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導彈艇比拼:台灣迅海VS大陸022

  數十年前,台灣海軍曾因中小型戰鬥艦艇數量多且配備導彈而叱吒於亞太地區。之後,為追求所謂的大型化,台灣海軍曾經一度終止了中小型艦艇的研發。馬英九上台後,他主張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維持台海現狀,不主動進行軍事挑釁,為此,台軍戰略也從陳水扁時代所謂的「決戰境外」調整為更加務實的「守勢防禦」,台灣海軍也趁機再次把千噸以下中小型艦艇的發展列為重點,加速新型中小型艦艇的研發,試圖提升其近岸水面作戰能力。

  2009年,台灣「2010年國防預算書」中「意外」透露台灣海軍正在秘密研發一種900噸級的導彈近岸巡防艦,軍方以「迅海計劃」為代號進行研發,迅海艦具有隱形性能,是台軍第一艘採取雙船身設計的戰鬥艦,計劃攜帶8枚超音速的雄風三型反艦飛彈、和8枚亞音速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反艦火力上比大多數的3000噸級巡防艦還強,航程可達2000海里,且在六級風浪海象時仍可發射導彈、具備海上作業和戰鬥能力,航行性能與耐波性相當3000噸級左右的軍艦。台灣媒體給迅海艦冠上了「海峽殺手」、「航母殺手」的稱號,稱其屬於近岸導彈巡防艦,也有大型導彈快艇的味道,是專門用來對付大陸的022型導彈快艇和航母的,航速高且外觀隱秘的「迅海」級如果運用得當,將給跨越海峽的攻擊力量以巨大打擊。

資料圖_台灣迅海艦

  2010年底,「迅海計劃」一度傳出下馬的消息,當時國民黨「立委」林郁方指出,原準備2011年開始建造12艘新型飛彈快艇的「迅海計劃」因軍方預算不足、海軍內部有雜音被迫延宕。時任台海軍參謀長的李晧隨後稱迅海艦的資料由於其機密性而無法評論,但他坦承迅海計劃確實存在問題。

  最近一期出版的台灣《亞太防務》雜誌報道,2012年是台灣當局推進所謂「國艦國造」政策的關鍵年份,號稱「海軍三寶」的「迅海原型艦」、「戰鬥支援艦」、「潛艦(艇)國造」項目均有實質性動作,其中最受關注的「迅海艦」的原型艦招標工作已經開始,造艦計劃只等台軍確認。

  至此,被台軍期待為「海峽殺手」、「航母殺手」的迅海艦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迅海艦」概覽

  從台灣媒體詳細的報道來看,「迅海艦」整體設計採用當前世界各國小型艦艇上甚為流行的「小水線面雙體」,採用全焊接式耐腐蝕鋁合金結構,全艦由左右兩個船身、中央跨聯結構、上層建築等四大部分構成,上層主體建築如同「騎」在兩個船身上,依靠中央跨聯結構銜接和固定,設計使用年限為25年。這種設計的主要優點是:受波浪擾動小,航行速度快,擁有優良的耐波性,能平穩執行海上作業,適於「全海候」環境。

  除了先進的雙體布局外,「迅海艦」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其採用的隱身設計。「迅海艦」的艦體舷側與上層結構完全整合,採取能降低雷達波折射的內傾結構,這種內傾結構從艦艏一直延伸到艦艉兩側。此外,該艦還擁有隱身炮塔外罩的主炮、大傾角隱身主桅、有舷牆遮蔽的甲板設備與反艦導彈發射器等,均可大幅降低雷達反射。

022型隱身導彈艇

  「迅海艦」的設計排水量為450噸,在動力方面將沿用台軍現役「錦江」級巡邏艦的同類柴油機以及島內「海巡署」新建造的巡邏艦上使用的噴水推進系統,最高航速超過38節,具有操作靈活、行駛噪音低等優點。據悉,「迅海艦」標準艦員編製為34人,包括7名軍官和27名士官及水兵,另外可臨時載入7人。

  迅海艦這個「殺手」的武器裝備大家則較為熟悉,該艦計劃攜帶8枚超音速的「雄風三型」反艦導彈、和8枚亞音速的「雄風二型」反艦導彈,尤其是「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其有效射程為30到130千米,最大飛行速度超過2馬赫,飛行高度大約在20到200米之間,同時導彈也可預設多個轉折點飛行。由於能實現超音速飛行,因此被「雄風3」導彈攻擊艦船的反應時間大為縮短。  有趣的是,「迅海艦」在很多設計理念上,和本圖中大陸軍迷心中的解放軍下一代導彈艇構想不謀而合

  在台海軍將組建「迅海艦」為主的近海快速打擊集群的消息傳出後,島內立即掀起了一股討論「海狼戰術」的熱潮,期望以數量眾多的隱形導彈艦艇,在狹窄的台灣海峽水域抵消解放軍海軍的艦艇優勢,提高登陸戰的成本,以此嚇阻北京。甚至設想以大型驅逐艦引領導彈快艇群,在水下狼群和空中力量配合下向大陸未來的航母戰鬥群實施飽和攻擊。

資料圖_台灣迅海艦

  不可否認,包括中國的「022型」導彈艇在內,「迅海艦」這樣的小型艦隻因為其快速及低可探測性的特點,有著非常多的優點,在進攻時,這類高速隱身導彈艇可配合艦隊和航空兵與對敵發動輔助攻擊;在撤出時,高速隱身導彈艇可以擔任後衛任務,對敵發起掩護和後續攻擊;另外在雙方主力艦隊交戰前後,高速隱身導彈艇還可擔負起對敵方軍港的奇襲破壞任務以及執行破交和封鎖任務。但是指望一兩樣先進武器就想改變戰爭結局的設想,在現代戰爭的條件下,這種「設想」只能是一種「妄想」,「迅海艦」的出現並不能改變台灣海軍的海戰模式。

  作為自產武器中的高端產品,「雄風-3型」導彈一直被台軍寄予厚望。台灣大小媒體多次強調了其具備超音速飛行、射程遠等優勢,是台軍「有效嚇阻能力」最強的導彈。不過台灣軍方承認,正是因為飛得太快,「雄風」-3型導彈的失控幾率也很高,在去年的一次試射中就出現了「雄風-3型「導彈脫靶的情況。台灣「國防部」表示,對於導彈脫靶的原因,「中科院」初步判定是因尋的器失效導致,台軍及其科研機構並未能徹底解決自產超音速導彈精度差這一硬傷,導彈的整體性能和戰鬥力並不穩定。由此可見,台灣軍方吹噓的所謂「航母剋星」的戰鬥力並不靠譜。  另外,要想「雄風-3型」達到台灣軍方設想的能力,就要求導彈的載體必須具備高超的防空、反潛、對艦綜合作戰能力,目前看來台灣遠未達到這種能力。作為本身探測能力有限的小型艦隻,「迅海艦」本身的探測能力極其有限,必須依靠外部探測系統支持,導彈艇裝備的遠程反艦導彈也需要中繼制導或通過預警機的協同,用數據鏈在戰場網路中獲得實時的信息支援,這就需要一個完善的信息化指控系統作為支撐。作為台軍而言,其目前最理想的外部探測系統就是空中預警平台,如通過其「E-2T」預警機與迅海艦編隊形成聯合網路作戰系統。但就目前的兩岸軍力對比來說,戰時台軍數量有限的「E-2T」預警機自身的生存率還是個問題,更別指望來和導彈艇協同作戰了。

022型導彈艇開火瞬間

  如果台灣軍方真的妄圖對抗大陸,類似導彈艇這樣的小型水面艦隻,對其構成主要威脅的力量來自於空中:戰鬥機和武裝直升機(含空對地導彈),導彈快艇之類的小型快速攻擊艦船這一在70年代一舉成名的海戰明星,在80年代就被揍得滿地找牙,說到底是因為缺乏艦載防空能力,哪怕只是最起碼的反直升機能力。而若說到打航母,對台灣軍方來言更無異於痴人說夢:航母作戰是編隊行為,航母作戰群最強大的「拳頭」便是其強大的空中打擊力量,如前文所述,包括反航母在內的任何現代作戰都必須有一個系統性力量。要想突破航母外圍防空、反艦力量,台軍必須擁有比較健全的雷達、電子戰能力,必須能搶在對方航母編隊發現自己並發射反艦導彈前實施攻擊,面對大陸的空中優勢與信息優勢,導彈艇所倚賴的噸位小、機動性強的優勢已不復存在。在大陸海空力量的聯合封鎖下,「迅海艦」很可能不敢脫離開島內空軍的防護圈,甚至開戰之初就會成為大陸火力的重點打擊目標,純屬「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憑藉現有的武器裝備和作戰模式,台軍針對解放軍航母制定的戰法只能是聊以自慰的「空想戰術。

  最後,從台灣的「迅海計劃」來看,「迅海艦」服役數量遠遠達不到「狼群」的效果。台灣軍方一向眼高手低,自身技術水平有限,隱身設計等關鍵技術都需要外購,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制於人。通過外購的很多關鍵技術拼湊在一起未必能夠完全兼容,整艦的作戰性能勢必大打折扣,很難達到預期的指標。不知道台軍能保證「迅海艦」有一個什麼樣的出勤率,另外其總共只有10艘左右,我們不考慮日常的戰備、輪換等因素,就算這批「迅海艦」傾巢出動,這樣一個數量無論對防衛台灣還是跨海攻擊來說都是遠遠不夠的。  兩岸隱身導彈快艇發展分析

  拋開尚是鏡花水月的「迅海艦」不談,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台軍現役的主力導彈艇「光華-6號」,2003年10月1日,台灣自行研製建造的「光華-6號」隱身導彈艇一號艇(編號FACG-60)正式加入台灣海軍現役,到2011年底最後一批艇(編號FACG-92、93)正式加入台灣海軍戰鬥行列,整個「光華」計劃執行過程曲折不斷,從原型艇設計與建造質量受質疑、批量製造的廠商惡性競爭風波、原型艇擱淺等,導致整個項目至少拖延3年,堪稱最命運多舛的海軍計劃,台灣海軍為「光華-6號付出了昂貴的代價。現在,歐美大國海軍均不太重視現代化導彈艇的研製,美德英法意西和其他一些北約國家海軍建設的優先方向是建造大型水面戰艦,如多用途航母、艦隊驅逐艦、通用登陸艦(直升機航母)、輕護衛艦、護衛艦等,用於執行遠海作戰任務,而把守衛領水、保護國家海洋經濟區利益的近岸防護任務主要交給了岸防巡邏艦艇,不再重視新型導彈艇的研製。導彈快艇由於自身的性能特點,決定了其主要用途就是用來近海防禦作戰,主要打擊敵水面艦艇。小型導彈艇因為噸位小,不大可能布置適宜的防空力量,也不可能前出太遠,生存能力差,作戰範圍小,輕型導彈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是戰爭檢驗出來的。

022隱身導彈艇發射

  我們熟知的「022型」隱身導彈艇則是一個另類,「022型」隱身導彈艇一出來就招來不少批評,似乎是解放軍在逆時代潮流而動,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實用才是第一的,戰爭的目的就是消滅敵人,在中國近海,已經沒有對手能夠輕易挑戰我們的制空能力,在保持絕對制空的前提下,「022型」隱身導彈艇不但沒有天敵,還是武力倍增器,在有效的空中力量支援下,在未來的「反介入」[注]作戰中,「022型」隱身導彈艇能對第一島鏈內外援台的大型戰艦形成強大威懾,尤其是能有效遏制或打擊以重型艦隻為核心的海上編隊。「022型」隱身導彈艇的問世,走出了過去幾十年間中國艦艇製造一直仿造別國樣式的框架,此次中國自己設計製造出世界上第一種採用雙體穿浪型船型、可謂是有跳躍性思維的導彈快艇,在海軍裝備的單項中引領了國際潮流。不過未來戰爭是武器綜合系統的對抗,單項武器的開發固然重要,但全面提升配套作戰系統能力的意義更大,「022型」隱身導彈艇是未來海軍網路作戰系統的一個節點,而不是把它看成一個獨立的戰鬥系統。關注中國國防建設的網友們應該注意到,前段時間,中國的官方媒體高調宣傳了「解放軍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研發獲重大突破」並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的消息,一體化指揮平台的列裝,絕非一般系統的升級,也非普通意義上的裝備更新,它標誌著我軍指揮領域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有了這個體系,就本文的導彈艇來說,導彈艇將不必局限於自身信息獲取能力的不足,不再受到導彈艇的雷達搜索和中繼制導的限制,甚至不需要外泄電磁波,僅通過被動接受信息,就可發射導彈摧毀敵方目標。目前只有極少數國家能夠擁有獨立自主的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台灣要想擁有這樣先進的系統,在目前看來,更是可望不可即的夢想。

推薦閱讀:

殲-20和蘇-57誰堪與F-22一戰?俄試射隱身導彈 中國有好消息
揭秘中國戰略導彈陣地:專家提前半個月預言岩爆
戰鬥機"大象漫步"是什麼意思?中國空軍有這個能力嗎?
殲11戰機掛導彈攔截美軍P
空空導彈可以追蹤戰機並且會「拐彎」是什麼原理?

TAG:台灣 | 導彈 | 大陸 | 導彈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