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期:勁在套路中的表現
作者/吳自立⊙ 編輯/張宏婉
導讀:吳自立老師的《陳式太極拳拳法與經脈運行》一書,所闡述的拳理拳法,是全新的、深層次的理念,從而使讀者在簡練的篇幅內認識人體經絡系統特徵,丹田內氣產生的方法,經絡氣血在動作中運行,氣、勁、形的密切關聯。本書用通俗簡潔的語言,表述了作者掌握和運用拳理拳法的切身體驗
訣竅,使您在一招一式中領悟,通過這種行之有效的反覆練習,舉一反三,逐漸提高。當然,這需要讀者在研讀本書時,細心體悟,才有這種效果。
一、行拳練架,重在落點
打拳練架子,而架子中的一招一式、每個動作都表現了其拳理拳法。「落點」就是每個動作中開與合、剛與柔的折返點,也是剛點。要把這個落點打准而表現出來,是拳架中非常重要的標準。用它來衡量和檢驗幵與合是否內外一致,剛與柔是否轉換清楚,內氣運行與架子是否協調,勁別與動作能否一致,等等。在練架子時,應注意一招一式在人體中的剛柔相濟、合與開的切換。在拳架中,剛與柔、開與合是對立而統一的。而落點也隨著它們的變換不斷出現,要在相濟一堂中加以區分,又是相互擁擠,剛中有柔,柔中有剛,變化和運動是瞬息萬變的一種內勁。而這種內勁在剛柔轉換時尤顯重要,當某一動作以柔為主運行,到了一定部位因人體的特徵,該動作就一定會往回返。如:運手,在雙手運手時,雙臂和雙手向上或向下走圓圈,就有一個折返點。右手先由上向下劃圈時,當右手走至最下部位之後,又要向上變圈,這個下與上的瞬間就是轉折點,也就是「落點」。「落點」在拳架動作很常見,有單手「落點」、雙手「落點」,有單手單腳「落點」、雙手雙腳「落點」,也有全身的「落點」。有前後、上下、左右、內外、經 絡、氣血等落點。找到落點,找准落點,練好落點,練拳練架就有了清楚的內涵和外形。
通常將「落點」認定是剛點,其實它是一個轉折點,它可以是剛,也可以是柔。要「剛」落點,出勁點到此為止;要「柔」落點,柔綿不斷轉折。練拳中慢長而均勻的動作一般以柔為主,而短勁、寸勁則以剛為主。一招一式中的落點,表示了人體空間中的「氣」、「勁」相互適用,自然融洽,如太極起勢式,就是由掤、捋、擠、按四個勁完成的。掤勁的落點在雙手抬起時手腕的關節上,擠勁的落點在雙手向前推擠時集中在雙手的十個指頭上,捋勁的落點在雙臂內側至肘上,按勁的落點在向下按時雙手的坐腕上。隨著套路的延續,在「氣」、「勁」的催動下,落點明確有勁則剛,可含勁,其落點在轉折時慢而柔的不丟勁運動,就完成了起勢這一招式的動作。舉一反三,在整個套路中落點明確、剛柔能掌握的架子,就是練拳的基本架子。
經脈氣血的運行,同樣存在著陰與陽的轉換,也有轉換點。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陰、足三陽十二經脈,為六對錶里經脈,在表與里的轉換中,主要在手上十指和腳上十趾的相關穴位相互轉換。也迎合了氣與勁在十指和十趾中轉折的過程和作用。所以,落點在太極拳的內外統一上起到了很重要的特定場合的作用。
二、螺旋纏絲勁
陳式太極拳套路中的螺旋纏絲勁最具特性,運勁如抽絲,運勁如纏絲,抽絲與纏絲都是在螺旋纏絲下的細微運動。練拳時,全身各部都在運和用纏絲勁。纏絲勁的方向大致可分順纏和逆纏兩種,而具體各部位的纏絲那就豐富多彩了。古人說太極拳纏絲法也。」進纏退纏、左右纏、上下纏、里外纏、大小纏、順逆纏,主要無非即引即纏,即進即纏,不能各是各著,若各是各著,則非陰陽互為其根也。渾身俱是纏勁,大約里纏外纏,皆是隨動而發,有左手前、右手後,右手前、左手後,而以一順合者,亦有左里合、右背合者,亦有用友背勁而往背面合者,各因其勢之如何而以自然者運之。其勁皆發於心內,入於骨縫,外達於肌膚,是一股勁,非有幾股勁,即氣之發於心者,得其中正,則為中氣,養之即為浩然之氣。凡經絡運行都有益於身體,在順逆纏的過程中,將氣血之海也打開,使經脈暢通,氣血流暢,可謂健身運動。
練拳時,雙手的纏絲運動,外觀上表現在手掌的正反轉換,由手心向內往外翻或由外往內翻,手掌心的內外翻轉,其實是手臂旋腕轉肩,輕鬆靈活;表現在下肢,即是旋踝轉腿,由踝、膝、胯共同旋轉;表現在身軀,則是旋腰轉背;三者合起來,形成了一條根在腳、主宰於腰而形於手指的空間旋轉弧線。圖4-2-1為人身纏絲正面圖,其纏絲勁由腳趾開始,繞小腿至大腿,纏腰、纏胸,由肩到臂以至於指頭。
線條表示纏絲勁的運動線路,但不表示其纏絲的密度,其密度是根據拳架中或推手時的外加勁來確定的。其身軀和四肢的纏絲勁方向,也可根據實際需要,隨時改變纏絲勁的方向和密度。摞旋的弧度也是有半徑變化的,任何壓力在縹旋的弧度上,都可以很自然地將其壓力點化去,這在拳法上用處較多。圖4-2-2是人身纏絲背面圖,其纏絲及勁都與正面圖相同。
在技擊方面纏絲勁的作用是很大的。要獲得進攻時的同樣距離,利用直勁打擊對方,需要10公斤力的話,而利用纏絲勁,最多只要2?3公斤的力就足夠了。就像釘鐵釘時,一個用鐵鎚,一個用螺絲刀,當然用螺絲刀省力多了。在「知己知彼」和「知機知勢」的懂勁功夫中,懂勁功夫可從兩方面獲得:一是打拳走架,每個動作都應注意手、腳、身法的纏絲勁。手臂纏絲勁由體內起,經肩過射到腕,迅速到達手掌和手指。圖4-2-3所示是雙人推手的訓練,將纏絲勁運行到對方身上,同時又聽感對方勁的來路,以粘沾連隨順勢變化方法訓練纏絲勁。
太極纏絲勁在陰陽調控下,丟棄雜念、妄念,用陰陽平衡、陰陽互動的意念,可概括太極的陰陽,天地的陰陽,人生的陰陽。
在太極拳纏絲勁圖中,黑路為氣血,白路為浩然之氣,二者以陰陽為本,在運行中相互產生、發展和統一。
雖然纏絲勁變化大、方式多、轉換靈活;但它的基本纏絲方式只有三種:雙順纏絲、雙逆纏絲、一順一逆纏絲。按照三種方式分析和對照自己的拳架,就可以達到正確的練拳姿勢。許多人對纏絲或纏絲勁早就耳聞了,可多年練拳來,身軀和四肢仍然直來直去,僵勁依舊,這就是不明拳理拳法,雙手空空。如何練習纏絲勁,應從以下幾點開始:
一是千萬不能斷勁。練拳走架時,以柔勁為主,在運用纏絲勁時,不論是順纏還是逆纏,不管纏絲的方向,也不講用那種勁別,都依照蟪旋纏絲勁的要求,不能把內勁斷了,內勁一斷,纏絲自然就停止了,並全功盡棄。因此,要求變換中的勁別,始終將勁落在弧圈上,一圈接一圈,正圈接反圈,內圈接外圈,上圈接下圈,都要將勁別順著或逆著在各類圈上不斷地按拳架招式運動下去。勁既不斷,也無須續。如果纏至半途將勁斷了,然後又接上去,這是不對的,因為此時已有空隙,將給對方造成得機時刻,可謂被動。
二是勁不能扁。在螺旋纏絲運動中,所有過程中的弧線都要做到曲弧順暢,在折返過程中弧半徑雖小,但也應曲弧順暢,姿勢上應順隨有彈性。消滅凹凸勁,避免勁扁、勁坍、勁散、勁空等毛病。要求放鬆,四肢伸長,調動內氣,使勁別具有彈性,不管用掤、捋、擠、按、采、挒、肘、靠等勁,都以掤為基本,配合其他勁,就可在走弧上不丟掉媒旋纏絲運動所產生的勁,不會發生凸凹、有稜角和頂抗的現象。
三是意念上螺旋纏絲的掌握。練拳人意念和精神要能提起,一舉一動,周身俱要輕靈。意念不能集中在某一點上,要走由點組成的弧線上。這樣,身體放鬆,輕靈,有利纏絲勁的體悟;在行拳動作上,要節節貫串,由內氣產生的纏絲勁,通過身體和四肢纏絲出來,形於手和腳;太極拳之氣要鼓盪,將內氣貫徹於起伏、旋轉、伸屈等動作中去。以達到螺旋纏絲在意念上、形態上、動作上、拳法上都要將纏絲勁由內到外地纏絲出來,這也是陳式太極拳的基本功夫之一。例如,白鶴亮翅,雙手在走弧線的圓圈時,雙手一順一逆的變換比較到位,套路上較常見。右拳變掌逆纏上掤至額前,左手逆纏翻掌下按,內氣由腰左轉再右轉纏於兩臂,勁移右腿左腿逆纏倒步,塌腰內氣貫兩手成開勁,勁由右腿纏至左腿,再提右腿退步,用逆纏絲勁,松胯塌腰,勁貫兩臂,順纏里合,交叉於胸前,勁由腰脊右轉,重心移於右腿,勁上纏於兩肩胛,過肩貫於兩手,周身放鬆,下沉合勁復歸丹田。
纏絲勁的方向很複雜,結合套路更加花樣多。我們只要細想雙腿與雙臂,其活動的方向也就只有這幾種:一種是雙腿或雙臂同一方向螺旋,稱「雙順纏絲」;另一種是相反,稱「雙逆纏絲」;再一種是雙腿或雙臂各旋各的,也就是「一順一逆纏絲」,歸結起來就只有這三種形式。至於方向、大小、位置就應根據拳架的要求來確定了,由內氣的運行程度來確定。
三、剛柔相濟獲勁過程(階段)
剛柔相濟、剛柔互補,是整體性的、螺旋式的、虛實轉化的一種彈性勁。不論勁大勁小,不管動作快慢,不論是蓄是發,還是幵合轉勁,其勁都是剛柔相濟的非剛非柔、又剛又柔的彈簧勁。古人說廣是藝也,不可謂之柔,也不可謂之剛,只可名之為太極。太極者,剛柔兼備至而渾於無跡之謂也。」
太極拳中的剛柔,已經表現出了練拳者的經歷,運勁至柔剛,何堅不摧,百鍊而成。在拳架招式中,極柔軟,然後極堅剛,是功夫。而剛柔勁能貫穿每套拳,一招一式都體現了剛柔勁,並能將剛勁和柔勁統一起來,要剛則剛,要柔則柔,看似輕柔,實則剛堅。古人說:「外操柔軟,內含堅剛,常求柔軟之於外,久久自可得內之堅剛。」運動中應化硬為柔,然後練柔成剛,此時全身上下、四肢百骸、身體內外都彼此柔又彼此剛,手臂柔,腿腳剛,外柔內剛,棉里藏針,一身剛柔勁。而這種剛柔勁,其基本的勁路是一種體內圓掤勁,渾身飽滿,像充了氣的車輪胎,內圓軟,外承壓,小小的輪子,承受著車身及貨物的重,還能快速行駛,這種現象就是剛柔相濟現象的表現。在雙人推手時,剛柔相濟之勁就表現得比較充分,能進能退,能走能化,處處是剛,處處是柔,一不小心,正反式彈簧勁就顯示無比威力。經常鍛煉,對人的體能、反應速度尤其是大腦的反應靈敏更明顯,對身體的健康和拳藝素質的進步是肯定的。
要了解和掌握剛勁和柔勁,需經過長期的練拳,一招一式的體悟,串聯成套才能成功的。「剛勁」是拳架中的綜合勁,如寸勁、整勁。「柔勁」也是一種綜合勁,如走勁、化勁,多為運勁。剛柔勁的練習有以下幾個階段。
1.求柔摧僵階段
人從小到大,要勞作,要運動,抬重物,搬物品,都要用力,這種力使出的勁稱為僵勁。僵勁會隨著人的年齡加大而加重。小孩越小僵勁越少,越柔軟,老人歲數大,本身體能下降,僵勁最多。要去掉僵勁,求得柔勁,首先就要摧僵,把自身的掘力、硬力在練拳中去掉,使身體盡量松一些和軟一些。
因此,力求柔軟,在走架子過程中將原有的僵硬勁化為柔軟勁,儘力求柔,在不用力的原則下慢慢地動作。一招一式、一起一落都要慢而柔,久練之下,丟掉一份僵勁,增加一份柔勁,僵勁越少,柔勁越多。能做到節節柔軟地貫串起來,就完成了催僵求柔階段。應該看到,這個階段是比較長的,少則三五年,多則十幾年,甚至一輩子。當明確拳理和拳法之後,在幾年內完成這個階段是可以實現的。
2.以柔為主階段
經過摧僵階段之後,重點練習柔軟階段,以柔為主。雖然剛與柔是一對矛盾,但也是對立統一的,應在這對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再予以解決。因此,練柔比成剛重要,應先解決練柔的這一主要矛盾。
這一階段的要求,在練拳時,一招一式的各類動作,不準用力,力求全身鬆開。在拳架中的一開一合、一實一虛、一呼一吸,全身關節在肌肉和韌帶的牽動下,可以得到時松時緊有規律的適量運動。在動作順和的情況下,只要自然放鬆,便可進人虛靈柔順的境界。如果未掌握松的方法,松得空空洞洞,松得散了架就不對了。松與緊又是這中間的一對矛盾,這對矛盾的轉化就非常重要了。就是由松轉緊,又由緊轉松,再由松轉緊入剛,由剛化柔,這樣剛柔就會相濟。
因此,練拳時放鬆,柔和,心裡平靜,不要做作,不要緊張,一心一意,將精力貫注於全身,形於手,就能做到以柔為主之一階段的要求。
3.成剛階段
剛勁是一種綜合性勁,比喻為彈簧勁。這種勁是靠內氣的貫串而實現的。剛勁的大小,是靠纏絲勁不斷地絞動產生的彈簧勁。在纏絲勁的絞動過程中,可使身肢放長,韌度增強,久練成剛;此時,松即是緊,緊也是松,柔即是剛,剛也是柔,鬆鬆緊緊,剛剛柔柔,變化無常,是要剛則剛、要柔則柔的剛勁。
成剛階段,要了解很多太極拳的勁別,特別是以下各種勁別:寸勁、短勁、發勁、合勁、截勁、斷勁、撩勁、螺旋勁、拿勁、拍勁、閃勁、彈抖勁、硬勁、整勁、鑽勁等等。由於不同勁組成了剛勁,各種勁在拳架中的表現是不同的,有方向、方位、部位、大小、速度、距離、手法、腿法、眼法、身法……雖然剛勁是要用勁的,它對體能的消耗非常大,對人體的體質要求也高,但是練拳到了這一境界,用剛勁也就習慣了,有適應能力了。對初學者來講,由於剛勁是一種彈性勁,要用內氣來提供相對支持,這種先天之氣產生的勁,是柔而剛的,故對身體不會有太大影響,但還是採用點到為止比較合適。
4.以柔克剛階段
以柔克剛,要從兩方面下工夫。
第一方面:在「粘」上努力。粘即隨時處處加以控制,勿使其走脫。兩人雙手一搭,屈伸進退,不丟不頂,粘貼不離,專心聽勁,得機得勢,適應萬變。隨屈,就是不頂;就伸,就是不丟;使對方的勁處處落空,就能佔上風。在運動中時刻注意對方的弱點,進退摺疊,綿綿不斷,緊扣對方勁路,找到對方勁的聚集點,迅速起之,以拔其根,引而空之,誘其失重,即可克之。
這種以粘克剛,在於不丟不頂,節節貫串,內勁暢通,全身皮膚都靈敏,似粘非粘,如膠似漆,這種粘勁氣,是由筋脈所生,由根而起,先動其根,再動其身,輕輕一挨就會站立不穩,便對方剛勁無從適用。
第二方面:在「化」上努力。化即運用內功化解對方進攻的勁路,是「避實就虛的方法」。化有幾種:改變對方攻擊的勁路方向;消解對方勁別的大小,減弱其威力;引導對方集中在錯誤的攻擊點,並實施反擊;處處為虛,使對方無從著落。「人剛我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沾」,沾即是走,走則是化。剛勁快而准,柔勁曲而圓,用柔對剛,再大的勁亦等於無,這就是以柔克剛的道理。「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以「天下之至柔,乃能馳聘天下之至剛」走化之勢是圓的,走化用虛是柔的,以圓柔之法則用以變化,乃圓體構造的基本形體,對應相對物體的剛體,是太極功。古人歌曰:「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咱,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實合即出,沾連粘隨不丟頂。」所謂「四兩撥千斤」,顯非力勝,而是以柔化剛,「引迸」、「落空」、「合出」的拳秘,這個秘密又是公開的,就看能否運用它。
練拳注意剛柔運動中的養,要精神專一,敬、靜、定、慢、勻、柔、圓、松、整、化、粘都是致柔的功夫,要細心揣摩,丟掉後天的習氣,不躁不煩,自然可達到。
勁,是指拳架中的內勁。斷,是指瞬間停歇。勁不能斷,也就是指內勁不能斷。由於內勁受意念的支配,在丹田的運轉下,用各種招式體現勁別的運動。做到一動全動,一氣呵成,內勁不斷地綿綿運行,看似輕鬆,實則增強了鍛煉的運動量。內勁不能斷,要求身體軀幹部放鬆,丹田幵合有序。同時要含勁,這樣腰部負荷會加大,要有慢、細、勻、長的運化勁。在四肢部,手臂應松肩沉肘、節節貫通,內勁由手三陰經方向運至手,而從手三陽經方向回收;雙腿應松胯曲膝,虛 實分明,重心轉換,內勁由足三陽經方向運至足,而從足三陰經方向回收,始終不斷地運行,直至拳套路結束時止。
內勁不能斷的掌握方法,主要體現在手法上和步法上,套路動作中手法上有許多伸曲、纏繞、起落、折返,在步法上有進退、跳踢、伸曲、纏繞、折返等。勁不能斷,主要反映在手腳上,尤其突出地表現在手上,應從手法和腳法上練習。
內勁不斷,神氣玄關。神氣是一種精神狀態,表現在精神飽滿,意念集中,全身協調,雙目有神,它是人體內的一種動態而顯於外。用心意練拳,沖氣在,即使在套路動作中出現短暫的斷勁現象,其神氣也將迅速接通勁路,克服斷勁。此時,其實內勁未斷,而是相對弱一些而已,恢復極快。如果神氣分散,動作滯礙,必定斷勁,要恢復又要去運行內氣,重新再來,效果就差。
1.手法上轉換
在套路動作中.有許多伸縮、往複、旋轉的動作。當手和臂往外伸到落點時,內勁是沿著手三陰經的部位向手掌運行氣血的。而在落點時,也是勁路方向的轉折部位和內氣輸送的頂端手指部位,同時是一個轉折點,要處理好勁和氣的轉折有兩種方式:第一,當勁和氣由臂往手的方向運行時,勁和氣到達指後要返回,此時,用丹田內氣調折,由呼慢慢地改為吸,勁和氣就自然會折返。第二,當勁和氣已到達手指時,在做下一個動作前,丹田內旋,手利用「s」運行曲線,改變勁和氣的方向。意欲向右必先寓左。古人說:「百會中極,一氣貫通,勁貫四梢。」手法上的勁是要貫的,只有將勁貫到了手指上,才可言勁和氣的折反,否則,無勁無氣。以上兩種情況,一是伸,二是縮,你的氣血經脈在哪個指頭,勁和氣就必須首先貫足那個指頭,其餘手指的勁和氣也會隨著貫足,但手指頭之間是有虛實的。
手掌形是瓦愣狀,瓦指鬆開,大小拇指相對,勞宮穴要虛。當內氣運行手掌時,手掌要開,氣要先到各手指肚,然後再按經脈要求先後到達各手指,而中指必到;當內氣運行返回時,手掌要合,手指自然松,勁和氣就由丹田吸氣返回了。這種過程,也稱內氣在手上的折返和勁路的折返。
2.步法上轉換
古人說:「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在勁和氣的運行原理上同於手,只是其折返現象由於腳落地而難以表現,但勁和氣在腳底、腳趾上的運行方法相同。要求腳要踏實地,五趾抓地,湧泉穴要虛,氣血運行也應按足三陽經和足三陰經的路線,內氣到某個腳趾或全部,都應以勁脈的運行來實施。
在步法上有前進後退、橫開步、上步、拗步、順步等等,雙腿隨身體重心的變換,勁也隨同。當一隻腳離地時,另一隻腳就承擔了全身的荷載,當雙腳荷載移動時,就會出現雙腿的勁路轉換,按纏絲勁的運動方式,通過腰胯互相轉換是能達到的。套路動作中有許多不斷進退的,也需不斷地轉換,不管進退還是橫開,都不能出現直進直退的硬腳,而要旋轉、扣腳、迴旋,要走圓,要轉換,動作上鬆柔,內顯剛強,這樣勁和氣就順和了。
[本文來自吳自立《陳式太極拳拳法與經脈運行》,由太極禪話慧館(微信號taijihuahui)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平台所發表內容的版權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太極禪話慧館 丁酉雞年八月十三1005期
推薦閱讀:
※有沒有特別撩人的聊天套路?
※行走世間,提防套路
※如何評價簡淺《是誰殺死了中國的20歲男生》一文?
※金丸龜縮功全套路功法圖文
※國產劇中的哪些套路最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