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芝鴻:「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怎樣形成的

施芝鴻:「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怎樣形成的

施芝鴻

2015年03月02日08:38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怎樣形成的

施芝鴻

本文語粹

●黨的工作戰略布局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黨的工作布局正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就比較順利。反之,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失誤和挫折。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意義在於「四個體現」,即體現了我們黨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大局觀,體現了以人為本、為民造福、讓全體中國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執政觀,體現了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發展觀,體現了我們為國家謀富強、為人民謀幸福的共產黨人價值觀。

●全面深化改革關係到我們黨和國家工作全局,關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關係到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係到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努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前景。

●全面依法治國是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是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歸根到底是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

●全面從嚴治黨的科學內涵主要有4個方面:一是內容無死角,二是主體全覆蓋,三是勁頭不鬆懈,四是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到更加重要位置。

從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在短短2個月時間內,習近平總書記先後11次闡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並形成的「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問題。他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引領各項工作。」本文就我們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形成過程、科學內涵和協調推進問題,談些學習體會。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形成過程

我們黨「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是在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基礎上,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偉大實踐中,逐步提出並形成的,其間經歷了3個階段。

從「一個全面」到「兩個全面」。在黨的十八大之前,2002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大在報告中提出了「一個全面」,即「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2007年召開的黨的十七大在報告中重申了這「一個全面」的奮鬥目標,並且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改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距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8年之際召開的黨的十八大,統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從而把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個全面」擴展為「兩個全面」。此後,2013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簡化為「全面深化改革」。

從「兩個全面」到「三個全面」。2014年,也就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樣,就把「兩個全面」進一步擴展為「三個全面」。

從「三個全面」到「四個全面」。在十八屆四中全會閉幕後不久,2014年1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調研時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主動把握和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至此,把「三個全面」首次擴展為「四個全面」。需要指出的是,在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報告中,雖然都提出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但「全面從嚴治黨」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江蘇考察調研中首次提出來的,並且是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組合在一起,作為「四個全面」首次提出來的。

對「四個全面」的定位也有個發展過程。最初,這「四個全面」是作為全面完成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任務、要求以及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提出來的。2015年2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首次把這「四個全面」定位於黨中央的戰略布局。

黨的工作戰略布局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黨的工作布局正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就比較順利。反之,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失誤和挫折。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對這個問題有過三次權威表述。

第一次是1986年9月,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並且使這幾個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進。」

第二次是2012年11月,習近平同志就任黨的總書記不久,就在黨的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提出:要「深刻領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布局、總任務。黨的十八大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他指出:「強調總布局,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我們要牢牢抓好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協調推進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設。」他還說:「我們要按照這個總布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

第三次是在2015年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並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這個戰略布局,既有戰略目標,也有戰略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他還強調:「要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中來把握,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同其它3個"全面』的關係,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四個全面」中的每一個「全面」都有其重要科學內涵和重大戰略意義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我們黨在剛剛進入新世紀新階段的十六大就提出的一個管長遠管全局的重大戰略目標,其重要科學內涵有5個方面: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覆蓋人群之全面,即「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二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覆蓋領域之全面,也就是「六個更加」,即「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三是指實現國民經濟發展之全面,即推動實現我國國民經濟全面發展,以利於緩解一系列重大矛盾;四是指我們黨在新世紀之初要推動建設的三大文明協調發展之全面,即要推動實現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協調發展;五是指人的發展之全面,就是要在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基礎上,逐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即更加關注並努力滿足中國十幾億人口特別是普通人的多方面發展需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意義在於「四個體現」,即體現了我們黨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大局觀,體現了以人為本、為民造福、讓全體中國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執政觀,體現了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發展觀,體現了我們為國家謀富強、為人民謀幸福的共產黨人價值觀。

應該指出,由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到了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先後經歷了兩次重要的充實和完善。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提出了5條至關重要的新要求:一是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二是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三是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四是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進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一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斷擴大,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三是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以及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

經過黨的十七大、十八大修改完善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全面,不僅由新世紀新階段之初的三個文明協調發展之全面,擴展為包括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和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在內的五位一體協調發展之全面;而且,還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拓展為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之全面。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作為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提出的三大戰略舉措之一,凝聚了我們全黨全社會思想共識和行動智慧。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時間表、路線圖,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藍圖、新願景、新目標,是對全黨全社會積極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總部署、總動員。

全面深化改革之全面,其重要科學內涵,首先指的是改革總目標之全面。在此之前,我們黨也提出過一些著眼於具體領域的改革目標。比如,我們講過,政治體制改革總的目標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發揚社會主義民主,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黨的十四大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並在這個總目標統領下,明確了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深化改革的分目標。這是改革進程本身向前拓展提出的客觀要求,同時也體現了我們黨對改革目標認識的深化。同這個總目標緊密相連的是,全面深化改革還圍繞完善國家現代治理體系即我們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強調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面深化改革之全面,其重要科學內涵,其次指的是覆蓋領域之全面。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的講話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覆蓋了「5+1+1」的廣泛領域,即覆蓋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改革,加上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以及國防和軍隊改革。在一個改革決定中覆蓋如此廣泛的領域,並且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務有336項之多,這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我們黨的歷次有關改革的全會《決定》中還是第一次。這是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到2020年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相對應的。正因為這樣,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起草黨的十八大報告過程中,明確要求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目標的同時,要提出制度建設的目標。事實上,正是通過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制度建設的目標,以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為黨的十八大以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相繼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奠定了基礎。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意義在於:它關係到我們黨和國家工作全局,關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關係到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係到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努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前景。

第三,全面依法治國,作為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提出的三大戰略舉措之二,其重要科學內涵,首先指的是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之全面。這個總目標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既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和總抓手,是貫穿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全篇的一條主線,對全面依法治國具有綱舉目張的意義。法治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骨幹工程,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就是要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全面依法治國之全面,其重要科學內涵,其次指的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工作布局之全面。這就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依法治國是我國憲法確定的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執政則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國,關鍵在於我們黨能不能堅持依法執政,各級政府能不能堅持依法行政。強調要堅持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進上著力,就是要推進依法執政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強調要堅持在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上用勁,是因為這三者各有側重、相輔相成,全面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需要全社會法治觀念增強,所以,必須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法律權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培育社會成員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環境,自覺維護法治權威,自覺抵制違法行為。

全面依法治國之全面,其重要科學內涵,同時指的是要著力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之全面。科學立法是前提,嚴格執法是關鍵,公正司法是防線,全民守法是基礎。推進科學立法,關鍵是完善立法體制,提高立法質量,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推進嚴格執法,重點是解決執法不規範、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推進公正司法,重點是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制度安排。推進全民守法,主要是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使尊法守法成為全民的自覺行動。

全面依法治國之全面,其重要科學內涵,還體現在堅定不移推進法治領域改革,堅決破除束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體制機制障礙之全面。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研究部署的法治領域改革共提出了190項重要舉措,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領域。這表明,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

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戰略意義在於:這是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是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歸根到底是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

第四,全面從嚴治黨,作為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提出的三大戰略舉措之三,同樣是值得我們高度重視的。我們黨作為一個大黨老黨,歷來重視從嚴治黨,一貫強調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從嚴治黨上進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綱領性口號,這既契合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對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的迫切要求,也體現了我們黨在面臨長期、複雜、嚴峻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這「四大考驗」,面臨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這「四大危險」的高度清醒和自覺。簡而言之,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就是要「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使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從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和此後一個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紀委第五次全會上的講話闡述的內容看,全面從嚴治黨的科學內涵主要有4個方面:

一是內容無死角。就是要覆蓋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各個領域。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這是很有現實針對性的。現在,黨的建設中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是輕視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以為定了制度、有了規章,就萬事大吉了,有的甚至已經不會或不大習慣於做認真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了,還有的甚至認為組織找自己談話是多此一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廣大黨員幹部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剛,要同向發力、同時發力。

二是主體全覆蓋。就是要強化黨的建設包括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黨委(黨組)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既要挂帥,又要出征,對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要環節親自協調、重要案件親自督辦,以上率下,層層傳導壓力,逐級落實責任。在鞏固省區市、中央和國家機關落實主體責任成果的基礎上,把責任落實到地市一級。

三是勁頭不鬆懈。做到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糾正「四風」沒有休止符,堅持查處腐敗問題零容忍的態度不變、猛葯去痾的決心不減、刮骨療毒的勇氣不懈、嚴厲懲處的尺度不松,讓那些想搞腐敗的人斷了念頭、搞了腐敗的人付出代價。

四是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到更加重要位置。保持黨的團結統一,既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嚴密的組織體系、全黨同志的高度自覺,又要靠嚴明的紀律和規矩。紀律不嚴,規矩不彰,從嚴治黨就無從談起。黨章等黨內規章制度,黨的紀律,國家法律,是全黨必須遵守的規矩;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也是十分重要的黨內規矩。人不以規矩則廢,黨不以規矩則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腐敗問題與政治問題往往是結伴而生的。所以,當前對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要十分明確地強調、十分堅定地執行。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不但要在守紀律、講規矩上作表率,還要教育引導年輕幹部,讓他們從進入幹部隊伍起就知道守紀律、講規矩的重要性和嚴肅性。

在實踐中統籌協調好「四個全面」的貫徹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全面」這一黨和國家工作的戰略布局,不但要管到2020年全面小康社會建成之日,也即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之日,而且對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也將是長期管用的。因此,我們只有從思想上深刻認識和理解這個戰略布局,才能在實踐中提高貫徹落實好這個戰略布局的自覺性堅定性。

一是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深刻認識「四個全面」的內在邏輯關係。在這個問題上好有一比。黨的十三大報告提出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是一個相互貫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其中,「一個中心」,即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明確現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一元論」;「兩個基本點」,即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是為解決上述主要矛盾在方法論和策略原則上必須堅持的「兩點論」。兩個基本點是統一於和服務於一個中心的。在實踐中,對「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必須全面把握、全面堅持,做到既須臾不可偏離,又絲毫不可偏廢。「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也是如此。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在新世紀新階段一以貫之的戰略目標,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則是實現這個戰略目標的三大戰略舉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可以說是對應於黨的基本路線中的「一個中心」的,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則可以說是對應於黨的基本路線中的「兩個基本點」的。因此,對這「四個全面」同樣必須全面把握、全面堅持,同樣必須做到既須臾不可偏離,又絲毫不可偏廢。

二是用統籌協調的方法貫徹落實好「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深刻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隨著改革不斷深入,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改革的關聯性、互動性明顯增強,每一項改革都會對其他改革產生重要影響,每一項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協同配合。我們要統籌謀劃深化改革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要素,深入研究各領域改革關聯性和各項改革舉措耦合性,使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共振效果,形成改革合力。貫徹落實好「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也是如此,也要深入研究和科學把握其關聯性、耦合性,也要注重統籌謀劃、協同配合,也要做到同頻共振、形成合力。正因為這樣,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有其緊密的內在邏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都離不開全面依法治國,同時又要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共同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事業滾滾向前。而全面從嚴治黨,則可以使我們黨始終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始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中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顯然,只有始終堅持這樣的統籌協調推進,才能把「四個全面」貫徹得更加自覺、落實得更加到位。

三是把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貫徹落實同全面推進偉大事業和偉大工程的兩個「五位一體」總布局結合起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都要靠堅持黨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來實現。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我們黨在實踐中既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又形成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就是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這兩個「五位一體」是相互貫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生態文明建設,體現著對生態環境的凈化能力和凈化水平,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設,則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自身肌體的自我凈化能力和凈化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其中最後一個「全面」即全面從嚴治黨,同前三個「全面」所體現的正是偉大事業同偉大工程的辯證統一關係,同時也體現了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政治保證、思想保證、組織保證、作風保證。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努力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本領的要求,正是同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相聯繫、相契合、相適應的。

(作者為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推薦閱讀:

高嘉:茅台喊話青花郎,醬香酒沒有之一,只有茅台
一條新聞惹了大禍,曝光特朗普的一大戰略陰謀
認真學習、準確把握「四個全面」的戰略部署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戰略意義

TAG:戰略 | 布局 | 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