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分類——理氣葯
【【【【理氣葯綜述】】】】 凡具有疏暢氣機、調整臟腑功能、平降氣逆、消除氣滯的藥物,稱為理氣葯。因其善於行散氣滯故又稱為行氣葯,作用較強者稱為破氣葯。 理氣葯多辛、苦,性溫,氣味芳香,能入脾、胃、肺、肝經,具有行氣消脹,解郁止痛、降逆等功效,主要治療氣滯、氣鬱和氣逆證。中醫理論認為氣運行於全身,貴在流通疏暢,如果某些臟腑、經絡發生病變,使氣的流通發生障礙,則會出現氣滯。 所謂氣滯,就是指氣機不暢、氣行阻滯的證候。多由於冷熱失調、精神抑鬱、飲食失常以及痰飲濕濁等因所致。氣滯病症,主要為脹滿疼痛。氣滯日久不治,可進而生痰、動火、積留血液。氣滯的臨床表現以脹悶、疼痛為主。由於氣機阻滯部位的不同,又可表現出不同證候。如脾胃氣滯可致脘腹脹痛、噯氣、呃逆、大小便失常;肝鬱氣滯常表現為胸悶脅痛、食欲不振,以及乳房脹痛、月經不調;肺氣壅滯出現咳喘等。氣滯的癥狀在慢性胃炎、潰瘍病、膽道疾病、慢性肝炎等許多消化系統疾病以及支氣管哮喘、婦女痛經等疾病中皆可見到。 理氣葯適用於脾胃氣滯、脘腹脹滿疼痛,胸部氣滯、胸痹疼痛,肝氣瘀滯、脅肋脹痛、乳房脹痛或結塊、疝痛、月經不調等;以及胃氣上逆、嘔吐噯氣、嘔逆等症。分別具有理氣寬中、行氣止痛、疏通氣機、寬胸止痛、疏肝解郁降逆和胃等作用。 根據理氣葯的歸經部位及治療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理脾和胃藥、疏肝解郁葯、疏肝和胃藥和通宣理肺葯4類。根據理氣葯作用強弱的不同,又可分為行氣葯(含調氣、勻氣、疏氣、順氣葯)、降氣葯、破氣葯3類。 氣滯的治療原則是理氣或行氣。 理氣葯的藥性多為味辛、苦,性溫或微溫,如橘皮、青皮、木香;個別藥物性平,如香附、柿蒂等;少數藥物例外,如少數藥物具有寒性或微寒性,如川楝子、青木香為寒性,枳實為微寒。烏藥單具辛味,川楝子單具苦味,柿蒂苦、澀,香附兼微甘。由於辛能行能散,苦能泄降,性溫能溫通,故具有辛、苦、溫或辛、溫性味者,行氣降泄之力較大。理氣葯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氣滯證或氣逆證並以脾胃氣滯證、肝氣鬱滯證、肺氣壅滯證為多見,故本類藥物主歸脾、胃、肝、肺經;枳實、木香、薤白並能通泄大腸;沉香、烏葯兼入腎經。理氣葯中主歸脾、胃經者,多具理氣健脾作用,主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噯氣吞酸、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症;主歸肝經者,多能疏肝理氣,主治肝氣鬱滯之脅肋脹痛、抑鬱不樂、疝氣疼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痛經等症;主入肺經者,多具理氣寬胸作用,主治肺氣壅滯之胸悶胸痛、咳嗽氣喘等症。
【【【【一、理脾和胃藥】】】】
理脾和胃藥 主要用於飲食不節,或思慮過度,勞傷心脾,致使脾胃氣滯,升降失常,氣機紊亂而出現脘腹痞滿脹痛,噯氣吞酸,噁心嘔吐,不思飲食,大便秘結,脈弦,或瀉痢不爽、里急後重等脾胃氣滯的病證。1、橘皮辛、苦,溫、歸脾、肺經。功效: 行氣除脹滿,燥濕化痰,健脾和中。主治:(1)用於肺氣擁滯、胸膈痞滿及脾胃氣滯、脘腹脹滿等症。常與木香、枳殼等配伍應用; (2)用於濕阻中焦、脘腹痞脹、便溏泄瀉,以及痰多咳嗽等症。可配伍蒼朮、厚朴同用;
(3)又善於燥濕化痰,為治濕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葯,每與半夏、茯苓同用;
(4)用於脾虛飲食減少、消化不良,以及噁心嘔吐等症; (5)適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消化不良、大便泄瀉等症,常與人蔘、白朮、茯苓等配合應用。因其
既能健脾,又能理氣,故往往用作補氣葯之佐使,可使補而不滯,有防止壅遏作脹作用。 (6)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噁心嘔吐,若胃寒嘔吐,可與生薑同用;胃熱嘔吐,又可配伍竹
茹、黃連等葯同用。註:古人對橘皮的應用有橘紅、橘白之分,橘紅是橘皮之外層色紅者,以燥濕化痰之功為勝;橘白為內層色白
者,無造烈之弊,而能化濕和胃。**** 橘皮與青皮: 性味均辛、苦,性溫,均能行氣化滯,用治脾胃氣滯實證。但橘皮為成熟之果,皮苦味較小,溫性較平和,入脾肺二經,行氣力緩而兼能健脾,故亦常用治脾虛氣滯患者;橘皮還長於燥濕化痰而用治濕痰或寒痰咳嗽,為治痰常用要葯;青皮為未成熟之果實,入肝胃二經,則苦味較大,苦泄辛散力強,能破氣散結,功主疏肝理氣而長於散結止痛,常用治肝氣鬱結諸證而多用於脅痛、乳房腫痛、寒疝疼痛及症瘕積聚等症;並善消積治食積氣滯。
2、枳實苦辛微寒,歸脾、胃、大腸經;功效: 行氣除脹滿,化痰開痹,消積導滯。主治:(1)枳實理氣行氣作用較強,用於胸腹脹滿,常與木香、橘皮等同用。 (2)對食積不化、脘腹脹滿者,可配山渣、神曲等同用; (3)脾虛而見脘腹脹滿悶塞者,常配合白朮同用; (4)對病後勞復、身熱、心下痞悶者,可配梔子、豆豉等同用; (5)寒凝氣滯而見胃痛者,可配合橘皮、生薑同用; (6)對痰濕遏阻胸陽、胸陽不振、胸痹疼痛,可配瓜蔞,薤白、桂枝等品同用; (7)用治痰熱互結、胸痞按之疼痛,可配黃連、瓜蔞等同用; (8)對於痰多咳嗽、風痰眩暈等可配陳皮、半夏、天麻等同用; (9)治便秘腹痛,常配合大黃、厚朴等同用; (10)治瀉痢後重,常配合木香、檳榔等同用; (11)用於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等症,宜與補氣生陽之品同用;**** 比較 (1)枳實與枳殼皆為果實,因老幼不同而區分。兩者功效略同,但枳實力強枳殼力緩。破氣除痞,消積導滯
多用枳實;理氣寬中消脹除滿多用枳殼。 (2)厚朴與枳實行氣導滯常配合應用,但厚朴苦辛性溫,行氣力緩,長於燥濕散滿,且能下氣平喘;枳實味
苦性寒,破氣力強,長於化痰除痞,且有消積導滯作用。
3、枳殼性味苦,酸,微寒,歸肺、脾、肝、胃、大腸經。功效: 破氣、消積、行痰。主治: 胸隔痞滿;脅肋脹痛;食積不化;脘腹脹滿;下痢後重;脫肛;子宮脫垂。
4、木香辛、苦,溫,歸脾、胃、大腸、膽經。功效: 行氣止痛。主治:(1)木香辛溫通散,善於行氣而止痛,為行散胸腹氣滯常用要葯,每可與枳殼、川楝子、延胡索同用; (2)對於胸腹脹痛,可與柴胡、鬱金等品同用。 (3)能入大腸,治療氣滯大腸,瀉痢腹痛,里急後重得癥候,可與檳榔、枳實、大黃等同用; (4)對濕熱瀉痢,腹痛常與黃連配伍同用。註:木香常用於補益劑中,以舒暢氣機,使補益葯補而不滯。**** 比較木香與香附: 木香與香附均有理氣止痛之功,並能寬中消食,均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少諸症。但木香藥性偏燥,主入脾胃,善治脾胃氣滯之食積不化,脘腹脹痛,瀉痢里急後重、便秘或瀉而不爽,兼可治肝失疏泄、濕熱鬱蒸、氣機郁滯所致脅痛、黃疸;香附主入肝經而長於疏理肝氣、調經止痛。主治肝氣鬱滯之脅痛、腹痛,肝氣犯胃之胃脘痛,肝鬱月經不調、痛經、乳房脹痛等症。
5、烏葯辛,溫,歸脾、肺、腎、膀胱經。功效: 行氣止痛,溫腎散寒。主治:(1)烏葯辛開溫通,善於疏通氣機,功能行散氣滯、止痛,能上入肺、脾,舒暢胸腹之氣滯,故凡寒邪
氣滯引起的胸悶腹脹或胃腹疼痛等症,均可應用,常與木香相須為用。亦可配合香附、枳殼、鬱金
等同用。 (2)善於散寒止痛,用治寒疝腹痛,可配合小茴香、青皮等同用; (3)用於經行腹痛,可配合當歸、香附等同用。 (4)烏葯又能下行腎與膀胱,能溫腎散寒,對腎與膀胱虛寒所引起的小便頻數、遺尿,常配合益智仁、
山藥等同用。方劑舉例: 四磨湯:烏葯、沉香、人蔘、檳榔。治七情鬱結,上氣急喘。 天台烏葯散:天台烏葯、茴香、木香、青皮、高良姜、檳榔、巴豆、川楝子。治寒凝氣滯,小腸疝氣,少腹
痛引睪丸等症。 烏葯湯:烏葯、香附、當歸、木香、甘草。治婦女經行腹痛。
6、沉香辛、苦,溫,歸脾、胃、腎經。功效: 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主治:(1)沉香質重沉降,功能溫中降逆,可用於脾胃虛寒、嘔吐呃逆之症常配合陳皮、半夏等葯同用。 (2)沉香性溫達腎,又能溫腎助陽,對下元虛冷、腎不納氣的虛喘,療效頗佳,可與附子、補骨脂、五
味子等同用。 (3)沉香芳香辛散,溫通祛寒,能行氣止痛,常用於寒凝氣滯胸腹脹痛,可配合木香、烏葯、檳榔等同
用。
7、降香性味辛,溫,無毒,歸肝、脾、肺、心經。功能: 活血散瘀,止血定痛,降氣,辟穢主治: 胸脅疼痛,跌打損傷,創傷出血,以及寒疝疼痛或穢濁內阻之嘔吐腹痛。
8、檀香辛,溫,歸脾、胃、肺經。功效: 行氣止痛。主治:(1)檀香味辛性溫,能入肺胃,善調膈上諸氣,對胸腹氣滯所引起的疼痛等症,常與砂仁、烏葯等葯配
伍應用; (2)用於血瘀氣滯、心腹疼痛,可配丹參、砂仁等同用。 (3)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可配細辛、延胡索等同用。方劑舉例: 寬胸丸:檀香、蓽茇、延胡索、細辛、高良姜、冰片。治冠心病心絞痛。
9、甘松辛、甘,溫,歸脾、胃經。功效: 行氣止痛主治:(1)甘松溫而不熱,甘而不滯,其氣芳香,能開脾郁;其性溫通,能行氣止痛。 (2)用於氣鬱胸悶、胃脘疼痛等症,可與木香、香櫞皮等配伍同用。
方劑舉例: 大七香丸:香附、麥芽、砂仁、藿香、甘草、肉桂、陳皮、丁香、甘松、烏葯。治脾胃虛寒,心腹滿痛。
10、刀豆甘、溫,入脾、胃經。功效: 降氣止呃主治: 本品甘溫止呃,可治虛寒性呃逆,臨床常配合丁香、柿蒂等同用。
11、柿蒂苦,平,歸胃經。功效: 降氣止嘔。主治:(1)柿蒂性平苦降,專入胃經,有降氣止呃的功效,為治胃氣上逆、呃逆要葯,治療胃寒呃逆,常配合
丁香、生薑等同用。 (2)如屬胃熱呃逆,也可與蘆根、竹茹等配伍應用。
12、厚朴苦、辛,溫,歸脾、胃、肺、大腸經。功效: 燥濕消痰,下氣除滿。主治:(1)本品苦燥辛散,能燥濕,又下氣除脹滿,為消除脹滿的要葯。常與蒼朮、陳皮等同用,如平胃散。 (2)本品可下氣寬中,消積導滯。常與大黃、枳實同用,如厚朴三物湯。 (3)若熱結便秘者,配大黃、芒硝、枳實,以達峻下熱結,消積導滯之效,即大承氣湯。
13、大腹皮辛,溫,歸脾、胃、大腸、小腸經。功效: 行氣止痛,利水消腫。主治:(1)大腹皮功能行氣利水疏滯、寬中除脹而止痛,適用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常與厚朴、陳皮等
葯配伍同用。 (2)大腹皮又能利水消腫,用於水濕外溢、水腫、小便不利之證,常與茯苓皮、冬瓜皮等配伍; (3)用於腳氣腫痛,可與木瓜、蘇葉、檳榔等同用。
【【【【二、疏肝解郁葯】】】】
疏肝解郁葯 主要用於情志失調、或寒暖不適、或瘀血阻滯,致使肝失疏泄,氣機郁滯,出現兩肋脹痛,煩躁易怒,疝氣腹痛,睾丸墜脹,經閉痛經,乳房脹痛或生結塊等病證。1、香附:辛、微苦、甘,平,歸肝、脾、三焦經。功效: 疏肝理氣,活血調經止痛。主治:(1)香附辛散苦降,甘緩性平,長於疏肝理氣,並有止痛作用,對於肝氣鬱滯所引起的胸脅脹悶疼痛等
症,常與柴胡、枳殼、陳皮、木香等同用; (2)治疝氣腹痛,可與小茴香、烏葯同用;若乳房脹痛,可與柴胡、瓜蔞、青橘葉同. (3)香附既能疏肝理氣,又能活血調經,故為婦科疾病常用藥品,適用於月經不調、經行腹痛以及經前
乳房脹痛等症,可與柴胡、當歸、陳皮、青皮、白芍等同用。
2、青皮:苦、辛,溫,歸肝、膽、胃經。功效: 疏肝破氣,消積化滯。主治:(1)青皮性味辛苦而溫,能入肝膽,行氣力強,善於疏肝破氣,適用於各種肝氣鬱結之症,用治脅肋疼
痛,常與柴胡、鬱金、枳殼同用; (2)乳房脹痛或結塊常與柴胡、香附、青橘葉同用; (3)若肝鬱化熱、發為乳癰,當與瓜蔞、蒲公英、金銀花等配伍; (4)對於疝氣疼痛,常與烏葯、小茴香、木香等配伍同用; (5)青皮能消積化滯,用於食積氣滯,常與六曲、麥芽、山楂等健胃消食導滯之品同用。
3、橘核性味苦、辛,溫,入肝經。功效: 疏肝理氣,散結止痛。主治: 適用於疝氣疼痛,睪丸疼痛等症。
4、川楝子:苦、寒,有小毒,歸肝、胃、小腸、膀胱經。功效: 疏肝理氣,殺蟲療癬。主治:(1)川楝子功能行氣,歸肝經,善治肝氣犯胃疼痛以及脅肋疼痛、經行腹痛;又入胃經,對脾胃氣滯、
脘腹脹痛,亦頗為常用,常與延胡索等配伍同用。 (2)性味苦寒,行氣而無辛燥之弊,故可用於肝陰不足、肝氣不舒之脅痛等症,可配沙參、麥冬等同用 (3)治疝氣痛,常配合小茴香、青皮等同用。 (4)川楝子有殺蟲的功效,又能止痛,用治蟲積腹痛,常配合檳榔、使君子等同用;但其功效較苦楝根
皮為弱。
5、天仙藤、苦,溫,歸肝、脾經。功效: 理氣,祛濕,活血止痛。主治:(1)本品苦泄溫通,能理氣活血而止痛。治療肝胃不和之胃脘痛,可配伍理氣止痛藥木香、香附、川楝
子;治療產後腹痛,可炒焦為末服用;若為血氣腹痛,可與生薑、酒同用,或配伍活血行氣之品 (2)本品苦溫燥濕,善治妊娠水腫。可配香附、陳皮、烏葯等同用。 (3)本品苦燥溫通,活血止痛。治風濕痹痛,常與獨活、威靈仙、五加皮等同用;若痰注臂痛,可配羌
活、白芷、半夏等。 (4)本品既能理氣,又能活血。用治氣滯血瘀之症瘕積聚,可配乳香、沒藥、延胡索等同用。
6、路路通苦、微澀,平,歸肝、胃經。功效: 行氣止痛,活血通絡,利水消腫。主治:(1)路路通具通利之性,功能行氣寬中而止痛,在臨床上用於脘腹脹痛、大便不爽等症,可與木香、烏
葯、枳殼等同用。 (2)本品又能活血通絡,對婦女月經不調、月經量少而腹脹者,可與香附、茺蔚子等配伍; (3)對風濕痹痛、腰腿酸痛、筋絡拘攣等症,可與當歸、川芎、獨活、桑寄生等同用。 (4)本品又有利水消腫的功效,用於水腫,可與茯苓皮、桑白皮、冬瓜皮等配伍。 (5)本品通利之性也能通下乳汁,用於氣血壅滯、乳汁不通,可配伍穿山甲、王不留行等葯同用。
7、荔枝核辛,溫,歸肝經。功效:疏肝理氣,散結止痛。主治:(1)本品藥性辛溫,專入肝經,功能疏肝理氣、散結止痛,為治療肝經寒凝氣滯所致的疝氣,睪丸腫痛
的常用要葯,常與小茴香、吳茱萸、橘核等葯配合應用。 (2)本品疏肝理氣止痛,用於肝氣鬱滯的胃脘疼痛,可與木香同用; (3)若用肝鬱氣滯的痛經及產後腹痛,可配香附同用。
【【【【三、疏肝和胃藥】】】】
主要用於情志不遂,肝氣橫逆,胃失和降,肝胃氣滯,胸脅胃脘攻沖作痛,噁心嘔吐,嘈雜吞酸,不思飲食,苔黃脈弦等證。1、佛手:辛、苦、酸,溫。歸肺、脾、胃、肝經。功效: 疏肝解郁,理氣和中,燥濕化痰。主治:(1)本品氣味清香,藥性平和,雖屬辛苦而溫之品,卻無燥烈之弊,能入肺、肝、脾、胃四經,對諸氣
滯均可應用,用治肺氣鬱滯胸悶及脾胃氣滯,可配木香、枳殼等同用; (2)用治肝氣鬱結脅痛及肝氣犯胃之症,可配青皮、川楝子等同用。 (3)本品化痰止咳之力較弱,而兼理氣寬胸之功,故對咳嗽日久痰多,而見胸膺悶痛者甚為適宜,可配
橘絡、絲瓜絡、枇杷葉等同用。
2、香櫞辛、苦、酸,溫,歸肝、脾、肺經。功效: 疏肝理氣,化痰。主治:(1)本品性味辛苦酸溫,而氣清香,既能疏肝理氣,又能和胃寬中、行氣止痛,功效類似佛手,對於胸
腹脹痛、脅肋疼痛等症,可與香附、鬱金、瓜蔞等葯配伍應用。 (2)香櫞皮性味苦溫,又能燥濕化痰,功效類似陳皮,故可用於痰濕壅滯或兼有氣滯咳痰之證,常與半
夏、茯苓等配伍。
3、娑羅子甘,溫,歸肝、胃經。功效: 疏肝理氣。主治:(1)本品善能疏肝理氣,主要用治肝胃氣滯、胸悶胃痛腹脹等症,可配合八月札、青皮等葯同用; (2)用於婦女經前乳房脹痛可與香附、鬱金、路路通等同用。
4、八月札苦,平,歸肝、胃經。功效: 疏肝理氣,散結。主治:(1)本品有疏肝理氣的功效,對胸脅疼痛、肝胃氣痛、痛經等症,常與香附、川楝子、枳殼、廣木香等
配合應用。(2)本品具有散結作用,用治瘰歷,常與天葵子、牡蠣、昆布、象貝等葯配合應用。
5、玫瑰花甘、微苦,溫,歸肝、脾經。功效:疏肝理氣,和血散瘀。主治:(1)本品氣味清香,善能疏肝理氣而解郁,主要適用於肝氣鬱結、胸悶脅痛及肝胃不和、脘腹脹痛、噯
氣則舒等症,可配合白殘花、佛手片等葯同用; (2)對於經前乳房脹痛可配青皮、橘葉、川楝子等同用。 (3)本品又入血分,具有和血散瘀作用,治療月經不調,以及損傷瘀血等症,可配合當歸、川芎、澤蘭
葉等葯同用。
6、綠萼梅花酸、澀,平,歸肝、胃經。功效: 疏肝理氣。主治:(1)本品有疏肝理氣解郁作用,適用於肝氣鬱滯、胸悶脅痛及肝胃氣滯、脘腹脹痛、胃納不佳等症,可
配合柴胡、白芍、茯苓、白朮等葯同用。 (2)本品能疏肝理氣,配合化痰散結之品,苦用於痰氣互結、梅核氣之症,常與半夏、厚朴等同用。
7、丁香辛,溫,歸肺、胃、脾、腎經。功效: 降氣止呃,溫中散寒止痛,溫腎助陽。主治:(1)丁香溫中散寒,善於降逆,故為治胃寒呃逆、嘔吐的要葯。治呃逆,常與降氣止呃的柿蒂配伍;治
嘔吐,可與降逆止嘔的半夏同用。 (2)丁香溫中散寒,又能止痛,可用治脘腹疼痛,可與肉桂等同用。 (3)丁香又能溫腎助陽,以治腎虛陽萎、寒濕帶下等症,可與附子、肉桂、小茴香、巴戟天、肉蓯蓉等
同用。 (4)丁香外用有溫通散寒、消腫止痛的作用,可用於陰疽、跌打損傷等症,常與肉桂等分,研末同用。
8、九香蟲咸,溫,歸脾、腎、肺經。功效: 行氣止痛,溫腎助陽。主治:(1)九香蟲溫性通利,能行氣散滯而止痛,適用於寒郁中焦或肝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脹痛、脅肋疼痛等
症,可配木香、川楝子等同用。 (2)本品性溫入腎,能溫腎助陽,用於腎陽不足、陽痿尿瀕等症,可配仙靈脾、巴戟天等同用;用治腎
虛腰痛,可與杜仲、補骨脂等同用。
【【【【四、通宣理肺葯】】】】主行肺氣鬱滯,有宣降肺氣、寬利胸膈及化痰止咳等作用。主要用於外邪犯肺,或痰濕阻肺,肺失宣降,胸悶喘咳,及痰滯寒凝氣阻,胸中陽氣不得宣通所致的胸悶作痛,喘息咳唾的胸痹證。1、橘皮(同一)
2、香櫞(同三)3、薤白:味辛、苦,性溫,主歸肺、胃、大腸經。功效:通陽散結,行氣導滯。主治:本品辛散苦降、溫通滑利,善散陰寒之凝滯,行胸陽之壅結。常用治胸痹證及脘腹痞滿脹痛,瀉痢里急。
4、枳實(同一)
5、化橘紅辛、苦,溫,歸肺、脾經。功能: 散寒,燥濕,利氣,消痰。主治: 用於風寒咳嗽、喉癢痰多、食積傷酒.
6、旋覆花苦、辛、咸,微溫,歸肺、脾、大腸經。功效: 降氣止嘔,化痰止咳。主治:(1)本品性善下降,能入脾胃,善於降胃氣而止嘔意,主要用於脾胃虛寒或痰濕內聚,胃失和降所致的
噫氣嘔吐,常與代赭石、半夏、生薑等品配伍。 (2)旋覆花能入肺經,可化痰飲、下肺氣,適用於痰壅氣逆及痰飲蓄結所致的喘咳痰多之症,可與桑白
皮、甜葶藶、陳皮、半夏等品配伍;如有表證者,當配荊芥、細辛、前胡、半夏等同用。
7、瓜蔞皮苦,寒,歸肺、胃經。功效: 行氣除脹滿,化痰開痹,清肺止咳。主治:(1)本品功能行氣,具有行氣滯、除脹滿的功能,能入肺胃,故對胸膈痞悶、脘腹脹滿等均可應用,常
與木香、烏葯、橘皮、枳殼等配合應用。 (2)本品既能化痰,又能行氣,為治胸痹胸痛要葯,常與薤白、半夏、桂枝等同用,且又適用於結胸
症,可配黃連、半夏等同用。 (3)本品性味苦寒,能入肺經,又具有清肺化痰止咳之效,可配貝母、天花粉、桔梗等同用。
【【【【理氣葯藥物配伍】】】】1、如用治脾胃氣滯、因食積停留者,當配消食導滯葯;2、因脾胃虛弱者,當配益氣健脾益胃藥;3、脾胃氣滯兼有挾寒、挾熱、挾濕的不同,當配伍溫里、清熱、燥濕葯。4、如用治肝鬱氣滯、因肝血不足者,當配養血柔肝葯;5、因寒滯肝脈者,當配暖肝散寒葯;6、月經不調者,當配活血調經葯。7、如用治肝胃不和、因肝火犯胃者,當配清肝瀉火藥;8、因肝寒犯胃者,當配暖肝散寒葯。9、如用治肺氣鬱滯、因痰濁犯肺者,視寒痰、熱痰、燥痰之不同,分別配伍溫肺化飲、清化熱痰、清潤燥痰葯10、若兼見肺腎兩虛、攝納無權者,當配補肺益腎、納氣平喘葯;11、若胸痹見瘀血阻絡者,當配活血化瘀葯。12、脾胃氣滯而兼有濕熱之證者,宜配清利濕熱之葯;13、兼有寒濕困脾者,需並用溫中燥濕葯;
【【【【理氣葯注意事項】】】】】1、應用理氣葯時,須根據氣滯病證的不同部位及程度,選擇相應的藥物。 2、本類藥物大多辛溫香燥,易耗氣傷陰,故氣弱陰虛者慎用。 3、本類藥物中行氣力強之品,易傷胎氣,孕婦慎用。4、本類藥物打多含有揮髮油成份,不宜久煎,以免影響藥效。
【【【【理氣葯藥理作用】】】】
1、對胃腸平滑肌的作用: (1)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 本類藥物中的大多數有抑制胃腸平滑肌的作用。如陳皮、青皮、枳實、枳殼、烏葯、厚朴、香附、木香等,其中以青皮、陳皮、枳實、枳殼的作用最為顯著。青皮又強於陳皮,枳實強於枳殼。《本草概要》中記述「青皮、陳皮有止氣沖胸中,療嘔噦、反胃吐清水之效;枳實、枳殼能治心下痞急、氣逆脅痛、嘔吐、塘泄;厚朴主客寒犯脾胃,腹內雷鳴虛吼,具止嘔吐、瀉利、吐酸水之功;木香治壅氣上沖,嘔逆反胃、腸鳴、泄瀉;烏葯與香附均有止反胃、嘔吐、瀉利的作用。」從這些理氣葯的共同主證分析,均似反映著不同程度的胃腸道運動亢進的現象:或為蠕動增加,或出現逆蠕動,或為張力過高,舒張不全等。本類藥物具有的抑制胃腸平滑肌收縮,緩解腸管痙攣的效應,為上述的降逆、止吐、止瀉痢、除痛等治療作用,提供了有力的實驗依據。 (2)增強胃腸運動。 理氣葯能興奮胃腸平滑肌,增強腸管蠕動。枳實、枳殼、烏葯對在位腸管表現出興奮效應,使胃腸運動節律增加,收縮加強。理氣葯的這種興奮胃腸道的作用,有利於抑制腸運動恢復,增強蠕動,排出腸腔積氣積物。2、對消化液分泌的影響: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的作用,木香健胃消食,厚朴治宿食不消。皆為治脾不健運,不飢食少,消化不良的常用藥;理氣葯具有的這種健胃、助消化作用,可能與藥物中含有的揮髮油有關。有人認為陳皮揮髮油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於消化。佛手、厚朴、木香、烏葯、沉香等所含揮髮油口服後對胃腸亦具有局部作用。3、利膽作用: 不少理氣葯如沉香、香附、陳皮、青皮、枳殼有不同程度提高分泌膽汁的能力,使膽汁流量明顯增加。青皮、枳殼並能增加膽汁中膽酸鹽的含量,沉香則使膽汁中膽固醇含量降低。這些作用對維持機體正常消化功能,防止膽固醇結石發生,可產生有利影響。4、鬆弛支氣管平滑肌: 木香、青皮、陳皮、佛手、香附還具有鬆弛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有些葯並能緩解組胺引起的支氣管痙攣。支氣管哮喘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特別是副交感神經功能亢進,以及變態反應有關。理氣葯,如木香既能直接擴張支氣管,又能抑制迷走神經中樞;枳實有抗過敏介質釋放的作用。這些皆與藥物的平喘作用有關。5、其他作用: (1)升壓,抗休克。枳實、陳皮並有收縮血管、興奮心臟的作用。 (2)有調節子宮的作用。枳實、枳殼能興奮子宮。香附有直接抑制子宮平滑肌的作用、可使痙攣的子宮肌松
弛,並有微弱的雌激素樣作用。
【【【【理氣葯的現代研究】】】】1、理氣葯多有抑制胃腸平滑肌的作用,有些葯可興奮胃腸平滑肌、增強腸管蠕動,這種雙相調節作用有利於病
理狀態下胃腸功能的恢復。2、理氣葯有健胃、助消化的作用,不少葯還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利膽作用,對預防膽石症、治療黃疸型肝炎都
有良好作用。3、部分理氣葯有升壓、收縮血管及興奮心臟的抗休克作用。4、理氣葯廣泛用治西醫診為急性胃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腸神經官能症、消化不良症等引起的胃腸脹痛、
噁心嘔吐、食欲不振,以及胃腸、腹膜、縱膈、食道某些疾病所引起的膈肌痙攣。5、理氣葯廣泛用治急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症所引起的胸肋脹痛,以及乳腺增生、乳腺腫瘤所引起的乳房脹
痛、乳房結塊,腹股溝斜疝、腹股溝直疝、腹壁疝等所引起的疝氣腹攣、牽引睾丸等。6、理氣葯可用治心律失常、心臟神經官能症、心絞痛、心肌梗塞等所引起的喘息短氣、胸痛徹背。理氣葯枳實
製成注射液用於休克,有強心、升壓、抗休克等療效。
推薦閱讀:
※甲亢的病因及分類
※江湖絕技八字流口 2011-05-30 01:43:09| 分類: 命理八字 | 標籤:八字 口訣 |字型大小 訂閱 詳觀貴造生得旺,一生衣祿無虧,為人耿直,有救人之心,無害人之意。你有好
※狗狗的分類大全
※《識茶善飲》第三篇 茶葉分類 ----連載
※分類批斷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