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俠3》:大片啟示錄,意圖著碑立傳的畸形兒 – 《鋼鐵俠3》影評

《鋼鐵俠3》:大片啟示錄,意圖著碑立傳的畸形兒 我是小江 發佈於:

也許是克里斯托弗·諾蘭太強勢了,他拍攝的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蝙蝠俠前傳》系列不管是在商業表現上搶眼,在主題的深刻性和藝術性上都給此類型的電影帶來了跨時代級別的進步,給別的同類型電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諾蘭的電影註定是屬於諾蘭的,就像《鋼鐵俠》註定是小羅伯特·唐尼一樣。這是一種烙印式的電影創作時代。《蝙蝠俠前傳》的成功和諾蘭思考式的商業創作手法有著密切的關係,比較「蝙蝠俠」之前的電影,你會發現,《蝙蝠俠前傳》這三部曲是帶有思想和生命的。讓人感覺到暗黑影響背後,那種壓抑住卻躍躍欲試的話語權和批判性。《鋼鐵俠》也第三部了,好萊塢大片對於系列第三部似乎有著特殊的鐘愛,就是想階段性考試一樣,在第三部上總要做做文章,也許可以做成這樣具有深刻主題性的電影藝術作品,但是從一開始,題材就限定死了,鋼鐵俠的質感就是走視覺衝擊路線的電影,這一點和《變形金剛》又是那麼的相似。

超級英雄電影發展到今天,觀眾的口味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這也就意味著光憑視覺效果,哪怕是3D的興起也無法追趕愈加挑剔的眼睛。好萊塢對於特效的技術應用愈加得心應手了,但是熒幕上表現的依然是,炮火、大樓坍塌、會騎車、變異怪獸這些傳統的人物形象,幾十年,新老觀眾都註定無法完全集中注意力。

世俗的東西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走上大雅之堂,正如中國古代的戲曲是下九流,現在成了高雅藝術一樣。好萊塢的今日,依然並非靠技術贏得天下霸主,一年一度的奧斯卡的獲獎電影又在告訴你,這個神奇的電影國度在藝術上的造詣依然遙遙領先。曾經年輕的好萊塢大導演們也注意到,新人輩出的電影界,靠技術打天下,也是要隨著時間被拋棄的,藝術質量才是真正的王道。也許諾蘭是一個教會了別人如何把商業與藝術做到較為完美融合的招數,那就是在商業電影里思考點什麼。

《蝙蝠俠前傳》三部曲,逐一遞進的從個人上升到了社會,從情感上升到了哲學。生死、捨棄、人性鬥爭這些本身空洞無物的哲思在電影中一次攤開。電影畫面依然暗黑,沿承黑色電影的老式調調,打鬥、美女、怪獸、異裝癖、大場面爆破、緊張的劇情,這些好萊塢商業電影具有的東西,在電影中都一應俱全。但是就有那麼一點不同,能夠把過去的「蝙蝠俠」的光環全部遮蓋,能夠PK掉同檔期在視覺效果上更佳的《超凡蜘蛛俠》,甚至還能引發現實黑暗勢力的血案。從電影中看,人物身份的設置、故事環境、反派破壞目的的設置、人物性格的表現,足以證明,《蝙蝠俠前傳》走在了同時代超級英雄系列的前面,它更具有思辨性,也更具有內在美。

美國的超級英雄系列電影太多了,得益於兩個漫畫系統,DC和漫威,甚至於漫威覺得單一超級英雄太單調,乾脆弄個《復仇者聯盟》,這對於單一英雄來說,是在視覺效果上的一次次方式的疊加,但是論視覺,總是不如《變形金剛》那麼激烈。在國內,越來越多的電影觀眾對於電影內在的美重視了起來,用一個五毛的話說就是「正能量」。所以《泰坦尼克號》舊酒裝新瓶也能大把大把的撈錢;所以《北京遇上西雅圖》才能創紀錄;連質量不佳,卻能引起共鳴的《致青春》也能輕鬆過5億。2013年,好萊塢大片的疲軟證明了這一點。

說回《鋼鐵俠》,第三部登陸中國市場,迅速爆棚,夾雜著中國演員的打醬油,這盤菜還算是秀色可餐,起碼靠小羅伯特·唐尼,這個電影就是成立了,何況前兩部的口碑,再加上《復仇者聯盟》的轟炸呢。漫威漫畫系統中對於思考式的超級英雄故事有很多,但是在大熒幕的表現上,都被這些超乎尋常的特效給掩蓋住了,那些導演們似乎也沒意識到這一點。直到《鋼鐵俠》來到了第三部,導演估計是看到了《蝙蝠俠前傳3》的商業藝術雙口碑,於是也想把《鋼鐵俠3》打造成一盆好彩,既好看,又好吃。

《鋼鐵俠3》的概念很不錯,講述斯塔克在《復仇者聯盟》那場紐約大戰之後的困惑。聯盟的幾個人中,除了能夠把鷹眼、黑寡婦給直接PK掉之外,面對雷神、面對美國隊長、面對綠巨人,他就是一個躲在鐵甲里「人」而已。既不是神,也不是變異人。所以《鋼鐵俠3》裡面的一個非常大的矛盾點,亦或是戲劇性就是科學與神學的對立性。斯塔克無疑躺在了神學一端,他覺得自卑。當然,所有的好萊塢超級明星電影講述的主題就一個:救贖。這些本來一般的人,面對世界失去自己,如何找到自己的過程。連被成為類大師作品的《蝙蝠俠前傳》也是這麼講故事的。救贖主題是美國電影的一個法寶,這個話題是全世界性的,共同的理念才是好萊塢稱霸全球的最大手段。《蝙蝠俠前傳》對於救贖的主題闡釋在於它是建立在人物命運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蝙蝠俠前傳》是依託劇情的推進,人物的變化與抗爭在講述救贖這個話題。所以貝爾演的蝙蝠俠自虐式的拯救別人的舉動,甚至不惜捨棄自己的愛人,地位,金錢乃至生命,這種方式的代價巨大,觀眾會有代入感。整個電影的開始結束,觀眾都是貝爾的視角看待整個故事本身,對社會現狀的不滿,對愛情的矛盾,對委屈的委屈。《鋼鐵俠3》則是用大眾視角,也就是觀眾在看著斯塔克如何拯救別人救贖自己。同樣是富二代形象,斯塔克的角色存在的活力僅僅依託在小羅伯特·唐尼本身的特徵上了。除了這個演員的個性,似乎這個角色就是冷酷無情的鐵甲。《鋼鐵俠3》在劇情中不斷的表現斯塔克聽到「紐約」就神經抽搐的樣子,這個躁動症的科學性所在有待考證,但是電影中似乎沒有一個能夠為大眾所真正接受的理由。就因為「自卑」就這樣粗著脖子難受?也許對於商業電影來說,足夠了。對於想著碑立傳式的大片而言,難言合理。

《鋼鐵俠3》還是想做成一個色香味俱佳的大餐的。電影主打「是鐵甲造就了英雄,還是英雄造就了鐵甲」的口號,就證明,這絕對是想做成一個有思考有生命價值的電影,況且還有斯塔克抽搐的自卑躁動症的存在。電影一開始使用低沉畫外音的方式,還是讓我想到了《蝙蝠俠前傳》,還有的就是《雲圖》、《美國麗人》、《指環王》,這種語氣,就像是在講道理,而不是講笑話,那應該是《變相怪傑》中語言的口吻。電影中把鐵甲塑造成一個人物形象是一個兩點,可惜這個兩點淪為了笑點和視點的產物,倘若真的能夠在鐵甲與斯塔克的對壘戲中將上述的口號做出一場兩場的闡釋,也許電影還會那麼有意思一點。斯塔斯關於躁動症的情節設置,並沒有連成一條清晰可見的線索順延下來,以至於這個在前面劇情中甚至差點形成障礙的隱形情節,在最終大戰上沒有表現出來,我一直在等待這個結尾,但是很遺憾。這個救贖並沒有達成,最後的大戰,依然是「拯救」意味更濃。至於結尾處,斯塔克的坦然,也是因為手術摘除了「科學」的生命機器,與他那場大戰並沒有直接什麼關係。《蝙蝠俠前傳》系列中每一場大戰,其實都是蝙蝠俠自己對自己的生命救贖和升華。

《鋼鐵俠3》中的負面人物還是一個怪獸級的人物,變異人的存在總是會讓電影本身成為一種大眾消費產物,《蝙蝠俠前傳》中都是人與人的較量,《綠巨人》第一部也是人與人的較量,《鋼鐵俠1》也是人與人的較量,所以《鋼鐵俠1》總是比《鋼鐵俠2、3》看著更有意思,也更吸引人,也更有質感。

《鋼鐵俠3》的票房大賣是可以預期的,漫威漫畫公司對於自己項目的可預見性是非常樂觀的,這些超級英雄系列電影在未來數十年之內也是具有非常頑強生命力的。從商業性上看,這個電影的分析似乎沒什麼必要了。但是《鋼鐵俠3》中對於它想思考的東西的欲言又止,亦或是壓根就沒做到,讓人有理由相信,它的確是想讓自己不是那種光看沒內在的花瓶,也許它的野心就是要在明年的奧斯卡典禮上像克里斯托弗·諾蘭、彼得·傑克遜等人那樣,既把錢拿了,又把小金人拿了。可惜的是,不曉得什麼原因,現在的《鋼鐵俠3》就像是一個想給自己著碑立傳,卻成了畸形兒的大片。

我喜歡《鋼鐵俠3》的商業,對它的故事,一笑而過。

推薦閱讀:

超級英雄里,是不是鋼鐵俠最有錢,蝙蝠俠第二?
見縫插針! 鋼鐵俠告訴你如何活用一字型櫥櫃的所有空間

TAG:鋼鐵俠 | 大片 | 啟示錄 | 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