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玉璧 功能多樣的文化載體

在中國古代玉器大家庭中, 有一種中間帶小圓孔的扁平圓形狀玉器。按文獻記載, 學者命之為璧。璧是中國古玉的經典造型, 也是中國古玉的象徵, 自新石器時代至今一直連續不斷, 在歷史上雖曾有過不少變化, 但萬變不離圓, 萬變不離宗。玉璧曾對中國古代的文化、禮俗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是古玉中包含文化內涵最豐富的玉器之一。

追根究底, 玉璧源於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按照古人玉璧是「肉(圓周)倍好(內孔)」的標準, 古代標準的玉璧, 東南地區大量出現於良渚文化, 西北地區主要見於齊家文化。齊家文化雖然相對年代還屬新石器時代, 但絕對年代要比良渚文化稍晚。良渚文化與齊家文化, 一個處於東部, 一個處於西部, 天各一方, 從考古學文化觀察, 兩者之間沒有太多的交往聯繫, 但在玉璧上還是有不少共性:玉璧均呈扁平圓形, 但多不是正圓狀, 可以看出當時的取圓技術還不太成熟;形體較大, 直徑超過10厘米的玉璧占多數;玉器表面多不施花紋, 素麵朝天, 盡展玉質精英之美。兩者儘管共性不少, 差異性還是很明顯的。良渚玉璧面厚重, 厚達1厘米左右;齊家玉璧面稍薄, 半厘米左右厚。良渚文化玉璧較為規整, 璧面光滑, 輪廓分明, 線條流暢, 尤其是外邊緣琢磨得相當精細;齊家玉璧不甚規整, 邊緣磨得不夠精美, 璧面中間常有一條直的粗坡線, 將璧面分為陰陽兩面, 顯得一邊高, 一邊低。良渚玉璧中間的圓孔是兩面對鑽, 孔的中間部位留有相交的錯位台痕;齊家玉璧中間的孔多一面對鑽, 孔呈一面大, 一面小, 鑽透的一面有裂紋毛刺。良渚玉璧拋光技藝精湛, 在地下埋藏數千年, 至今仍光亮鑒影, 仍能看到厚厚的一層玻璃光澤;齊家玉璧的拋光欠佳, 多數玉璧沒有拋光。良渚玉璧絕大部分是光素無紋, 少數玉璧的表面及側面陰刻有「族徽」符號;齊家玉璧至今沒有見到類似的符號。

其它地區雖亦有中間帶小孔的扁平圓形玉器出土, 但體形大多較小, 數量也不多, 與良渚文化、齊家文化體量較大的玉璧有所不同, 不能歸入同一系統, 用途也不同, 應叫系璧或環, 主要用於佩掛。可見, 良渚文化、齊家文化的玉璧, 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玉璧的代表。

一個新事物的出現, 一定有它的實用性;一個事物的存在, 必定有它的合理性。玉璧的起源, 學術界儘管有多種說法, 但最有說服力的, 還是與遠古先民祭天保太平有關。中國是個以農立國的國家, 農業收成的好壞, 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安定, 人民的安居樂業。靠天吃飯, 是農業社會經濟的基本特徵。但天有不測風雲, 人們對天的依賴性越強, 天似乎越是與人過不去, 越是會出現一些讓人膽破心驚的大事來, 山崩地裂, 地動山搖, 雷鳴電閃, 狂風暴雨, 久旱無雨, 現在看來容易理解的一些自然現象, 古人認為是有神在操作, 是因為人類沒有伺候好上帝, 上帝在發怒, 上帝在對人類進行懲罰。人們乞求上帝不要再對人類進行懲罰, 沒有它法, 只有敬仰它, 賄賂它。於是, 聰明的古人發明了具有神性的玉璧來祭祀蒼天,希望藉此來感動上帝。古代有「天圓地方」的觀念, 圓形的大璧象徵著天, 中間的圓孔可看作是天地的軸心, 天地圍繞軸心旋轉。故用璧來祭天最合適不過。中國新石器時代, 特別是農業較為發達的南方良渚文化出現大量的玉璧, 應與當時農業社會祭祀蒼天有很大的關係。因此, 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 玉璧的起源是與人類對天體產生崇拜有關, 而紡輪的發明, 又使玉工更容易找到同心圓, 為玉璧的大量生產打下了基礎, 同時對人類數理概念的發展亦有重要意義。

一器多用是古文化的普通現象, 玉璧也不例外。新石器時代玉璧除用於祭天外, 根據學者的研究, 還作其他用途。玉璧出土時大多位於人的周圍或人的下身, 有一定的排列順序,可見古人陪葬玉璧是有講究的。玉璧與其它玉器一起, 構成了洋洋大觀的「玉斂葬」文化,並為中國喪葬玉文化開了先河。

在良渚文化或齊家文化墓葬中, 規格較低的墓, 一個玉璧也不見;而在級別較高的大墓中, 一個墓中常會出土多塊甚至數十塊玉璧。製作玉璧需要大量的玉材, 花費大量的勞動力, 表明當時社會財富已集中在少數人手裡, 出現了貧富分化的現象。因此, 有學者認為, 新石器時代玉璧已有貨幣的雛形, 用於貨物交換的價值憑證, 類似紐西蘭毛利人以大玉璧作為財富的象徵。

形相基本相同的新石器時代玉璧, 包含著多樣的文化功能, 是我們認識原始社會一面重要的鏡子。

文章來源:中國文物報發表時間:2001-03-04


推薦閱讀:

大蒜功能之七——提高機體免疫力、抗過敏
肝腎功能不全患者用藥(力薦!)
黎介壽:谷氨醯胺缺乏對危重病患者免疫及臟器功能的影響
《諾亞第肌肉功能解剖》連載六——「中看更中用」的臀大肌
【功能分析】之「內容列表」

TAG:文化 | 時代 | 新石器時代 | 功能 | 石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