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詩詞中的自我形象

李清照詩詞中的自我形象杜新燕內容提要 在中國詞體發展史上,李清照的詞有著極高的地位,歷來被譽為「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究其原因,在於李清照的詞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成就,更在於她的詞抒寫了一個獨具個性的自我形象。本文擬從李清照對自然的態度,李清照對愛情的體驗,以及李清照的理想追求三個方面,剖析李清照詞中的自我形象特點,揭示李清照詞中自我形象的實質。關鍵詞 李清照;自我形象;士大夫情結;女性;愛情體驗

宋代是我國詞壇一個百花盛開的時代,李清照及其「易安體」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她的詞婉麗、清新,歷來被後人推祟,被認為「不遜色於唐宋任何一位詩詞大家的詞後」(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從她存留下來的詞作中可以看到,創作對她是很重要的,她高興時寫詞,痛苦時也寫詞,填詞成為她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內容。

詩詞歷來是一位作者的心靈寄託,是一個人內心無所遮掩的袒露。作為百年不遇的才女,李清照以女性所特有的惠心抒寫著她多災多難的人生,也抒寫了她清新脫俗的自我形象。從李清照詞來省識她的春風面目,當然也就別有興味了。

1李清照詩詞的自然特徵

山水不僅是詩人永不枯竭的創作源泉,也是詩人的心結。早在先秦時期,且不說道家的齊萬物,《詩經》的比興,即使是最偏重社會人倫的孔子,也早有「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舞乎雩,詠而歸」的回歸自然之想。從詩人誕生之日起,自然就與詩結下了不解之緣。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優越的家庭環境,具有較高的文學修養,這使她有條件在欣賞自然景物的絢麗風采時,能於自然中陶冶性靈,與自然融為一體。因此,終其一生,李清照都無時不以詞描寫自然,以自然抒寫自我。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一詞勾勒出一幅蕩舟晚游圖,熱情讚美大自然的絢麗多彩,表現出她本人熱愛自然的濃厚情懷。當然,這類清新明快的作品在她詞作後期就幾乎沒有了。而她後期無論是「愁」還是「恨」,大都仍是以自然物作為載體的。「斷香情懷惡,西風崔襯梧桐落」。落花、西風、梧桐、用自然界的凄美表達內心的愁苦。她的詞作幾乎充滿了大自然的景物。她借菊述懷,詠梅訴苦,見大雁斷腸、見落花傷心,聽流水懷舊,在黃昏中哀愁。她欣賞自然美,熱愛自然美,自然與她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湖上風波來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怨王孫》在一個少女眼中,自然風光顯得那樣豐富,那樣熱情,每一山每一水是那樣的可親可愛。這樣的風光,不僅是一個少女坦率、純真的情感的顯露,也是自然的本色和原色。然而,由於觀賞者所具有的社會屬性,必然使詩詞中所描繪出來的自然風光也具有了社會屬性,成為人的情感的投射。花常開,花亦常謝;春常來,春亦常去。自然的法則一到詩人眼裡,就成了「紅衰翠減」的惜春之情與美人自憐,於是,青春活潑的少女,就有了「秋已暮,紅稀香少」的淡淡的閑愁。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對「海棠依舊」中「綠肥紅瘦」的敏銳的體驗,不就是一種紅顏薄命的人生感嘆嗎?許多詞評家都喜歡將李清照早期詞的格調定為「活潑」「爽朗」,正是沒有看到李清照詞的個性特點。

前面說到,李清照是一個深諳傳統詩歌的作家,歷來中國詩人的士大夫情結,不可能不對她產生影響。也許,處在少女時代的李清照,尚未意識到這一點,但傳統詩人的士大夫情結,早已在詩人潛意識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這種情感逐漸日趨明朗化。在《多麗·小樓寒》中,李清照所抒寫的就不僅只是一種「綠肥紅瘦」與「紅顏薄命」的人生比擬的嘆息,更是一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士大夫形象的自我寫照。「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李清照一生,將屈原、陶潛作為自己的人格理想的標準,她一生都種菊、愛菊,在她的《漱玉詞》中屢屢寫菊、言菊,正是李清照這一個性特徵的自我寫照。

李清照的晚年,身遭國破家亡,顛沛流離,寫在詞中的自然山水,更是別有一番景象。《清平樂·年年雪裡》已不再寫雪中梅花的風姿,梅花成了記憶的引子;《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中雙溪的春光「尚好」,但只言「聞說」而不著其面目;到《聲聲慢·尋尋覓覓》,眼前的淡酒,過雁,黃花,梧桐,細雨,等等,無一不是「舊時相識」,生活中的一草一物,都不再是眼前物,而處處如夢了。李清照後期詞中的自然山水景物,全成了「愁」的化身。這種愁,當然有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愁苦,有美人遲暮、孤獨無依的愁悶,但這只是造成「愁」的直接原因,只是「愁」的外在表象。事實上,這種愁苦與前期詞中那種潛在的淡淡愁緒是一脈相承的,不過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愁苦中不斷疊加了深廣的社會內容,從而使這種愁苦越來越顯性化,越來越濃厚、豐富,以至於達到「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程度。

2李清照詩詞的情感特徵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風凰台上憶吹簫》)香爐冷,錦被翻,倉塵滿,日高方起還倦於梳頭。丈夫的離去把自己的歡樂、激情全帶走了。可見李清照縱是一代詞家也沒有跳出任何一個女子都有的對愛情的珍視和依賴。

當然了,作為一位優秀的女詞人,李清照除流露出女性自身的一些弱點外,更多地還是那種女性所特有的細膩、柔媚。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點絳唇》)把少女青春的覺醒和難以言傳的心事表達得淋漓盡致。不管這少女是不是李清照本人,可也能看出李清照在愛情中也有著那種「欲說還休」的微妙心情。「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虹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減字木蘭花》)這種純美的心情,不僅是李清照本人,也是說盡千古以來戀愛中女子的心情。

在丈夫早逝後,李清照仍處處流露出對丈夫的深切思念。「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乍試夾衫金縷逢,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風。」(《蝶戀花》)美好的景色卻無人一起欣賞,只有眼淚相伴,想起陸遊和唐婉的凄美分離,再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對丈夫的思念使自己常常夜不能寐,只有「夜闌猶剪燈花弄」,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那堪永夜,明月空床!作者對丈夫忠貞的深情和思念使人不忍觸聽。(雖然有些資料認為李清照在後期曾改嫁過,但一是未有確實證據,二來筆者認為即便她改嫁也是出於當時生活所迫,並不影響她對愛情的忠誠。)

問題是,李清照的愛情詞,其意義不僅只在於表達上的細膩與直率,而更在於從細膩、直率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真實與深沉。與丈夫的離別,乃至死別,固然會使作者心情煩亂,凄凄惶惶。但是,「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愁。」「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鳳凰台上憶吹簫·香冷金猊》)也就是說,作者在愛情詞中要表達的不只是情人或夫妻之間的閑愁暗恨的「苦別」,而是更有一種深藏於內心深處的憂愁。這種憂愁,正是傳統詩人的士大夫情結。詩人的憂愁是天然俱足的,並非某個具體事物或具體環境的產生結果。李清照詩中的種種悲愁意象,不過是觸動詩人憂愁的引子或負載憂愁的載體,這正是李清照愛情詞最傑出的地方。由於她自身具有詩人的氣質和優厚的文化修養,由此決定了她要有著比別人更強烈的精神要求。

如果說自然景物成了李清照詩人情感的負載,那麼,酒就成了李清照精神要求的消解。作為一個大家閨秀,作為一個出生於封建時代而深受封建傳統思想熏陶的女子,對愛情,李清照不可能有什麼更多的要求。但作為一個傑出的女詩人,在愛情追求中,她似乎又感到缺少了些什麼。於是酒不僅出現在她的詩詞中,而且也陪伴在她的生活里。她高興是喝酒,喝得「沉醉不知歸路」,睡前喝酒,還「濃睡不消殘酒」,懷念故人時喝酒「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與人送別時也要喝酒,「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心情不好時更要喝酒了,「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她用酒來解除寂寞,也用酒來消愁,酒在她生活中實在是太重要了。酒陪伴她的生活,更使她的詞作別具韻味。

李清照並不像封建傳統觀念所認為的愛情是婚姻的附庸,她明確地指出自己愁源所在是「離懷別苦」,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種能直接表露「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大膽是很值得讚賞的。

3李清照詩詞的理想特徵

人的政治理想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流露在日常言行中。李清照雖處於婦女地位極低下甚至未有資格評議時政的封建時代,她也是有著鮮明的政治理想的。不滿於朝廷的苟且偷安,對自身顛沛流離生活的無奈,嚮往安定、自由、幸福的生活正是她歷經切膚之痛所產生的政治理想。

「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表現出對南宋統治集團投降誤國不思收復中原的怨恨。「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對當局的不滿與譴責可謂是大聲疾呼了。

但是統治集團的苟且偷安與軟弱並不是她所能改變的,怨恨也好,譴責也罷,她只能在動蕩的時局中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對國家的失望,對自身生活的痛苦和無奈使她流露出許多的哀愁和痛苦。

這一時期她的著作幾乎全是懷舊哀愁之作。「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把自己愁苦鬱悶的心情表現得很充分。女子本來是最愛打扮的,而此時的李清照卻連頭髮都倦於一梳了。從這裡不難看出現實給她施加了多少的痛苦,她自己也因為理想的無法實現而感到無奈和疲倦,甚至或多或少有些絕望了。不梳頭也算了,連話都懶得說,只流眼淚來代替。而比流眼淚更可怕的是她連生活都厭倦,明媚的春光引不起興趣。也不再相信希望的存在,不相信生活中還有什麼事情能給她帶來快樂。連年輕時泛舟的樂趣也記不得了,只是認為溪水小舟甚至承載不住她的憂愁。

這種愁恨一直追隨著她,現實給予她的只是痛苦和無奈,但她內心深處仍隱藏著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嚮往。「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即使現在老了,還是常想起年輕時幸福快樂的生活,渴望「感月吟風」的往事再重新來過,可她渴望之後還是明白這樣的日子不會再來了,心情當然也就越來越絕望了。「試燈沒意思,踏雪沒心情」,只得把眼光從現實轉向理想,從人間轉到天上,在《曉夢》詩里她說:「曉夢隨疏鍾,飄然躡雲霞。因緣安期生,吹盡玉井花。共看藕如船,同食棗如瓜。翩翩坐上客,意妙語亦佳」。夢是作者思想的折光,是詩人感情的集中表現。作為李清照本人,她內心是一直渴望能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的,她大量的懷舊詞作完全可以體現這一點。而現實既是如此,她只能藉助夢幻表達自己飛升仙界尋覓夢想的感慨了。

而應該看到的是在封建社會中成長起來的李清照能有這種對國、對家的政治理想是很難能可貴的。只是在現實的慘痛和對理想追求的無望中,她不可避免地表現出了女性自身的一些弱點,在殘酷中一點點絕望,甚至不切實際地把理想寄於夢境之中,「悲、愁、恨」占作品的很大一部分,缺乏李太白、蘇軾等詞人的積極樂觀精神。

這就是李清照的詞中所塑造的自我形象。在這個形象中,我們看到李清照那種熱愛自然的純真的情感,看到李清照對現實愛情的珍惜,但在李清照詞中的自我形象中,最為可貴的則是那種莫名的悲愁。李清照有政治理想,但與文人士大夫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並不相同。我們並不苛求李清照要有這種治國平天下的理想,相反,李清照詞中莫名的悲苦,不僅是她的內心的真實,而且具有深廣的社會現實意義。正是這種真實性,才使她的詞千百年來歷久不衰。更難能可貴的是處於封建時代的李清照能對封建統治者的偷安誤國發出強烈遺責,敢於直率大膽地表露自己的感情,這對封建傳統思想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雖到今天,這種勇氣仍值得我們珍視。


推薦閱讀:

大神 求一個清爽 陽光的髮型 謝謝?
李連杰十大最經典熒幕形象,板寸頭都可以那麼帥
新加坡規劃之父:轉化城市形象最廉價的方式是規劃
怎樣定位職場中的自我形象
門神傳說:五花八門的門神形象 揭秘「家宅六神」分工

TAG:詩詞 | 形象 | 自我 | 李清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