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

2017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實現6.9%增長率,宏觀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主要指標好於預期,市場信心逐步好轉,經濟保持了穩中向好態勢。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2017年第2季度信託公司業務數據」的各項指標表明:隨著宏觀經濟走勢更加平穩,信託業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促進行業轉型和開拓業務空間的同時努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進一步提高了信託業的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與2017年1季度相比,2季度信託業出現了「三穩」和「一好」的態勢,「三穩」即資產管理規模、信託業務收入、利潤增長更為平穩,且呈現同比增速進入波動收窄的相對平穩階段;「一好」即工商企業的資金信託佔比逐季上升,比預想的要好。信託業正以服務實體經濟的大局意識為指導,以回歸信託本源為宗旨,積極化解金融風險隱患,科學防範風險,把握好發展時機,確保信託業平穩健康發展。

一、信託資產平穩增長

(一)信託資產

信託業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新發展理念和經濟結構加快調整取得的新進展,信託資產的增長出現了升中趨穩。截至2017年2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達到23.14萬億元。從季度環比增速來看,2016年4季度環比增速為11.29%,2017年1季度環比增速為8.65%,2季度環比增長5.33%,要比上兩個季度更加平穩。從圖1中的季度同比增速可見,2013年2季度增速達到高點,此後逐季下降,至2016年2季度為此次周期性波動階段的低點;2016年3季度同比增速再次提速,經過3個季度的加速增長,到2017年2季度的增速已進入趨緩階段。

圖1:2011年Q1—2017年Q2季度信託資產及其同比增速

有效防範風險隱患正成為信託業的共識,適度控制增速,實現平穩增長,信託業已將可持續發展能力作為業務開拓的指導思想,預計下一季度的增速將延續平穩特徵。

(二)固有資產與權益

截至2017年2季度末,固有資產規模達到6129.68億元,比2016年2季度末的4879.78億元增長25.61%,環比1季度增長6.17%。與信託資產同比增長的周期性低點相似,所有者權益同比增長的低點也是2016年2季度。信託公司增資潮是固有資產規模持續擴大的主要推動力,增資一方面是應對信託公司凈資本約束的資本要求,更主要的是充實資本金,為轉型做準備。2017年上半年,有9家信託公司完成註冊資本的工商變更登記,註冊資本共計增加193.35億元,較去年同期有了提升,預計下半年增資狀況將延續。增資擴股,在提高公司自身資本實力的同時也有利於支持實體經濟,施展拳腳。

就資產類別來分析,投資類資產一直是固有資產的最大部分,自2016年2季度末以來所佔份額處於小幅上升,2016年4季度佔比為74.28%,2017年1季度和2季度分別為75.90%和76.85%,逐季上行1個百分點。貨幣類資產規模為573.22億元,比1季度末的509.41億元增長12.53%;佔比為9.35%,比1季度末的8.82%略高0.5個百分點。貸款類資產的絕對數則是下降的,2017年2季度末為295.31億元,比1季度末的309.76億元下降4.66%,減少14.45億元;佔比從5.37%跌至4.82%。

圖2:2011年Q1—2017年Q2季度所有者權益及其同比增速

從所有者權益的構成來看,截至2017年2季度末,實收資本為2218.12億元,占所有者權益的45.41%,比1季度末46.51%佔比下降了大約1個百分點。2017年2季度未分配利潤為1490.34億元,所佔比例為30.51%,比1季度的29.26%要高1個百分點。較多數量的未分配利潤有利於提高信託公司風險化解和風險控制能力。

截至2017年2季度末,信託賠償準備為195.79億元,與1季度的195.42億元基本持平,同比增長21.36%,比2016年2季度末的161.33億元多34.46億元。

(三)風險項目個數

2017年2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項目581個,規模為1381.08億元;風險項目個數比1季度末561個增加20個,金額比1季度末1227.02億元增加154.06億元。在1381.08億元的風險項目中,集合類信託為632.97億元,佔比45.83%;單一類信託為736.80億元,佔比為53.35%。2017年2季度末,信託資產規模達到23.14萬億元,不良率為0.60%,與1季度末的0.56%不良率差不多。在信託資產規模處於穩定增長的背景下,2016年3季度以來信託資產的風險率總體呈下降趨勢。

二、信託業務發展穩中向好

防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是關係金融體系穩定運行的一件戰略性大事。信託業不斷強化風險意識,通過穩步降低不良率,積極發揮信託業保障基金防止風險擴散的制度優勢,維護了信託業的安全和穩定發展,業績提升則是穩中向好:增量又增收。

(一)經營業績

2017年2季度,信託業實現經營收入281.02億元,比1季度216.80億元增加64.22億元,環比增長29.62%;同比與2016年2季度的281億元相同,主要是利息收入有小幅減少。

圖3:2012年Q1—2017年Q2季度經營收入及其同比增速

2017年2季度,信託業務收入為194.68億元,環比1季度160.21億元增長21.52%;同比2016年2季度182.53億元增長6.66%,確實呈現一個穩定增長的態勢。信託業務收入占經營收入之比為69.28%,比1季度的73.90%略有下降。在經濟增長好於預期的態勢下,2017年2季度投資收益為61.52億元,同比2016年2季度的61.88億元下降0.58%,環比1季度37.43億元增長64.36%;投資收益佔比為21.89%。利息收入16.14億元,同比2016年2季度下降3.93%;佔比為5.74%,比1季度的5.67%略高一些。

我們看到,信託業務收入已經超過固有業務和其他業務,成為行業利潤增長的主要來源,這一收入結構調整是信託業回歸信託業務本源的積極努力結果。

圖4:2012年Q1—2017年Q2季度利潤及其同比增速

2017年2季度,信託業利潤為209.48億元,同比2016年2季度199.43億元增長5.04%,環比增長34.83%。從利潤總額的同比增長態勢可以看出,儘管利潤環比增長數相對較大,其同比增速是逐漸下行的,畢竟2016年2季度、3季度和4季度連續3個季度的同比高增長僅僅是一個階段性現象,2017年1季度增長率就開始往下走了,2季度則相對平穩些。

通常4季度是全年各季中利潤數最高的季度,2季度是次高。2017年3季度的利潤同比增長也將是比較穩定的。

(二)受託管理成效

2017年6月單月清算項目1445個,年化綜合實際收益率為7.01%,比1季度末上升正好2個百分點。平均年化綜合報酬率為0.51%,與1季度末的0.52%基本持平。當前,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加快,適應消費升級的行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經過多年培育的新動能開始發力,以市場配置資源方式大大提高了經濟運行效率,信託產品收益率有了穩步上升的跡象。

三、業務轉型成效顯現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作為中介的基本功能是為有利於資本形成的實體經濟部門提供融資。只有促進包括信託業在內的各種融資服務便利化,才能降低實體經濟的成本。一個高效率創造財富的實體經濟體系是金融機構獲取利潤之源。

(一)事務管理類信託佔比持續上升

自2015年3季度以來,事務管理類信託業務佔比呈現出快速上升的趨勢,投資類信託和融資類信託佔比則處於下降通道。

按功能劃分,截至2017年2季度末,融資類信託為4.49萬億元,同比2016年2季度末的4.09萬億元增長9.67%,與信託資產同比增長33.86%相比,相對較低的融資類信託同比增長是信託業轉型不斷取得進展的體現。融資類信託自2013年4季度末為47.76%的較高比率開始一路下降,2014年1季度為43.94%,2016年2季度末已經下降為23.68%,2017年2季度則又下降為19.40%。在3年半的時間裡整整減少近28個百分點。投資類信託規模為6.17萬億元,同比2016年2季度末的5.73萬億元增長7.81%;投資類佔比也經歷了一個下降過程,2017年2季度末佔比是26.68%,比2016年2季度末的33.13%下降了6.45個百分點。

圖5:2010年Q1—2017年Q2信託資產按功能分類的規模及其佔比

有降必有升。截至2017年2季度末,事務管理類信託規模為12.48萬億元,比2016年2季度末的7.47萬億元增長67.11%,環比2017年1季度末的11.48萬億元增長8.68%;佔比達到53.92%,比2016年2季度末的43.20%上升了10個百分點。

(二)信託資金來源

截至2017年2季度末,集合資金信託規模為8.52萬億元,佔比36.82%;單一資金信託規模為11.11萬億元,佔比48.00%;管理財產信託規模為3.51萬億元,佔比15.18%,要比2016年2季度末的11.35%高了近4個百分點。

在2016年4季度前,以機構客戶為主導的單一資金信託規模一直佔50%以上。2017年2季度末,單一資金信託佔比明顯下降,比2016年2季度末的56.06%減少8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集合資金信託和管理財產信託各增加了大約4個百分點。

6月成立的集合信託平均預期收益率為6.63%,較5月份上升0.08個百分點,市場表現良好,預計未來仍有一定的上行空間。

(三)平衡好信託資金側的需求結構

信託業是重視實體經濟的踐行者。2017年2季度,信託業積極響應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出的「著力振興實體經濟」號召,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充分發揮信託業在金融資源配置中能夠綜合運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實業市場的跨界優勢,逐步形成推進信託資金在工商企業、金融機構、基礎產業、證券市場和房地產業五大領域的平衡配置機制,在提高資金利用有效性的同時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平。

1、工商企業

工商企業是最大的實體經濟部門。截至2017年2季度末,信託資金流向工商企業有5.15萬億元,同比2016年2季度末的3.62萬億元增長42.18%,同比多1.53萬億元,比2017年1季度多增加4261.55億元,是五大領域中增長最快的。其佔比為26.24%,比2016年2季度末的23.64%上升2.6個百分點,而2016年4季度末佔比為24.82%,2017年1季度末為25.28%。信託業通過不斷分析經濟和金融形勢,準確判斷實體經濟部門之間對融資需求的細微變化,積極採取有效行動增加對工商企業的信託資金數量。如2017年2季度末流入信息傳輸、計算機及軟體業的資金信託達到2548.70億元,同比2016年2季度末的1377.20億元增長85.06%。同期,對科研及技術服務部門的資金信託從437.10億元增加到680.85億元,增長55.77%。

2、金融機構

截至2017年2季度末,對金融機構的資金信託為3.87萬億元,同比2016年2季度末的3萬億元增長29.03%;環比2017年1季度增長3.54%。資金信託流向金融機構的佔比是比較穩定的,2017年1季度末和2季度末分別是19.99%和19.71%。金融機構是信託公司同業合作的重要對象,其金融功能存在互補性,未來的同業合作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前提下仍然有一定增長空間。

3、基礎產業

基礎產業是資金信託配置的第三大領域。截至2017年2季度末,資金信託規模為3.10萬億元,同比2016年2季度末的2.65萬億元增長17.00%,環比2017年1季度末的2.97萬億元增長4.40%。從佔比來說,2017年2季度末佔比是15.82%,與1季度末的15.91%接近。要看到資金信託流向基礎產業的細微變化,這兩個季度的佔比略高於2016年4季度末的15.64%。隨著主要投向基礎產業的PPP項目數量的增加,下半年還要發行3萬多億元的地方債,流向基礎產業的信託資金仍將保持一個增長的態勢,其佔比會有所上升。

圖6:2014年Q1—2017年Q2季度信託資產投向及其佔比

4、證券投資

截至2017年2季度末,流向證券投資的資金信託為2.81萬億元,同比2016年2季度末的2.70萬億元增長4.13%;環比2017年1季度末的2.87萬億元則下降2.12%。一方面,我們看到2季度證券類集合信託產品規模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基於對債市投資的預期改善,部分配置資金進入債券市場,使得證券類信託業務並沒有下降得很快。總體上看,證券投資的資金信託佔比一直在減少,過去一年中差不多每隔一個季度下降1個百分點。

5、房地產業

截至2017年2季度末,流向房地產業的資金信託為1.77萬億元。房地產業的佔比從2017年1季度的8.43%溫和上升到9.02%。當前,信託業所面臨的政策要求是既要抑制房地產泡沫,又要防止出現大起大落,才能實現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宏觀目標。因此,信託業始終秉持了「穩」字的資金配置取向,針對不同區域採取了不同的資金政策,在「去庫存」和「增庫存」城市之間尋找新的平衡,再次提示,根據監管部門的政策要求靈活地配置信託資金可以獲取更高的市場收益。

市場經濟的魔力一再顯示:一扇業務之窗關閉,新的業務之窗隨之開啟。在不斷加碼房地產調控壓力下,融資類房地產信託業務未來發展空間將進一步縮小;信託公司將向真實的股權融資、商業化地產運營投資和信託型ABS方向轉型。

四、確保信託業的平穩發展態勢

在堅定不移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指導下,中國經濟將適度擴大總需求,延續上半年「向好」態勢,不斷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進展。為此,信託業要服從服務於經濟發展大局,為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探索業務創新模式,加快行業轉型,促進信託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金融是資源配置和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下半年,信託業要圍繞回歸本源,專註主業的核心領域,充分利用信託業自身的制度優勢,更多地拓展屬於信託本源的業務,深化信託主業的內涵,提升信託服務實體的水平。信託制度在本質上是一種集財產轉移與財產管理功能於一身的財產法律制度安排。信託業始終牢記「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本源任務,逐步回歸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和受託業務的三大核心領域,著力於提升專業化管理水平,不斷培育核心競爭力。

信託公司要將業務的落腳點放在支持實體經濟上,主動去通道,縮短資金鏈條,深度介入產業,實現更緊密的產融結合。圍繞特定的實體產業領域,培育自身的主動管理能力,實現盈利模式從賺取利差向獲得低風險穩定的管理費收入及超額收益分成的資產管理業務轉型升級;同時要發揮信託業能夠匯聚高凈值人群資金的制度優勢,可以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流向實體經濟部門,夯實經濟穩中求進的金融基礎。據招商銀行與貝恩公司目前聯合發布的《2017年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6年可投資資產1000萬元以上的中國高凈值人群達到158萬人,2014-2016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3%,可投資的資金數量可觀。因此,信託公司應該繼續提升其主動管理能力,把受到許多高凈值資產人士青睞的獨特的信託法律地位和多元功能轉化為加大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大道。

信託業始終保持了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步伐,在部分業務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其中在基金化業務、股權投資、土地流轉信託、互聯網信託、資產證券化、家族信託業務等領域尤其突出。例如中航信託推出迷你家族信託、大業信託開展「傳承系列」家族信託業務、華潤信託簽約首單家族信託業務等。越來越多的信託公司,根據經濟結構調整及轉型升級的需要不斷拓寬服務實體經濟的領域和範圍,如通過產業基金的方式切入到互聯網信息技術和醫療健康等新興領域,通過參與政府投資基金、PPP等大力支持地方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展消費信託業務。6月16日,銀行間市場首單信託型ABN上市,大大拓寬了資產規模的准入範圍和發起機構的准入範圍,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

從趨勢上看,信託公司要在關注資金業務側的同時分析資產側的需求變化,構建更加多元化的產品體系,來更好滿足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一個充滿活力的中國經濟為信託業務的轉型和創新提供了廣闊空間。

《慈善法》實施後慈善信託紛紛落地,成為慈善事業的新動力。 「讓慈善插上信託的翅膀」,慈善信託是信託公司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也是信託制度運用的全新業務領域及轉型方向之一。據中國慈善聯合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成功備案了30單慈善信託產品,初始資金規模達到5.85億元,涉及扶老、救孤、恤病、助殘、教育、防治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等多個慈善公益領域。慈善組織與信託公司合作,仍然是當前慈善信託運作的主流模式。在《慈善法》出台近一年之際,《慈善信託管理辦法》於7月26日頒布,對於統一各地的慈善信託管理起到了積極作用,如信託公司開展慈善信託免計風險資本,免交信託保障基金等。展望未來,稅收優惠的明確無疑是慈善信託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政策,也是值得期許的。

顯然,在經濟處於弱下行周期向新的上升周期過渡、行業轉型和強監管的大環境下,信託公司應當根據經營環境的多重變動所帶來的市場機遇,擺脫狹窄的通道業務路徑依賴,加大對新興產業的金融支持,找準定位,向專業化進行聚焦,回歸到信託本源業務上來提升經營業績。

來源:中國信託業協會


推薦閱讀:

這是英國第42次對香港指手畫腳,中國:「貴族」的記性就是差
中國有女(1)
「錢」里乾坤大:中國的錢文化
政協委員不履職應勸其請辭(中國青年報 2007-1-31)
中國內陸最有名的10大女明星座駕配對

TAG:中國 | 信託 | 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