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體寒艾灸什麼穴位

1、脾虛艾灸什麼穴位

1.1、脾虛艾灸解溪穴:解溪穴位於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對消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逐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鐘,堅持1段時間,能夠很好祛濕。

1.2、脾虛艾灸關元穴: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的位置,屬於養生保健的穴位。長時間對關元穴施灸或艾灸有助於調理氣血、補腎固精。逐日可以艾灸10⑴5分鐘,能夠幫助祛濕。

1.3、脾虛艾灸豐隆穴:豐隆穴是脾胃衰弱濕重艾灸重點,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祛濕,效果較佳。

1.4、脾虛艾灸足3里:足3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1,是1個強健身心的大穴,凡是肚腹部位的問題都可用足3里這個穴位醫治。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2、體寒艾灸什麼穴位

足三里是個強身健體的萬能穴,長壽穴。有「若想身體安,三里常不幹」說法。這個常不幹指的是用艾灸條熏灼穴位,使該處的皮膚起水皰,又稱其為「灸花,灸瘡」,這水皰老流水可以及時把脾胃的寒濕祛除,「常不幹」因此而來。有關研究發現,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動和胃的供血狀況,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增強消化能力。

3、體寒的原因是什麼

很多人怕冷,手腳冰涼,在中醫體質學上稱為陽虛體質。陽虛體質就是陽氣不足,體內產生的熱量不夠,陽氣不夠,自然就會出現怕冷的狀態。這種體質的人,女性多於男性,年輕人更多一些。當然也有很多中老年人也有身體寒冷怕冷的癥狀,那麼也是元氣不足的典型表現。中老年人出現的繼發性怕冷疾病,那麼一定與她所患的疾病有關,也就是陽氣不足,身體虛弱,體內由於疾病而產生熱量不夠,久而久之也會導致陽虛。

脾虛的女人吃什麼

1、番薯

俗稱甘薯、山芋、紅薯。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2、薏苡仁

味甘淡,屬性微寒。具有利水滲濕和止瀉的作用。對於腹瀉、食慾下降等脾虛癥狀都適用。薏苡仁味甘淡,屬性微寒;

3、粳米

又被稱為「大米」。性平味甘,對於脾胃以及肌肉的保健都具有益處。可以用來治療、改善因脾虛所致身體消瘦、煩悶、泄瀉、下痢等癥狀。

推薦:粳米粥。粳米50克,葡萄於10克,以適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乾,共同燉煮至稀爛即可。

4、小麥

小麥屬於性涼味甘的五穀類食物。具有健心護腎、清熱止渴的功效。適用於口乾舌燥、心煩不安、食欲不振等脾虛癥狀。

體寒吃什麼

1、適當攝取鹽分。

在中醫中,鹽分有著溫熱身體的說法,所以,適當地攝取鹽分具有調整血液循環的效果。當然,鹽分也不可攝取過多,否則,對健康有所影響。

2、控制水分。

「多餘的水分」是體寒女性的大敵。多餘的水分不僅會吸走身體的熱量,還會使腎臟機能低下從而導致惡性循環,而過剩的水分也會成為下半身肥胖的原因。

3、進食不宜過量。

進食過量不僅會形成肥胖,還會引起體寒。如果進食過多,腸胃活動就會減慢,而血液的大半會在腸胃中滯留。腹部的集中溫熱就會導致手腳的寒冷,所以,進食是以八分飽為佳。

4、女性體寒可喝藥酒

阿膠酒:補血潤燥。

阿膠有很好的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的功效,也是女性強身健體、美容養顏的最佳補品之一。對於月經不調的女性尤其適合服用阿膠,血虛者可用阿膠補益,血多者用阿膠來固攝,血少者用來行血。


推薦閱讀:

4個「生髮穴」
足貼能祛濕排毒?
貼足底一晚,早上全是又黑又油的,說是毒氣濕氣,這個東東到底是不是真的?便宜的5毛一張,貴的要十塊一張,我婆婆曾經買了好幾萬呢。
神奇的是,只有貼在穴位上,才會變黑。找不到理由駁斥

元帥點兵和案上看穴位
常按哪些穴位利於長壽?
睡眠養生關鍵常按4個穴位 中醫教你治失眠

TAG:艾灸 | 脾虛 | 穴位 | 體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