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璋故居及墓葬
馮國璋生平
中華民國代理大總統馮國璋(1859-1919),直系軍閥首領,北洋三傑之一。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曾任北洋步兵學堂總辦兼督練營務處總辦,辛亥革命時率領北洋軍鎮壓武昌起義。曾奉命率軍進攻南京,鎮壓「二次革命」。後出任江蘇都督,坐鎮東南。袁世凱稱帝後曾任命他為參謀總長,後來又讓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總司令,他均未上任。並聯合五將軍發出逼迫袁世凱取消帝制的通電。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經過國會補選馮為副總統,在南京辦公。後黎元洪與段祺瑞府院之爭,引發張勳復辟,為段祺瑞所鎮壓。黎元洪辭職,馮國璋進京任代理總統,段祺瑞復任國務總理。此時皖系政客已建立「安福俱樂部」,策劃新的總統選舉。馮國璋自知當選無望,於1918年8月13日,通電辭職。1919年10月,馮國璋抵北京,12月28日病逝,終年60歲。
馮國璋故居(馮家大院)
馮國璋故居位於河北省河間市西詩經村,是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理大總統馮國璋在家鄉的一座大型府邸,距離國葬墓1公里。
馮國璋故居位於河間市西詩經村,始建於1913年2月,1915年12月底竣工,佔地近百畝,四合院式建築,廳堂屋閣四百餘間,耗白銀六十萬兩,規模宏大,富麗堂皇,均明廊畫柱,高脊廣捨,並點綴「玻璃廳」等西式建築。
其中東院叫「將軍第」又名「總統府」,東院南北長210米,東西寬108米,四周高牆環繞,共分為三進院,南院為一進院,中院為二進院,北院為三進院,南院一進院有東西兩個大門樓,門口有2米高石坐獅一對,進入正門,左右各有長廊一個,通向將軍第門樓,南方一溜27間瓦房,東西兩側瓦房30餘間,北房正面居中是明廊閣式箭樓,門上懸有「將軍第」三個大金字橫匾一塊,門前兩側有雕花漢白玉拴馬樁、上馬石和兩隻醒獅。
「將軍第」正門的後面,是二進院,中間是甬路,兩側各有一小四合院,二進院和三進院相聯,甬路當中有一木牌坊,穿過牌坊,是東西相連的長廊中門,門左側有「將軍第二門」,豎牌一個,門裡是三進院,走進門裡八米處是一個大會客廳,四面明廊畫柱,鑲有大玻璃窗,也稱玻璃廳,和北大殿相對。一進院主要是衛隊和帳房先生居住;二進院是兩院廚房下屬人員居住;東院,馮的子女及親朋居住;三進院是馮及妻室兒女住。
現存故居為東院主體,解放後曾為學校和鄉政府所在地,故居只有將軍第門樓和北大殿下面地下室保存較完好,甬道和部分古樹尚存,並有拴馬庄、石獅和碑刻若干,其餘建築均不復存在。
2010年當地政府著手開發故居旅遊,將鄉政府等單位遷出,並進行考古測繪和挖掘,力圖恢復故居原貌,可不知什麼原因(猜測資金因素),現場挖掘結束後,除正門復建完畢外,其餘工程停工,故居再次荒廢。
2013年故居內的兩座石獅被盜,後破案從曲陽縣追回,兩石獅被安置在河間文化局院內,拴馬庄不知去向。
馮國璋故居2008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馮國璋國葬墓
馮國璋國葬墓又稱衣冠冢,在河北省河間市西詩經村東北,與馮國璋故居相距1公里,國葬墓始建於1917年,三年建成。原南北長897米,東西長103米,共138.6畝,建有壯觀的碑、坊、亭、台。
馮國璋國葬墓南向墓門為五楹紅牆綠琉璃瓦宮廷式建築,四周綠瓦紅牆相繞,牆外有小河環護,門前有白石橋可通,門內墓道南端建三孔白石坊,後有「河間馮公之神道」(徐世昌書)及「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理大總統馮公國璋之墓」兩座高5米左右的巨碑。
碑後墓道兩側分列華表、石人、石馬、石羊、石象等。白神道碑後至墓前建有宮殿式通行廣廈三重,最後為享殿,內置石五供。墓高約25米,下層為高5米、直徑30米的方形三合土墓基。墓為白石圍砌。上端環列60個漢白玉石獅,最上頂端,為穹形土丘。
國葬墓自1937年「七七」事變後屢遭破壞,至1966年無存,僅剩十幾米高的土丘一座,石牌坊等被拉倒去修建水利設施,據說地宮深埋地下,沒有破壞。2008年國葬墓修復。
馮國璋家族墓
馮國璋家族墓又稱馮國璋真墓,在國葬墓東北方向4公里處的半截河村西馮氏祖墳,當地人稱馮家墳,該地又稱黃龍灣,葬有馮國璋的父輩和祖輩,這裡是馮國璋最終埋葬之處。1966年該墓被天津師範學院的「紅衛兵」挖開,墓內有薄棺一口,內有軍刀一把,照片一張,棺前設石玉等供物。
據記載,當時挖出馮國璋的真墓,有十二厘米厚陰沉木棺材一口(廣東將軍龍濟光所贈),葬埋50年之久屍體尚完好未腐。殉葬品有:元寶、銀幣數枚,玉鼻煙壺、如意各1件,右指扣翠板指,口含一顆貓眼珍珠,部分文物現存河北省文物局。
推薦閱讀:
※洛陽發現曹魏時期大型墓葬 出土石牌數量超安陽曹操墓
※北京推全國首例推出免費安葬墓區,你怎麼看?
※為何古埃及很多法老都只留下了木乃伊,沒發現當年的陪葬品?
※中國有哪些值得一去但鮮為人知的古墓?
※明代的城市--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十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