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 控制血糖有講究
核心提示
提起糖尿病,絕大多數人都已不再陌生。這種疾病是導致失明、腎衰竭、截肢、心臟病和中風的主要原因,是導致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在全球幾乎每一個國家,糖尿病發病率都在上升,我們國家也不例外,尤其是老年糖尿病發病率逐年上升。依據2013年最新研究數據,我國70歲以上人群糖尿病發病率為23.5%,而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年底突破2億,如何讓老人們健康長壽,成為我們面臨的嚴峻挑戰。今天是世界糖尿病日,記者採訪了市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王智明,請他談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療。
治療糖尿病,不僅僅是控制血糖
王智明主任在治療糖尿病及糖尿病各種併發症方面有20多年中西醫結合臨床、教學、科研經驗。發明了治療糖尿病中藥製劑消渴安膠囊、糖尿病外用方「麻痛液」、糖尿病腎病專方「參芪糖腎湯」、肥胖病「丹桅調脂湯」等系列十幾種中藥製劑(王智明名醫名方——芪元逍遙湯)。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及省科技攻關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型糖尿病防治研究以及徐州市社會發展計劃項目「調肝瀉火法抗2型糖尿病炎症、頸動脈病變研究」,出版過《糖尿病防治3大問》專著一部。
在多年的臨床工作中,他發現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很多人認為血糖控制住了等於治好了糖尿病。事實上,「降糖達標」只是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的一部分。最近幾年發表的多個循證醫學表明,老年患者嚴格控制血糖的證據不足而潛在的風險客觀存在。「所以我們要旗幟鮮明地說:醫生治療的是患者,而不是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王主任如是說。
以人為本,全面管理老年糖尿病人群
對於老年糖尿病患者,王智明主任強調說,應以人為本,全面管理,不僅僅是控制血糖,強化降糖治療會帶來低血糖風險,可以導致衰弱、跌倒、意識障礙、認知能力、腦功能減退,甚至增加死亡風險!
我們已知老年人群高發糖尿病,而65歲以上的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併發症發病率更高,導致住院率增加,醫療費用等急劇上漲。治療老年糖尿病是一種挑戰,不僅因為低血糖風險,過於激進的治療也會導致併發症增加。
因此,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標要講究「中庸」之道,對於合併精神障礙、痴獃等的老年患者,治療方案要盡量簡單,胰島素儘可能單次給葯、服藥次數儘可能日一次,還要考慮患者的肝腎功能、是否合併其他慢性疾病,降糖藥物是否會和其他藥物發生衝突等等。
分型分層,平衡獲益與風險
王智明主任特別指出,針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療,尤其需要把握「力度」,平衡獲益與風險。在老年糖尿病治療中,血糖過高會導致微血管及大血管併發症的慢性損害,而低血糖會導致急性不良後果,甚至較高血糖更嚴重,如何做到降糖達標又減少風險對醫生的確是個考驗。
「臨床醫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濟世救人的藝術,科學要求嚴謹規範,所以降糖達標老少無異,但是藝術要以人為本,男女老少應各有不同。因此我提倡臨床醫生要二者兼顧,趨利避害造福糖友。」王智明說,「我們提倡分型分層治療老年糖尿病,具體做法就是對於老年糖尿病,要分析其胰島β細胞功能調節能力和組織臟器功能。」
制定個體化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
根據胰島β細胞功能和臟器功能,臨床可將老年糖尿病大致分為4種類型:①胰島β細胞功能代償能力好(自身分泌胰島素水平高於正常人),組織臟器功能大致正常;②胰島β細胞功能代償能力尚好(自身分泌胰島素水平不低),已有臟器功能異常;③胰島β細胞功能衰退(長期糖尿病患者),組織臟器功能大致正常;④胰島β細胞功能衰退(長期糖尿病患者),已有臟器功能異常。
針對上述不同的情況制定個體化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糖尿病和併發症,西醫治療糖尿病在於控糖,中醫治療糖尿病在於整體調理。其理念是使用降糖西藥或胰島素控制血糖治標,同時服用中藥調理人體臟腑功能治本,標本兼治。
王智明主任介紹說,多年來,他一直踐行中西醫結合、因人而異、個性治療的糖尿病治療方案。對高齡、晚期高度進展的糖尿病患者採用激進強化降糖,期盼短期內「出奇蹟」不現實,風險大。應特別注意對於上述根據胰島β細胞功能和臟器功能分類中的第4種類型老年患者(特別是80歲以上者),控制血糖的目的主要是不發生高血糖毒害、不加重臟器功能損害及不增加死亡風險。所以糖尿病防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有整體概念,必須因人因病施治。
文/記者張元濤
推薦閱讀:
※血糖值8-10或尿糖兩個加號,到底有沒有患糖尿病?看完你就清楚了
※檢查空腹血糖前喝水會有影響嗎
※糖友親屬要查餐後血糖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高可能是什麼原因?
※與血糖有關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