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八國聯軍侵華的一出鬧劇:慈禧想逼光緒禪讓帝位給誰?
作者|我方特邀作家月曉《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簽約群媒體投稿郵箱:historytg@163.com字數:2657字,閱讀時間:約7分鐘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伴隨著內部接二連三的自然災害與農民起義,大清帝國陷入了內憂外患的泥潭。風雨飄搖之中,光緒帝接受了維新派的建議,進行維新變法。只可惜,這場維新變法的運動僅僅進行了103天,就以慈禧太后的訓政而宣告了失敗。作為維新運動的最高指揮官光緒皇帝,面臨著慈禧太后和清廷守舊官員無休止的指責,一度皇位不保。一:給同治皇帝選個兒子在中國古代的政治生活中,凡是通過政變的方式去解決政見與派系鬥爭的,政變勝利的一方基本上會將自己的政敵趕盡殺絕,以免留下後患。戊戌年間的政變自然也不會例外,康有為、梁啟超外逃,戊戌六君子被斬,其他的一些維新派的官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懲罰。但是,對於光緒皇帝,慈禧太后卻有些犯難如,何處置光緒皇帝,讓老太后感覺到有些騎虎難下。
有些人主張廢掉光緒皇帝,這部分人主要是清廷的頑固派。他們恨透了光緒皇帝,所以在光緒皇帝失勢之後拼了命的打壓他。慈禧太后也動過這樣的心思,但是遭到了國內外各種勢力的反對,兩江總督劉坤一更是直接表示「君臣之分久定,中外之口宜防」。慈禧太后不得不打消了此念頭。而有些人則主張要求慈禧太后歸政,這些人主要是流亡海外的維新派製造的一些輿論,背後多少也有些地方督撫勢力的支持。但是這個想法肯定是不會被慈禧太后接受的,而且這樣的輿論會讓光緒帝的情況更加的惡化。廢掉光緒帝不可以,使光緒皇帝歸政更是萬萬不能夠。那究竟該怎麼辦呢?慈禧太后的心腹榮祿,為慈禧太后出了個主意,不如給同治皇帝選個兒子吧。光緒皇帝當年即位就是要生個兒子過繼給同治皇帝的,可光緒皇帝這麼久了也沒孩子,那就在近支的皇親國戚中選一個作為大阿哥,把他養在皇宮裡,以後借光緒皇帝的班。
榮祿提出的這個建議,慈禧感覺還可以,也就接受了他的提議,準備給同治皇帝選個兒子。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慈禧太后以光緒皇帝的名義發布上諭:以多羅端郡王載漪之子溥儁承繼為穆宗毅皇帝之子。……封載漪之子溥儁為皇子,以綿統緒。這件事情歷史上稱之為「已亥建儲」,名為給清穆宗同治選兒子,實際上是為光緒皇帝找接班人以便日後行事。而作為溥儁的生父,多羅端郡王載漪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上升。但是外國公使對於這位王爺,卻有些冷淡。這使得端郡王載漪非常生氣,而這樣的尷尬也就為日後八國聯軍侵華與庚子國難埋下了伏筆。
▲中坐者為載漪二:端郡王載漪被公使冷落端郡王載漪的父親是道光皇帝的第五個兒子敦親王奕誴,由於奕誴的母親不招道光皇帝待見,所以奕誴被過繼給了敦恪親王綿愷。載漪是奕誴的二兒子,又被過繼給了瑞敏郡王奕志。因為載漪被過繼成為遠支,所以載漪在已亥建儲之前於政治上沒什麼作為。慈禧選擇他的兒子作為大阿哥也是相當有深意的。但是,既然兒子被立為了大阿哥。載漪的權勢也就得到了很大的擴張。大學士徐桐,軍機大臣剛毅,都自覺不自覺的向載漪靠攏。很快,載漪成為慈禧太后眼中的紅人,父憑子貴,載漪成為了晚清政局中又一龐大勢力。不僅如此,慈禧太后還讓端郡王載漪建立了虎神營,類似於北京的禁衛軍,起到衛戍帝都的作用。起初鎮壓農民起義,其後與義和團共同對付洋人。德國公使克林德就是在義和團運動中被虎神營的將士殺掉的。
▲克林德載漪身為未來皇帝的親生父親,又掌管著京城的部分禁衛軍,自己也就不經意間有點飄飄然了。在立儲的詔書下達之後,端郡王就和他的僕人說,各國的公使會來府上道賀,你們多準備點茶點吧。可是等了一天外國公使也沒來,載漪有些尷尬了。第二天載漪又讓僕人們準備茶點,昨天不來今天該來了吧。可惜了,又等了一天,外國公使還是沒來。這下載漪實在是忍不住了。時人稱之「載漪之痛恨外人也,幾於不共戴天之勢。」之後凡是有人謁見載漪,載漪動不動就會說要殺盡洋人。而義和團運動的興起,給了載漪這樣的機會。實際上,外國公使倒不是有意的要和載漪作對。當時的確是非常不巧,外國公使正因為義和團運動和清廷抗議呢,也就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去關心載漪的事情了。歷史,有時候真的就是這麼巧合,洋人、載漪與義和團就這樣聯繫在了一起。
▲義和團三:既要殺洋人,也要殺政敵載漪看到了義和團的民心可用,便將其拉到了京津地區。並希望藉此打擊洋人。同時,也對他的政敵施壓。慶親王奕劻,軍機大臣榮祿與東南地方督撫是有意維護光緒皇帝的。因為這個原因,載漪希望利用義和團來打擊威脅他們。同時,這些人也都是辦過洋務的人,深知義和團那些口號和活動根本不可能打得過洋人。所以也主張朝廷剿滅義和團。此時的義和團,已經堅決的走向了「扶清滅洋」的道路,而這個洋字,卻不單單的指的是洋人。義和團喊出了「殺盡一龍二虎十三羊」的口號,一龍指光緒帝,二虎指慶親王奕劻與當時的兩廣總督李鴻章。矛盾不斷的升級以至於不可調和,此時需要清廷的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做出一個抉擇了。可偏偏這個時候,卻又傳出了一封要求慈禧太后歸政光緒皇帝的照會。這讓慈禧太后實在是忍不住了,也就準備與洋人做個了斷了。之後的事情大家便很熟悉了,庚子國難,《辛丑條約》,使中國徹底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八國聯軍入侵紫禁城四:一個鬧劇,兩個人的悲劇北京城淪陷,慈禧太后被迫逃到了西安。李鴻章北上與各個帝國議和。外國人議和的第一項要求就提出了要懲辦戰爭罪犯,而端郡王載漪自然是逃不過去的。再加上李鴻章等人與載漪的恩怨,慈禧太后對於這場戰爭的反思,載漪的下場可想而知。可載漪畢竟是皇親國戚,殺掉他是不能夠的,因此載漪被流放新疆。端郡王一黨,被殺的被殺,流放的流放,革職的革職。晚清政局又一次被洗牌。而作為這場鬧劇的主角,載漪的兒子大阿哥溥儁也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張之洞經過榮祿的點撥,上書慈禧太后廢除大阿哥。慈禧太后表示同意並廢除了大阿哥的名號,要求其立即出宮。據描述,溥儁出宮時「涕淚滂沱,由榮中堂扶之出門,一路慰藉,情狀頗覺凄切。」的確,幾年之間從普通的貴族瞬間成為儲君又一下子被廢,這個玩笑對於溥儁來說有些可怕。而此時的他,還不足二十歲。隨後,溥儁也被流放新疆。
▲溥儁溥儁雖然被廢掉了,光緒帝卻依然沒有兒子。歷史的弔詭之處也就在於此,慈禧在其去世之前為光緒選定的接班人是光緒親弟弟的兒子溥儀,而溥儀的親外公,就是當年端郡王載漪的政敵,指示張之洞上摺子廢除溥儁的軍機大臣榮祿。當然,在那個時候,溥儀的父母還沒有結婚。晚清的政治就是如此,黨爭不斷,內憂外患不斷。慈禧太后希望以騎牆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利益,卻最終埋葬了大清朝,這不得不說是一個笑話,一個自作孽不可活的笑話。當然,這個笑話慈禧臨死也沒有看到。
推薦閱讀:
※慈禧太后每天睡覺必須要五個人陪,陪睡的人最幸福卻也是最辛苦的
※珍妃竟因思維與慈禧不在同一年代而死
※慈禧太后的私密生活:晚年竟然享八個情人!
※慈禧迴鑾向圍觀老外揮手 (1/6)
※歷史上的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誰更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