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長安為何要在東南挖曲江池?
西安建都的歷史很長,曾有十三個王朝定都於此,能和它媲美的只有河南的洛陽。歷史上這兩個城市淵源很深,很多皇帝都是在長安城住得好好的,非要遷都到洛陽去。嚴格來說,古長安城的位置並非一直很固定,大家可以看下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不但是地理位置,其實都城的名稱也在變化。周朝稱灃京與鎬京,遠在唐長安城西南的灃河兩岸;秦稱咸陽,遠在唐長安城北邊的渭河沿岸;漢朝時史稱長安,但位置在唐長安城的西北方。隋長安城是在空地上造的新城,起初的名字叫做大興城,唐代才又改為長安,隋唐長安城面積之大雄冠世界範圍內的一切古城,之後面積越來越小,今天的西安城其實是在明長安城基礎上逐步擴展而來。
隋唐時代長安城之大是很多人難以想像的。它呈長方形,東西長近10公里,南北寬近9公里,周長近37公里,面積近84平方公里,約為近代西安城的75倍!很多西安本地人儘管知道一些唐城牆遺址,但從未在腦海中勾畫出唐長安城的規模,它西至西二環,東近東二環,北至大明宮,南至明德門,大家根據上圖看看,你家是否在唐長安城內?
今天保護完整的西安城牆圍住的城區,是明清時代西安城的大小,在上圖中即紅色線條圈住的區域,而唐長安城是藍色線條內的部分,兩相比較就可想像唐長安城究竟有多大了吧。
唐長安城由三部分組成,城北部正中的是宮城,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大家都聽說的「大內」一詞,最早就指宮城中的太極宮;宮城之南是皇城,是政府機關所在地;它們之外的部分叫做外郭城,即居民區。
城內建築是按中軸線對稱布局的,街道縱橫交錯,全城有南北向大街十一條,東西向大街十四條,除了兩條街寬為55米外,其餘的大街都寬100米以上,而中軸線的朱雀門大街更是寬達150米以上,長近9公里,縱貫全城,是世界城市史上最長的一條中軸線,又被稱之為「天街」。當年大詩人李白一見到就禁不住寫下「長安大道橫九天」的詩句讚嘆不已。
寬闊的街道將全城分為108個裡(唐稱坊,並擴建為109個坊)及兩個市,形成棋盤式網形方格,故白居易稱:「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各坊面積不一,東西南北長度一般在半公里到一公里多之間。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每座坊四周都有圍牆,就像過去的家屬院一樣,採取封閉式管理,坊門有衛兵把守,晚間會實行宵禁。民居不準臨街開門,更不允許開店,大家買東西只能去兩個地方,一個叫「東市」,一個叫「西市」(見上圖),這就是今天「買東西」一詞的由來。
為何選址龍首原南部
話說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之前因為北周的都城就在漢長安城,所以隋初仍以此處為都。不過那時的漢長安城早已破舊不堪,供水排水嚴重不暢,水質污染嚴重,北鄰渭河泛濫的威脅,城市面積也不夠用。有天晚上,楊堅夢見浩浩蕩蕩的洪水把都城給淹沒了,他被這個惡夢嚇醒了之後,就堅定了遷都的決心。
但是該往哪遷呢?大原則首先是不能離開關中地區,其次要有足夠開闊的平原,再其次還要有豐富的河流水系以供生養休息,最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要求,那就是必須符合帝王風水。說到這就不得不說說漢長安城的風水,漢長安城也叫「斗城」,為什麼這麼叫呢?
因為漢城城南為南斗形,城北為北斗形。北斗指的是「北斗七星」,南斗即二十八星宿里的「斗宿」,為什麼要把城市形狀與北斗與南斗對應起來?因為古人認為斗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北斗七星還暗合「七政」,即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等。此外,劉邦入主咸陽時正值十月,此時北斗的斗柄正指向西北,西北為乾卦,象徵權柄和威望,乾為天門,皇帝自稱天子臨凡。斗柄運於上,事立於下,將漢城北牆建成北斗形狀,合乎星象,又象徵中央居要、政通人和、長安久長。
點擊查看>>>課程詳細介紹
經過一番大規模的調查與堪輿之後,隋文帝決定在龍首原之南建城。龍首原在漢長安城東南二十里開外,其南邊的這片平原十分開闊,東西寬約17公里,南北長約40公里,灞河、滻河、潏河流經其間,便於從東西兩面引水入城,解決城市用水的問題。同時龍首北原還能將都城與渭河遠遠隔開,再無洪水沒都的危險。
選擇這片區域作為新的都城,從風水角度講也有其巨大的意義。龍首原南邊地勢相對起伏較大,愈向東南,地勢愈高。橫貫其中有東西走向的六條土崗,如果從空中俯視這片大地,就能看出這種地面形狀很像《易經》上乾卦的六爻。乾卦屬陽,稱九,自上而下,橫貫西安地面的這六條土崗從北向南,依次稱為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
過去古人最講究「天人感應、天人合一」。建設都城要求「建邦設都,必稽玄象」。而乾卦代表的卦象是天,特性是剛健中正,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又象徵龍,代表有德才的君子;又象徵純粹的陽和健,表明興盛強健;以「元、亨、利、貞」為卦辭,表示元始、亨通、吉利、中貞。過去的皇帝被認為是天子,又是龍的化身,都城隱含著的「乾卦」被視為上天垂象,代表一統華夏,萬邦來朝,興旺鼎盛,海晏河清,所以楊堅立刻拍板就把新都的地址確定下來了。
皇城為何選址長安城北新城的大區域是確定下來了,那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把皇城與宮城放哪的問題了。現在人們選擇辦公室,也是首先看老闆該坐哪兒,其次是副總等高管的位置,最後再安排普通員工的座位,貴賤輕重自古皆然。從六坡的高度看,地勢從南到北漸次降低,那麼理所當然應該把宮城設在地勢較高的南部區域,可結果是皇城與宮城被安置到了規劃中長安城中軸線的最北部,這是為什麼呢?
皇城選址一定要符合帝王風水的大原則!過去古人用「面南背北」來暗喻當上皇帝,為什麼皇帝一定要面南朝北呢?因為根據天上星宿的位置,最為尊貴的紫微宮居於北天中央,它以北極為中樞,東、西兩藩共有十五顆星環抱著它,並稱為紫薇垣,是中天北極紫微大帝的居所。紫微星也叫北極星,它位於上天的最中間永遠不動,在晴朗的夜空下,當我們面向北方,在天空的中央便可以看到它。
紫微大帝地位尊貴,是「眾星之主,萬象宗師」,上統諸星,中御萬法,下治酆都,從考制宇宙劫運,到天下國家興衰,再到三界仙真升降,再到群生的禍福壽夭都歸他管。而且最重要的是他還專門管理下凡的人間帝王。紫微星也被稱作斗數之主、謀略之主、政星之主,它中國命理學紫微斗數中的主星之一,也叫「帝星」,紫微星入命的人就是帝王之相。
很多人不知道「上北下南」一詞的來歷。按照「天人合一」的理念,在方位上以北為尊,代表紫薇大帝的臨在。帝王是一朝之長,宛如之上,所以帝王坐在北邊,北就是「上」,而坐在南邊的群臣則為卑下,南就成「下」了。中國古代帝王的座位都是身在北方,面向南方,象徵著上領天命、下御臣民,他的皇宮內院也被稱為紫禁城。
紫微宮即有皇宮的意思,皇帝貴為天子,地上的君主和天上的星宿應該相對應,因此,只能把皇宮布置在北邊中央位置。而且北邊有渭河相倚,從防衛的角度看,也比較安全。設計上以皇帝和皇族所居的宮城象徵北極星,代表天中;以百官衙署與中央政府機構所在的皇城,象徵環繞北辰的紫微垣;宮城和皇城之外是外郭城,為居民區和商業區,象徵向北環拱的群星。這種布局充分體現了封建皇帝據北而立,面南而治的儒家傳統思想,也即皇帝君權神授。
把皇宮內院放在北邊還和「龍首原」這一名稱及地脈有關,皇帝是龍的化身,理應佔據龍首位置。其他還有很多有關風水的設計,都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例如皇城以南東西各四坊,象徵著一年四季;皇城以南,南北九坊,象徵著《周禮》一書中所記載的所謂「五城九逵」;南北排列十三坊,象徵著一年有閏;城內108坊對應著天上的108顆星曜。又例如為了避免泄掉帝王之氣,隋文帝政府下令宮、皇城之南的居民里坊,取消南北門而僅開東西門等。篇幅原因就不一一介紹了。
按照乾卦理念設計的城市下邊我們學習一下乾卦,每個橫杠被稱為「爻」(讀音yao),長安城的六條土坡正好對應六個爻,所以每個土坡也就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要說明的是這六爻六坡是從東北向西南斜著與長安城交匯的,現在西安還有一個地名叫做「三爻村」,不過估計絕大多數西安人都不知道它的來歷。
卦論認為初九之坡是「潛龍,勿用」;九二高坡是「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因此只能置宮室,以當帝王之居。九三之坡對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把百官衙署放在這裡,正可以體現文武百官健強不息、忠君勤政的理念。於是宮城與皇城分別被布置在九二和九三坡地之上。
乾卦之中九五爻的爻辭「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該爻最為尊貴,對應帝王,大家常聽到的「九五至尊」即來源於此。按理說應該把皇城放到與九五爻對應的高坡上,但根據前述的原因而無法辦到。皇帝住不了,那大臣和老百姓更不能住,否則就有逆主之罪。中唐宰相裴度曾因宅建在這條「九五」高坡上,被人藉機誣陷為「宅據岡原,不召自來,其心可見」。因此後來就在這條高崗的中軸線部位,東西對稱地建築了兩座規模宏偉的寺觀,西面是道教的玄都觀,東面是佛教的興善寺,希望能借用神佛的力量鎮壓住這個地方的帝王之氣。今天大興善寺尚在,而玄都觀已經湮沒(位置在崇業路一帶,見下圖)
不過後來到唐朝時,因為位於九二的宮城地勢太低,夏天酷暑濕熱不堪,於是又在太極宮東側郭城的北牆外,修建了大名鼎鼎的大明宮。大明宮位於龍首原的高地之上,是一座相對獨立的城堡,氣候高爽清涼,地勢可俯瞰整座長安城。它最早是唐太宗修給太上皇的避暑之所,後來經歷代擴充修建,規模與太極宮不相上下,而氣魄之宏偉則超過之。從唐高宗以後,唐朝帝王大多以大明宮為主要宮寢,只有在特殊的重大典禮時,才到太極宮按照禮制行事。
為何開挖曲江池現在正式解答標題中的問題,為何要在城南開挖曲江池?這還是出於風水上考慮。前面說了,長安城東南高而西北低,東南為地戶,西北為天門,天門對應乾卦與皇權,理應高亢才吉祥昌隆,但實際地勢卻低伏無勢,那怎麼辦?總不能發動民眾把西北用土墊起來吧,唯一的破解之法,就是在城東南開鑿池沼。這樣做就符合了天人合一,依據是《史記》中所說「天不足西北,星辰西北移;地不足東南,以海為池"。
曲江池面積很大,佔地千畝以上,一側是作為皇家園林的大唐芙蓉園,另一側是面向社會開放的公共區域。唐朝皇帝為了去芙蓉園遊玩,還專門從興慶宮到曲江池修了一個「夾城」,寬約23米,在夾城與芙蓉園之間還修了一座城門,叫做新開門。這樣皇帝出行到芙蓉園,就可以不為人知。杜甫詩《哀江頭》中所說"春是潛行曲江曲",就是描寫皇帝到芙蓉園遊玩,悄悄地從夾城入園的情景。
作為公共區域的曲江池,兩岸宮殿連綿,樓閣起伏,垂柳如雲,花色人影,景色綺麗,是唐長安城著名的遊覽勝地。貴族仕女,車馬侍從,樽壺酒漿,笙歌畫船,悠遊宴樂於曲江。所謂"曲江流飲",被稱為"長安八景"之一。不過隨著唐王朝的沒落,曲江池也因戰亂宮殿廢圮,池水逐漸乾涸,後被墾為田圃,園林盛景幾無所存。至此以後,長安城再也沒有輝煌過,經濟發展與城市面貌長期處於全國下游水平。
2008年,西安市政府重新開發了曲江池,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隋唐曲江池的風貌,而西安市的經濟文化也隨之從那年開始,真正地一日千里發展起來。這當然也要歸功於西安市政府對流經西安諸多河流水域的治理成果,一個城市的發展無水不活,重現八水繞長安的勝景,再加上位於西安城西唐漢昆明湖的恢復,未來西安市的發展不可限量!
推薦閱讀:
※老照片天天看420——東長安街牌樓和溫郡王府?附:溫郡王家族的盛
※(35)【文學名著連環畫】《三國演義》之7:犯長安
※50年代.長安街.大修
※長安街的變遷
※茫茫無際
TAG:長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