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大事件之燕趙
戰國七雄
戰國形勢圖
秦滅六國
燕國大事件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在牧野之戰中擊敗商軍,商朝末代君主帝辛(商紂王)自焚而死,商朝滅亡。為鞏固統治召公姬奭被封在薊地(今北京),建立臣屬西周的諸侯國燕國(亦稱北燕)。
前803年,燕厘侯二十三年,齊伐燕取桑丘(今徐水縣漕河西)。
前706年,燕宣侯五年,山戎越過燕地伐齊國,雙方戰於齊郊。
前664年(燕庄公二十七年),山戎對燕國大規模侵略,燕庄公不敵,向齊國求援。齊國此時是齊桓公在位,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號召,向山戎大舉反攻。齊桓公在伐山戎時,同時把孤竹、令支也滅了,最終得以保全燕國。 燕庄公對齊桓公非常感激,不惜優禮相待,親自送齊桓公入齊境。當時只有天子,諸侯相送才出國境,齊桓公為表示不對燕國無禮,將燕庄公所至之地割送燕國。
前657年(燕襄公元年),燕國又自易都回薊城。
前539年(燕惠公六年),燕惠公想要去掉諸大夫而重用自己的心腹宋,大夫共同誅殺宋,燕惠公恐懼,逃奔到齊國。
前535年(燕惠公十年),齊國的高偃到晉國請求共同攻伐燕國,護送燕惠公回國。晉平公表示讚許,與齊國攻伐燕國,護送燕惠公回國。豈料燕惠公剛回到燕國便死去,燕國擁立新君燕悼公。
前380年,秦、魏兩國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表面上答應救韓,實際上卻秘密集結軍隊,向燕國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攻佔了桑丘(今徐水縣東南)。
前379年燕國向三晉求援,三國迅即出兵伐齊,兵至桑丘。
前378年,齊國攻打燕國,三晉為救燕,再度攻齊,直至佔領靈丘。
公元前373年,燕、齊於林營(有的說是林孤)交戰,燕勝齊敗。
前355年(燕後文公七年),齊國侵掠燕國易水之地,燕國反擊,大敗齊國。
前356年(燕後文公六年),燕後文公與趙國在阿地舉行會盟。
前335年(燕後文公二十七年),燕、趙、韓、魏、齊、楚六國合縱抗秦。蘇秦擔任縱約長,並佩帶六國相印。
前333年(燕後文公二十九年),燕文公死,太子繼位,這就是燕易王。易王剛剛即位,齊宣王就趁著給文公辦喪事的機會攻打燕國,奪取了十座城池;蘇秦到齊國遊說,說服齊王把十座城池又歸還了燕國。
前323年(燕易王十年),燕國參加了公孫衍發起的韓、魏、趙、燕、中山「五國相王」活動,燕國在此年稱王。此年蘇秦和燕後文公的夫人通姦,害怕被殺掉,於是就遊說易王派他出使齊國去搞反間計,藉以擾亂齊國。
前321年(燕易王十二年),燕易王去世,兒子噲繼位。齊國人殺掉了蘇秦,齊宣王又任用了蘇秦的弟弟蘇代。
前318年(燕王噲二年),燕王噲將燕王的君位「禪讓」給相國子之,並把三百石以上高官的璽印全部收回,交由子之任命,燕國一切政務都由子之裁決。
前314年(子之三年),太子平與將軍市被起兵攻擊子之並失敗,市被死於亂軍之中。齊宣王趁機伐燕,將軍匡章率軍在出兵50天內攻破燕國,燕王噲和子之被殺。同時中山國也趁機出兵攻佔了燕國部分領土。在燕國軍民的奮力抵抗和趙、韓、秦、楚等國的壓力下,齊國不得不退兵,趙國擁立在韓為人質的公子職,並以兵護送至燕國,燕國相國子之死後兩年,燕國人共同擁立太子職,是為燕昭王。
前286年(燕昭王三十年),齊國滅宋國,引起各國震動,各國頻繁會盟,推動了反齊聯盟的建立。
前284年(燕昭王三十二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率傾國之兵聯合秦、韓、趙、魏五國伐齊,獲得大勝,五年內連下齊國70餘城,報了當年齊國入侵燕國之仇。此役後,齊國疆土只剰莒(今山東日照市莒縣)、即墨二都。
公元前283年燕將秦開率軍迎戰東胡,燕軍自西向東,由媯水流域(今延慶境內)向密雲地區的漁水(今白河)、鮑丘水(今潮河)流域推進,接連收復失地。並效法趙國,修建長達兩千多公里的燕國北長城。燕在幅員上一躍超過趙齊越三國,僅次於秦楚,在列國中位居第三。
前279年(燕昭王三十三年),燕昭王死,燕惠王即位。燕惠王為太子時,就與樂毅不合。齊國即墨守將田單知道燕國君臣相疑,利用這點,施反間計,燕惠王中計以騎劫代替樂毅,樂毅擔心被殺,便逃亡趙國。
前272年(燕惠王七年),燕國統治集團內部鬥爭,燕惠王為燕相公孫操所殺,並立惠王子燕武成王為傀儡。
前265年(燕武成王七年),秦國乘趙國國君新舊交替,政局不穩之際,連取三城,燕與秦南北夾攻,齊國派田單率軍救趙,田單西拒秦軍之後,又率趙、齊聯軍對燕國進行報復,佔領了燕地中陽(今唐縣)。
前259年(燕武成王十三年),燕國趁趙國在長平之戰大敗之際,誘使趙北部的武垣令傅豹、王容、蘇射率眾投入燕國。
前251年(燕王喜四年),秦昭王去世,燕王派國相栗腹和趙國訂立友好盟約,送上五百鎰黃金給趙王置酒祝壽。栗腹回國報告燕王說:「趙王國內年輕力壯的人都戰死在長平了,他們的孩子還沒有長大,可以進攻趙國。」燕國派栗腹帶軍攻趙,趙國派廉頗率兵抵禦,栗腹遭斬,廉頗趁勢包圍了燕國的都城。燕國派任命將渠議和,趙國聽了將渠的調處,解除了對燕國的包圍。
前243年(燕王喜十二年),趙國派李牧進攻燕國,奪取了武遂和方城。趙國屢困於秦國,又逼走廉頗,以龐煖代將。燕王喜以為有機可乘,問劇辛能不能攻打趙國。劇辛憑藉著自己當年與龐煖作朋友時的印象,對龐煖做出了評價,他認為龐煖是很容易打發的人。於是燕國即以老劇辛為帥,伺機進襲趙國。結果劇辛輕敵,率軍冒進,被趙軍統帥龐煖擊敗,劇辛被俘殺,燕軍損兵二萬。
前236年(燕王喜十九年),趙再次率軍伐燕,攻取狸、陽城。燕國屢屢戰敗,秦國則以救燕為名,不斷出兵攻佔趙地。
前232年(燕王喜二十三年),在秦國做人質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國。
前228年(燕王喜二十七年),秦破邯鄲,趙公子嘉逃到代地,秦軍兵臨易水,燕國統治集團一片驚惶。太傅鞠武主張與代、齊、楚、匈奴聯合共同抗秦,太子丹認為諸侯均服秦,不可能再組織合縱,而採取刺殺手段。
前227年(燕王喜二十八年),太子丹派荊軻攜帶燕督亢(今河北易、涿地區)圖和秦叛將樊於期首級,與秦舞陽前往秦國詐降企圖刺殺秦王嬴政。荊軻刺秦失敗,秦國依此為借口派王翦與辛勝率軍大舉攻燕,燕、代聯軍於易水之西組織抵抗,秦軍大敗燕、代聯軍。
前226年(燕王喜二十九年)秦將王翦率軍攻破燕都薊城(今北京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衛軍逃遼東。秦將李信帶兵乘勝追擊至衍水(今遼寧渾河),再敗太子丹軍,消滅了燕國衛軍主力。燕王殺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國未允。鑒於燕趙殘餘勢力,已成囊中之物,為集中兵力對付魏楚,暫停進攻。
前222年(燕王喜三十三年),秦王政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俘虜了燕王喜,燕國滅亡。秦在燕地設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及遼東郡等。
趙國大事件公元前453年,晉陽之戰,韓、趙、魏三家滅智氏,權分晉國。
公元前408年(趙烈侯元年)中山武公趁三晉忙於開疆拓土之際,對趙國腹地發動迅猛的攻勢。趙烈侯不得不向魏文侯求救,魏文侯同意出兵支援趙氏,一致對外,但是要趙烈侯割讓智地(今山西省永濟市西北、蒲州古城東南、臨猗縣南部一帶)作為回報。趙烈侯欣然同意。
公元前407年,趙烈侯二年,經過幾年的消磨,魏文侯認為消滅中山國的時機成熟,便向趙烈侯借道。趙烈侯與眾臣商議後,同意魏氏對中山國的攻打。趙烈侯的本來的想法是讓魏氏與中山相互廝殺,自己從中取利,結果沒想到幾年下來,魏將樂羊、太子魏擊直接滅亡中山國,獨吞其地。
公元前403年,趙烈侯六年,周威烈王承認魏、韓、趙三國的諸侯地位,魏、韓、趙三國正式成為諸侯國,趙烈侯追尊其父趙獻子為趙獻侯。
公元前400年,趙烈侯去世,因太子趙章年幼,於是趙國群臣擁立趙烈侯之弟、趙章叔父趙武侯(亦稱趙武公)即位。
公元前387年,趙武公去世,趙國群臣再度擁立趙章即位,是為趙敬侯。
公元前386年,趙敬侯元年趙敬侯堂兄弟、趙武公之子趙朝(一作趙朔)作亂,因沒有獲勝,於是出逃投奔魏國。魏國國君魏武侯出兵協助趙朝一同襲擊趙國的邯鄲(今河北邯鄲),魏軍遭趙軍擊敗後撤兵而回。同年,趙敬侯將都城從中牟(今河南湯陰)遷到邯鄲。
公元前385年,趙國在靈丘擊敗齊國軍隊。
公元前384年,趙敬侯派兵到廩丘援救魏國,大敗齊軍。
公元前383年,魏軍在兔台打敗趙軍。 同年,趙敬侯下令在剛平築城作為侵掠衛國的據點。
公元前382年,齊國和魏國為衛國進攻趙國,奪取趙國的剛平城。
公元前381年,趙敬侯向楚國借兵攻打魏國,奪取魏國的棘蒲。
公元前380年,齊國攻打燕國,奪取燕國的桑兵。趙敬侯聯合魏國、韓國攻打齊國,兵至桑丘。
公元前379年,趙敬侯派兵攻打魏國,奪取魏國的黃城。趙敬侯派兵襲擊衛國,但未能攻克。
公元前378年,趙敬侯派兵攻打齊國。同年,齊國攻打燕國,趙敬侯聯合魏國、韓國攻打齊國以救援燕國,兵至靈丘。
公元前377年,趙敬侯派兵與復國後的中山國在房子縣交戰。
公元前376年,趙敬侯與魏武侯、韓哀侯共同將晉靖公廢黜為平民,正式滅掉晉國,瓜分晉國的殘餘領地。 同年,趙敬侯派兵攻打中山國,在中人與中山軍交戰。
公元前374年,公子趙勝因與趙成侯爭奪君位,而發動叛亂。
公元前372年,趙成侯任用大臣太戊午(亦作太成午)擔任國相。同年,趙成侯派兵攻打衛國,奪取衛國七十三座鄉邑。同年,魏國軍隊在藺地(一作北藺)打敗趙國軍隊。
公元前371年,趙軍與秦國軍隊在高安交戰,趙軍擊敗秦軍。
公元前370年,趙軍攻打齊國,直至鄄地。同年,魏軍在懷地擊敗趙軍。同年,趙軍攻打鄭國,打敗鄭軍後,將所佔領的土地送給韓國,韓國則將長子地方送給趙國。
公元前369年,趙成侯派兵攻打魏國,趙軍在獮澤打敗魏軍,包圍魏惠王。
公元前368年,趙成侯派兵侵略齊國,佔領齊國長城。 同年,聯合韓國一起攻打周朝。
公元前367年,聯合韓國一起將周朝一分為二。
公元前366年,與齊軍在阿下交戰。
公元前365年,攻打衛國,奪取衛國的甄城。
公元前364年,秦國攻打魏國,趙成侯派兵到石阿援救魏國。
公元前363年,秦國攻打魏國的少梁城,趙成侯再度派兵援救魏國。
公元前362年,魏軍在澮地擊敗趙、韓聯軍,佔領皮牢。同年,趙成侯與韓昭侯在上黨會面。
公元前361年,聯合韓國一道攻打秦國。
公元前360年,幫助魏國攻打齊國。
公元前359年,聯合韓、魏二國瓜分晉國僅剩的土地,將端氏封給晉君。
公元前358年,趙成侯與魏惠王在葛孽會盟。
公元前356年,趙成侯與齊國、宋國在平陸會盟,與燕國在阿地會盟。
公元前355年,魏國貢獻給趙國建築良材榮椽,因而用它來修建檀台。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率軍攻打趙國,包圍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邯鄲)。
公元前353年,魏軍攻佔邯鄲,趙成侯向齊國求援,齊威王派田忌與孫臏率軍援救邯鄲,齊軍在桂陵打敗魏軍。
公元前351年,魏國將邯鄲歸還給趙國,趙國與魏國漳水之畔締結和約。同年,秦國進攻趙國藺地。
公元前350年,趙成侯去世。公子趙緤與太子趙語爭立君位失敗,逃奔韓國。於是太子趙語即位,是為趙肅侯。
公元前349年,趙肅侯奪取晉君的封地端氏縣(今山西沁水東北),將晉君遷居到屯留(今山西屯留南)。
公元前348年,趙肅侯和魏惠王在陰晉(今陝西大荔東)會見。
公元前347年,趙國的公子趙范起兵作亂,襲擊趙國的都城邯鄲(今河北邯鄲)。趙肅侯派兵鎮壓叛亂,趙范戰敗而死。
公元前346年,趙肅侯朝見東周天子周顯王。
公元前344年,趙肅侯派兵攻打齊國,奪取齊國的高唐(今山東高唐東北)。
公元前343年,趙國的公子趙刻率軍攻打魏國的首垣(今河南長垣東北)。
公元前340年,趙肅侯聯合齊國攻打魏國。
公元前339年,趙肅侯再度派兵攻打魏國。
公元前335年,趙肅侯下令修建壽陵。
公元前333年,趙肅侯派兵攻打魏國,包圍魏國的黃城(今河南內黃西),但沒有攻克下來。同年,趙肅侯下令修築長城。
公元前332年,齊國聯合魏國攻打趙國,趙國挖開黃河大堤放水淹灌齊、魏聯軍,齊、魏聯軍撤走。
公元前328年,趙國將領趙疵與秦軍交戰,趙疵戰敗,秦軍在河西殺死趙疵,佔領趙國的藺地(今山西離石一帶)和離石。
公元前326年,趙、韓聯軍包圍魏國的襄陵(今河南雎縣)。同年,趙肅侯去世,其子趙雍即位,是為趙武靈王。秦、楚、燕、齊、魏五國各派精兵一萬人前來趙國參加趙肅侯的葬禮。趁趙國新君年幼之際,俟機圖趙。
公元前325年,魏惠王圖趙不成後,即開始著力彌補魏、趙關係裂痕,帶領太子嗣到趙國祝賀趙武靈王正式即位。趙武靈王與託孤重臣肥義也以禮相待。趙國的重要盟國韓國的韓宣王與太子倉也來趙國祝賀趙武靈王登基。
公元前323年,趙國向中山國壓迫,在靠近中山邊境的鄗(今河北柏鄉北)築城。
公元前322年,趙武靈王與韓宣王在區鼠相會,研究趙、韓兩國對付當時複雜的國際局面的對策。同時,趙、韓兩國還就韓趙聯姻的事宜敲定細節。韓趙聯姻是趙肅侯生前就定下的政治婚姻。次年,趙武靈王迎娶韓女為夫人。
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子之之亂,國都被齊國、中山國攻破,趙武靈王扶植燕昭王回國即位。
公元前310年,趙武靈王游大陵。一天,他夢見一個少女鼓琴而歌:美人熒熒兮,顏苕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趙武靈王對夢中少女十分留戀,在酒宴的時候就把這個夢向大家說了,還具體地描繪了少女的形象。吳廣聽說後,覺得趙武靈王說的少女太象自己的女兒孟姚了。於是就把孟姚獻給了趙武靈王。趙武靈王非常寵愛孟姚,趙人稱之為吳娃。趙武靈王在得到美女吳娃後,就把她立為自己新的夫人。後吳娃生下一子,名何。
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再次進攻中山。趙軍捷報頻傳,一直攻到了中山國都城靈壽(今河北平山)附近的寧葭(今河北獲鹿北),徹底控制了太行山的重要孔道井陘。
公元前305年,趙國大舉進攻中山,從南、北、西三個方向合攻中山國的都城靈壽。這個時候,樓緩派人來報,秦國的內亂以宣太后的勝利而結束。趙武靈王決定暫停對中山的進攻,先解決秦國的立新王問題。於是,趙武靈王向中山王索取四邑後退兵。
公元前302年,趙武靈王將貴族私藏的、不在國家戶籍的奴隸遷往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和原陽(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東)的騎邑,為在那裡訓練的騎兵服務。趙武靈王下令,對國內尚不聽從國家號召胡服的,採取強制措施。
公元前301年,吳娃死,趙武靈王十分傷心。趙武靈王答應了吳娃死前的最後請求,立吳娃的兒子何為太子。
公元前300年,趙武靈王繼續攻擊中山國,奪取中山與代郡和燕國交接的土地,把中山完全裹在趙國境內,對中山進行嚴密的封鎖。林胡與樓煩想與中山夾擊趙國的代郡,遭到趙武靈王的痛擊。趙武靈王奪取林胡和樓煩的大片土地,設立雁門郡(今山西北部神池、五寨、寧武以北至內蒙古間地區)和雲中郡(今內蒙古大青山以南、黃河以南,長城以北之間),迫使林胡和樓煩大幅度地向北遷移。趙武靈王派人修建兩道長城,以阻止林胡和樓煩的南下。第一道在今內蒙古烏加河、狼山一帶,第二道在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包頭、呼和浩特至河北張北一線。
前299,趙武靈王傳位於次子何,自號主父。以便專心於軍事。
公元前298年,趙武靈王向秦國施加壓力,迫使宣太后任命樓緩為秦相,以便為趙國謀得更多的利益。
公元前297年,趙武靈王巡視剛剛奪取的雲中、雁門二郡,結果在西河遇到樓煩王的部隊。樓煩王部眾投降趙武靈王。
公元前296年,趙武靈王大舉進攻中山國,中山國國王投降,中山國滅。趙武靈王將中山國國王遷往膚施(今陝西榆林)。部眾脫離殆盡的樓煩王不甘從此失去權勢,於是,與相距不遠的膚施中山王聯絡。不久,中山國國王與樓煩王謀反,為趙武靈王攻殺。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打算把代郡分給公子章,讓公子章也稱王。這個想法的背後是趙武靈王要收回趙王何的實權,重新親掌朝政。原太子章和輔相田不禮起兵反對趙惠文王,殺死了肥義。兵敗後逃到主父(趙武靈王)所居的沙丘宮。公子成和李兌派兵包圍了沙丘宮,殺死叛亂的安陽君公子章和大臣田不禮。公子成隨即下令,以主父窩藏反賊的罪名圍困沙丘宮達三月之久,並斷絕宮裡的糧食和飲水的供應。最終餓死主父(即趙武靈王)。後李兌為相,與公子成長期專斷國政。
前292年,趙惠文王於南行唐築城。
前288年左右,魏昭王在強秦進攻之下,將葛孽(今河北肥鄉縣西南)、陰成兩地獻給趙惠文王為「養邑」,欲聯趙抗秦。同年,趙國派董叔聯合魏軍攻宋。
前287年,趙國與燕、韓、魏、齊五國聯兵攻秦,迫秦廢除帝號,並使秦將先前奪取的王公、符逾歸還趙。
公元前286年,趙與秦、燕、韓、魏五國舉兵伐齊,趙惠文王並以相國印授燕將樂毅。
前285年,秦國在中陽(今山西中陽縣西)與趙相講和。
前284年帶趙軍伐齊,長驅深入齊境,攻取陽晉(今山東鄲城縣西,本為衛國領地,後屬齊),威震諸侯,而趙國也隨之越居山東六國之首。廉頗班師回朝,拜趙惠文王為上卿(上卿為當時最高級的文官),秦國虎視趙國而不敢貿然進攻,正是懾於廉頗的威力。此後,廉頗率軍征戰,守必固,攻必取,幾乎百戰百勝,威震列國。
公元前283年,藺(音lìn)相如完璧歸趙。
公元前279年,秦趙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澠音miǎn)相會。趙惠文王開始怕被秦國扣留,不敢去。大將廉頗和藺相如都認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國示弱。趙惠文王決定硬著頭皮去冒一趟險。他叫藺相如隨同他一塊兒去,讓廉頗留在本國輔助 太子留守。為了防備意外。趙惠文王又派大將李牧帶兵五千人護送,相國平原君帶兵幾萬人,在邊境接應。
前278年,廉頗向東攻打齊國,破其一軍。
前276年,再次伐齊,攻陷幾。
公元前275年廉頗攻魏,陷防陵(今河南安陽南二十里),安陽城(今河南安陽縣西南四十三里)。趙國一度強盛,成為東方諸侯阻擋秦國東進的屏障,秦國以後10年間未敢攻趙。
公元前262年,韓國獻上黨郡與趙國,秦、趙為了爭奪韓的上黨郡,發生了長平(今山西晉城高平市西北)之戰。
公元前260年,趙國糧粟短缺難以繼續支持戰爭,趙孝成王聽信反間謠言以擅長進攻的趙括取代善守的廉頗,意圖速戰速決,結果被白起擊敗。趙軍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圍五次不成,包括主將趙括在內的四十五萬趙軍全軍覆沒,趙國大震趙國從此由強轉弱,這就是著名的長平之戰。
公元前259年10月,秦大夫王陵率軍二十萬兵伐趙,直攻趙都邯鄲。
公元前258年,平原君趙勝奉命出使楚國。「毛遂自薦」上演。
公元前257年12月,魏、楚兩國軍隊先後進抵邯鄲城郊,進擊秦軍。趙國守軍配合城外魏、楚兩軍出城反擊。在三國軍隊內外夾擊之下,秦軍大敗,損失慘重。王齕率殘部逃回汾城(今山西省侯馬市北),秦將鄭安平所部2萬餘人被聯軍團團包圍,只好降趙,邯鄲之圍遂解。魏楚聯軍乘勝進至河東(今山西省西南地區),秦軍復敗,退回河西(今山西、陝西間黃河南段)。此時韓國也加入合縱攻秦,趙、魏、楚、韓先後收復魏之河東郡以及安陽,趙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韓之上黨郡以及汝南。
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趙偃繼任趙國國君之位,是為趙悼襄王。當時,趙國將領廉頗擔任代理相國之職,率軍攻打併奪取魏國的繁陽。趙悼襄王派武襄君樂乘取代廉頗,廉頗因此憤怒,攻擊樂乘,樂乘離職逃走,廉頗便逃奔到魏國的都城大梁。「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典故上演。
公元前244年,趙悼襄王行大備之禮與魏國修好,想打通平邑、中牟的道路,但沒有成功。同年,趙悼襄王派將領李牧率軍攻打燕國,李牧奪取燕國的武遂和方城。
公元前243年,秦國國君秦王政召見趙國的春平君,並將他扣留在秦國。泄鈞求情於呂不韋,春平君得回趙國。同年,趙悼襄王下令修築韓皋城。
公元前242年,燕伐趙,趙悼襄王派龐煖指揮軍隊抵抗燕軍,龐煖擊敗燕軍,殺死劇辛,並俘獲燕軍二萬人。
公元前241年,龐煖率領趙、楚、魏、燕四國精銳部隊,進攻秦國的蕞地,因沒能攻克,於是轉而攻打齊國,奪取齊國的饒安。同年,趙、韓、魏、衛、楚五國結成南北合縱聯盟,共同討伐秦國。楚國國君楚考烈王擔任縱約長,春申君黃歇執掌軍務,聯軍奪取壽陵,揮師直逼函谷關。秦軍出關迎戰,五國聯軍都大敗而逃。
公元前240年,趙悼襄王派將領傅抵駐紮在平邑;將領慶舍率領東陽河外的部隊,防守黃河橋樑。
公元前239年,趙悼襄王將饒陽封給長安君。同年,魏國將鄴地割讓給趙國
公元前236年,趙悼襄王派兵攻打燕國,奪取燕國的貍陽城。戰事還未結束,秦國將領王翦、桓齮、楊端和趁機率軍進攻趙國,奪取鄴地的九座城邑。
公元前235年,趙王遷下令在柏人築城。
公元前234年),秦國派將領桓齮率軍攻打趙國的平陽和武城(一作武逐),趙國將領扈輒率軍前往援救。秦軍在平陽(一說武城)擊敗趙軍,殺死扈輒,並斬殺趙軍十萬人。同年十月,秦將桓齮再度率軍攻打趙國。
公元前233年,秦軍攻打趙國的赤麗和宜安,趙王遷任命將領李牧為大將軍,率軍前往抵抗秦軍。李牧率軍在宜安、肥下與秦軍交戰,大敗秦軍,桓齮逃回秦國。趙王遷因李牧擊敗秦軍有功,於是封李牧為武安君。同年,秦軍再度在平陽進攻趙軍,大敗趙軍,殺死趙軍將領,奪取宜安、平陽和武城。
公元前232年,秦國出動大軍進攻趙國,一路軍隊抵達鄴地,一路軍隊抵達太原,攻克狼孟和番吾。李牧率軍擊敗秦軍,秦軍於是撤兵而回。之後,李牧率軍向南抵禦韓、魏兩國的入侵。
公元前231年,趙國的代地發生大地震,從樂徐以西,北到平陰,樓台房屋牆垣大半震毀,土地開裂一條巨縫,東西寬一百三十步。趙王遷六年(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趙國發生大饑荒,百姓謠言說:「趙人號哭,秦人歡笑,如果不信,看看田裡只長草。」
公元前229年,秦國大舉興兵攻打趙國,王翦統率駐紮在上地的軍隊攻下井陘,楊端和率領河內駐軍一同進攻趙國。李牧和將軍司馬尚率軍頑強抵抗秦軍。於是,秦國派人用重金收買趙王遷的寵臣郭開,讓他在趙王遷面前詆毀李牧和司馬尚,說他們企圖興兵反叛趙國。趙王遷因此便派趙蔥和齊國將軍顏聚取代他們。李牧不接受命令,趙王遷派人暗地裡趁李牧沒有防備將他抓住殺害,並撤免司馬尚的官職。
公元前228年,王翦趁機猛攻趙國,大敗趙軍,殺死趙蔥,顏聚逃走,秦軍於是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滅亡。趙王遷被俘虜後,秦國國君秦王政將他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縣)的深山之中。趙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