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先攻打強大的陳友諒而不攻張士誠?
明朝的建立經歷了三場重要的鬥爭,第一是和陳友諒,第二是張士誠,第三是元朝。當年的朱元璋集團在打敗了元軍,攻取集慶以後,面對一個陳友諒,一個張士誠兩個對手。對於先攻打打那個,出現了爭論。當時從兵力和實力上看,陳友諒比張士誠要強大很多倍,可朱元璋最後還是決定先攻打自己的最強對手陳友諒。
網路配圖
本來張士誠尤為逼近朱元璋的地盤,所以有人建議他先打張士誠。估計大多數人都會這樣想,先易後難,各個擊破嘛。但朱元璋不這麼想,他在經過仔細分析對比後,決定卻先置張士誠於不顧,而首先解決陳友諒,先啃硬骨頭。其理由這樣的:陳友諒素性驕傲,而張士誠器量狹小,兩相比較,「志驕則好生事,器小則無遠圖,故先攻友諒」。
朱元璋走這一步得益於軍師劉伯溫的勸說,作為一代軍事謀略家,政治家。劉伯溫詳細分析了當時的陳友諒和張士誠的情況。劉伯溫認為張士誠是一個沒有野心的人,如果先攻陳友諒張士誠不會幹預。相反如果先攻張士誠,對於野心十足的陳友諒肯定會從中漁利。
網路配圖
會李明道具言:「友諒弒徐壽輝後,將士離心,政令不一,驍勇如趙普勝,又忌而殺之,雖有眾,不足恃也。」陳友諒在弒徐壽輝後,又殺大將趙普勝,搞得手下軍士人心惶惶,離心離德。於是朱元璋召諸將諭之曰:「友諒殺主僭號,犯我近疆,殞我名將,觀其所為,不滅不已。爾等各厲士卒以從。」
其時陳友諒的地盤在長江上游,正在朱元璋的上方,若要攻打朱元璋,出兵朝發夕至,對朱元璋的威脅遠比張士誠要大得多。而且張士誠在北方隔離了朱元璋與元軍的直接接觸,對朱元璋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網路配圖
古語有云"英雄出於亂世,富貴當於險中求「,朱元璋的這一招先打陳友諒極具冒險性,鄱陽湖一戰朱元璋贏得很僥倖。但最終的結果還是打敗陳友諒,給明朝統一奠定了基礎。
推薦閱讀:
※大明皇帝朱元璋,祖墳風水怎麼樣?
※朱元璋如何禁娼
※朱元璋臨終前給朱允炆留下一支神秘軍隊,為何朱允炆至死不願動用
※朱元璋刪《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