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第八十四集(國語) 視頻、文字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鍾茂森博士主講  (第八十四集)  2010/1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2-213-0084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大家請坐。我們今天繼續來舉行「修行與生活座談會」。首先我們討論在此地同修提出的問題,剩餘時間再來回答網上同修的提問。

  問:這一位同修提到,「得佛受用,徹法源底,常寂光處處現前,大願王塵塵契會」,這是自受用。如何讓他人受用?言思路絕,不可名狀,怎麼幫人,能講嗎?

  答:這位同修所引用的是《中峰三時繫念》裡面的經文。《三時繫念》,我們師父老人家曾經在二00三年講過一次,我自己本人也在二00八年,在廬江實際禪寺複講過一次。這可以說是把諸佛之心要都和盤托出。

  這個開示是中峰國師他的一個等於修學心得的報告,這個自受用是講對自己,他受用是對眾生。實際上自他是不二,自受用才能讓他受用。如果自己不得受用,不可能讓他受用。自己得到受用了,肯定眾生也得到他的受用。在法身理體上分不出自他,分不出人我,是一不是二,這叫得佛受用。佛的受用是他已經了知、證得自他不二的境界。那麼有了這樣的受用會是什麼樣子的?我們沒證得,這很難體會,只能看人的表面是怎麼樣的一個樣子,他這個樣子一定是毫沒有自私自利,他能夠為眾生犧牲奉獻,完全沒有自我,這種人他才有可能稱得上證得自他不二的境界。如果還有自私,起心動念還有一個我,這個早著呢,沒證得,沒得佛受用。所以我們學習,知道有高遠的境界,從哪做起?從放下自己自私自利開始,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貪瞋痴慢。這些東西要是沒放下,別說佛受用,世間聖賢受用都得不到。

  「徹法源底」,這是徹見本性。法就是指一切現象,徹法就是明瞭一切現象的根本由來,這一切法從哪生的,怎麼來的,這叫徹法源底。怎麼生的?大乘經教裡面告訴我們,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是你自己心識變現出來的。就好像一個人作夢一樣,這夢境真有,不是沒有。就像我們現在看到的境界,真有,我們真感覺到了,看得見,摸得著,活生生的。但是這些境界,佛告訴我們都是你心識變現出來的,講得白一點,就是你念頭變現的。因為你有念頭,所以會有境界。

  現在太空物理學、量子力學科學家們都證實了這一點。你看普朗克博士,這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他講過,說他幾十年研究量子得出的結論,這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物質現象怎麼來的?是由於量子波動產生的,它是由動產生的現象。到底什麼在動?普朗克先生說是我們的意識,也就是我們的念頭。念頭一動,這現象就產生,要是不動,就沒有現象,這跟作夢是一模一樣。夢境怎麼來的?就是你的念頭,你有念頭才能作夢。你要沒念頭,那不會作夢,夢境是你念頭產生的,眼前的境界也是念頭產生的。

  所以你明白這個道理,真明白了,這叫徹法源底,知道宇宙萬象到底怎麼來的。我們現在只是知道個大概,聽了佛在大乘經裡講的,明白一點,但是不是真明白。為什麼不是真明白?因為在平常日常生活中,待人處事接物放不下,放不下就不是真明白。真明白的人一定放下了。如果在人事物上面還很在乎,還很執著,對於這些眼前的境界還有控制佔有的念頭,還有很多的幻想,這都沒真明白,沒放下。

  像昨天晚上,我參加胡小林老師父親的超度三時繫念法會。在法會上,我就感覺到自己還是很多妄想,這個妄念習氣很重,你想斷都斷不了,我就明白自己還有很多沒放下。如果真正放下的人,他這心裡真的清淨,一個念頭不生。如果你還有念頭,不能放下,那就是你自己心裡還放不下。當然我想的事,就想著我課程上、弘法上的事。因為昨天本來是跟老法師去做完一時「三時繫念」就應該回來的,結果做了之後,就發心把這三時都做圓滿。本來今天有很多的安排,昨天晚上就有一些安排,還有今天早上一些安排,都不得不推遲,我這腦子裡就想那些事。想這些事說明什麼?還沒放下,你忘了這些一切法都是夢幻泡影,即使你做佛事也是夢中佛事,你把這個忘了。所以你這些妄念相續不斷,佛號就不能相續不斷,不是淨念相繼,是妄念相繼。所以徹法源底這是智慧,真正了知一切法真相,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所以你把念頭真正放下,放下,真不起念頭了,那就是徹法源底的境界,你就叫見性成佛。為什麼見不了性?就是這些念頭,一個一個相續不斷障礙住,不讓你見性。你把它放下,見性了。見性之後,這些境界去哪了?境界都沒有了,就像《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面講的,「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你在夢中有念頭,所以看到有六趣,有十法界;覺悟了,大千世界沒有了,消殞了。消殞到哪去了?回歸常寂光,這時候常寂光處處現前。那個境界你不能想,你一想又是念頭,那常寂光現不了。你不想,這個常寂光自然現前。

  「大願王塵塵契會」,這是以酬願度眾生,你在因地的時候發過的願。像阿彌陀佛,過去是法藏菩薩,他沒成佛,還沒徹法源底,他還有念頭,他發了願,發了大願,等到成佛了,念頭沒有了,可是願力在。這個願力是什麼?打個比方來講,就好像一種慣性。我舉個比喻,人造衛星送上天,這是要靠外力,你得發這個願力,就像推動衛星上軌道那個力量,帶著上了軌道,進入軌道之後,它自然運行,就不用外力了。進入軌道以後,那就是「大願王塵塵契會」,就像慣性在那裡流轉,他沒有念頭。所以阿彌陀佛他不是起心動念要度眾生,要接引眾生到極樂世界,沒有。他是那個願力,因地發的願力成就了,所以在這個境界裡頭「酬願度生」。只要你跟阿彌陀佛願一相應,你就跟他接上了。你怎麼跟他相應?你也發願求生淨土,你就跟他的信息波溝通上,接上了,那他的願力就加持到你身上,到臨命終時,他就會現前接引你。可是他的這些舉動,不起心、不動念。

  所以自受用、他受用是同時的。自受用是他自己常寂光處處現前,他受用,接引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同時的,全在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當中完成,這個境界確實正如你所說的,「不可名狀」,「道可道,非常道」,說不出來。我這講的只是個大概,模模糊糊的說出這麼一點,你能明白多少就算多少,不明白不要緊,你就先把念頭放下,認真念佛求生淨土,你到了極樂世界就能明白。

  問:下面一個問題。現代社會白衣居士講佛經,請您幫忙開示,這樣是否如法?

  答:這個白衣就是指在家的居士,就像我這樣的,你看現在也穿白衣服。這是相對出家人而言,出家人穿緇衣,緇衣是黑色的,或者是染色的,染色衣。我們在家人就穿的衣服會好一點,這樣來區別。

  居士能不能講經?當然可以,早在佛陀時代就有這樣的先例。釋迦牟尼佛是出家人,他講佛經,還有一位跟釋迦牟尼佛同時代的,也成佛了的,是維摩居士,他是在家人,白衣,也講經。你看他講的《維摩詰經》,釋迦牟尼佛派他的弟子舍利弗、目犍連,這些弟子們去聽講,見維摩居士,是用對佛一樣的禮節,也是頂禮三拜,右繞三匝。證明佛法是師道,老師第一大,上台講經的人代表佛來講經,我們敬的是佛,重的是道,所以尊重老師。不管是在家老師還是出家老師,都一樣尊重,這是佛陀當時和他的弟子們就這樣表演。在歷史上白衣說法很多。在《大藏經》裡面,註解經典的很多也是在家居士,就譬如說我們這個淨土宗,清朝的彭際清居士,他這是在家人,他的境界我們相信那也是開悟證果的境界。他寫了《華嚴念佛三昧論》,把《無量壽經》稱作中本《華嚴》,這個話沒有真正入境界講不出來。他作的《華嚴念佛三昧論》,把《華嚴經》導歸到念佛法門,這是吃透了《華嚴經》的精神,所以這些都是大士。

  自古以來註解經典的居士很多,《無量壽經》會集、節校全都是居士。宋朝的王龍舒居士,清朝的魏源居士,還有剛才提到的彭際清居士,還有我們現在讀的,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這些居士全都是在家人。我們師父雖然是出家人,但是他跟的老師,三位老師,兩位是在家人,章嘉大師是出家人,方東美老師和李炳南老居士都是在家人。李炳南老居士就是講佛經的,講《華嚴》,講《楞嚴》,講淨土,這是講經。我們師父跟他老人家學,學了十年,就專門學講經。所以白衣居士可以講佛經,而且講佛經,四眾弟子都有這樣的義務、都有這樣的使命來弘揚佛法,這個我們不需要去分別。

  自古以來白衣說法它有一個慣例,就是居士講經受個菩薩戒,搭個菩薩縵衣上台講。現在都沿襲這樣的慣例。所以師父老人家也讓我去受了個菩薩戒,講《無量壽經》,我都是搭衣講的,這是對傳統的尊重。實際上這個菩薩縵衣,我自己知道,搭在身上是有名無實,受了個菩薩戒那不是真菩薩,假的,還是凡夫。什麼人能夠稱得上真菩薩?至少他見惑斷了,證得初信位以上,這樣的人才能稱為菩薩,最小的菩薩都是初信位。初信位的人都有天眼天耳通,他的知見完全正確。那我們不行,所以我們這是冒名菩薩、泥菩薩。但是佛法要有人講,所以我們講,我們知道自己沒有真正的證悟,只能是什麼?複講。老師怎麼講,我們就跟著怎麼講,講老師的,不敢發揮自己的意見,這樣就沒錯。如果發揮自己的意見,自己沒證得果位,講錯了,那因果可大了。所以要講,但是同時要很謹慎的講,不能亂講,這就對了。

  問:第二個問題。有居士發心提供道場,請老師講授傳統文化,結果一些老師互相指責,令居士們迷惑,如何面對?

  答:這個就是把道理講清楚就行了。弘揚正法,四眾弟子都有責任。當然講佛經,你要說沒受菩薩戒能不能講?其實也能講,就不叫講經了,叫什麼?叫做學習心得報告,我是來講我的學習心得。講課的人,我自己也常常提醒自己,上了台可不能夠有傲慢心,覺得自己能講,了不起了,我來教你們,我來度你們。行了,你有這個念頭,往往很容易墮落。傲慢,這叫增上慢。所以上了台,自己當學生,我來給台下的老師們做學習心得匯報,不敢為人師。你守著這樣謙虛的態度,那就不會出什麼問題。

  問:下面一位同修他的問題是,看過一些鍾博士的講座,得知鍾博士家母慈子孝,鍾博士非常孝順母親,非常聽長輩的教導,母親也嚴格管教,成就博士的今天。當今諾貝爾獎在中國幾乎沒有,國際也流行一個說法,中國學者最缺乏創造力,嚴格管教,一味讓孩子聽話,是否會扼殺孩子創造力、創造性思惟?

  答:孩子在家裡有嚴格的管教,這是一個福報,我很慶幸,我母親對我管教得就很嚴格。母是很慈,但是我(兒子)還不能算是孝,還是在孝道上要繼續努力。所以母親的慈愛,不一定就在於說妳在物質上都給他滿足需求,處處都關懷他的生活,這個不一定是慈。真正的慈,是妳要教養他,讓他走正路,要注重他品德的培養。

  中國的教育方法跟西方確實不一樣。中國小孩從小都得學規矩,學老實,學孝親尊師。剛剛長到七歲大,就得要背書,背書也是一個苦事。天天就得搖頭晃腦在那背四書五經,背完一篇又一篇。好像看起來這中國孩子挺苦的,沒有什麼童年的樂趣。其實他這樣看是看淺了,為什麼?中國的教育是幫助人成聖成賢的,成聖成賢才是得大樂。如果不成聖成賢肯定是煩惱。凡夫一定有煩惱,煩惱結果就是苦。與其讓他苦一輩子,不如就讓他做小孩那幾年苦一苦。小孩能吃苦,到了長大以後他就能得樂。中國的教育注重戒定慧的培養。戒就是規矩,小孩從小就得學規矩。你看《弟子規》就是教你規矩的,教你怎麼做人,怎麼處事接物,怎麼說話。一定要學禮、學戒。有了規矩,人守戒,心就定。心得定之後就能開智慧,智慧不是靠創造性思惟產生的。創造性思惟是你的第六意識,就是你的分別、執著。說老實話,沒什麼創造性,總不外乎就是分別執著而已,那是分別執著在作用。中國人他培養孩子,把這個分別執著控制住,最好把它斷掉,把妄念能夠克制,克念作聖,念頭能剋制住了,剛才講障礙自性的這些障礙就沒有了,智慧一開,可以說世出世間一切法無所不通,這就成聖人。

  那西方的教育,從小讓小孩活潑,培養他的創造力。其實是什麼?培養他的妄想、分別、執著,這對他沒有什麼太多的好處。我自己從小,媽媽管教得嚴,規矩也挺嚴,所以好像沒什麼創造力,很聽話,我媽叫我做什麼就做什麼,叫我讀哪個學校就讀哪個學校,念什麼專業就念什麼專業,叫我出國讀博士就讀博士,叫我當教授就當教授,沒有任何反對意見,老實聽話。走過來之後,發現很多同齡人真的沒有我這麼順。我走的路,大家都說你這走捷徑了,年輕有為,都很讚歎。其實我知道自己並不聰明,智商肯定也不高,很普通的一個孩子長大的,就是因為什麼?很幸運,得到了嚴格管教,所以很聽話,往往走的是捷徑。過去在家裡聽媽媽的話;現在媽媽把我捐出來了,她讓我去跟師父上人學習弘法利生,現在就聽師父話。反正老實聽話就行,學佛最後就是要把所有妄想分別執著都放下,你聽話聽到最後就很容易放下。總是要有自己的見解,那是增長我執,跟佛道愈離愈遠。說老實話,你這樣一直聽話下去,你的心慢慢就能得定,就有點智慧。有智慧,當你處理問題,自己的問題也好,別人的問題也好,來到你這很容易解決。人家覺得要死要活的沒辦法解決的問題,到你這,你可以很容易化解掉。這是你稍微有點智慧就能做得到。

  所以師父上人也訓練我,讓我講「修行與生活座談會」,來回答問題。這些問題都是現場同修臨時交上來的,都沒看過,拿起來就念,念完就能回答。這就是對我自己的培訓,一開始我講這個「修行與生活座談會」,還忍不住,網上的同修問題寄來了,前一天晚上先看看,先預備一下,看有什麼問題,如果答不出來,先去做點準備工作,查查資料什麼的,後來反而覺得這樣答起來並不理想。師父說你要用真誠心回答,反正這個問題來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你就知道多少你答多少,不知道,後面還有師父等著,找他就可以了,所以就咬著牙不看那個問題。

  現在反而不看問題就覺得答起來更順當,完全就是很自然的,大家座談,用真心、真誠心跟大家交流,反而大家還特別喜歡聽,好像回答的也回答得挺好。這是我感覺到師父教的這個法門,你不要用妄想,這個跟學術、跟世間搞學問完全不一樣。那個你是可以要預備的,那是知識性的回答,你懂就懂,你不懂就答不出來,你得預備;這個問題是要用智慧回答的,那你就不可以準備,準備了,完全落在你的妄想分別執著裡頭,你用意識心、用妄想分別執著準備出來的答案,肯定不理想,所以倒不如一切都放下,上了台就這樣跟大家交流。這是學著用智慧,學著用真心,不僅是回答人問題如此,生活也是這樣,工作也是這樣,待人處事都是這樣,用真心,就用現前一念來回答,來應對,用習慣了,你就習慣於用第一念,這才有可能說開悟見性。

  問:下面一個問題。去年青島企業家大會,沒有拜見您,深感遺憾,也辜負了劉總的盛情。周三我將回日本,今天能有幸親聆教誨,感恩備至。底下有三個問題,一、怎樣修學才能早日斷妄想?

  答:這是剛才提到的要學會用第一念,不要落入第二念。但這個也不容易,你得敢,就像我們上台講課,回答問題就不能做準備(你做了準備全落在第二念裡頭,全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用第一念,問題一來你就要去應對,就學著用第一念。問題完了之後,那心裡乾乾淨淨,一點印象都不要留,不落印象。我們待人處事接物都是要這樣,學著不要落印象。這個事情來了,你全心真誠的、慈悲的來對待,處理完了,就把它忘掉,不放在心上,這才行。你看我們師父老人家,一天到晚多少事找他,多少人去會見他。如果他總是要記著,總是要放在心上,那我覺得他太累了,真的會累死人的,你看他天天都瀟灑自在。有時候我們還很關心師父,「師父,您真忙,我都不好意思打攪您」。他還是說,「無事忙,忙無事」。這太有意思了,忙是忙,心上無事。那你就不會累,忙而不累,這是用真心應對一切境界,你的妄想會愈來愈少。

  現在不要談斷妄想,先把妄想降到最低程度。但是這個習氣很重,我們總愛妄想,事情沒來,總要將迎,想好該怎麼去應對,怎麼做好準備;這事情過後了,還反覆的尋思,甚至輾轉反側,在那回味。這妄想斷不了,就是我們不懂得用這個真心。那怎麼辦?用念佛。當你老是打這個妄想的時候,你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這個妄想截斷。不要怕說,我不想它,來了怎麼辦?我措手不及。不要怕,不會的。你就這樣安然的、安詳的去應對一切事。先練習,慢慢你愈練習愈自然,你這個定慧就出來了。往往你用智慧去朗照、去面對,事情處理得是最圓滿。所以不要將迎,也不要回味,就是現前用第一念來應對。如果用第二念,立刻換成阿彌陀佛,把阿彌陀佛提起來,斬斷第二念,不讓妄念相繼,要讓淨念相繼。

  問:第二個問題。念佛或念經時常常會流淚,弟子深知這是慚愧的眼淚。但有同修說這也許是業障,或是什麼魔。弟子很困惑,請開示。

  答:這些最好別放在心上,你放在心上,全成了你的負擔,你落了印象,那就真的是魔,真的是業障。你不放在心上,就不是業障,就不是魔。所以事情來了要淡然一點,要泰然一點。一般來講,念佛、念經流淚,我自己早期都會有,尤其是念《地藏經》的時候,特別喜歡流淚,那是感動的眼淚。這也是善根的發現,很正常,不要在意。流淚就讓它流,不要作意,想我這流淚了,一定是我很有善根,那你這樣作意就不行;也不要作意,我這流淚是不是什麼業障,你作了意那就產生障礙。

  這個原理原則在日常生活與人交往都要運用得上,不要太作意。譬如說,你感覺到某人好像對你有意見,好像他嫉妒你,他跟你作對了。你這樣一想,愈想好像愈真。本來這境界不一定是真的,可是你把它當真了。當真了,你再去想,再去描它,愈描愈深,結果真的見到他好像立刻就起了對立的心理,這反而使這個對立矛盾就加深,因為你作意了。一切法由心想生,你就把這個矛盾對立生出來了。你要是不作意,不放在心上,一切你就泰然一點,來了就來了,去了就去了。你管他心裡是不是真對我有意見,我對他還是用真誠、慈悲。他即使真的對我有對立,都能被我這種真誠慈悲化解開。化解開我也沒作意,也沒有一個念頭想著我現在把他化解了,或者說他現在有對立,我要怎麼去化解他。你看你這全都是用妄想分別執著,那種效果反而適得其反,很不自然。

  問:下面第三個問題,此替一位日本法師問的。他說不吃素念阿彌陀佛,能否往生極樂?

  答:不吃素和吃素這個問題,在淨土經裡面,沒有把它做為往生與否的標準。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講,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你能不能往生,關鍵看你是不是真信、真願意去。首先你得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信你自己本來是佛,信自己佛性圓滿具足,只是現在被煩惱障礙住了,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是把我們這個佛性彰顯出來,所以為了這個我們去往生極樂世界。你真信,信自己往生一定有分,每個人都有分,每個眾生都有分,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本有佛性,所以皆是往生有分。那你念阿彌陀佛,真願意去,也就是你對這個世間一切都放得下,那才叫真願意去。

  我在講課的時候,有時候就問問同修,你們願不願意往生,願不願意到極樂世界?願意的請舉手。願意的請舉手,大家舉舉手看看?你看大家都舉手。當然了,極樂世界這麼好,誰不願意去,對不對?但是是真願意去嗎?我把問題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問,你是不是現在一切都能放得下?你說你還有一樁事沒放下,那你還不是真願意去,你還願意留在娑婆,在這個娑婆世界裡待著。你說「我這好多事沒完成,我怎麼能去?」行了,那就是你還不想去,那個事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反正你就是不想去。

  所以我們師父曾經講過,往生和弘法哪個重要?往生比弘法更重要。要是弘法不能往生,那就麻煩大了,六道輪迴去了,自度都不行,你何以度人?往生是最主要的。弘法那是看緣分,有緣,佛菩薩推你出來,你就得弘揚,但是知道絕對不能障礙住你往生,你看弘法這在世間是第一等功德的事業尚且要放下,更何況其他?還有什麼更重要的事?一切都放下,那你就有把握往生。你要是不肯放下,往生就難了,阿彌陀佛想拔你去都拔不動你,你不肯走。所以全由信願之有無。

  吃素這是慈悲心的流露,知道肉是殺生而來的,所以不忍食眾生肉,這是慈悲。雖然說吃素不吃素在《往生經》上沒直接說明,但你想想,你說我吃肉放不下,我一定得吃肉,那你還有放不下的,你放不下就不能往生。不管你放不下什麼,連弘法放不下,你都往生不了,更何況吃肉放不下?所以真正求往生的人一定是諸惡不做,眾善奉行。除非他不知道,他不知道這是惡,他沒這個意念,那就不能怪他。但是他知道這是惡,他一定願意斷,他要到極樂世界去,要做諸上善人。諸上善人就是第一等的善人,那還有什麼放不下,還有什麼自己的嗜好?一切都能放下。所以對自己而言,吃素念佛,這是很重要的。

  當然,如果是在另外一種情況,譬如說一個人吃肉吃一輩子了,臨終的時候,他遇到了淨土法門,也願意去,但是沒信心,說自己殺生吃肉造了很多罪業,恐怕去不了。那你就得安慰他,你吃肉你殺生做了很多的罪業,你只要真念佛求生淨土,以後別再吃了,現在再放下,念阿彌陀佛,也可以,一樣可以往生。這也是真的,後不再造,就可以往生。所以這是臨終給他開導,增強他的信願,尤其是信心。

  可能有的人說,我現在已經念佛了,我願意求生淨土,我知道吃肉不好,我想吃素,家裡人不同意,沒這個條件,那怎麼辦?那你這是沒辦法,那你當然要恆順眾生,看看能不能吃肉邊菜。如果肉邊菜都不行,非得吃肉不可,那你邊吃肉邊念佛超度這些亡靈,只能如此。如果能自己決定的,自己決定不吃肉。除非自己決定不了,那是在被逼迫的環境下,不得已而勉強如此,但是心裡生慚愧心,向這些眾生懺悔,念佛迴向給牠們。這樣的心也是慈悲,也是跟阿彌陀佛相應,也一樣能往生。所以這個情況都不同,我們重在自己心地要培養真誠慈悲,要放下世間一切的慾望。

  問:下面這個問題是,原來沒有接觸佛的教育,不懂,剛結婚時,覺得還沒有準備好,和先生的第一個小孩就被流掉了,他應該是來報恩的。現在的女兒已經十四歲了。我們該如何做,才能夠對得起那個被我們流掉的小孩?

  答:最好是每天讀經、念佛迴向給他,自己發願求生淨土,以自己修行的功德迴向這個小亡靈,願他也跟自己一樣,念佛求生淨土。自己要向他求懺悔,過去不懂,造了這樣的殺業。墮胎就是殺生,而且是殺人,不僅是殺人,而且是殺自己親生骨肉,那個罪業很大。一定要懺悔,後不再造,這樣妳的至誠一定可以感動有緣的眾生,讓他一起來跟妳念佛、修行,同生淨土,就化解冤結了。但是自己一定要用至誠心,如果妳不是至誠,妳就說,你就別來找我了,我讀一部經迴向給你就好了,那種很輕率的、不是那樣真誠的,很難感動他。一定用至誠,盡自己所能來幫助他、迴向他、超度他,而自己真是求生淨土,不是假的,不是忽悠一下就完了,不是這樣。真誠、至誠就能感人。

  問:下面一個問題。如何消除自己的慢心?如何與人友好的相處?同事朋友做錯事,如何對待?

  答:這個我慢的煩惱與生俱來,不用人教,自然學會,這是很麻煩的事情。傲慢心怎麼樣去降伏?我自己過去也是很傲慢的一個人。這是現代社會,它這個風氣就是這樣,培養競爭,那你比別人強,就很容易傲慢。我這從小到大算是很順利的一個人,讀書也算讀得不錯,出國留學又很快的拿到博士學位,在大學裡教書,美國政府還給我一個優秀教授與人才的綠卡,還年年獲學術的獎,很容易就傲慢,自自然然就覺得自己好像在一個點上強,那處處都強。真正把心靜下來學佛學經教,認識到自己這個煩惱很重。怎麼樣克服?第一個你當然經教不能斷,你深入經教你才能認識自己,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是,一個業重凡夫,學了幾天佛,明白道理了,知道自己過去生中可能還修了點善因,有這樣的好的結果,沒什麼值得傲慢。在煩惱上自己一品都沒斷,有什麼值得傲慢?在修學上一點成績都沒有,你看跟祖師大德比起來,說老實話,給人提草鞋的資格都沒有。所以常常學學這些古聖先賢的典籍,那個傲慢心很容易能夠伏住,不敢起來了。

  凡是傲慢的人是什麼?沒讀聖賢書,所謂不知天高地厚,井底之蛙,覺得那天就這麼大了,自己把天都認識了,那是傲慢,見識短淺、沒有學問,這種人才是傲慢。真有學問的人哪敢傲慢,哪好意思傲慢?所以古人講「學問深時意氣平」,你學問愈深,你的心愈謙虛,你對人處事愈恭敬、愈祥和,不會跟人家起較力、起衝突。你跟人起較力衝突,那是自己傲慢,認為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那就是傲慢。所以平常讀經教很重要,常年天天不間斷。同時自己要天天反省檢點,愈認識到自己有什麼過失,愈不容易傲慢。我常常也是在反省過失的時候,有時候都出冷汗,那汗毛都豎起來了,過去怎麼能夠做出這種事?在人面前還有時候大言不慚,真叫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一個羞恥的恥字怎麼寫的。你只有反省檢點,你真的就慢慢愈來愈覺得自己過去簡直就是無恥之徒,還傲慢?所以平常的修為就是反省檢點,也是常年不間斷。

  我自己有個好處,就是有個幸運的機會常年跟著師父上人學習,聽經教不斷,自己講經、講課不斷。講不是講給別人聽,講給自己聽,提醒自己,自己的習氣毛病很重,你就常常說,常常提起,它慢慢就會淡了。所以聖賢之教很重要,三日不讀聖賢書就面目全非,我自己一日不讀聖賢書就面目全非,不可一日不讀。

  與人相處,最重要的常看人家的長處,不看人家的短處;常念人家的恩,不念人家的怨,你肯定跟人相處得很好。人家對我九十九個不是,有一個對我是好的事情,我就常念著他對我的恩德,九十九個不好的,我就不想它,不放在心上。人家做錯事,我馬上想自己有沒有錯誤,絕對不要去批評指責,常常都是反求自己。見善、見賢思齊;見不賢,則內自省。這個態度養成習慣了,你跟任何人相處都會很好的,你能跟任何人都和睦。

  問:下面一位同修的問題是,有些見了老法師、鍾博士和老師們的人,回到家鄉或寺院,不論出家、在家,有一種特別看不起出家人和在家人的態度,傲氣特別重,認為出家人、在家人都不如他們。今天我親自來,見到老法師、鍾博士和老師們、所有義工,都不是前面回去那些人的做法。我們這次來了十一人,要盡力學到做到,從什麼地方下功夫?有些人講,在家人看不起出家人,大概可能有些出家人也有做得不是很如法的地方,所以就生傲慢。

  答:那麼這種想法罪業很重。要知道法賴僧傳,佛法的住持和弘揚,出家人是很關鍵的,他代表佛法的形象。出家人當然也是人,佛菩薩畢竟是少,凡人畢竟是多,他們也在修行當中,我們不能夠以他有什麼毛病缺點,就看不起他,甚至指責他、毀謗他,那這個罪業很重,為什麼?他代表是佛法,你毀謗他也等於毀謗佛法。所以在菩薩戒裡頭,你看在家菩薩戒特別講到,六重戒裡頭就有一條重戒,就是「說四眾過」。尤其是說出家人的過失,這造的口業很重。即使是他很不如法,他是個假出家人,幹出很多惡業,你也不要毀謗他,各人有各人因果,隨他去好了。那還有很多是佛門真正出家人,我們看他我們讚歎,我們絕不毀謗,絕不批評,維護佛門的形象。不僅是對出家人不能批評毀謗,實在講,對在家人也不能批評毀謗。菩薩六重戒是講的對四眾都不能夠批評毀謗,四眾是包括在家、出家,男女各二眾。

  佛法裡有句話講,「若欲佛法興,除非僧讚僧」。這個僧它是廣泛的意思,包括四眾同修。僧是什麼?僧團裡頭的成員。僧團是四個人以上在一起修六和敬,這樣的團體就叫僧團。在家人四個人以上在一起修六和敬的,也能稱僧團。我們欲佛法興,四眾同修應該互相稱讚,不應該互相批評指責。包括廣義上講的傳統文化教育,都是如此,我們希望儒釋道興起來,也都要在儒釋道裡教學的老師們互相讚歎。當然讚歎,那是出自真誠的讚歎,不是諂媚巴結的那種讚歎。他真有這樣的優點,我們讚歎他。譬如說他很孝順,我們就讚歎他很孝順。可能他有一百個缺點,只有這一個優點,我們就讚歎這一個優點,其他的一百個缺點都不看。我們這樣不僅對於傳統文化復興做出貢獻,而且對他本人來講也是幫助,他會生慚愧心的,我做了一百個錯誤,人家都能夠包容我;我就做了這麼一點好事,人家這樣讚歎我。他就會生起慚愧心,有向善的心,他就能改。

  問:下面一個問題。沒發願受五戒和受菩薩戒,被他人勸說,硬拉去受戒的,能捨掉嗎?受戒內容全不知,破了戒能懺悔掉嗎?如捨不掉菩薩戒,自己發願按戒條去學、去約束自己,行嗎?

  答:如果你對這些受戒內容完全不知,你根本沒受。你既然沒受,談不上捨戒了。受戒是什麼?你真正得戒體叫受戒。你戒體得到了嗎?你這戒什麼內容都不知道,你怎麼能得戒體,你怎麼能受戒?你看像我自己本人,說是去受了個菩薩戒,都是搞個形式。當然形式很有必要,促進內容,讓自己好好學做一個菩薩。菩薩戒六重二十八輕,我就盡量的去守,反正能夠做到的自己盡量的做到,這是有好處的。但是知道自己沒真得戒,真得戒你就是菩薩。我們自己學戒,受了這個形式,好好學。但是你要知道,受菩薩戒、學菩薩戒,前面要有基礎,基礎就是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你五戒做不到,菩薩戒更是假的。菩薩戒叫加行戒,在五戒基礎上再往上提升一步。

  五戒說老實話,都不容易做到,你譬如說就「不殺生」,我現在吃素,我不再殺生了,是不是就把殺生戒持好了?未必。假如你還有瞋恚心,還有惱害眾生的心,你這殺心沒斷。你殺心沒斷,你這殺戒沒有持圓滿。五戒都是如此,可深可淺。那你說我五戒怎麼能持得好?前面還有基礎,基礎是十善,你先得做一個善人。那十善前面還有基礎,《弟子規》和《感應篇》,倫理道德和因果,這個根很重要,你沒這個根,後頭全是假的。

  所以要真正開始學,從哪學?要學戒,從《弟子規》開始學,從《太上感應篇》開始學,然後學十善,學五戒,等你五戒做到了,菩薩戒不難。最重要是你發大心,持五戒未必發大心,真正發起願代眾生受一切苦,願讓眾生得到究竟大樂,「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發起這樣的心,你就是菩薩,你這受菩薩戒就能得戒。所以我們現在按部就班,從基礎學起,重在內容、實質。對於形式我們看因緣,已經做到了,有這個因緣,那就受一個;沒這個緣也沒關係,佛菩薩承認你。

  問:下面第二個問題。我在種菜,上肥施大糞,挖地不傷害眾生。請問受戒的佛弟子能種菜嗎?如果是農村的佛弟子,有沒有資格受菩薩戒?

  答:如果種菜用殺蟲劑,這也是殺生,你要是受戒那就是破戒了,這確實不容易。你看菩薩戒裡面有一條戒,就是不飲蟲水,飲有蟲的水那都是犯戒。你知道那水裡面可能有蟲,你沒把它過濾乾淨你就喝下去了,那蟲子就死了,那就是算殺生。所以菩薩真叫珍愛生命,對一切眾生,哪怕是小到微生物,都是那樣的關愛。所以種菜最好是什麼?種有機菜,不要用殺蟲劑,不要用化肥農藥,吃起來還更健康,何樂而不為?那你說不用殺蟲劑,這菜都給蟲子吃光了。你要有信心,你看我們師父在他澳洲的那個莊園也種菜,專門闢出一塊地,那塊地是專門給小蟲子吃,其他地方種的菜是給人吃的。專門有一個給蟲子吃的小餐廳,讓牠去吃。那蟲子就挺合作,就到小的那塊地裡面去吃,其他地方牠不去碰。你用至誠心跟牠們溝通,牠們會合作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你至誠心連石頭都能感動,更何況那個生物?所以沒做到,沒做到就不要去受這個戒,受了戒也只是形式,沒有實質內容。

  問:第三個問題。我的祖父、父親、我、兒子均沒有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請問,怎麼提倡一條龍的傳統文化教育學校沒消息了,開始建了嗎?我想讓孫子上這樣的學校,孫子現在兩歲了。

  答:我們師父確實提了很久,希望能夠有這個傳統文化教育的學校,一條龍的學校,從幼兒園一直到博士畢業,全是用傳統文化來教育,教育出來的人才那真是聖賢。理念非常好,可是還沒有人去落實。要落實這個理念,真不容易,要有大善根大福德的人,還要有因緣,這因緣和合才能夠實現這樣的理想。所以我們希望真有菩薩出現,來做這樣的一個學校,真正培養救世的人才,這是眾生的福報。

  問:第四個問題。請問我能在任何一個地方再受一次五戒嗎?因為當時受五戒時不知道、不情願,受了戒,又犯了戒。現在聽光碟說了五戒十善的真理,所以願意再受一次戒。

  答:你有這發心可以,但是最重要你先做到,別受了又犯,那就麻煩了。犯戒是雙重的罪業。這五戒殺盜淫妄犯了,這是性罪,不受戒的人犯了也是有罪的;但是受了戒的人還犯,那是罪上加罪,罪加一等,將來就很麻煩,果報很慘。所以先做到,那個形式真的看因緣就行,有因緣可以受,沒有因緣不要勉強。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是一名高三學生,即將面臨高考,我成績屬中等,考重點大學有一定困難。我個人想花兩個月的時間學習電視廣播編導專業,以藝體生類別考重點大學。但家人反對,認為這項專業不符合傳統文化所選擇的專業範疇,並且浪費三分之一的時間做無用功。家人希望我憑自己的努力考學。我很矛盾,不知如何選擇。

  答:聽您這樣講,家人也是在學傳統文化,那你可以多跟家人商量,問一問他們到底希望自己學什麼好。自己將來是什麼樣的志向?你學電視廣播編導專業,是不是將來要走演藝界的,做編導?如果這是你的專業,那你將來要怎麼做,可以跟家裡人多溝通、多商量。當然最好的選擇都是將來能夠弘揚和護持傳統文化教育。

  問:下面一個問題。請問,我初學佛,該怎麼修?聽了老法師《地藏經》光盤,老法師說要從《地藏菩薩本願經》學起,先修心。請問以後該怎麼修?我十三號就要生寶寶了,法師說孩子和我有緣,有善緣有惡緣。我怎麼修把他變成善緣?孩子出生後,怎麼為他修福消業?請開示。

  答:這個修行確實要從地藏本願法門開始。地藏菩薩什麼法門?第一個是孝道。世出世間聖賢教育,都是要在孝道上紮根。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這是學佛、學儒、學道大根大本,地藏菩薩給我們代表,學孝道,不僅是要做到世間孝,還要做到出世間孝。

  地藏菩薩還有一個,這經裡面還講了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因果,你得學因果教育。孝道是屬於倫理道德,還有因果教育。你看這經裡面,「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特別講因果,你造什麼業有什麼報。因果,要是這個根紮好了,人有敬畏心,他就自然不敢造了。所以孝道和因果,地藏菩薩所提倡的,這是很重要的根。

  如何落實?《弟子規》幫你落實孝道,《太上感應篇》幫你明瞭因果。所以《弟子規》和《感應篇》實際上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的落實。當然還有一條,《地藏菩薩本願經》裡講的,就是念佛,「稱佛名號品第九」就是講念佛。他自己本人因地上做光目女、做婆羅門女,都是念佛,他是念佛成就的。所以我們紮孝道的根,紮因果的根,做一個善男子善女人,然後一心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就是地藏法門,這跟淨土法門不二。

  自己的孩子,怎麼樣轉變成善緣?最重要的妳自己要發大心,這孩子來了,跟妳肯定有緣,那妳要發心把他培養成一個聖賢,將來為社會為眾生做奉獻。妳自己好好做,這個妳發了大心,有願力加持,就能轉。願力大於業力,那個願是真的,願就能大於業力,再加上求三寶加持。現在妳還沒有生,還在懷孕期間,最好妳就給他讀經。讀什麼經最好?妳可以讀《地藏經》,《地藏經》真正幫妳的孩子消罪業,增福慧,而且妳生的時候很順產。每天如果能讀上五部《地藏經》,一直讀到生產為止,天天發願來求,求什麼?聖賢出世。妳生了他以後,發大願自己做他最好的榜樣,把他培養好,那妳是功德無量。在臨生產的時候,印光大師講過,到了醫院進了手術室,妳就一直念觀世音菩薩。念著觀世音菩薩可以大聲念出來,不要默念。大聲念,這氣就能順,妳默念,那個氣憋在那不好。大聲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決定是很順利,母子平安。這是印光大師在「一函遍覆」裡面提到的。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是昨天從福建來到這裡,接觸佛法半年左右,有許多迷惑。請教老師,在家居士應該如何如法建佛堂,供養、禮佛?如何皈依,如何為家人皈依,以及為冤親債主和累劫父母皈依?如何在佛堂供祖宗牌位?如何知道自己身上有哪些冤親債主?聽說我奶奶的墓地進水了,不知怎麼辦?

  答:這些在佛法修行上,重要的是你有真誠恭敬的心。在家裡面如何來供養、禮佛,這些形式上的事,你可以到如法的道場裡頭去參學一下,這些都很容易學到。你在我們協會也可以請到給冤親債主有緣眾生皈依的那些文字,最重要你回家真誠恭敬的來做。

  這個祖先牌位就可以安在佛像旁邊,就很好,天天禮佛,也禮拜祖先,孝道、師道都有。自己身上有什麼冤親債主,你就不要放在心上。也有不少同修來跟我講,他身上這也不適、那也不舒服,可能很多眾生。我說你別老這樣想,你這樣老想,他真的就愈來愈多,心想事成。那實在上來講,哪一個人身上沒有眾生?有形、無形的很多,有形的那身上有寄生蟲,有很多細菌,那都是附身。那無形的眾生當然也有,《感應篇》上講的人身上都有三屍神,每個人都有;《華嚴經》上講,兩肩上都有同名、同生二童子,記錄人的善惡;頭上三尺有神明,家裡面還有灶神,眾生可多了,有些還叫不出名字的,都是跟自己有緣的。

  他們確實有,可是我們不要念他們,我們念阿彌陀佛。把佛放在那不念,你老是念這些眾生,愈念眾生愈多,愈念身上愈不自在,為什麼不念佛?所以不要把這些放在心上。有的人還跟我講,說我身上有眾生,我聽了,好,那就一起念佛就好了!還說我後面跟著一大堆,好,那就正好,我們一塊修行,我講課他們也能聽。所以有時候在講堂裡面沒人聽課,我心裡也沒有什麼覺得不舒服,反正還有些無形眾生聽,大家一塊聽,一塊學佛,一塊得度。可是我們不要老是把這些疑神疑鬼的念頭放在心上,一心念佛,一心為善,就很好。我們講這個人陽光,陽光心理,看上去也很陽光。這是什麼?他沒想陰的東西,老是想著陰的東西,他人就陰,沒有陽光。

  奶奶的墓地進水了,那你可以去維修一下。維修好了之後,你可以念佛迴向,念經迴向,這就好了,盡到人力。

  問:下面一個問題。有些老師不參加論壇講課時,很能行為世範。隨著參加幾場或多場論壇,眼看著德行不僅未能長養,還貢高我慢,使主辦方很迷惑。如何才能真正保護好這些老師,同時呵護大眾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對傳統文化的信心?

  答:你提的這個問題確實非常的重要。現在很多論壇也請我,我都不敢答應,就是怕自己什麼?功夫沒到家,德行不夠,名聞利養現前了,生貢高我慢,生貪著,那就是墮落。在這個聖賢教育上墮落,那個因果就很慘。為什麼?聽眾他們看到你,簡直把你當聖賢一樣,你這一墮落,那不僅你自己形象受損,那還是小的;大的方面,整個傳統文化聖賢教育形象被破壞了,這叫以身謗法,沒弘法就謗法,那個罪業就重。

  所以我們這些講授傳統文化的老師,真的不敢隨便接受別人的邀請。我自己給自己訂下一個規則,我只接受老法師指定的,讓我出去講,我才出去講;老法師不吭聲的,不同意的,那我絕不出去。這一個是尊師重道,處處得請示自己的老師,第二個更重要是保護自己。所以有時候真的很不好意思。因為主辦方辦論壇他也是一片苦心,這是個好事情,推動傳統倫理道德教育,真的是可以幫助社會。但是確實現在老師很少,像我這種三等三的老師都常常被人拉著,老是出去。人家那是千里迢迢來啟請,甚至來兩次三次,真的拒絕都很不好意思。但是有時候真的是沒辦法,自己確實是德行不夠,學問淺薄。

  現在這講的,好像大家聽了很感動。實在因為自己德不夠厚,學問不深,力度是很有限的,而且不能持久。最好的方式就是我們待在老師身邊。我現在就在這裡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天天講課,把這課程送到網上,或者製成光盤去流通,給大家參考,這可以說兩全其美了。在過去是沒辦法做到的,沒有這些網路,沒有這些技術,那是做不到的,那隻能是你來這大家一起修學可以。現在不敢出山,什麼時候能出山?老師同意就可以。那老師會負責任的,我真墮落了,老師讓我出去的,那他要負責任。老師會看到,你這不行了,他會把你叫回來,他不讓你出去了,你就得老實聽話。你要不老實,你一味走自己的路,肯定墮落。

  所以在古時候的標準,什麼人能出來講經弘法?一定是開悟的人,見性的人。他的知見那是佛之知見,而且他們斷了煩惱,絕對沒有傲慢,傲慢屬於見思煩惱,貪瞋痴慢,這是見思煩惱,他斷了,斷了的人沒問題。沒斷就很容易出問題,因為什麼?有緣來勾引,煩惱種子很容易就起現行。所以我們只能自己伏住它,遠離這個緣,伏住自己的煩惱。

  當然這種論壇還是應該多辦。現在社會簡直是,倫理道德教育大家都已經非常淡漠了,再不去倡導、弘揚,那是會存在很大危機。這確實也是兩難,我們要弘揚要推廣,這邊又沒有老師,真正有修有證的老師找不到一、二個,那怎麼辦?可以多在遠程教學上去考慮。老師可以不用很多,但是用遠程的教學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另外也可以用光盤,我們做光盤來流通,大家來學習。大家雖然不能夠聚在一起學,每個人在家裡自己看光盤、看書,他也一樣能夠學成功。如果說見到這些老師起了煩惱,起了傲慢,那我們應該保護他,不要讓他出來。你再讓他出來,那是害了他,推他進深淵。他本來是很好的,本來是能成就的,結果就被這些名聞利養給害了。我們就要有慈悲心,幫助他,讓他有一個成就的這麼一個因緣,讓他先成就自己,看著他沒有煩惱了,你可以請他出來講。一出來心又動了,這個煩惱又起來了,立刻把他送回去。這是保護老師,也保護信眾,保護大眾的信心。

  確實現在真不容易,到處都缺乏老師,到處都很想推廣,苦於沒有師資。所以我聽說有同修他們想構建這種網站,跟我們佛陀教育協會做聯網,我覺得這個事情也是好事,能夠多推廣。我們老法師的光盤,老法師那決定是我心目中有修有證的大德,他講的都是正知正見,老人家可以足不出戶把聖賢教誨送到你家裡。我想這個遠程教學,應該是將來弘揚聖賢教育的一個方向。

  辦論壇可以說主要的是宣傳的效果,讓社會大眾知道傳統文化挺好的,產生學習的興趣。但是後續必須要靠經典,要靠持久的經典的學習。不管是儒家的經典,還是道家、佛家的經典,要有老師講,大家一塊學,不斷的深入,持之以恆,那才可能有一點成就。論壇那是談心得報告。我自己本人就覺得在論壇裡面講,講三個小時、六個小時,也就差不多了。再講得多了,有點不好意思再講。自己都沒有什麼修證,講什麼?不如講經典,講經典我是不膩味的。你看我這四年來講的經典,儒釋道的這些典籍,已經超過一千五百小時,一點不乏味,而是愈講愈來勁。經典是聖賢人的智慧,我們講他的智慧,不是講自己的心得。自己也沒什麼心得,把聖賢人他們的那個境界跟大家分享,那味道是無窮盡。

  問:下面一個問題。昨天我來到協會修學,吃了一天素食。但回去時候買了一盒芒果咖喱來吃,吃完後一看成分,裡面有魚膠粉,請問是否破壞了今天素食的功德?

  答:你對這個也不用太在意,素食我們一定要好好的在自己身上落實。但是偶爾不小心沾了點肉、沾了點葷腥的東西,也不要耿耿於懷,那以後注意就好了。真正什麼叫功德?清淨心就是功德。你老是在那重複,在那想、疑慮,那就把清淨心失去了。以後注意一下就好了,不要太作意,不要落印象,這叫功德。

  問:下面一個問題。有一天早餐我吃菠蘿油,就是菠蘿包夾的一層很厚的黃油。本以為這是素食,但師兄告訴我這片黃油是奶製品,為了它能更好吃,廠家往往會在裡頭加骨膠原,是動物的骨頭膠原物。我的問題是,做為素食者,是否三餐都自己去做才保險?

  答:那當然,你三餐都自己做是很保險,那你想保險就自己做,自己做確實也衛生,乾淨。如果你要堅持嚴格的素食,你要是疑心那個東西可能有動物的製品,那你就不要買那個東西吃就好了,總要讓你心安就行。學佛沒別的,不就求個心安?如果你持這個戒,堅持素食,愈堅持愈不行,那你這個方向就搞錯了。持戒是得定的,讓你心定下來。持殺戒,不殺生,沒有惱害眾生念頭。我只要能不惱害眾生,盡量的防範就好了。偶然的,萬一沒有注意到吃到了動物的肉,你別放在心上,立刻念佛給牠迴向就好了,你不是有心吃牠的。

  問:我十三號要生孩子了,已經有一個兒子快六歲了,他不是很聽話,我脾氣不好,老打他。請問怎樣教育我的兩個孩子,為孩子消災祈福?

  答:千萬別生氣。教育孩子不是靠生氣就能教好,愈生氣愈教不好,一定要有耐心,自己要有修養。妳就帶著孩子好好學習,先從《弟子規》學起,然後學因果。六歲的孩子也應該懂得點事理了,可以學因果,給他講點因果的故事。最重要妳自己真正做到,妳做到一條,他就能學到一條;妳自己都做不到,妳讓他學,是很難學到的。所以妳想讓他成為什麼樣的人,妳自己先成什麼樣的人,這是教孩子的原則。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已經了解了紮根教育的重要性。可是有老師提醒我,來不及了,二0一二年就在眼前,眼前要做的是趕緊念佛,學習《無量壽經》,起信切願。那麼剛剛學習了一點《弟子規》,能否一邊學習《無量壽經》,一邊學習《太上感應篇》和《十善業道經》?

  答:要往生極樂世界,最重要的你要做善男子、善女人。《阿彌陀經》講得很清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至「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很清楚,第一個就是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你做到沒有?然後才執持名號。這個聞說阿彌陀佛,這是指你學淨土,你學《無量壽經》,你生信、生願,但是前提條件你是個善男子、善女人。

  紮根就是幫助你成為善人。你要是善人沒做到,那說老實話,你執持名號,即使執持到一心不亂,你這個功夫已經達到了像蕅益大師講的,如銅牆鐵壁一般,風吹不動,雨打不濕,最後還是不得生。為什麼?那個善沒有,跟阿彌陀佛不相應,跟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也不相應,去不了。所以先得修善,把這個心轉成善,這三個根就是讓你轉這心的。

  轉的方法,每個人根性不同,所以方法也不一樣。有的人他學了《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他善根很厚,一下子他就轉了,他真的不起惡念了,就是善人,他執持名號就成功了。有的人,他就是光靠執持名號他降伏不住,他的習氣很重,他覺得要修三個根,按部就班的來學,那就得從《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這樣來修,根性不同。

  大類來分,我們師父也講過,如果你是一位老年人,六十歲以上,現在要不要從《弟子規》、《感應篇》一步步這麼學?可以不需要,你就從《無量壽經》開始學。用《無量壽經》同時幫你紮三根,《無量壽經》裡頭也涵蓋三根,特別是第三十三品到第三十七品,這幾品我們師父老人家讓我們做為晚課來讀誦,就是用來檢點反省的,尤其第三十五,「濁世惡苦第三十五」,那就是講五戒,那就是紮根,你用它來對照。所以《無量壽經》裡面涵蓋三根,你要是覺得三根還是好像沒辦法落實,《無量壽經》講得有點籠統,那就去讀《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所以這個聽經很重要,聽經給你講得很細,你就讀《無量壽經》、聽《無量壽經》,你聽得很細,你自自然然也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都聽進去了,你這三根不也就紮好了?你就是善人了,你執持名號你就往生了。

  年輕的人,師父老人家就建議,還是按部就班,先從《弟子規》開始。因為什麼?年輕人跟年老的人,總是心理上有點不一樣。年老的人,已經像落日,日薄西山,準備撒手塵寰的人,對這個世界沒有太多的幻想,沒有什麼憧憬,也沒有什麼要求,要了了,所以他這個歸宿的心理很強,他要回歸。但是年輕人不一樣,年輕人風華正茂,很多憧憬、很多理想、很多壯志,他在這世間還要走一段。你讓他「現在你就好好老實念佛求往生」,他的心不甘,怎麼辦?就讓他先從《弟子規》,做人,把人先做好;然後《感應篇》,把心修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慢慢來做;做到最後,到六十歲,一部《無量壽經》念到底,也求往生。師父開出的法門對每個人不一樣,看自己根性如何。

  現在的時間到了,問題還有不少沒答完,看看下次,下次能再給大家做匯報,每個禮拜天都有「修行與生活」。今天講得不妥之處,請諸位法師大德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當偶像是怎樣一種體驗?
後半生,享受生活就是最好的養老方式!這9點你都做到了嗎?
一首詩詞,一種理想的生活
U遞大家覺得可信度有多少?3級返佣,每級返7元,上不封頂,有點傳銷的味道?
49歲的她曾為愛下嫁影帝,17年如詩婚姻生活,卻被愛寵成了幸福少女!

TAG:生活 | 視頻 | 修行 | 文字 | 國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