車、電池、電機、電控四大領域,著力攻克電驅動態調整控制技術、電動汽車牽引力控制技術、硅碳等新型電池技術,支持提升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高效內燃機、先進變速器、輕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到2020年,培育2-3家具有自主品牌、在國內居領先地位的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企業,電機電控技術位於國內前列,打造中國北方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加快汽車整車產品升級換代。戰略引進重大整車生產項目,加快乘用車傳統優勢車型更新換代,推出城市SUV、中高級轎車等乘用車。盤活專用車生產資質,支持特色專用車發展,引導部分商用車企業實現商用車專用化、專用車品質化。鼓勵企業重點發展廂式運輸車、掃路車、洗掃車、消防車等特色專用車。推進整車生產企業進一步向濱海新區、西青區等汽車產業基地聚集,引導專用汽車企業向薊州專用汽車產業園區聚集。提高汽車零部件產業競爭力。做大做強自動變速器,研發滿足小排量、低成本小型轎車需求的自動變速器、無級變速器、雙離合變速器,加快大眾、愛信、華泰自動變速器項目建設。著重發展先進的乘用車發動機模塊、電子電器零部件和底盤關鍵零部件系統,推進零部件產品向總成化、系統化和模塊化方向發展。重點在武清、靜海、東麗、寶坻、北辰等建設一批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園,完善產業配套協作,培育一批技術先進、競爭力強、發展前景好的核心零部件企業。5.新材料緊緊圍繞產業轉型升級重大需求,以提升材料性能、提高材料附加值為核心,以稀土永磁及催化材料、先進儲能材料、高端金屬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特種橡膠、納米材料、生物材料、超導材料為發展重點,強化產業創新,推動規模化應用,形成產業集聚化、規模化發展態勢。到2020年,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成為國內重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提升產業創新能力。以天津國家納米技術產業化基地為依託,推進納米新材料、納米生物醫藥、納米環保等的研發。加快發展釹鐵硼永磁材料、稀土合金速凝薄片,推進大尺寸光線預製棒、大容量高溫超導電纜的研發和生產。圍繞新材料產業的攻關技術,建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產學研合作基地,打造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創新研發平台。推動新材料應用。加強政府引導,培育新材料應用市場。鼓勵在城市建設、公共建築以及重點工程建設等領域推廣使用新材料產品,建設新材料應用示範項目。擴大新材料產品應用範圍,拓寬應用領域。創新新材料推廣應用模式,通過產需對接等多種渠道,幫助新材料企業開拓市場。6.生物醫藥加快發展針對重大疾病的化學葯、中藥、生物葯新產品、生物製品及保健品,提升壯大醫療器械產業,著力培育大健康等新興業態,加快產業規模化、集群化、高端化發展。到2020年,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以上,銷售額過億元的大品種達到120個,成為全國重要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基地。做強一批重點產品。重點發展高端化學製劑、中藥大品種、生物製品、高端醫療器械等高附加值產品,加強保健食品的開發,形成一批具有國內外較高知名度的大品種。加快發展國內領先的抗腫瘤蛋白、基因工程胰島素、新型疫苗、生物試劑、幹細胞治療葯等,推進傳統中藥產品的二次開發,發展影像設備、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醫用耗材,可穿戴、遠程診療等移動醫療產品。完善產業公共服務平台。面向行業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服務需求,完善和新建一批國家級和市級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中心,重點搭建仿製葯研發、藥品中試及產業化、現代中藥研發、成藥性專業技術服務、新型製劑技術、高端醫療器械、醫藥知識產權儲備與運營、國際生物醫藥展會等一批研發和產業化平台,提升產業公共服務和支撐能力。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依託濱海新區國家生物醫藥國際創新園,著力打造集產品研發、技術轉化、生產製造、商業物流和展示交流於一體的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加快建設武清生物醫藥與健康、北辰現代中醫藥和醫療器械、西青化學葯及醫療器械、靜海現代醫藥研發和健康產業、津南創新藥物和生物製品、寶坻醫療器械等特色產業集群。7.新能源重點發展儲能電池、太陽能和風力發電設備、智能電網裝置等,擴大產業集聚度,強化產業特色優勢,提升自主配套能力和本地應用化水平,增強產業競爭力。到2020年,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綠色能源研發製造產業基地。壯大特色優勢領域。以鋰離子電池為核心,推進超級電容器、高性能動力電池開發。加快發展正極材料、隔膜材料等關鍵鋰電高性能材料,完善產品鏈。發展壯大高效光伏直拉區熔單晶硅、多晶硅產業,推進光伏電池關鍵配套材料、高效低成本超薄晶硅太陽電池、光伏關鍵生產裝備的開發研製,推進砷化鎵聚光電池、銅銦硒薄膜電池開發,推動光伏發電建築一體化系統集成發展。大力發展2兆瓦以上風力發電機組及關鍵零部件產品,海上和潮間帶風力發電機組等。擴大新能源產品應用。積極挖掘本地市場需求,擴大新能源應用。積極開展新能源在城市景觀、公路交通等領域的示範應用。著力推進電網建設與風電產業、光伏產業發展相匹配,統籌規劃電網和光伏電站建設布局。積極推進分散式發電,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分散式發電提供高效便捷的接入和結算服務。8.節能環保重點發展節能產業、環保產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和節能環保服務業,加快建設天津子牙循環經濟產業區,促進節能環保產業快速發展。到2020年,產業規模力爭達到千億元,成為我市重要的增長點產業。打造子牙產業基地。以天津子牙循環經濟產業區為載體,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構建廢舊機電產品拆解加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加工、報廢汽車拆解加工、廢橡塑再生利用、精深加工再製造等資源綜合利用綠色生態產業鏈,著力打造資源綜合利用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推進重點工程建設。積極推進重大節能技術與裝備產業化示範、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及應用、「城市礦產」示範、再製造產業化、產業廢物資源化、重大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產業化示範、海水淡化產業基地建設、節能環保服務業培育等重點工程建設。落實好國家「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新機制,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創造空間。推廣先進裝備和產品。推進政府採購節能環保產品,開展綠色供應鏈試點和公共機構節能示範,加快工業節能裝備、節能建材、建築節能設備等節能裝備和生產生活廢棄物綜合利用裝備等新產品的推廣應用,擴大LED、高效機電等節能產品的市場消費,提高節能環保產品市場佔有率。(二)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1.現代石化加快建設南港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重點打造以煉油乙烯為龍頭的石化、原料多元化及低碳化、傳統鹽化工產業升級改造、高端石化產品集群和石化裝備製造等五大產業體系。到2020年,形成年產原油4000萬噸、煉油3300萬噸、乙烯260萬噸的生產能力,合成樹脂達到世界級規模。推進產業鏈向高端延伸。依託龍頭骨幹企業,通過自主創新、資本運作、兼并重組、裝備與技術改造升級等方式,積極向石化深加工、石化裝備等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發展高端化精細化綠色化產品,逐步實現由原料生產型向深加工、精加工轉變,推動優勢石化企業創新驅動發展,實現轉型升級、結構優化、提質增效。推動產業綠色安全發展。實行項目負面清單管理,提高行業准入門檻。積極推動生產環節綠色製造和循環生產,單位增加值能耗、水耗、物耗、排放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加強行業安全生產綜合治理,推進大型石化、化工企業建立安全生產風險預控體系,全面改善行業安全生產狀況。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統籌區域環境容量、安全容量,嚴格企業入園條件,充分考慮園區產業鏈的合理性,優化園區企業布局。重點推進南港工業區建設,將其作為天津石化產業的聚集區和重大石化項目的重要承載地,打造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加快推進渤化集團天化和大沽化搬遷改造。積極穩妥推進中小型危化品生產企業遷至合規設立的化工園區,新建化工企業入園率達到100%。2.現代冶金以高端、精品、綠色為方向,突出產品結構調整,強化創新,向高端轉型;延伸鏈條,向效益轉型;模式創新,向服務轉型;清潔生產,向綠色轉型;嚴格控制總量,壓縮鋼鐵產能。到2020年,高端產品比重達到60%,噸鋼綜合能耗和清潔生產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加快產品轉型升級。堅持精品、高端路線,重點發展優質鋼管、高檔金屬製品、精品板材和高強棒線材四大精品板塊,提高精品鋼材、高端產品比例,優質鋼管、高檔金屬製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精品板材、高強棒線材、鋁深加工產品等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提升產品競爭力。完善延伸產業鏈條。進一步做好與上遊資源企業和下游綠色建築、汽車生產、高端裝備製造等用鋼和有色金屬企業的對接,提高原料供應的穩定性和下游產品的配套率,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完善綠色建築、機械製造配套、汽車零部件、不鏽鋼製品四條深加工產業鏈,提升產業效益。加快向製造服務化轉型。重點建設創新科技研發轉化、資本運作、電子商務、商貿物流四大服務平台,進一步提升冶金裝備智能化水平,加快互聯網在冶金生產、銷售和管理等領域的模式創新,推動行業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型。推動產業綠色發展。全面開展合同能源管理和清潔生產審核,推廣綠色設計、綠色製造、綠色物流和綠色管理,加快實施天鐵、靜海和東麗循環經濟示範區、節能技術改造、環保技術改造和能源資源綜合利用四大節能環保工程,力爭使噸鋼綜合能耗和清潔生產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3.輕工紡織重點發展綠色食品、自行車、手錶及精密加工、工藝美術、日用化學品、塑料製品、紡織服裝等,加快促進創意設計、品牌營銷等服務業和輕工業融合發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到2020年,產業規模達到6500億元,打造中國食品強市,成為全國輕工精品品牌基地。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引導企業在產品研發設計、質量管理、品牌推廣等方面加大技術創新和產品推廣力度,鞏固提升自行車、手錶、津味特色食品等優勢產品的市場地位。實施流程製造關鍵工序智能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等技術改造,提高輕紡裝備、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全面提升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創新能力和產品附加值。推動產業綠色循環發展。鼓勵和引導企業全面提升工藝技術和裝備應用規模和水平,淘汰落後生產工藝,推動生產環節綠色製造和循環生產,加大資源循環梯級利用和排放物的綜合治理,加快綠色無污染食品工業和低耗低污染輕工業發展。支持和推動糧油加工企業與化工、日化下游企業開展合作,推動上下游產業一體化發展,促進各環節有效銜接。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園區。依託重點功能區和區縣示範工業園區,布局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引導分散的中小企業向園區聚集,形成一批名企聚集、名牌彙集的示範園區。加快臨港經濟區的糧油食品、武清和靜海的自行車、寶坻和薊州的綠色食品、寧河的高檔包裝紙等特色園區建設,聚集高端資源,實現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三)加快發展國防科技工業堅持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強化國防科技工業自主創新,構建國防科技工業高端產業高地,打造先進國防科技工業體系。推進軍民技術雙向轉移、良性互動,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到2020年,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以上,軍民融合先進位造產業比重達到70%以上,成為全市先進位造研發基地的重要支撐。壯大國防科技工業領域高端產業。充分發揮軍工技術、人才、裝備等優勢,加快發展航空、航天、高技術船舶和海洋工程、新一代信息技術、核電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國防科技工業領域高端產業。形成航空產業1個千億產業,航天、船舶、電子信息3個百億產業集群。培育有影響力的殺手鐧產品。開展微系統、太赫茲、量子信息、認知無線電等電子信息關鍵技術研究,加快新一代運載火箭、太陽翼機構結構件、直升機、無人機、車船用發動機、保偏光纖、石墨烯、可穿戴結構電池、單光子時間分辨成像光譜儀、自主激光印表機、安全筆記本等產品產業化,培育形成30~50個殺手鐧產品。打造軍民融合產業聚集區。圍繞大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大火箭、數字通信、北斗衛星導航、新一代分離設備、清潔發動機等特色產品,延伸產業鏈,培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壯大濱海新區航空航天、臨港海洋工程裝備、東麗核電、北辰高端裝備等軍民融合產業聚集區。五、保障措施(一)加大政策引導支持圍繞打造全國先進位造研發基地的定位目標,研究通過爭取中央財政出資,整合地方財政專項資金,吸納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等方式,建立支持天津製造業發展的產業投資基金,積極對接京津冀產業結構調整基金等大型基金,加大對先進位造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建立先進位造業統計評價體系,制定並發布發展先進位造業產業導向目錄,確定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引導社會資源投向。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制造業重大項目建設、企業技術改造和關鍵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先進位造業與金融融合發展,支持金融機構研發推廣符合先進位造業發展實際需求的各類金融產品,支持企業通過融資租賃加快裝備改造升級,提升研發製造水平和市場競爭力。(二)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圍繞壯大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加快實施一批重點項目,首批安排重點項目251項,總投資7044億元,項目全部建成後預計新增銷售收入1萬億元。按照高新、集群、鏈條方向,加大規劃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力度,引進一批龍頭項目、產業鏈關聯項目和配套項目,主動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謀劃一批具有較強帶動力的大項目好項目。「十三五」時期,計劃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萬億元以上,支撐我市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三)做好資源要素保障依據全市相關規劃,預計到2020年,全市工業能源消費總量將達到7700萬噸標準煤左右,工業用電量850億千瓦時,工業用氣量50億立方米,工業用水總量7.2億立方米。「十三五」期間,工業要在大力調整和優化產業機構、降低工業能耗的同時,加快調整能源結構,進一步壓減煤炭消費量,大幅提高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比重;大力發展再生水資源利用和海水綜合利用,進一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為工業發展提供能源和水資源保障。同時,盤活工業用地存量資源,不斷提高工業用地效率,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預計到「十三五」末,全市工業用地規模約600平方公里,工業用地產出提高到70億元/平方公里,比「十二五」末提高20%。(四)加強人才智力支撐著力打造「高端領軍人才」和「高端技能人才」的雙高人才高地。加快實施「千企萬人」支持計劃,打造新型企業家培養工程升級版,培育形成1000名左右具有全球視野、精通現代管理的新型企業家隊伍,引進和培養1萬名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探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專業人才聘用和激勵機制,重點引進並支持海外高層次人才和團隊來津創新創業。實施百萬技能人才培訓福利計劃,深入推進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區建設,依託海河教育園區和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渤海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大力培育高素質勞動大軍,全面提升技術技能人才質量,切實為發展先進位造業提供智力和人才保障。(五)完善安全生產機制全面落實《安全天津建設綱要(2015-2020年)》,完善安全生產組織協調工作機制,建立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政府屬地責任的長效機制。實施工業重點領域安全工程,全面加強化工、冶金、醫藥、輕紡、建材等重點行業安全生產綜合治理和源頭治本,引導和監督企業加強安全生產防控,改善行業生產狀況,消除生產安全隱患。統籌推進全市危險化學品工業生產企業結構調整,提高危險化學品工業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六)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動簡政放權,最大限度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和投資活動的干預。放寬市場准入,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消除民間資本依法進入相關戰略重點領域的各種隱性壁壘。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實施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取締各種不合理收費和攤派,加強監督檢查和問責,形成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動態評價、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探索運用信用手段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引導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嚴格規範市場秩序。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非公企業參與國企改革,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進一步增強市場主體活力。(七)健全組織實施機制加強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明確目標責任,加強組織協調和檢查指導,保證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做好經濟運行監測和市場預警,及時研究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的全局性重大問題。建立監測評估體系,加強重點企業運行監測,完善運行監測網路平台和工業經濟運行聯席會議機制,強化行業信息統計和信息發布,健全規劃實施動態評估體系。密切關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優化規劃實施方案和實施手段,促進規劃目標順利實現。加大規劃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考核評價,落實責任,確保實效。
推薦閱讀:

外媒:大變天!中國做了西方人做不到的事,中國汽車工業迎頭趕上
堪比潘金蓮掉下的棍子:他用速度改變了世界
工業4.0需要銀翼殺手,你是不是?
外媒:中國掀機器人革命 年底將成最大工業機器人國
蘇州嵌入式公司簡介

TAG:經濟 | 工業 | 天津 | 經濟發展 | 規劃 | 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