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秘奧剖析 常見的錯誤有那些?

太極拳秘奧剖析《太極拳秘奧剖析》,曹樹偉著。香港中文大學1992年出版。曹樹偉(1933一)、上海人。1947年拜葉大密為師學習太極拳。1962年在滬以教授太極拳為業。1976年去香港,創辦「曹樹偉太極研究學院」。其師葉大密先生(1888一1973),又名百齡,浙江省文成縣人。初習溫州小八卦拳。1917年拜田兆麟為師習楊派太極拳,1927年拜李景林為師習武當劍,1930年後又獲得楊澄甫教授拳技。他以太極拳經典拳論為指導,結合諸師所授太極拳術以及武當劍法,所演太極拳勢別具風韻,人稱葉派太極拳或楊派葉式太極拳。《太極拳秘奧剖析》共分8篇,每篇各有若干子題。現擇要做一介紹。一、認識篇,含3個子題1、太極拳主要的內涵太極拳是一門內涵豐富的東方文化藝術。太極拳的哲學內容主要是「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以及「立身總須中正安舒」,反映出中國古人的宇宙觀,一切都是從無到有,又從複雜回到平靜的思想,包括了早期的相對論和中庸之道。太極拳演練要求「動中有靜靜猶動」,綿綿不斷地動作有著音樂的旋律,舞蹈的節奏美,是一門美妙高超的藝術。太極拳強身健體和技擊功夫符合生理學、心理學和物理學等方面的科學原理。全面地了解繼承太極拳,是每一位喜愛太極拳人士應有的態度。2、為什麼定名做太極拳在介紹「太極」一詞出自《易經》,以及若干太極圖的內涵及變化後,作者指出王宗岳的《太極拳論》是最高的理論文獻,太極拳的多姿多採的動作變化,都是由陰陽相互的配合、變化而產生的。3、無極和無極式的鍛煉要「中正安舒」。其標準是人體的「三點一線」。即頭頂的「百會穴」,腹部中心的「丹田穴」,腳心的「湧泉穴」。這三個點通過意識的支配暗自合為一條直線。這三個點合成的「中正」線必須在高度放鬆舒適的情形下得到,才符合「立身中正安舒」的要求。這種頭頂青天,腳踏實地的氣勢,可使人放鬆到進入真正的「無極」狀態。二、規律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有規律的,太極拳也不例外。作者介紹的有關太極拳的一些主要規律是:1、完整一氣中的兩個秘密——「上下相隨」和「左右相連」。要練好一套真正的太極拳。第一個關鍵就是要培養練習完整一氣的功夫,為此。就要掌握「上下相隨」、「左右相連」內中詳細情形,演變經過,以及這兩者之間相互結合的關係。(1)「上下相隨」的概念和練法「上下相隨」指演練太極拳時,由下至上,從上到下經常保持著緊密聯繫。「其根在腳,發之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九節勁——腳、膝、胯、腰、背、肩、肘、腕、指必須節節貫串。要順序貫串,不可跳越、遺漏。作者通過「左摟膝拗步」拳勢和圖片詳細闡述了前弓後箭步九節勁的節節貫串。又通過「手揮琵琶式」介紹了另一種不同步法的「上下相隨」。(2)「左右相連」的概念和練法練習拳勢,要在保證中正安舒的軸心線轉腰帶動下,兩手兩腳互相合理地連絡和配合。除了四肢產生的兩個左右、陰陽、虛實轉換,連成一片的平面圈外,腰部也有左右相連的問題。腰部的左右轉動是帶動左右手,左右腳連成一片的關鍵圈。作者通過「攬雀尾」右掤變左捋的一組拳照,剖析了左右兩手相連成一片的圓形圈。「上下相隨」和「左右相連」,必須「主宰於腰」,當虛實、左右、上下、前後將變化未變化前的一切決定因素,都和腰的轉動(軸心線的轉動)密切相關。2、「逢轉必沉」是另一個秘密作者說,「逢轉必沉」是乃師葉大密先生的一句名言,因為這句話包含了許多太極拳的奧秘。「逢轉必沉」就是在轉折和轉變時「一定要先沉一沉」(即松沉)。太極拳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時而巨浪滔天,時而小浪連綿。太極拳演練時的「逢轉必沉」在前後、左右、上下、鼓盪進行時,呈現出生動靈活的沉穩。作者認為「逢轉必沉」,可以更好地做到「蓄而後發」的「蓄勁」;做到穩實下盤,才能收到節節貫串、完整一氣的功效。作者通過從「擠」式變「按」式的變化轉換,具體地闡釋了「逢轉必沉」的運行過程和其重要作用。三、健身篇l、內氣通暢依據中醫學著重闡釋任(陰脈之海)督(陽脈之匯)二脈的重要性,與打通任督二脈的「捷徑」。練太極拳正確地做好「立身中正」(三點一線)是最易打通任督二脈的一條捷徑,也是最容易收到強身健體功效的一種好方法。2、不斷的放鬆放鬆是練好太極拳內功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放鬆,內氣就無法在最佳狀態下運行,就無法達到「氣遍身軀不稍滯」。放鬆對驅除疾病恢復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起著重大的作用。經驗證明:樂觀積極的心理有益於治癒醫學上認為不治之症。練習太極拳「用意不用力」放鬆的方法恰恰可以培養人的樂觀和堅強的意志和力量。3、主宰於腰「腰為腎之府」,整套太極拳。是在不同程度的轉腰運動的帶動下進行的,除了可以強壯腎臟之外,還可增強其它內髒的功能。練太極拳要「立身中正」,腰的轉動是在「中軸線」基礎上的轉動,並非亂動。腰部內為丹田,是人體重心所在,在「軸心線」不變的情況下進行連綿不斷,多角度的轉動,不僅可以達到穩定自己重心,起到內外平衡的作用,而且還可以培養出自己高度靈敏的反應能力。4、交叉神經不斷得益練拳在軸心線不變的狀態下,不斷地左右轉動,變化虛實,要注意左手實,左足虛,右手實,右足虛,如此練太極拳時上下虛實的不斷變換,此消彼長,交叉神經得到鍛煉。交叉神經是僅次於中樞神經的重要神經線。在太極拳運動中常處於平衡狀態,能加速全身血液循環,有益健康。四、功夫篇練習太極拳要高度放鬆,集中,用意不用力,中正安舒,完整一氣,節節貫串,主宰於腰,氣沉丹田,一切動作都要由中心軸線和腰轉的帶動下完成。這些原則在獲得太極拳功夫方面,也同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作者通過文字和拳照詳細的闡述了「上下相隨」節節貫串,完整一氣,在意識導引下九節勁的節節貫串,完整一氣的練法和在技擊中的作用。作者還通過公式:A(功)=F(力)×V(速度)×T(時間)進一步剖析了太極拳的力、速度和時間等問題。他說,每個人的體重是最基本的力,普通人的體重最少也有一百磅,如能做到完整一氣,一動無有不動發揮的力將大大超過體重的力。「力」乘「速度」和「時間」(請讀者注意,作者說的力、速度、時間,不是一般人概念中的力、速度、時間,而是通過太極拳正確練習獲得的力、速度、時間)在「太極圓」中予以體現,才能柔化剛發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

五、太極拳的氣和氣功本篇介紹了歷史悠久的導引術和氣功種類,太極拳走架時動作和呼吸的關係;太極拳「氣沉丹田」和「主宰於腰」的結合。他說:「在我的體驗中,推手的時候,當丹田的中心點高度集中後,向對方的重心點或某一點,像光束似的直射出去……它可以像子彈一樣直穿而過,從而將對方遠遠拋出。」六、藝術哲學篇作者認為好的太極拳,是屬於藝術範疇的。太極拳的藝術,不是舞蹈、音樂、詩畫,不可把他舞蹈化、體操化。太極拳的藝術是「功夫藝術」,其特點是在中正安舒的情形下,走架,用意不用力,節節貫串,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動靜,虛實相互配合變化,衍化出多姿多彩內容豐富太極拳勢。在理論上,太極拳理論溶合了古人的宇宙觀和天體觀。如「立身中正安舒」符合中庸之道,做事冷靜(安舒放鬆),在處理複雜事物時,保持自我「中正」,就不會偏激,也不會無原則,不過剛,也不會軟弱無為。保持「中正安舒」,在花花世界裡,經常保持一個清醒的自我,不為不良之事物所引誘。加強藝術和哲學方面的修養,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改進,研習太極拳也應注意這兩方面的修養和提高,如此,練習太極拳就不會走向逞匹夫之勇的誤區。七、源流篇在介紹多種說法之後,作者認為任何拳種都不可能創造發明自一個人,較合理的應該是:「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總結,再通過有大智慧的人的改進,才成為不同時代里的傑出代表者。」對任何一門學問,應該尊重和了解它的歷史。從中吸取和學習它的真正內涵。「學太極拳最主要的目的是強身健體和有沒有學到真正的太極拳精神原則,而千萬不要以哪門哪戶來炫耀所謂的"正宗』。因為真正的正宗是看符不符合太極拳古典理論中講的精神原則,而不是以門戶派別來決定」。八、基本術語篇l、步法方面,著重介紹了「前七後三」的「弓箭步、前進步、倒退步、墊步、扣入、撇開等步法的正確練法和容易出現的偏差;2、身法方面,著重介紹了胯的「開」、「合」和肩的「前靠」、「後靠」等有關練法;3、手法方面,著重介紹了掤、捋、擠、按、采、挒、肘、靠、截、抹、穿、抄、撒等手法的運用;4、眼神方面,介紹了眼神在走架中的運用;5、方法方面,著重介紹了「手臂橫截」、「回身後穿」等練法。九、我這套拳架的介紹作者認為目前流行的楊澄甫式太極拳「特點是舒展大方,但是由於內容上收斂含蓄。不容易看到任何東西……對於初學拳的人,不明含蓄內容所在,就練不出那股宏偉的氣勢,卻變成了"擺姿式』的太極拳。尤其在一式與一式的連接方面,過分簡化,就將綿綿不斷的太極拳練得斷斷續續,無內涵可言。這就是目前大多數練習楊式太極拳的一個時弊」。而葉大密式的太極拳拳勢之間的過渡卻交代得細緻和含蓄豐富。因此,作者教授的拳勢,百分之九十採用楊澄甫拳勢,百分之十取自葉大密的拳勢,是二者拳架的綜合。作者介紹了乃師葉大密的葉式太極拳,「不僅式式點到,氣勢十分壯觀,連每個過渡式的用意都交待得清清楚楚,是完全符合《太極拳論》的精神和要求的。」本書介紹的太極拳勢「是在楊式基礎上,將每個姿式的標準點和路線總結了出來,也在綿綿不斷、節節貫串等方面力求具體地體現出來。」十、太極拳架套路本篇通過拳照和文字介紹了88式楊派太極拳的具體練法和要領。解釋具體細緻是本篇的亮點。此外,本書在「書前的話」和「後記」中陳述了自己習拳教拳經過和體會與本書出版的情況。在《我的師父葉大密先生》中。詳細地介紹了他的老師葉大密的情況,是一篇研究太極拳家葉大密的珍貴文字。近些年出版的太極拳書籍中,介紹「楊派葉式太極拳」的著作較少。曹樹偉的這部《太極拳秘奧剖析》所述雖非葉式太極,但吸收了不少葉氏太極精髓,客觀上為我們提供了研究太極名家葉大密太極拳造詣的資料。

練太極拳常見的主要錯誤有那些?任何人練太極拳開始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錯誤,不斷的糾正錯誤,水平就不斷提高,糾正錯誤的過程也是個鍛煉的過程,所以練太極拳不能怕出錯而縮手縮腳,要大膽動,太極拳順應人體規律,你練的舒服狀態,就是對的狀態。但總結一些出錯的規律可能會又助於大家的練習,在練太極拳的過程中,最常見的錯誤有這麼幾點:第一是急於學多的動作,造成動作規格練的不紮實,不到位,你動作做的不充分,勁力沒展開,效果就不充分,克服這一點的關鍵在開始學習時不要急於學動作的數量,要求質量,而且始終僅僅抓住規格這個要點,貫穿於練拳的全過程。  常見錯誤的第二是,練拳時心不靜。太極拳是身心並練的運動,心靜則氣順,前人在說及修養時有話叫「偷得浮生半日閑」,我們在練拳時要偷得半小時閑,拋開一切雜念,專心練拳。太極拳區別於其他運動的特點之一是對性情、心境的陶冶。

  第三個常見錯誤是,套路不連貫。每個動作倒是做得不錯,但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續性平滑不夠,太極拳的套路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不是一個一個實體的連接,轉折處處理不好,拳的韻味就出不來,你練的也就不舒服。所以要細心研究每個式子之間的連帶關係,認真處理好過渡,這樣太極拳就成了一個圓。  第四個常見錯誤是僵硬。有的人柔軟性不夠,練拳時硬來硬去,好像長拳慢練。要克服這一點,可以先練一兩個單式,反覆把太極的感覺練出來,在練其他動作。  第五個常見錯誤,是「軟」,有的專家稱之為「病態練拳」。太極拳柔和歸柔和,但她畢竟是武術,是「柔中寓剛」,人越練越精神,您別越練越萎靡不振就不對了。所以練太極拳時儘管「靜」,儘管「松」、「柔」,但「靜中生動」,鬆柔中含張力,精神飽滿,精力充盈的,術語叫精神能「提得起」。  第六個常見錯誤就是交代不清。交代不清是練拳者對身體各部分的位置、路線不很明了。太極拳走的是圓形,動作在空間上沒有象算術那樣精確地以幾度幾度來定位,那樣就死板了。但行拳的手、眼、身、法、步還是非常清晰的,你不能比劃個大概,特別是學習初期,寧可失之板 ,不可失之亂。 練的功夫深厚了,有的老拳師,圈越練越小,重意不重形,那是高級境界的事。養生之生活起居全攻略合理地安排起居作息,妥善處理生活細節,保持良好習慣,建立符合自身生物節律的活動規律,以保證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的方法,謂之生活起居養生法,又稱起居調攝法。生活起居養生涉及起居有常、安卧有方、不妄勞作、居處適宜及衣著宜忌等內容。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指日常作息時間的規律化。起居作息要符合自然界陽氣消長的規律及人體的生理常規,其中最重要的是晝夜節律,否則,會引起早衰與損壽。古代養生家認為,春夏宜養陽,秋冬宜養陰。因此,春季應「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夏季應「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成秀」;秋季應「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冬季應「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有所得」。

安卧有方

睡眠是人的一種生理需要。人在睡眠狀態下,身體各組織器官大多處於休整狀態,氣血主要灌注於心、肝、脾、肺、腎五臟,使其得到補充和修復。安卧有方就可以保證人的高質量睡眠,從而消除疲勞,恢復精力,有利於人體健康長壽。若要安卧有方:

第一:必須保證足夠的睡眠。一般說來,中老年人每天睡眠時間以8~10小時為宜。

二是:要注意卧床宜軟硬適宜,過硬,全身肌肉不能鬆弛得以休息;過軟,脊柱周圍韌帶和椎間關節負荷過重,會引起腰痛。

三是:枕頭一般離床面5~9cm為宜,過低,可使頭部血管過分充血,醒後出現頭面浮腫;過高,可使腦部血流不暢,易造成腦血栓而引起缺血性中風。

四是:要有正確的睡眠姿勢,一般都主張向右側卧,微曲雙腿,全身自然放鬆,一手屈肘平放,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這樣,心臟位置較高,有利於心臟排血,並減輕負擔,同時,由於肝臟位於右側較低,右側卧可使肝臟獲得較多供血,有利於促進新陳代謝。在長壽者調查中,許多長壽老人都自述以右側弓形卧位最多。古諺也說:「站如松、坐如鐘、卧如弓」,「屈股側卧益人氣力」。

五是: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晚飯不宜吃得過飽,也不宜吃刺激性和興奮性食物,中醫認為「胃不和則卧不安」。睡前宜梳頭,宜用熱水浴足。

謹防勞傷

包括慎房帷及勞作傷。慎房帷,這是保腎固精、避免生理功能失調的重要措施。一方面要順應天性,不宜禁慾,但另一方面也要節制房事,保精養生。防勞作傷,這是維護強壯機體、避免形傷的重要措施,在勞作中,要堅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的原則,注意適度的勞動,不能逞強鬥勝,切忌久視久坐。

居處適宜

人離不開自然環境,中醫很早就提出了人與自然相生相應的「天人相應」學說。《內經》在總結環境對人體健康與長壽的影響時指出,「高者其氣壽,低者其氣夭」。說明住處地勢高的人多長壽,而地勢低的人多早夭。為何地理環境不同,壽命長短不一呢?因為地區不同,水土不同,水土與水質對食物構成成分及其對人體營養的影響很大。同時,氣象條件的差異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不一樣。在寒冷的環境中,細胞代謝活動減慢,人類的生長期延長,衰老過程推遲。

我國人口普查表明,居住在高寒山區的新疆、西藏、青海,無論是人群中百歲老人的比例還是老年人口的長壽水平,都要高於國內其他地區。此外,居室的採光、通風、噪音和居室內外的環境美化和凈化,與人的健康和長壽也密切相關。

衣著宜忌

衣著服飾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是與衣服的寬緊、厚薄、質地、顏色等密切相關。古今養生學家認為,服裝宜寬不宜緊,並提出:「春穿紗,夏著綢,秋天穿呢絨,冬裝是棉毛。」內衣應是質地柔軟、吸水性好的棉織品,可根據不同年齡、性別和節氣變化認真選擇。同時,要特彆強調「春不忙減衣,秋不忙增衣」的春捂秋凍的養生措施。

罕見的太極拳秘訣,誰能悟透,必成高手!秘訣云:太極法門,動靜隨心,往來運氣,貼背而行,前進後退,虛實分明;起落轉換,隨遇平衡,順截引放,守我虛靈,有容忘欲,大道無形!太極本無拳,動時求平衡,敵來以空象,手去用潛能。虛時形無體,實到體有圓,捨己從人事,由己意纏綿。推手推到合適、圓活、靈敏這是自身的協調,這樣只不過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功夫,另外三分之二是在同對方的協調上,這三分之二里一半是跟對方同步;另一半是跟對方不同步,是同步中的不同步,絕不是反步!這時便有了順截引放、守我虛靈的效果!

太極功夫,一有全有,一無全無!後三分之二的功夫只有從上下相隨求得,還只有在前三分之一純熟之後才能練!因為前三分之一純熟之後才會有:運轉丹田勁不散,形浩然、真力聚,急應緩隨心等閑的素質!悟陰陽以養性學懂理論知識,領會虛實變化規律,一點一滴,一絲不苟;容天下以識大,----練習太極推手---捨己從人容納對手---因勢變化,從容不迫;閱真柔而知剛。----真正太極功夫---心領神會水的屬性---遇物受形,隨遇而安。

真柔者水也,一招一式走架子,象流水一樣遊動自然,使自己在任何狀態下都可以走得過去,身體的任何部位都會產生相適應的狀態,這便是水能隨遇平衡的適應性、包容性和無形無象。至於剛,簡而言之就是水的衝擊性太極拳練到純熟時可以形成勁浪,用水浪做比喻應該是最恰當的。

行拳如在白雲中,人自無心拳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雲明月任西東是屬於無為而為的東西!這種狀態下出來的東西,一定是好東西!做到意之所動、氣之所指、神之所往、形之所趨、力之所致、法之所隨;意若靜、氣則定、神乃閑、形必合、力定聚、法無為。它們互為因果,不可分割!這才是我們真正所需要的"內力"!掤勁---自己活動的房子,是用來承受對方施於我的勁力。改變對方勁力的方向,改變對方勁力的作用點!這就是 "活動的房子"(掤勁)的作用。

掤勁這個活動的房子,是一個球體。我們練習太極拳,就是調整好我們的房架(骨架),使我們自己這座房子(棚--自己這個整體勁),能經受得起風雨.刻苦鍛煉,認真揣摩,裝飾好自己這座房子;練習到純熟時,以手為門,以天為蓋,以地為基;腰為總管,八面玲瓏!門可以隨意開合,不存在丟、頂的意念!太極十三勢中"掤、捋、擠、按、采、冽、肘、靠、進、退、顧、盼、中定",掤勁是根,沒有掤勁,其他勁法就無法產生;中定勁是所有勁法的載體,中定勁表現在平衡、穩定;我們走拳架的時候是追求運動中的平衡和穩定。

掤、捋、擠、按、開合、浮沉。一片竹葉靜靜地長在竹梢上,雪花一片一片堆積在竹葉上,竹葉靜靜地承受著雪花的重力,隨著重力的方向慢慢下沉,終於雪花落下,隨後竹葉恢復原樣。在這個過程當中竹葉靜靜地長在竹梢上,中定勁就有了,從接上雪花到雪花落後,棚勁始終不丟,順著雪花的重力的方向運動。

這裡是"捋勁"不對雪花有任何反抗,也不逃避。整個過程輕鬆自然,從接上雪花到雪花落下,是開的過程,雪花落下後到竹葉恢復原樣,是合的過程。從無到有、自有而無、無中生有、有復還無、無為入道象一築牆,象一塊布,象一個球,象一個洞;象一築牆時,銅柱鐵壁,中定無隙;象一塊布時,薄到無厚,水性隨心; 象一個球時,渾然一體,圓活自如; 象一個洞時,其形莫測,如臨深淵;所有這些感覺,都是在我們自己所給的條件中形成的!

高手都只不過是自己在打拳!大道無形,唯一清凈,無欲無爭,心境平平;舉手投足,謹言慎行,來合法度,去應天命;客令為天,己行是臣,隨之就之,唯命是從;真我無欲,僅通他心,我從君願,意依君行;你先我先,來去有門,出則神往,虛靈乾坤;循環走轉,和諧心明,進退無為,逍遙真君!

太極的口訣及心法

----南京陳氏太極拳館 ----

直線為攻,曲線為守

近身短打,慢練體會

以意領氣,以氣領形

虛靈頂勁,無中生有

「太極拳」心法:

太極陰陽玄理明,萬變千化不離宗。

不偏不倚守中和,悟透鬆緊功始成。

鬆緊本是一根繩,鬆緊緊松剛柔用。

骨撐筋伸肉要松,松撐圓沈臂如弓。

頭領足蹬中間空,墜肘松肩兩手掙。

道法自然自然法,勿求勿追悟中行。

心松形松神亦松,似松非鬆鬆鬆鬆。

臂撐膝撐意亦撐,不撐自撐撐撐撐。

太極拳練習要領:

掤捋擠按需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

任他巨力人來打,牽動四兩撥千斤,

引進落空合即出,沾連粘隨就屈伸。

太極拳 口訣讓你事半功倍

隨著太極拳在中國一片火爆,練習太極拳的人也越來越多,小編今天想跟大家談談關於太極拳的口訣以及心法要領問題,就是希望各位拳友,在練習的時候事半功倍,能夠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看看吧。

太極拳口訣:

直線為攻,曲線為守;近身短打,慢練體會。

  「太極拳」心法:

  太極陰陽玄理明,

  萬變千化不離宗。

  不偏不倚守中和,

  悟透鬆緊功始成。

  鬆緊本是一根繩,

  鬆緊緊松剛柔用。

  骨撐筋伸肉要松,

太極,是開啟青少年智慧和右腦的訓練方法

很多人認為太極訓練不適合青少年學生,這是一種偏見與誤會。

本文從開智啟慧的角度談太極心法訓練,應該說滿足了成長中的青少年的迫切需要,也是一個學習進取的優良方式。

首先應在青少年中推廣太極操及簡化太極拳八式、十六式等動作簡單的套路,在他們初步學會這些套路後,再傳教開智啟慧的心法訓練。在青少年中推廣太極拳並將之運用於開智啟慧,主要應從七個方面入手。

1、心靜體松訓練

可在預備式中進行,然後貫穿到整個套路的演練中。心靜須排除雜念,放下一切。體松須從上至下,從下至上,從外到內,從內到外。具體而言,頭、肩、肘、手、腰、胯、膝、踝、腳,乃至手指、腳趾、毛髮、皮、肉、筋、骨、髓及神經、五臟六腑,都應體會到心靜體松的感覺。

2、身心輕靈訓練

這是心靜體松的深化。逐步做到無欲無我、無天無地,打拳如在雲端,又如海上扁舟漂泊,坦坦蕩蕩,清清爽爽,心曠神怡,沒有塵滓,沒有障礙,更沒有煩惱。

3、半用意訓練

拳者如在醉夢中,半醒半睡,恍兮惚兮,惚兮恍兮。意識是要先行而導引動作的,但用意太過必致動作僵拙,且不能持久。一半用意則可讓大腦充分休息,在這種拳境下運一趟拳後,會感覺頭腦格外清醒,精神分外強盛。

4、重感訓練

重與輕是一組矛盾,如同實與虛。重感訓練指抬手動腳如同灌鋁,又如運鐵鎚、鋼板,但重感的後面又是輕鬆的。換言之,踏腳如同泰山,兩腳如同鉛球、如同鋼筋,而身體其他部分則如同鴻毛、如同遊絲、如同微塵。

5、呼吸深長訓練

青少年練拳,呼吸以自然為第一原則,做到深、細、緩、長、勻即可。只要真正做到此五字則有可能過渡到古人提出的「呼吸以踵」。

6、聆聽訓練

瞽(註:gǔ 瞎子 )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陰符經》)。在不運拳時耳聽體內妙音、妙樂,或許如蟲鳴,如弦音,如每敲,如鼓響,細聽體內血液流淌、脈搏跳動、腸胃蠕動等細微、隱秘的聲音,提高體內感覺的靈每度。一般而言,任何人體內部都有美妙無比的樂崩不停地演奏著,問題是個體是否能感受到。

7、口訣訓練

口訣有不可思議的作用,可以默念,可以小聲念,也可以大聲唱念。念時,將口訣的意義指向貫串於拳勢訓練中的境界聯想,則效果更佳。鑒於咩小學生已熟讀許多古代詩詞名句,藉助千古絕句作為口訣是一個現實可行的簡便之法,比如「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經典拳論中的名句也可作為口訣,比如「尾間中正神貫頂」、「腹內松靜氣騰然」、 「意氣君來骨肉臣」等

世界一些科學家共同認為:人的左右腦的功能不盡相同,左腦管後天學習,右腦存有先天信息。他們提出了右腦潛能是左腦潛能的十萬倍的理論,並致力於研究開發右腦的辦法。

有些科學家認為開發右腦有三個途徑:

一是重量感覺訓練,即似乎手與腳重得抬不起來,這種訓練可以活躍右腦。

二是冥想,即在半醒半睡中讓右腦工作,從而激活右腦。

三是通過深長呼吸,促進腦內激素的分泌而開發右腦。

根據這些觀點,上述訓練太極拳的心法正是青少年開智啟慧的良方。

太極口訣

太極拳本內家拳,不用拙力意當先。 虛靈頂勁神貫注,下頦收回即自然。 含胸自然能拔背,切莫形成「羅鍋肩」。 練時沉肩又墜肘,肩聳肘懸不是拳。 塌腰能起全身力,腰不塌住靈活難。 兩腿彎曲分虛實,太極要義在裡邊。 呼吸下沉丹田穴,純任自然莫強牽。 上下相隨成一體,動作綿綿永相連。 動中有靜靜中動,練時神氣務周全。 切記要點莫遺忘,持久習練益自顯。

武當太極內功心法口訣

武當內功心法:氣滿神足上下通.龍虎相交雲貫頂.無根花紅導引術.益壽長春不老松.武當內功心法論:三元功法意氣連.松靜剛柔任自然.龍虎相交轉乾坤.雲騰超然神自安.妙手回春一指點神情合意白虎潭.周身通透氣常煉.青龍入海妙無言.!常悟常新虛實變.快慢相摩龍虎誕.龜息鳳嗚須忘我.一觸即發意如電。!可以印證練功景象和過程.益身心可養顏.一通百通之理

《十三勢行功心解》說了些什麼?

《十三勢行功心解》又稱《王宗岳先生行功論》或稱 《打手要言》。 [原文] 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 發勁須沉著松凈(靜),專主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 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一作「無微不到」,原注——氣遍身軀之謂);運勁如百鍊鋼,無堅不摧。 形如搏兔之鵠,神如捕鼠之貓;靜如山嶽,動若江能用白話將《太極拳經》解說得更清楚嗎?河。 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步隨身換。 收即是放,斷而復連。往複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 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靈活。 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 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 又日: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勁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 又日:先在心,後在身;腹松,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在心。 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牽動往來氣貼背,而斂入脊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 氣若車輪,腰如車軸。 又日: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 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 這是一篇指導太極拳鍛煉的較為重要的技術理論文章。可能是前人因師傅口授身傳,然後默識於心,才筆之於書,將一個一個問題、要點記錄下來,並沒有系統性的論述。然而與上面的《太極拳論》同等重要,而涉及的理論問題更多、更廣。下面是現代語言的譯述: 練太極拳要用精神意識去練。當你有意使內氣貫足時,不可輕浮,必須注意松靜沉著,這樣才能做到氣斂入骨。以這樣的氣勢做動作,必須做到連貫,招滿式圓、勁力順達。長久地這樣練習,臨場交手時技法的運用才可以隨心所欲。 行功過程,要提起精神,才不致獃滯,而顯出輕靈機敏,這就是要領所謂的頂頭懸。動作時精神狀態要隨動作攻防意識的不同而轉換其氣勢,行功過程才會有圓活的自我感受,練拳的情趣就更濃了。這就是要領所謂的變化虛實,都必須做到。 臨敵交手時,要保持沉著冷靜的放鬆的心理狀態,而在發勁打人時要專註一個方向——尋找對方失勢的所在而發放,發勁時應用勁松沉。 無論是走架或推手對敵,都必須保持中正安舒的身河。 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步隨身換。 收即是放,斷而復連。往複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 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靈活。 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 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 又日: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勁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 又日:先在心,後在身;腹松,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在心。 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牽動往來氣貼背,而斂入脊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 氣若車輪,腰如車軸。 又日: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 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 這是一篇指導太極拳鍛煉的較為重要的技術理論文章。可能是前人因師傅口授身傳,然後默識於心,才筆之於書,將一個一個問題、要點記錄下來,並沒有系統性的論述。然而與上面的《太極拳論》同等重要,而涉及的理論問題更多、更廣。下面是現代語言的譯述: 練太極拳要用精神意識去練。當你有意使內氣貫足時,不可輕浮,必須注意松靜沉著,這樣才能做到氣斂入骨。以這樣的氣勢做動作,必須做到連貫,招滿式圓、勁力順達。長久地這樣練習,臨場交手時技法的運用才可以隨心所欲。 行功過程,要提起精神,才不致獃滯,而顯出輕靈機敏,這就是要領所謂的頂頭懸。動作時精神狀態要隨動作攻防意識的不同而轉換其氣勢,行功過程才會有圓活的自我感受,練拳的情趣就更濃了。這就是要領所謂的變化虛實,都必須做到。 臨敵交手時,要保持沉著冷靜的放鬆的心理狀態,而在發勁打人時要專註一個方向——尋找對方失勢的所在而發放,發勁時應用勁松沉。 無論是走架或推手對敵,都必須保持中正安舒的身蓄,如動作要舒展,卻又不是完全的敞開,注意上下左右配合動作的嚴緊。當某一種勁法完結之後,用勁的意念猶未斷絕。即不可用短促的斷勁,用勁的意念要綿長。 前人又說:運動時,動作之先,要有動作的意念,知其所止。由意念而引導肢體動作,即由內及外。動作時腹內放鬆,不可挺腹或收腹,呼吸自然。氣勢應收斂沉穩,精神集中而舒泰,形體舒展、安詳恬靜。這是經常要記住的用以指導鍛煉的準則。尤其應該記住動作時一動俱動,手、眼、身、步法協調一致,不可脫節。當一個架式完成,一靜俱靜,身手步同時完成動作到達定點而形成一個完美的姿勢。肢體動作的往來,似乎不是先由手或腳所主動,而是由內在的意氣所牽引而動。好像產生勁力的內氣來自腰間背脊,並不浮躁於體表。這樣,做到運動時內在集中精神,外形顯示出安適舒閑的樣子。邁步時留意步法,輕靈緩慢,如貓捕鼠,運勁則要如抽絲那樣柔韌綿長。運動過程中,意在集中精神與動作的配合而不在使氣,不要因動作的攻防意識而有暴露於外的輕浮、暴躁、得意洋洋或獃滯的表現。這些浮氣、暴氣、滯氣、獃氣的存在,使下肢顯得虛浮,重心不穩,因而動作無力。相反,沒有這些濁氣,心平氣和,專註一方,氣沉丹田,自然做到意到力至;寫人搭手,對方會感到分量沉重。這就是純剛之力。 運動時不可獃滯,意氣要流轉如車輪滾動,並以腰為肢體動作的主宰。這是極其重要的一點,是練好太極拳的唯一訣竅。 前人又說:練太極拳,一舉動,全身上下都要輕鬆靈敏,協調統一。尤其應注意動作的連貫、圓活、柔和,相連不斷。氣不可留滯,應往來鼓盪;神氣內斂,動作圓滑,不可有任何地方出現缺陷,凹凸起稜角或斷斷續續。動作的勁力根源於腳下,由腿發力,以腰為主宰,在手上表現出來。整個過程由腳至腿而腰,一氣呵成,這稱之為勁整,是太極拳運動的一條總則。這樣做,無論進退都會保持優勢,運動中如不得要領,動作便不協調,顯得鬆散而失去一定的規矩、章法。這些毛病的出現,癥結所在必可從腰腿問題中求得。無論上下、左右、前後都是意的問題,以意導體的根本問題,不在於外形上肢體本身動作與表現形態,有於中才形於外。 運動時要上下相隨,左右連貫,不可顧此失彼。有上面主要的動作,同時也必然要顧及下面的輔助動作;有前面主要的動作,也同時有後面輔助的動作;有左側為主的動作,也必然要做好右邊的輔助的動作;如果意念要向上,同時也要寄意於下。比如用繩子拴住物件,要把繩子挫斷,不能直向上提,而要先稍向下墜.然後迅速上扯。商店售貨員捆紮物品後,用手把繩子扯斷,也是這樣一種方法。 太極拳運動要將動作的虛實分清。整體有虛實之分,局部也有虛實之分。一處有一處的虛實,如手有手動作的虛實,腳有腳的虛實,但各處虛實的道理是同一的。虛實也不是固定的,在運動中各處的虛實都在轉換、協調,周身任何地方都在和諧地有序而連貫地運動,不要有絲毫停滯、間斷。
推薦閱讀:

淺談太極拳
郝月如太極拳拳譜
孫氏太極拳體悟/孫瑜
龐明講太極拳1
傳統楊氏太極拳85式拳譜

TAG:太極拳 | 錯誤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