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品|法律人應謹守基本的法律信仰

律政觀察lvzhenggc專註觀察律政。提供最有價值的律政資訊和服務。本文來自[讀品]欄目 小編:兵將

微信號:bingjiang809

文|陳健 來源|正義網-檢察日報

作為一名法律職業的從業者,從本質上講並不比其他任何職業來得更加神聖高尚。但是,法治是關乎人民福祉和利益的理念與制度選擇,因此,即使不承認法律人的高尚,也必須要求法律人有基本的法律信仰和相當的使命感。唯有如此,法律制度才能在實踐中得以落實。

國內學者關於中國式法治的探討似乎仍然在尋找、質疑、爭論與摸索中前行。法治究竟是什麼以及有沒有中國特色的法治這兩個基本問題似乎從來沒有澄清過。對於正在崛起的中國而言,儘快構建起一個值得信任的法治社會至關重要。至少,要外國人相信,我們這個國家不僅僅有足夠的外匯和龐大的市場。

國家自1995年開始評選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法律人變得越來越重要。作為一門社會科學,法學能夠獲得較其他學科更加重要的地位,很難說不是國家層面作出的重大決策。法學以及法律人對於社會公共事務的影響以及參與公共事務的程度顯然要比其他社會科學要多得多。而法律制度本身就是國家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人的聲音和行動往往會給國家體制帶來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這就意味著必須尊重法律人,同時,法律人必須堅守對法律的信仰。

對法律的信仰,成為了法律人的基本職業素養。如果一名刑辯律師在法庭上為被告人「儘力」辯護,但在庭審剛剛結束被告人被帶出法庭後便向法官主動談及被告人是如何的兇殘,作為法官,會有怎樣的感受。為什麼會這樣?辯護律師,不論是委託辯護抑或是指定辯護,都應當在整個訴訟過程中堅定不移地維護委託人的利益,這恐怕是一個無需贅言的道理。如果委託人得知辯護人在他背後所作的幾乎是背叛性的發言,該作何感想。律師缺乏基本的職業素養,並不鮮見。不過,我始終相信,不論古今中外,人的素質大抵上差不多,差得多的恰恰是規範和引導人的制度。律師在庭審結束後的言行,在一個律師行業規範完備且執行嚴格的國家,恐怕是不可想像的,即便不受到行業協會的制裁,也會被法官及時制止。但在很多場合,至少我沒有看到他們受到任何形式的譴責。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一個細小的事件或許能反映出整個行業的狀況。刑辯律師——儘管一直在抱怨自身發揮作用的空間狹小,但可能很少反思自身的敬業程度和契約精神是否配得上職業的要求,而不僅僅是對得起律師費。

法官和檢察官呢?這可能是一個極其複雜多面的群體。部分人還需要提高職業素養。要不要強調法官、檢察官作為職業法律人的內心信仰?我想恐怕是需要的,至少在目前各項制度落實起來並不那麼給力的情況下,職業法律人的信仰至關重要。如同一張巨大的網,法律、司法解釋、行政法規以及司法政策構成了法官審理案件的基本依據。法官更為重要的職責在於解釋和評價法律上的真相。因此,不論如何解釋,法官所作出的裁判,必須在制度的框架之內。但需要指出的是,法官作出裁判的邏輯思路應當是:確定法律事實——尋求最為準確的法律依據——根據案件的事實適用法律——得出裁判結果。質言之,如果顛倒這一邏輯順序,即便裁判結果看上去符合法律的規定,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違背了基本的認知規律,從根本上來講還是法律信仰的缺失。

國家堅持和強調的是依法治國方略,作為職業法律人,至少應該樹立起起碼的法律信仰,堅守基本的職業操守。而所謂司法人員收入過低、刑辯律師難當、外界干預過多等等理由,從本質上講不應成為迴避乃至拋棄職業信仰和操守的借口。或許,作為個體的法律人,確實會因此而受到損害,但法律人——即便是作為自由職業者的律師,也不應該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否則,即使再怎麼強調依法治國,即便司法人員收入提高10倍,律師費漲10倍,也改變不了法治落後的現狀。

律政觀察微信號 :lvzhenggc

溝通協調請加個人微信:chenyf0528


推薦閱讀:

【法律人說】第1期丨庭審方式改革的目標與任務
培養法律人的思維
世界薄情,法律人不可不深情
定罪量刑是否應該考慮民憤?
律所面試應該怎樣準備?

TAG:法律 | 信仰 | 法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