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冬天買不到一件適合自己的大衣

貨架上沒有我要的那件大衣

  如今的潮流就像金魚的記憶,短得可憐。

王爾德曾在19世紀末的時尚雜誌《woman"s world》中調侃說:「時尚是一種讓人難以忍受的醜陋,所以我們不得不每6個月就更改一次。」現在,6個月顯然太長,新趨勢2個月就得過時。我們每年要經歷的時裝季已悄悄劃分成了:早春,春夏,早秋,秋冬,派對季……在Zara的貨架上,新品和趨勢是按周計算的,一年它們要更新28次貨架,幾乎每兩周就換掉一次。

時尚變得越來越短,它的季節性都快消失了。在你穿著裙子的炎熱8月,那些會令你在12月心之神往的大衣就已上架,現在它們已經早被賣掉或者躺在打折區里難於被發現,取而代之的是那些「聖誕季」的禮服裙和「早春度假季」的連衣裙。搞得我們好像得在整個冬天都參加派對,或去海邊曬太陽一樣。

而更瘋狂的是,我們買到的所謂「新品」實際上是你半年前就在網上見過的「過時款」。因為新品秋裝在3月之前就發布過了,那些時髦款的T台圖已經在網路上輾轉流傳超過了半年,當你看到這件衣服掛在店裡的時候,你恍惚覺得它已經是一件「老款」。模特雎曉雯9月在時裝周現場就曾這樣說道:「我常常在走秀時特別喜歡一件衣服,發誓要一定買它,可是當能夠買它時,我這種慾望早就被忘記了。因為你在新秀場又看到了更喜歡的東西。」是的,你會在網路上看到新的潮流,比現在貨架上的更吸引你。

於是,Prada在9月的春夏時裝發布上推出了厚重的皮草,Burberry讓消費者可以在秀場現場下單,Zara組織設計團隊復刻最新的時裝周好評款式令它立即上架……時尚變成了一種「競賽」,在比誰跑得更快。

設計師們像小白鼠那樣在傳送帶上奔跑

  時裝產業就是一台跑步機,設計師能做的就是「跑」。

曾經我被問到:「時裝周每年都在幾月?」我很抱歉地向對方解釋:每年1月有當年秋冬的男裝周和春天的高級定製周;2月是紐約、倫敦、米蘭、巴黎發布秋冬女裝成衣;3月就是東京、孟買、悉尼、柏林、斯德哥爾摩、北京、上海這些城市辦他們的秋冬時裝周;5月-6月開始各個品牌忙活發布他們的來年早春度假系列;7月明天春夏的男裝又開始發布了,還有秋天的高級定製周;9月是明年春夏女裝成衣發布的重頭戲;10月那些「其他國家」辦自己的春夏時裝周;11月-12月冬天才開始,我們開始看到品牌陸續發布的來年早秋裝了;所以似乎一年四季都在搞時裝周。

設計師們為了應付各種「季」的系列而疲於奔命。當今年秋天舉行的時裝周剛結束,《紐約時報》時尚評論員Suzy Menkes女士就在J.W. Anderson工作室看到,這位剛剛投入大奢侈品集團LVMH懷抱的28歲倫敦設計師Jonathan Anderson正在準備他的2014早秋度假系列了。他入行才5年、只有12名僱員、在曾經的時尚圈還能被叫做「新秀」,如今已經踏上了時裝界這台大跑步機的傳送帶,每年倒騰4季女裝,2季男裝。

Lanvin的設計師Alber Elbaz坦言:「時裝產業就是一台跑步機。」 他曾經在四處旅行和各處藝術館中汲取創作靈感,然而隨著發布會數量翻倍,他唯一能做的旅行是在網路世界裡發現「靈感」。

設計師們的作品,無論多麼受讚譽、多麼流行,它在貨架上被推薦的時間也只有2個月——短短8周就會被替換掉。這迫得設計師得像實驗室的小白鼠一樣,在傳送帶上無休止地奔跑。

到底誰需要那麼多潮流?

  品牌就像給貓吃「妙鮮包」一樣,向消費者「投食」限量版來刺激消費欲。

當9月Burberry在T台上走秀,時尚發燒友就能立即按滑鼠買下到來年2月才會上市的新品,這是限時限量的專屬品,獲得者能享有「與眾不同」的限量體驗。

奢侈,在今天,不再是一種對優質面料的享受,對精細做工的追求,對品質的尊重;而變成了一種在「消費速度」的快感:在一百萬分之一秒內打敗其他人買到一件限量版的新品;比大眾更早穿著這些潮流。這種對速度的追求,也使得時裝本身的質量變得不那麼重要,奢侈品正在變成快消品的一員。就在前兩天,被辭退的Dior前任設計師John Galliano在法庭爆料,他的前東家要求他選擇「更廉價的面料」。

當今的消費者不在乎自己穿了什麼,只在乎自己穿戴的是什麼:只在北京銷售的全球僅限一隻的 「Dior VIII」Baguette紅寶石腕錶,店裡總是缺貨而明星人人爭穿的Givenchy小鹿斑比衛衣,甚至僅售三天的Isabel Marant pour H&M……

品牌就像給貓吃「妙鮮包」一樣,向消費者「投食」用所謂的限量版、特別款手袋的等待名單或是某國特供款來刺激人們的慾望。在街拍、網路、實時購買的輪番轟炸下,時尚消費者們被「教化」成為一群喜新厭舊、追逐極致快感的人群:他們樂於像聖誕樹一樣披掛著各種「最IN」、「限量」,來展示自己的「特別」;面對潮流,他們像金魚一樣健忘,他們想7秒鐘就來一輪新潮流,而自己是引領者。

當時尚的齒輪越轉越快,品牌、設計師、還是消費者都不能成為贏家:奢侈品與平價商品的差別越來越小、一大批設計師成為炮灰、消費者則在不停「高潮」中失去了對時尚最基本的「快感」。

推薦閱讀:

永遠不要向任何人解釋你自己(經典)
致現在的我:來自5年後的自己
業主自己驗房必知
女排精神萬歲,李雷加油!
自己才是自己的明燈(非常好)

TAG:大衣 | 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