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初二新生六大心理特點大揭秘

初二新生六大心理特點大揭秘

來源:豆丁網 文章作者:吳曉璇 2010-07-02 12:47:19

[標籤:初二 心理]

  在初中階段,初二年級是一個關鍵時期。初二學生的生理心理、思想情感等都處於一個急劇變化的的時期,是個危險的階段。初二年級也可以說是初中階段的分水嶺。初二學生出現的問題很多,也很棘手。初一到初二的學生正處於「身心聚變」的關鍵時期,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斯稱之為「心理斷乳期」,還有人認為初二是整個中學階段「最危險」的階段,初二學生最難管理,被稱之為「初二現象」。  一、初二學生心理問題的特殊性表現。  初二是一個問題多發的年級,這個年級的學生少了初一時的天真,也沒有初三的認真和踏實。更多的是叛逆,用老師和家長的話來說就是,越來越難管,越來越想不透這些孩子在想什麼,初二的孩子卻是很讓老師操心,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有的專家把這個現象稱為「初二現象」,似乎是一個新發現,其實是青春期心理問題的集中反映。  第一、女生的孤獨感  進入青春期的女生,往往會產生嚴重的孤獨感,因為她們開始自我關注,渴望得到別人理解,但是內心的封閉又讓人很難走進她們,因此會產生孤獨感。孤獨感一旦形成,必然會帶來相應的行為,強烈的內心活動與外界的不適應,更容易產生逆反心理,造成一系列與年齡不符的行為。如早戀、行動怪異、孤僻離群、對冷嘲熱諷尤其敏感;意志消沉,喜歡在文學作品中尋找自己的影子,對號入座、自怨自艾、情緒不穩。很多時候在課堂上也無法割捨對小說的厚愛,影響課堂聽課,甚至有的孩子開始寫小說,小說中充滿了幻想,對友情、愛情的描寫美倫美幻,不食人間煙火。  第二、不願「揭短」的心理現象  這個不願「揭短」即包括自己犯了錯誤不願意承認,也包括別人犯了錯誤不願和老師溝通。初一的時候老師在班級里問,今天誰沒有出早操,馬上會有學生說,老師某某沒出操,其他學生也會點頭表示配合。可到了初二,情形大變,班裡的教學用具被打壞都沒有人說出來,期間不管是破壞教具的同學自己,還是其他看到的同學都不肯把事情說出來,大家就像商量好了一樣對老師是「三緘其口」。  第三、學生的「早戀」現象  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對異性以自然吸引為基礎而產生的愛慕已成為一種有規律性的現象,是正常的。但如果在生理上有對愛的需要,自身有這種渴望,以及青少年特有的探秘心理和求知慾等,就能導致對性的信息反映比較敏感,而且往往以過分的情感體驗代替理智的反映,產生偏離的行為。  第四、優等生的「叛逆」  初二的時候,學生進入青春期,人心躁動。世界觀、人生觀開始逐漸形成,但是有很大的波動性,對有些問題的看法會出現偏激現象。受障礙以後採取和原發動機反向的行為,就是逆反。逆反有自覺的,也有不自覺的,其情緒反應亢奮。有些優等生心高氣傲、聽不得批評、將錯就錯、不顧一切、一錯到底。優等生的心理問題具有很大的「隱蔽性」。  第五、衝動性和易受暗示性  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不高,有時會憑一時衝動行事,有時又會盲目自信、固執己見,對父母的要求符合己願的就辦,不符合自己意願的就拒絕或打折扣。  初二的學生非常容易受別人的影響,輕易接受不良影響也快,特別是對具體形象的模仿尤其快,有時不良的形象甚至是反面人物的形象也會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以至產生過錯行為。  第六、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衝突  隨著生理上成熟和社會活動的參與面擴大,初中生的獨立意識日益增強。他們既要想擺脫父母和成人的束縛,拓展自己的空間,又存在遇到不適應新條件的困難,需要依靠成人幫助。一旦他們的獨立性、好勝心受阻礙,就會產生走極端心理,會出現個人英雄主義。如果這種獨立性不加以引導,就會導致衝動,異想天開,以致採取尋求刺激、新鮮的盲目行為,產生不良結果。由於他們在經濟上、思想上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都不能完全獨立,遇到困難或挫折時,他們還是要找同學或同伴商談,有些問題還得依靠父母或教師解決。這就表現出其依賴性的一面。因此,正如通常人們所說初二是各方面兩極分化最嚴重階段,必須加以正確引導。

  針對以上六點心理問題,應該如何進行家庭教育呢? 點擊查看>>

二、家庭教育的注意點  第一、針對早戀  1、在家庭中和孩子認真就「早戀」的話題進行一次深入討論。  家長把握一個原則:不是不準戀愛,而是不到時候;不是不可以戀愛,而是對學習身心有害。公開自己的觀點,和孩子做坦誠的交流,不先下結論,傾聽孩子的看法,然後因勢利導。不盲目恐嚇,不盲目杜絕,而是疏導為先,說理為本。  2、讓孩子有一個家庭的感情寄託。  一些家長平時忽視與孩子的感情交流,忙自己的工作,忙自己的生意,忙自己的休閑娛樂。幾乎不主動很孩子交流,如果談得上交流的話,就是考試後要分數。這直接導致孩子和家長心理距離的疏遠,在家庭中尋求不到感情寄託的孩子,於是把目光投向異性學生,早戀現象也就發生了。  第二、針對學生的獨立現象出現  1、允許孩子有獨立的私人秘密。不能偷看孩子的日記、信件,不要亂翻孩子的書包等。這些行為都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從而拉大與家長的距離。  2、不苛求孩子像童年一樣和自己說知心話。只要孩子能在家長面前從容表達自己真實的對問題的看法,就是家庭氛圍和諧融洽的表現。這時候家長能用心傾聽,並對等和孩子討論,不要充當裁判者,以權威自居,粗暴判斷是非。  3、平時注意觀察孩子交往的對象。和哪些人交往?這些人品質怎樣?在活動中他們做了什麼事情?回家後孩子的談話、行為表現是否異常?適當的時候和老師進行聯繫,告訴孩子的表現,力爭全面的了解。在這方面,家長也不要對孩子過於信任。  第三、針對由考試分數引發的心理變質  現實生活中,一些家長對分數有執著的痴迷,對孩子一味要求,永不滿足。孩子這次考了九十八分,興高采烈回家報喜。母親劈頭一句:「班級一百分有多少?你為什麼不考一百分?」孩子被兜頭一盆冷水,學習熱情能高嗎?孩子嘗不到被肯定的快樂,長期以往學習的動力下降,覺得總是沒有成功感,學習的興趣自然會減退。帶來更嚴重的後果是對父母親情的淡漠,甚至反感。所以,家長應該也對孩子有適當的鼓勵。  1、看孩子努力的過程,看平時學習的狀態,看孩子「在路上」的行走態度。  2、心態平和,對分數平時看淡一點,看開一些,給孩子減分數的壓力,增平時努力過程的監管。這樣在考場發揮時,孩子因為不受到分數的心理壓力,反而發揮正常甚至超常,而如果一看到試卷就想到最後分數怎樣,心態不好引起情緒緊張,就會發揮失常。  3、學習成績方面,找薄弱學科,重點攻克,保持平衡發展。  最後強調家庭教育的幾個注意點:  一、和諧的家庭氛圍能使孩子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  爭吵、抱怨、埋怨、冷戰等不和諧的家庭氛圍對孩子學習干擾很大。一對父母爭吵時孩子身處其中,然後對母親說:「我長大後不結婚了,因為婚姻是如此可怕。」大家看家庭環境多麼重要。此外我想說的是父母難免不吵架,但必須有一個原則:家庭矛盾盡量避開孩子,更不能把孩子拉入其中。  方法:讓孩子一起和大人做家務,在勞動中感受和諧,和孩子一起散步、一起購物、一起參加親戚的家庭聚會等。  二、家庭的環境也影響孩子的情緒。  (例子說明,開始成績好,下降原因是父親做生意,經常到家裡聚會喝酒,打牌等,後來家長意識到問題,改正後,孩子成績也保持穩定了。)  三、家長的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大的精神支持。  誤區:1、把教育全部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  2、認為家長責任就是管孩子「吃好穿好給足錢」,中國父母名言「只要你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麼都不用管。」  最後衷心希望各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取得成功,在各位家長配合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得更緊密。使每一位孩子成材成人,也是我們共同的願望!

推薦閱讀:

抵制韓貨是愛國嗎?
人品差,再努力也沒有用
為什麼說「自我催眠」是必要的?
洪金寶為什麼在林正英葬禮上發火?
如何克服單親家庭或者父母不合帶來的自卑心理?

TAG:心理 | 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