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人的本質(上)
雖然歷史被認為是不可信的,所有的歷史也就是當下視角下的歷史,是被我們的現實的觀念所選擇、所過濾的歷史。這種懷疑主義傾向當然不足以否認歷史作為一種客觀事物的實存性。正如我們所面對的自然世界也是被我們感官和觀念所選擇的自然一樣,既然在我們的感官的異化下,我們能夠從自然世界中發現各種必然的定理、規則,那麼,我們同樣應該有信心從歷史中發現人類自身的某些真相。 無論波普爾多麼想否認歷史的必然性規則的存在,他也不得不承認,他的存在是一種必然的存在。從遠古到某一個個體生命之間的歷史過程,是真實發生過的,既然是這樣,那麼,在其中就一定有一個因果的鏈條,這個鏈條使之成為歷史的必然,雖然歷史也可以向另外的一些方向演化,但是總有一些實在的因素(力量和規則)導致今天的現實。
中國人只運用了大腦中屬動物的那一部分,而且滿足於此。形而上的部分----屬人、屬神的,那種更高級的----對生命、對宇宙的體認或敬畏的缺乏,正是造成中國人對人的生命尊嚴的蔑視態度。也正是這種蔑視生命,玩世不恭,導致的精神空虛促使人們像羊群一樣聚集在污濁的泥濘里傾軋苦鬥而不自知的沉迷。其實,這種生存方式只是對人的貶低,對生命價值的褻瀆! 殊不知,生命的高崗上芳草萋萋,充滿無限的生機。這是不被大多中國人認識的精神高原。只有獨立的個體才能到達這裡,在這裡棲身,從而感知到宇宙對人的呼喚!人,只有從這裡,才能踏上成為萬物之靈的光榮道路,生命因此而絢爛多姿......。 中國人啊,提升自己,提升生命吧!
馬克思說,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嘿,不會是修正過後的新版吧? 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現……
人的定義還用研究 人就不是個東西
如果我說我基本了解了人的本質意義 你們相信嗎?
掙扎在自由和奴役之間。
xy631010 ,中國人並不缺乏對對宇宙的體認或敬畏,念天地之悠悠,獨悵然而涕下,莊子的思想也有非常高妙的地方。中國社會的問題是長期專制社會的禁錮,長期的循環的農業生活環境的熏陶導致了思想缺乏創新,導致缺乏思想的交鋒。 A-colonel 我將對馬克思的該說法作為我的評價,通過社會關係的分析,我們也可以發現人的基本的內涵,因為社會關係就是人性在社會這個宏觀結構上的放大。 gil-ofragim 很慚愧,我一生所做的,就可能在這樣一個體系裡面修修補補呢 絕弟 至少我相信你基本了解你這個人的本質意義。但是,對作為一般的人的了解,我還不知道你是否了解的比我多。
這是蘇格拉底的問題嗎?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就現在的科學水平來說,進化論可以解釋一切吧。我想蘇格拉底的時代還沒有達爾文。 人是一種生物(本質),生物是從進化和繁衍而來,到死亡消失結束。 有人說這是消極,其實他們才真的消極。自然界就是醬紫的,如果不能改變,只有欣然接受。幾千年人們不都是這麼活過來的嗎? 如果說這會打消人們生存的信念,那只是一廂情願的聰明人把別人想得和自己一樣脆弱。至少中國的老百姓已經足夠堅強了。 當然對人生的理性認識是必要的,這對個人和人類來說都是一見大事。
大概樓上的朋友具有西西弗斯的精神,或者孔子的知起不可為而為之,這可以理解為無奈、阿Q精神,也可以理解為堅強
續 1.宗教神學 最初,原始人基於由己及物的推想,形成泛靈觀,認為萬物像人一樣有感覺有目的,從而產生對自然世界的敬畏心理,產生圖騰崇拜。這種對外物的精神依賴,表明人的軟弱,在內心深處渴望保護和庇佑,這是他們自己力量弱小的反映。 隨著人對環境有了更多的認識,人們發現了自然的一些周期性規律,也發現人在自然界中獨特高貴之處:有意志、語言、情感,能趨利避害,能改造環境;同時,人類仍面臨無法預知、無以逃避的生存危機和外在神秘力量的支配,仍陷入深深的恐懼之中,面對巨大的困厄,面對生死疾患,當時的先知們就設想,在人與自然的背後有某種強大的力量在主宰整個世界,既然人是智慧的生靈,那麼,這種支配人的命運的力量也應該是有生命的,而且理當比人更強大,更富有智慧,這就是神的創生。這些想像力豐富的早期哲學家的推想很快得到蒙昧人們的認同,這種認同使他們擺脫了困惑與恐懼,滿足了人作為意識存在的智慧生命對存在進行合理解釋的需要。對神靈的虔信與敬畏,也出於人們為擺脫災厄、超越生命局限的功利的意圖。 人之所以要信奉神靈,不僅是因為人的愚昧,更主要是由於人們為了擺脫對死亡的恐懼,他們需要某種關於彼岸的、永恆的歸宿的理想,這表明他們認識到人生的諸多不足,從而嚮往更美好的人生,意識到肉體生命的短暫,從而嚮往生命的永恆。同時,憑他們自己的能力根本無法實現他們的美好願望,他們就把希望寄托在某個或者某些神靈身上。 這種終極歸宿的理想願望正是作為人的精神的需要、終極的需要而產生的。在當時的條件下,他們除了虛構一個至善的神靈來幫助,還能有什麼更好的選擇呢?人們拜倒於他們自己創造的神像之下,比起直接懾服於外在的支配來,終究是一種進步。 在終極的需要上,人人都是共同的,而且是根深蒂固的,這是基本的人性,正是這種精神的追求,人超越了動物,超越了DNA對生命的設定——在精神上的超越。在當時的認知條件下,宗教神話就比較成功地滿足了人的這一根本的需要。 為什麼說終極的需要是人之本性呢?這是因為,人有了意識才去主動思考自身的命運,終極的需要不是由DNA設定,而是人自主的自我構想、是人的自我創新,肉體生存的需要、血緣情愛的需要,不過是出乎本能,是人對DNA規定的認同,只有在終極的需要上,是人的創造。人渴望永恆,即使是最粗鄙的鄉下人,都在內心深處相信人有永生的靈魂,即使是最唯物的無神論者,他們也希望名垂千古,光照人間。宗教的核心功能,就是建立靈魂的皈依,其次才是建立倫理道德,規範現實人際關係。事實上,宗教的道德皈依一直是那些宗教道德家的從未實現的幻想,道德信條總是被表述為達到靈魂皈依的必由之路,但功利的大眾總是忽略或迴避了道德途徑而直接嚮往天堂。 古代宗教的傳播(今天,我們在落後的鄉村、蒙昧的國度以及有宗教傳統的地方仍看得到宗教傳播的努力),常常是利用下層勞苦大眾、落魄失意者、遭遇天災人禍的不幸人們尋求庇護、渴望解脫的心理,傳播者除了有足以打動人心的口才,往往還精通特異功能或魔術,自稱天啟或者神諭,能幫人脫離苦海、益壽延年,甚至以救世主姿態吸引人心,發展勢力。人們信教的出發點,自然是一種功利的目的。 宗教真正的大興於天下,還在於它與統治集團的合流。宗教為了能合法地存在,就會在其對倫理道德、社會秩序的構想中,順應統治集團統治需要。於是,宗教借政治勢力得到膨脹,特別是通過強制推行、法定教育制度而充斥天下,形成社會風俗,宗教組織也成為經濟組織,在權力分散的歐洲,宗教發展成為政治和經濟的利益組織,宗教本身只是一種外殼。 當宗教借政權強制獲得普及化之後,也就產生了專業的神職人員、神學家,這些人絕大多數把宗教視為一種衣食俸祿,他們為了這種掩藏著的私心推廣宗教、維護教條,西方歷史上的宗教戰爭、宗教迫害,正證明了這種宗教的實質。一般的教民,也不十分篤信教義,而是出於功利的考慮,也出於習慣、從眾心理,他們最多信奉那些對自己有用的信條而並不顧忌道德約束,從而,我們可以明白,為什麼信教的人也是邪惡和私心重重的。少數真正虔誠信奉宗教教義的人,他們確也遵循宗教道德的引導,不過是為了神恩、神佑、進天堂——歸根到底仍然是出於個人主義功利的需要。 這表明,即使是在宗教最盛行的時代,所謂宗教精神都是虛幻的。如果沒有統治集團的財政、教育、政權的維護,或者,西方基督教如果沒有演變為具有政治勢力和經濟勢力的組織,就不可能產生涵蓋全社會的宗教統一,出現的只能是小規模、多元化而且不會很穩定的宗教,宗教也不會在人類知識分子階層精神上佔據那麼重要的地位。由於專制時代的長期推行,宗教在西方社會就建立了根深蒂固的影響,今天,那些從小受宗教訓練和熏染的人,就仍對宗教眷戀不已,甚至,有一些知識分子把信仰與宗教等同,把他們的信仰稱為「宗教感情」。 就中國的情形而言,諸如道教、佛教,在沒有政府保護的情況下,就註定香火難續,中國知識分子宗教觀念淡薄(可以說很多人尚未達到宗教精神的認知高度),也緣於中國歷代統治者很少花力氣推行宗教,沒有建立深厚廣泛的宗教傳統的氛圍,而儒學的源遠流長,也得益於為統治集團利用。中國人在骨子裡信奉的是血緣傳遞、靈魂不滅(如生死輪迴)、因果報應(有一個非人格的神——天)這樣的雜合體。沒有嚴密的邏輯論證,這是因為沒有專門的教會組織,這類信念也沒有受到過什麼挑戰。這表明中國人的信仰是模糊的,不成熟的,而且包含了落後的血緣屬性——還沒有超越生理本能。 有的人牽強附會,把今日西方文明的領先歸於其宗教傳統,比如馬克斯·韋伯,實際上,古希臘是商業的、世俗的非宗教社會,資本主義興起就伴隨著對教會統治的反抗,而西方宗教改革不是原因而是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結果,是「資本主義精神」造成了「新教倫理」,而不是相反,這是教會為了繼續在工商業社會生存而順應時代。人類歷史遠沒有發展到由觀念推進的歷史時代。當然,在資本主義促成了新教倫理之後,新教對社會就有了積極的作用。因為被信仰鼓動起來的力量比其它任何一種力量都強大(因為信仰是對一個人最根本的命運的設定,它代表著信仰者最大的利益——終極的利益)。一些中國人也開始把中國至今沒有達到現代化的原因歸於沒有西方式的宗教精神,這不過是捨本逐末,一種不想費力的做法。顯然,現代化的內容就是民主、科學、工業和競爭的市場,這四者中哪一種都與宗教無關,如果我們要推進民主,就只能進行民主思想的廣泛啟蒙和民主制度的推行,將通過觀念和社會各種利益力量的博弈而逐步達到,如果我們要發展工業,就只能是進行技術引進和投資生產,用宗教來推動現代化,不過是隔靴搔癢。 宗教對生命終極歸屬的設想順應了人對永生的渴望,宗教對倫理道德理想的構想順應了社會秩序的要求,從而形成了人的思想進化史上的宗教時代。宗教的突出意義在於強調理性,強調人的信仰,強調人的精神對肉慾的超越,這是人的初步覺悟。 同時,宗教傾向於在虛構的世界中建立寄託,無利於引導人做現實的努力和抗爭,宗教倫理傾向於忍讓、逃避,也就很快被統治集團利用,成為麻醉靈魂的鴉片,奴役的借口。 當近、現代科學的發現揭示了宗教神話的幼稚和虛幻,宗教作為滿足人內心需要的精神上的地位就開始下降,但由於歷史的慣性,那些以宗教維生的人們就把宗教的道德功能凸顯出來,今天西方的宗教組織,很明顯成了福利機構的一個分支,這一社會功用保證了它在世俗社會的存在價值。當宗教興起時,正是人性的萌生,那些宗教發育遲鈍的地方,往往保留了濃重的自然屬性如血緣屬性、暴力屬性;當宗教沒落的時候,就是人性趨向成熟和理性,我們沒有必要為傳統宗教沒落而悲嘆。 人是神的造物,是神的模仿,受神的主宰與庇護,人的終極歸宿,就是通過對神靈的順應虔信而達到永恆、快樂的天堂、伊甸園、極樂世界,(其中佛教思想有些不同,它沒有設想人的起源,而主要關心人的歸宿,通過禁慾的方式達到那種夢想,這是一種違反世俗人生的哲學,結果,世俗中人反而接受了它要人們超越的輪迴思想——輪迴就意味著生命不滅)。這就是漫長的古代社會裡哲人們對人的一般認識,這代表了古代最高的思想成就,當時人們對這一成就的汲取並不多,總是只有少數人達到虔信而成為聖徒。 一般人在絕大多數生命過程中,支配於等而下之的人生目標:追求財富、建立社會名聲,傳宗接代,吃喝玩樂,這表明DNA的主導地位,但也正是在這些現實的活動中,人們積累起生產技術,推動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沉湎於虛幻的精神世界的人們,反而沒有推進歷史的作用。 因為有宗教信仰,人的生命才不僅僅是肉體的延續,其超越肉體的意義建立在宗教教義設立的彼岸夢想上。問題是,那個彼岸只是假定,在我們死亡後,宗教的承諾才開始兌現,同時,因為生命結束,誰也無法去驗證,去追究,這是宗教作為信仰的高明之處,這也自然違法規避宗教的投機。 只有具有強烈的懷疑精神的理性主義者,他們才會探究彼岸的可能性。由於科學技術的效應太明顯了,人們通過實證科學和技術可以把握現實的人生,它所形成的必然性力量讓宗教的美妙設定受到致命的挑戰,不能實證的觀念就不得不被歸於偽科學範疇,可信度日益降低。 宗教的鼓吹者總是要強調信仰的意義,其實,這一意義最終的實現取決於兩點,第一,宗教的承諾的兌現,比如承諾在自然生命結束後,有一種拯救的力量(基督的拯救、佛、菩薩的拯救)讓生命以更好的方式延續,這一承諾按照自然主義的觀點,其實是假定的,從來無法經驗主義地驗證,那些傳道士就宣布神是超驗的,非經驗世界可以把握,當他這樣說的時候,也就把他本身拔高為超越常人的人,因為芸芸眾生是生活在經驗中,而有些人卻可以超驗,可以進入超驗的世界。為了讓經驗中人相信超驗世界的存在,傳道士就會承認每個人都要進入超驗的世界(與神溝通)的能力,那麼,為什麼有的人不能呢,惟一的解釋是悟性,如果一個智商很高的人不相信其超驗設想的時候,他們就傻眼了。就算宗教承諾的報酬可以兌現,也不能保證信仰某種宗教是正確的選擇,因為有多種超驗的設想,那些設想都宣稱他們的神靈或者來世法則是惟一的真理,這樣,任何一種信仰都可能是錯誤的,一個錯誤的選擇將導致無法克服的機會成本。這樣,信仰其實就是一種賭博,你無法在你活著的時候知道你的信仰的賭注是為你贏得天堂永生或者輸個血本無歸,死無葬身之地。 第二,宗教信仰能夠給活著的生命帶來多少積極的價值,如果信仰比不信仰帶來更多安慰,給人世帶來更多的和諧,給人生帶來福利的增加,那麼,這樣信仰就是可以肯定的,這是一種對待宗教信仰的實用主義的原則。如果我們知道克爾凱戈爾那充滿痛苦的信仰過程,我們就會知道,信仰本身也可能是人生夢魘,更何況有很多人被邪教利用和戕害。 在生活中,在網路上,我們都遇到很到的傳教士,傳教士的熱誠來自於宗教為了發展壯大而給它的信徒許諾的傳播獎勵,這有點像傳銷,你介紹加入的人越多,你受到的回報也越多,所以每一個信徒都願意成為傳教士。傳教的衝動無疑就源於這樣一種功利主義的耐心隱情。一個信佛的居士勸我像他那樣,可是,其實一個不信仰佛教,也可以做到對人生心如止水的;一個不信仰某中宗教的人,也可以非常善良,也可以形成積極健全的人生態度。我自己的體驗可以驗證宗教的道德功能、心理調節功能並不重要,並非必不可少。 當然,由於人的生命的種種局限,生命的短暫,這決定了信仰所具有的難以替代的來世安慰功能,具有任何唯物主義的觀念都不能替代的價值。 通過對人類的宗教信仰這一歷史的和現實的生命之所「是」,我們可以知道,人是一種渴望永恆、渴望力量(從而渴望庇護)、追求自由的生命。這把人同其他的生物區別開來了。
人,追求完美,可是沒有完美,生活也依然向前延伸,人的精神其實一是非常富有彈性的 把宗教信仰界定為蒙昧主義時代的精神選擇,那麼,今天還存在的信徒是不是蒙昧主義時代的殘餘,當然不盡然。因為,沒個人都渴望著某中形式、途徑的永生的渴望,只能說那些信徒的理性能力有限而已,這與智商沒有關係。 我要提醒那些信徒注意,不要以為信仰給了你生活的意義就覺得你的信仰就了不起,其實,當一個賭徒每天能夠出入賭場,而且有足夠的賭資,他就在那樣的活動感受到生命的樂趣和他認為的意義。
對於信仰,我有一個發現。 有人認為因信仰而得了幸福,其實未必是那樣。比如為國家還是為了自己,其實沒有什麼區別,為國家的人如果生活一塌糊塗,他依然不會幸福。為自己的人如果不幸福,則是不知道怎樣為自己著想。人們滿口大是大非,其實在正常的環境下那些事情離他們很遙遠,人最在意的還是每天的感受。這才是自然的和真實的。 我曾經說過,不要聽人們說什麼,要看他們做什麼。
太長了
2.人本主義 西方中世紀里,教會把神學作為掩飾奴役和壓迫的欺騙手段,隨著教會權力的削弱,人們開始意識到這種神學的本質而做出反思,進而把人從虛構的神性中解放出來,這就是人本主義。強調人本身的需要、現實的需要,把人作為最高價值,作為根本的、終極的目的,開始了對人的重新認識。 在宗教哲學家那裡,神性的存在使人超越了生物;在人本主義者那裡,神成了壓抑人性的力量,超越了神靈控制的人才獲得自由和解放。人並非通過神獲得對動物的超越,人比其他生物強大的力量本身就構成了人的優越性和高貴性,因為人在征服和改造自然呢! 它有這樣幾個層次: 第一層,肯定人的現實生活,肯定追求財富、追求享樂和性愛。這實質上是對人滿足於DNA需要的認同。一方面,這是對宗教欺騙的反抗,使人走出虛幻的神學的禁錮,宗教思想本來就不是真理,反抗謬誤統治就是一種新的進步。這在文藝復興時代最為鮮明。 另一方面,出於對宗教神話世界的幻滅,退回到世俗生活,實際上就放棄了人的精神的終極需要的追求。這時,人們力圖擺脫教會的統治,但內心深處仍留連於神的世界。 第二層,強調人的社會權利,平等、民主、人權是其基本的號召。 當神的秩序遭到懷疑,以神的名義建立的社會秩序就遭到了否定,社會一度由暴力來組織,這就是君主專制和等級制。由於西方社會裡工商業有良好的發展,工商業的發展造就了能擺脫暴力控制的資產階級,以及實現這種權利的制度形式:用社會契約取代暴力,也是用人性的理性原則代替野蠻的獸性原則。這被稱為啟蒙的時代。這是人從暴力和等級秩序解放出來的歷史進程——可惜這一進程至今還沒有完成。 第三層:新理性主義。 近代天文學、生物學破滅了基督教的神話,建立在假定基礎上的神學理性受到毀滅性打擊,新的工業技術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改善了人的生活,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一整套的科學體系開始建立,人們獲得對世界的科學解釋,於是,社會上也就產生了崇尚科學和技術的新理性主義,他們相信科學解釋世界的能力,相信技術變革世界、創造更多生命自由的能力。 新理性主義強調理性的批判性、發展性、實證性,具有積極、樂觀的傾向。當然,這種樂觀傾向相對於複雜嚴峻的歷史現實而言是有些天真。科學體系本身還很不完善,甚至是相當膚淺的,它本身需要發展,另一方面,技術的力量也是有限的,純粹的自然技術雖然能創造更多更好的工具和財富,但並不能改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對人的道德也不起作用。這表明這種理性主義的片面:忽略了對人本身的理性思考和技術改進。 第四層,反理性主義。理性主義的樂觀情緒受到社會現實的否定。人們看到,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情況下,依然有人的墮落,依然有社會的罪惡(特別是打著科學旗號的紅色恐怖),而且,科學技術增強了人類衝突的毀滅性,成了威脅人的存在的可能的力量,這就產生了對理性主義的非理性的反動。 人本來就有非理性的一面,它包括人的本能和本能異化的人的精神,大腦中信息的無序,人的社會命運的不確定性,這些非理性層緣於人的落後因素、社會組織的不健全,它導致人的懷疑、悲觀、厭世、絕望、感官刺激式的享樂主義,這種非理性主義只能危害人的發展。 實質上,社會上的罪惡、戰爭的威脅,都不是科技理性的產物。而是科學和技術受到了歪曲。商業社會的道德危機、精神危機,恰恰是人的獸性、私心等非理性因素造成的,也只有理性的強大才能克服非理性的危害。 包括法蘭克福學派和存在主義的海德格爾派以及後現代主義的思想家,具有很強烈的非理性主義傾向,人類對技術的依賴確實讓我們發現人的自由也在因此喪失,依賴就意味著受到束縛。人們的憂慮雖然有根據,可他們忽略了一個明顯的事實:如果沒有技術,我們的生活所要依賴的東西更多,我們的生命更少庇護,我們的生命更脆弱。如果只是對我們所依賴的力量深深不滿,卻無法提供可以替代的力量供我們選擇,人們就難以避免走向悲觀主義。 第五層,科學理性主義的復興。 理性主義者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陣地。隨著新的科技革命的爆發,科學理性主義得到了堅實的發展。並深深影響了社會大眾。 當然,並沒有一個科學理性主義的明確宣言,但作為一種強大的力量已開始形成陣營,並成功地影響到政府的基本決策和教育制度——這已經引起了人文主義者的極大不滿和無謂擔憂,但他們所主張的人文教育不過是娛樂的享樂主義的教育,對人的精神和人的發展並無益處。這已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人類終究是實用主義的和功利主義的,誰給我們帶來富足,誰解放我們的身體,誰給我們安全?答案只能是科學技術以及科學技術的創新。 科學理性主義的基本內涵是把「科學-技術」作為解決人類一切問題的基本手段。這種理性主義也常常被所謂的「科學主義」的標籤所歪曲,其實,這個時代的人們相信科學和技術力量,並不認為這樣的力量就可以取代天堂,而是認為,如果沒有這一力量,我們的生活將會更糟糕,這種力量不是完美的,卻是我們惟一能夠依賴的。不完美的技術都要勝過完美的上帝,正如一片發酸的麵包也比向上帝祈禱更能夠改善我們的飢腸。 商業時代的危機(主要是可持續發展的危機,包括環境危機、能源危機)不是技術本身導致,而是人們對享樂的無節制要求。這正是理性主義所要提醒人們的,而人的享樂慾望,其來源是人的生理本能,是DNA結構的規範,這是人的動物性對人性的一種歷史性頑固作用。 整個人本主義的發展歷史反映了人的自我認識的進化,體現了人們由蒙昧走向自覺,由束縛走向解放的歷程,但人本主義主要傾向於認同人的現狀和成功解決現實的問題(通過制度變革和科學技術的力量),在人的終極需要的問題上,他們就顯得無能為力,因為他們已不能像古代哲學家那樣虛構一種美妙的彼岸世界就可以交差,他們已經意識到古人傳統努力已經失敗,已經不可信,從而不可能重複那樣的失敗。 哲學家們仍然未曾建立起人的精神的世界,他們未曾區分人的雙重結構(DNA——意識),從而,他們站在人世俗的、本能引發出來的人生領域去思考人的本質,把人的動物性當作人性加以肯定,把人精神的高貴和本能的低俗雜糅在一起。人類就像一顆繼續生長著的大樹,它甚至還沒有開出花朵,我們無法看到它的最後的果實。 人本主義時代,人性依然不明朗,人們擁有值得驕傲的工具的力量,可是,這些工具並沒有把人從死亡和動物的生命延續的歷史宿命中拯救出來。人依然是動物,人依然沒有作為人自己的彼岸。 在「市場+工業+民主政治」,人們的普遍的人生目的是「掙錢——享受」,這樣的生命模式只有現實的意義,只有此岸的意義,這一意義將隨生命的結束而結束。很多人已經接受了生命短暫、終歸虛無的宿命。相對於具有宗教性質信仰的人,當然是殊途同歸。但是有信仰,在形式上更具有作為人的超越屬性,也就是說有信仰的人往往可以在內心裡認為比沒有信仰的人優越。
超贊同科學理性主義,真理只有一個。 在這樣的環境下,人當然只能「掙錢--享受」,這是生存的需要。除了這個主要工作以外,人還有很多社會活動,比如藝術,運動,科研,愛好,戀愛,等等......當然,除了現有的活動外,人還可以創新,事實上人也沒有停止創新。 可是除了所有的一切,人還能做什麼?
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求的層次,人要追求社會名聲——個人尊嚴的需要,「愛好,戀愛」等習慣難為無非是享樂性質的,這社會的基本價值就是金錢、權力、快樂。當一個人把某中價值作為目標之後,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整個人就成為實現目標的工具,直到目標實現,人就從工具狀態回歸為思考狀態,當然,也可以因為慣性,人們將重複過去的目標。 只有直到死之將至,虛無的感覺才會降臨
3.馬克思主義對人的認識 今天,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人們的精神領域已經光彩不再,但它在歷史上的影響,超過了很多哲學派別。它對人的認識,代表了一種新理性主義的方向。當然,對馬克思主義的分析,需要原旨主義地把它同被政治強制力量異化的馬克思主義區別開來。 馬克思主義對人的認識的獨樹一幟的地方,就在於從人類的社會、歷史的宏觀層面來揭示人的本質。馬克思同他的後繼者認識到人的社會存在這一屬性,即類性。 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這是馬克思關於人的基本結論,在這個基本原則的前提下,他構建了他的整個政治的、經濟的、歷史的思想體系。在當時的社會歷史狀態之下,社會關係的核心就是經濟關係,解放人首要的目標就是要解放人的不平等經濟關係,暴力的革命是解除經濟關係的最直接手段。從而,通過階級鬥爭建立公有制就成為馬克思主義的一般結論。在今天看來,這是一個有害的結論。 雖然經濟在社會中具有支配的地位,但是,經濟是由生產活動創造的,生產活動的核心力量是科學技術,暴力的階級鬥爭只能造成原有經濟關係的重組,不能帶來經濟本身的發展,只有科學技術的發展才能真正消滅貧困、區域差別、種族差別,所以,僅僅是經濟關係的革命是遠遠不夠的,經濟因素並不是歷史的最終決定力量。而且人的經濟屬性實質上是人的生理屬性,僅僅從經濟角度揭示人,就是很片面的。 另一方面,社會雖然存在著貧富、等級分化,但人在精神上、觀念上是自由的。人的意識由社會存在產生,但並不由社會存在支配。因為意識本身也反過來對社會存在進行批判和重新設計。一個人的意識並不一定受其經濟地位、狀況所支配。因此,並不存在絕對的階級意識,真理可以通過思想的鬥爭而推行,那麼,一種合乎人道、合乎邏輯的社會理想就可以以和平的方式推行。暴力的力量,是非人的力量。即使社會存在某種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既得利益的群體也要致力於用既有的體制去延續不合理的利益和既有分配製度,可是,不公平的分配導致的社會反抗風險也可以讓那些既得利益群體從功利主義的角度改良,因為,沒有改良,就有兩敗俱傷的危險,這樣,社會確實可以通過改良走向公正,成熟的市場中人是理性的經濟人。暴力不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當社會財富的來源不是單純地依賴自然,而是通過知識技術的創造,這個時候,擁有知識和技術的人也就擁有了財富分配權力,市場的交易不再具有強制性,這樣,因為個體資源的天然差異而導致的不平等屬性就消失了,社會的不公平感覺也日益消失,人際關係趨於和諧,暴力自然瓦解。在今天,暴力不再具有革命屬性,而成了一個不光彩的標籤:恐怖主義。 人是一種社會存在,人性在社會生活中放大為社會關係,而已經形成的社會關係反過來規範個體的人性。從人的社會關係我們可以看到今天的人本質,比如社會關係中政治制度對人的影響佔據了主導位置,說明社會還處於權力主導的社會,社會權力還沒有完成現代性轉型,政權還不是公器;而社會關係中經濟佔據主導,說明這是一個市場經濟時代,說明人類還是一個物質化的社會。從社會關係中確實可以看到的人的本質的現實形態,可以窺見人性的內容。 我們以發展的眼光對人的社會關係(或結構)進行分析,就會發現社會中的血緣、暴力、權力、經濟關係都將隨科技進步而消解,最終只有意識的關係,即社會性與人性合而為一。也只有在這時,馬克思關於人的本質的論斷才可以接近合理。 作為唯物主義的一個派別,馬克思主義只能給人尋找和設計現實的此岸的意義,顯然,在人的現實世界,就只有政治、經濟利益,以及各種娛樂——如性愛、藝術、麻將、「早上打獵,晚上做愛」;如果更進一步,則是解放全人類、為人類謀福利,把人類認同為一種准神的精神皈依。 它是一種世俗的政治哲學和制度建構理論。
人最重要的是精神,如果沒有靈魂,肉體活著也沒有用。 人註定走向死亡,生命是一種經歷
敢問人有什麼精神?雷鋒精神?蓋茨精神?尼采精神?讓我們學哪個?
「僧」是佛教徒,並不信奉「上帝」。 「人的自我創造」是不成立的,否則創造出今天這個也早的那個最初的「人」是什麼呢?如果這個「人」是有內容的,就一定還有一個更本初的「人」來創造他。
人類是宇宙的孤兒。
理性空間// 人最重要的是精神,如果沒有靈魂,肉體活著也沒有用。// 事實上,很多人在我們看來沒有靈魂的人活的也非常自在快樂呢 很多人生的意義只對個人有意義,哲學家就希望在千差萬別的個人意義中尋找一種普遍的意義,其實,死亡終結了所有的意義 第四顆人頭//敢問人有什麼精神?雷鋒精神?蓋茨精神?尼采精神?讓我們學哪個?//你還缺乏概念的清晰,還有待提高呢:) 小看//「人的自我創造」是不成立的,否則創造出今天這個也早的那個最初的「人」是什麼呢?如果這個「人」是有內容的,就一定還有一個更本初的「人」來創造他。// 當然沒有憑空的創造,小孩子對大人有一個依賴的階段,人對DNA系統也有很大的依賴,長大的成人就獨自面對自己的未來,是他自己在設計他的人生之路,今天的基因工程,其實就是在改造人自身。在個體人的生命過程中,有很多被規定的內容,可是,那些超越規定的內容,就屬於創造了 享受孤獨的黑夜人// 人類是宇宙的孤兒。// 如果大自然就是人類的父母,那麼,這個大自然依然存在,我們自今還享受桌來自大自然的庇護,而人類的無節制的使用自然資源,將是自己為自己挖掘墳墓
呵呵,,人本來就沒有意義。 樓主不過是在為自己的行為找一個可以說服自己的理由罷了,聽聽就過去了,是嗎。
不要說人本來就沒有意義,而是說你還不只人的意義而已,對一個人來說,總是需要一個說服自己的理由,哪怕這個理由是虛假的 另外我們確實無法肯定人生真的就只有物理的結構,在這之外就沒有同時的東西,這一特徵給了很多渴望永恆的人一點希望。
4.人文主義的迷信 特別提醒:我在這裡是把人本主義與人文主義兩個概念分開來的,人文主義特指關於人的文化存在(特別是藝術存在)的觀念。在哲學、社會學領域,「文化」是一個模糊不明的概念,在這裡,我們用文化來指娛樂和藝術,與此相應,用文明這個概念指科學、技術、思想及一切具有不斷發展、進步、實證特徵、合乎理性的人類因素。所謂人文主義的迷信,實際上就是指人文主義者對藝術、娛樂的迷信。 人的娛樂活動,根植於人的生理機制。DNA結構為了控制生命活動,就建立起嚴密的控制機制、信息反饋機制,情感反應就是這種控制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起著評價活動效果的作用。這種「刺激-反應」的機制屬於自動控制,可以減輕DNA的活動負擔。這樣,人的活動會帶來活動快感,快感又推動活動,人對這種快感的追求就產生娛樂活動。 所謂娛樂,是同必要的功利活動相區別的活動,它的唯一的價值就是帶來快樂、愉悅的生命感覺(實質上是一種條件反射式的生理或心理反應),當人們在娛樂中得到快樂,這種快樂存在也會產生精神上的認同,給人充實感、意義感,進而產生寄託意向,從而賦予生理快感以精神的意義。 實質上,藝術屬於娛樂中的一類。但是,顯而易見,藝術在人類精神世界中已產生深遠影響,對藝術的精神認同,是人文主義創造的最大的神話,因為宗教神話已經為科學發現證明為虛妄。雖然商業社會日益把藝術活動降格為娛樂業,但在絕大部分知識分子心目中,藝術的地位依然崇高而神聖,那些最傑出的科學家都樂意於把他們的創造稱為藝術。 對藝術的推崇,在存在主義者群體那裡得到最充分的體現,因為他們多半是唯物主義者,關於人生的結論是悲觀的,虛無的,由於藝術同現實的基本功利利益有很大差異,藝術作為一種用以超越動物的人工產品,成為上帝的替代。藝術在他們那裡成為人類唯一的超越性價值,成為的人的意義所在。這是一種唯物主義時代的神話而已。 第一,藝術家宣稱,藝術是對美的創造。 我們首先要給「美」進行準確的定義,歷史上人們對美的概念莫衷一是,這種概念的模糊就使「美」成為藏污納垢的好所在,寄生了一批又一批胡言亂語的美學家。 「美」,就是事物或活動(含人本身及其活動)所具有的、能滿足人某種需要從而能引起愉悅、快感的屬性。康德、黑格爾時代,他們就已經認識到美就是一種合目的性。 美是存在的屬性,是一個形容詞,同時,它是相對於人的,隨人的生理和精神狀況而定,比如阿Q,如果抓到一個能咬響的虱子,他會對它倍加的欣賞,覺得妙不可言。許多所謂的美學家、藝術評論家,他們常犯的錯誤就是把「美」當作實體名詞來使用。 美的客觀性在於人的結構與節律同自然存在之間具有的一致性。同樣,不同人的共通的審美趣味在於人與人的同構性。 當外界信息或者人本身的活動信息進入感官,只要它同人的生理、心理、精神是和諧的,它就引起人的愉悅的感覺。 當同一事物的信息進入不同人的感官,有的人感到了美,有的人沒有感覺。這並不是說後者沒有審美力,只能表明人與人心理、精神結構上的差異。比如,有教養的人能欣賞交響樂,沒有教養的下層人則不能欣賞,這不能證明他們的審美欠缺,事實上,拾垃圾者面前的垃圾也能引起他的美感,這豈不證明了他的審美力強嗎?這就是美的相對性的一面。 在人文主義偏執的、自我中心主義的觀念里,只有藝術家才能創造美,只有藝術家及受過藝術訓練的人才能欣賞美。 實際上,大自然也產生與人和諧的結構和旋律,人們,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創造合目的的產品,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體驗人本身的價值和意義,這都是在創造美的事物、獲得美的體驗。 第二,藝術家宣稱,藝術活動是人的精神活動。 當宗教神話盛行的時候,藝術是受到排斥的,精神活動就是對神的膜拜和對天堂的嚮往;當神學受到否定的時候,藝術就填補了一些人精神世界的空虛,甚至成為新的宗教。從而,藝術成了精神的活動。 在等級制社會,由於不合理的社會分工,低賤者從事體力性活動,高貴者從事娛樂、藝術、思想的活動,後者就被稱為精神的活動,這種劃分是一種不合理的歧視性劃分。實際上,所謂精神活動,就是合目的的活動,合乎人的自主設定或選擇的活動,與活動的形式、方式並無直接的關係。 把藝術認定為精神產品,還在於藝術是大腦活動的直接產物,具有符號的性質。今天的現實生活中已經有越來越豐富的由大腦直接創造的非藝術產品,如工具的發明、技術的建立、問題的解決,這些都是屬於人類的意識的活動、人的主觀的創造,其創造物也是令人愉悅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這些產品才是更真實的精神產品。 人文主義者說:藝術是滿足人精神需要的,但什麼是人精神需要呢?他們又會說,精神需要就是審美、是藝術活動。這實際上是循環論證。 人的精神的需要,寬泛而言,就是合目的的需要,所以,對一個農民來講,生產出大量的糧食果菜就是其精神的需要,而一個殺人狂,當他殺了人之後,他的變態的精神需要才得到滿足,同樣,藝術家,他的精神需要確實是藝術創造或藝術欣賞。顯然,人文主義的錯誤在於他們把自己的需要當作了人類普遍的需要,在這種人看來,那些與藝術無緣的人,就沒有精神生活、沒有靈魂。 從表面上看來,藝術不是滿足肉體需要的,從而是滿足精神需要的,實質上,人的藝術欣賞,是一種後天的培養,即一種條件反射的建立。讓我們的聽覺經常受音樂刺激,我們就能欣賞音樂,這同樣是一種生理機制,我們看不出一個音樂愛好者與一個啤酒愛好者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喝酒同樣引發豐富的精神活動。 一隻新鮮的蘋果,同一個畫家的蘋果畫相比較,顯然前者要生動、自然、鮮明得多,如果一定認為只有蘋果畫的欣賞才是精神活動,這暴露出藝術家畸形的心理。當然,這可以得到合理解釋,藝術家在繪畫時付出了辛勞、想像力和自己的某種趣味,從而,藝術家出於對自己行為的肯定而肯定他的創造物,我們不止一次看到過母親們總是欣賞她生的蠢貨而對他人的聰明小子不以為然,這都是同一種心態。由於藝術家掌握了話語權,他們才得以推行其藝術至上(高尚、高雅)的主張。 有人從梵高的向日葵中體會到悲哀、不幸、叛逆之類的感受,有人從貝多芬的音樂中聽出了人生的命運,但是,我們從最粗鄙的現實生活中不同樣可以得到各種各樣的情感和精神上的思考嗎?我們看過建國門立交橋下乞婦憂鬱的眼神,也見到過在香格里拉門口徘徊的幽靈般的妓女枯槁的身影,比起生活的豐富、深刻,藝術只不過是可笑的贗品。 有人說,音樂里包含了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但也只有那些具有最美好感情的人才會從音樂中得到類似感受,事實上,他們也同樣能從其它事物中獲得同樣的感受;而在色情場上,即使放「梁祝」這樣愛情意味深長的音樂,也不會使花了錢的嫖客生起惜香憐玉之情,或聯想起他的家裡痴痴等待的妻子。音樂(以及其它藝術)只能喚起欣賞者早就有的情感或思緒,否則,希特勒就會在藝術的熏陶下棄惡從善了。說藝術能夠拯救心靈、拯救世界,這同說上帝會來拯救人類一樣虛妄。 在藝術的各種分支中,語言藝術、表演藝術,由於其中包含了豐富的社會生活、人生經歷、思想觀念,從而具有了超越藝術的意義。 A.語言藝術的歷史價值。 傳統的藝術家主張藝術是回憶、是模仿、是鏡子,而且,最早的歷史,就是史詩。但是,隨著社會分工的細緻化,專業歷史學接管了藝術的歷史功能。由於藝術總是忠實於個人的感受和認識,它對其現實的反映就具有個人色彩的局限,加上藝術強調創造,其「社會鏡子」的作用日益削弱。特別是現代藝術,它日益成為藝術家的夢囈、本能衝動和癔病發作的純自我表現。 B.語言藝術的道德功能。 有責任感、道德良知的藝術家的藝術總包含了對虛偽、邪惡的揭露和譴責,對正義、真理的維護與頌揚,但這種道德功能不是藝術本身的功能,藝術在這裡充當了傳教士的道具而已。 由於一些藝術家本身不僅僅是藝術家,他還是思想家、道德家,從而使其創作不僅僅是藝術,而是以藝術為手段,傳達的是思想或道德信條。藝術本身是非道德的,只是由於作為語言藝術不可能與思想截然分開,從而才具有了道德與思想成份。歷史上,藝術與思想合作,藝術就具有了積極的意義,藝術使思想更鮮明,更具有震撼力。事實上,沒有思想的藝術就沒有靈魂,只有形式、外觀、修飾,只能引起感覺上的快感而沒有心靈上的感染。而自覺的藝術就是純藝術、為藝術而藝術、為審美而藝術,藝術即娛樂,藝術即遊戲。 藝術發展到二十世紀,藝術日益從思想、歷史、道德之中「純粹」出來,走向專業化,一種情況是藝術越來越缺乏思想內容,按傳統的方法去欣賞就會不懂,不知所云,只有感官的刺激,藝術的抽象化、模糊化增大了其解釋的空間,但這就使藝術失去了鮮明的個性和吸引力,另一種情況是在現代高科技條件下,藝術的創造演變成通過技術製造,這在音樂、繪畫、影視方面最為明顯,電腦就可以合成優美的畫面、動聽的樂曲,在良好的技術設備幫助下,唐老鴨般的嗓音變得像百靈一樣悅耳。這種趨勢表明,技術在逐步取消專業的藝術家,它證明需要藝術家靈感的藝術,也可以由沒有靈氣的機器或程序設計合成。還有一種情況是,藝術成了一種由文字、符號、畫面、情節、程序組裝起來的娛樂消費品,被稱為所謂的文化快餐。 C.語言藝術帶給人的愉悅感受。 一是因為語言的序列本身構成一種節律,在閱讀時,文字結構變成流動的信息旋律(如押韻),引起生理和意識系統的共鳴; 二是因為語言藝術的內容使閱讀者獲得精神的「幻體驗(在符號體系里虛擬地體驗某種人生經歷)」。語言藝術實質上就是用語言對某些人生經歷或感悟的虛構,人在閱讀時,可以幻化現實與虛構的界限,人的精神存在進入藝術的幻境,體驗藝術家設計的生命活動:悲歡離合、愛恨情仇、毀滅與創造、掙扎與反抗......這種「幻體驗」只是虛構的人生,它不會產生實際人生中的危險和不能擺脫的苦痛,因而是純粹的「審美」的體驗。那些太多不幸的人們、失意者、生活平庸者沉湎其中,就能獲得對現實生活(如不幸、煩惱、無聊)的超脫,從那些更豐富、更成功或更悲慘的人生幻境中獲得一種自我滿足和陶醉。 這種藝術的積極作用有二:一是能使人暫時忘記現實中的痛苦、轉移失意帶來的心靈痛楚。其二是對於不成熟的人,可以使之了解更豐富的人生經驗,獲得借鑒和啟迪(如古代寓言、童話),這取決於藝術家自身的經驗和思想、道德素質。這實際上是醫學和教育上的意義,這就是它的功利價值。 如果藝術不發揮其功利的作用而僅僅是給人類以幻體驗的享受,藝術就是一種消極的東西,它使人沉迷於虛構的精神的幻體驗之中,逃避現實的人生。藝術就成為另一種美酒、大麻。 人應該有人本身的創造,體驗人本身的生命過程;對藝術虛構世界的體驗是超功利的旁觀,是純審美的,但旁觀是不負責任的,不道德的,我們只有參與歷史才能推進歷史,藝術娛樂,就與歷史進步無關。藝術家的藝術活動當然是創造性的,其生命過程是真實的,但藝術欣賞就只能是幻體驗,藝術的審美同人們對美酒佳肴的品嘗並無不同。沒有貝多芬、莫扎特的偉大音樂,我們欣賞天籟就足夠了,沒有莎士比亞、歌德、托爾斯泰,我們讀歷史就足夠了。如果我們塵封了那些藝術大師的天才之作,人類不會有絲毫的精神空虛,因為構築人的精神世界的是且只能是思想信念和人生目標。當然,那些被藝術的神話和藝術的娛樂的或幻體驗的偽精神意義填充了心靈的人,缺失了藝術也就把他們變成了行屍走肉;在我曾經居住的樓下有一排垃圾桶,也就有一群拾垃圾的人,長年守候在那裡,垃圾給她們帶來了生命的意義,當你走過時,她們期待地望著你手中可能會有的垃圾,而不會是你快樂的神情或漂亮的衣裳,她們與垃圾同在,正如人文主義者的與藝術同在——他們本來可以干點更有價值的事情的。 在人類理性不健全的時期,藝術家也成為思想家,從而使藝術顯得崇高和純真,人們在藝術體驗中,也受到思想的熏陶與啟迪,藝術顯得健康而有價值,當藝術走向職業化、專業化、商業化,藝術便走向註定的沒落,顯得卑微、庸俗、自欺欺人,充斥陰謀、色情、暴力、腐化和墮落。 在人類還存在無法擺脫的不幸、痛苦和蒙昧的年代,藝術給人以安慰,使空虛的人們獲得一種充實的意義,使失望的人們還不至於絕望消沉,在獸性、物慾中還有一種精神的亮色。 然而,這些歷史正漸漸過去,思想家從藝術家中分化出來,人們也更樂意用現實的手段去解決問題、擺脫不幸與痛苦,這是人精神力量和工具力量日益增強的結果,藝術的麻醉就顯得太消極,藝術也就走到了它崇高輝煌的時代的終點。 藝術魅力在於個性,在於人類的不幸、苦難、悲哀和抗爭或毀滅的巨大的震撼力、感染力,藝術的這種個性就是建立在人的落後、野蠻的屬性基礎之上的。 海德格爾所謂的詩意的人生,實質上是人文主義者的幻夢。試想,貧困、失意的詩人往往遭受飢困、疾苦、社會的冷漠,他們的人生哪裡有什麼詩意,詩的本質就是一種深刻的痛苦,那種把痛苦渲染得崇高而有趣的做法,要麼是出於無知,要麼是出於無奈虛偽,這並不合乎人道,如果詩人健康了,富裕了,自由了,他必定失去詩意,因為詩的靈魂就在於對不幸、壓抑、苦難的抗爭、吶喊、呻吟甚至絕望,最多還有對美好的嚮往夢幻(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誰能從和平、自由的年代的詩作中感到強烈的詩意呢?你只能感到做作、誇飾、甜膩和庸俗無聊,人們也失去了對詩的熱情,他們更樂意趨近刺激感官的競賽、流行樂、科幻片、肥皂劇,追逐權勢、聲色與金錢。 提倡詩意的人生,挽留藝術的個性,就是要在人間保留那些令人痛苦、憎恨的貧困、蒙昧、強權與欺騙!我們能從現代派藝術家的言語中聽到他們對科學技術、人類進步的仇視與敵意。 人類的發展,將是共性代替個性,和平代替紛爭,富裕代替貧困,友愛代替仇恨,自由代替束縛,人類將走出不幸、悲哀而達到自信和從容,藝術則將既失去內容,也失去吸引力。 歷史上,藝術藉助商業社會產生的巨大經濟效果和由此產生世俗的景仰而獲得崇高的聲譽,同時,商業法則又使藝術變成純粹的消費品,回復藝術的真實身份。隨著技術進步,傳統的藝術走向消亡,新興的藝術則大眾化、通俗化、娛樂化,藝術不再是精神的,也不再是道德的。藝術只是一種消費品。藝術的神聖光暈就黯然失色。 藝術的沉寂同宗教的沉寂一樣,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反而值得歡呼,就像人類沒有了血緣親情、沒有了愛情一樣,人類沒有絲毫的空虛,人類反而更強大和充滿自信心,是人類新的自覺和解放。 當然,我在這裡不遺餘力地貶斥藝術,並非是要在人類生活中取消藝術,我只是要解除沿襲已久的對藝術的迷信,回復藝術的本色。我絕不反對藝術手段,我們建築儘可能別具風格,我們的衣飾儘可能天衣無縫,我們的寫作儘可能文采飛揚,我們的道德說教可以儘可能吹得天花亂墜,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也盡量用生動形象的手段、感人的故事,從而我們的生活可以盡善盡美。但不需要專業藝術家,不需要超功利的藝術,不需要去培養藝術的審美力,不需要畸形的「審美趣味」。實際上,這符合托爾斯泰的理想。 現在,我們可以給藝術下一個準確的定義,藝術,就是具有永久性(可重複使用)、能給他人帶來愉悅感或幻體驗的非必要的(即超功利的)事物(它往往由一些經過專門的訓練的人製作或創造的)。從人的需要來分析,我們就可以發現,純粹的藝術是可有可無的,因為,任何人都可以從合乎其意願的活動中體驗人生、感受樂趣和意義,任何人都可能從其自身的行為寄託精神,尋求皈依,都可以自己思考或同他人思想交流而獲得精神的升華。
光明在黑暗,接著寫啊,我很想知道人到底應該怎樣。 超越自然本性的人是怎樣的? 超越什麼,如何超越? 那時人能做什麼?世界會是怎樣?
我在想那些討論什麼道德 愛國 愛情 自由的人!!! 這些名詞不過是DNA原始慾望整合後的元素慾望的面具!!! 討論有什麼意義??? 最重要的是討論人的本質!!! 可惜大多數人根本是一知半解!!!!! 要找有些見識的人太難了!!! 不過人的本質我基本上已經可以解釋了 不過還有很多需要研究 希望看到強人!!!!!
只是希望這個帖子不要沉,應該有更多人看到。
黑暗兄所說的「超功利」可能跟我說的「非功利」是一個意思。 ------------------------ 弱符號性非理性美學與強符號性實用主義美學及其作為道德載體的屬性分析 科學家說,所謂音樂就是噪音的隨機組合。 綜合各種音樂,或許真的如此(打個比方:讓一百支不同的樂曲同時在耳邊響起) 作為非理性美學典型的音樂創作,往往帶有非常強烈的個人色彩,其屬性大可歸於自發性自私創作,所表達的也是自由思想。作為弱符號性非理性美學內容,音樂的符號表現能力是非常弱的,否則也不會有「古典音樂非常難入門」之一說了,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音樂不是一個好的語言信息載體。 當然歷史上或現今也不乏強符號性實用主義指引下的音樂作品。典型的如「革命樣版戲」,但這種戴上實用主義所必須的強符號鐐銬的東西最終結果必是千篇一律,不堪入目的。 強符號性實用主義美學因其明確的目的性決定了以其為指導的作品不是帶有政治性就是帶有功利性,往往出於一種主動的責任心而創作,而且選用易用的藝術體裁如文學、詩歌、戲劇等語言藝術來表達,即使用相對困難的繪畫藝術時,也要大量採用典型的明確符號來表達其思想。 由此可見,弱符號性非理性美學是超脫於道德之外的,以其為指導的藝術作品也是不適合作為道德載體的。 而強符號性實用主義美學指導下的藝術作品其最成功之處就是作為道德載體而存在吧。 分清兩者關係並據此分析現代藝術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 特別的,對於文字來說作為一種邏輯的符號化的產物在未被道德化之前的存在是自含美學要素的。但一旦道德化之後,就失去了美學內涵,使得非理性的文字只能作為垃圾而存在。 ------- 具體討論在這裡: http://www.tgfcer.com/club/newsdetail.asp?id=2035255&page=6&posts=currentposts&Daysprune=&lp=
dokomo,你的分析同我的分析不同在於,我通過分析澄清作為藝術的存在在人的地位問題,你只是澄清一個內部性的藝術問題。 感謝「北方佬」的支持 也感謝絕弟,不過,你的表達表明你還很年輕,其實道德自由之類都屬於人生的諸種價值之一,都有探討的必要,人生有限,我們往往能夠在某一方面取得成績也就不錯了, 關於人的本質的探討,雖然很重要,可是基於我們現在的認識世界、人生能力,卻不是一個可以段時間可以完成的事情,不是某個高人、強人就能夠完成的使命,這需要人類知識、能力的漫長積累,可是要幾千上萬年都不清楚的。我們要認識到人生的缺陷,因此,與其在這樣一個需要很多代人努力才坑完成的大問題上消耗生命,不如找一些更容易的問題去嘗試解決,這就是社會進步的零星工程,至於我為什麼選擇了這樣一個問題,不過是碰巧,我也花了很多時間去思考倫理道德,制度演進之類的問題,其實這也是很重大的問題。 第四顆人頭 ,超越自然的人是什麼,我是不知道的,因為第一我沒有超越,第2,我認為超越了自然約束的人可能就是沒有生老病死著樣的自然束縛的生命,這是佛家的重要課題,如果一個真的實現了這樣的超越,人的所謂的精神生活也沒有必要了,想到這裡,說人生有什麼特別的意義確實說不出來。
我把在舊的那個帖子上的回復轉到了這個帖子下面 作者:第四顆人頭 回復日期:2004-9-29 12:01:08 人將以何往? 剛才看了光明兄的獨身主義宣言,裡面提到人對自身的改造。於是重新認識了一下這個問題,才發現我從來沒有思考過。 一般思考人到哪裡去,都是死路一條------走向死亡。而沒有想過人類會如何發展,即使想幾千年以後怎樣,可能也是按當今生活的思路,想想那時的衣食住行。 如何變,為什麼變,這是值得研究的話題。/// 你說的很對,死亡也是一個至關重大的問題,難道真的沒有一種顯示的解決途徑嗎,我認為我們不應該放棄,不應該簡單地求助於宗教信仰。 作者:絕弟 回復日期:2004-9-29 13:55:55 樓主的觀點與我基本相同!!!!! 找有認識的人太難了 !!! 人是 DNA的基因決定的原始慾望 由意識對客觀條件和原始慾望綜合考慮 做出最優化選擇的 程序!!! DNA不一定自私 只是我們看到的都是自私的 DNA只是上級程序設定代碼的工具 它設定也有脫離DNA的代碼 人根本不可能脫離DNA 因為意識是DNA的最優化工具!!! 你說我們有脫離DNA的慾望 那還是DNA給我們的!!! 所有的一切都是代碼下的程序運作!!!!! 一切的發生都有原因!!! 因為有原因 它的經過和結果都是確定的!!! 一切皆程序!!!//// 哈哈,你的說法讓我想到那個「人是機器」的傳統表述,這是很容易被攻擊的,人的某些核心因素確實是程序,不過,為什麼程序過程中我們有感覺!這才是最神奇的地方。 作者:蘇祖祥 回復日期:2004-9-29 15:10:03 好文要提!/// 你的新聞評論越寫越好了 作者:天涯揮情 回復日期:2004-9-29 15:27:38 為什麼一定要爭吵,慢慢來!/// 爭吵一直都存在,因為我們的道理都不完備,需要爭吵這樣的途徑規避一些錯誤,波譜爾甚至認為知識的進步就是一個證偽的過程。 作者:欣夫 回復日期:2004-9-30 2:05:04 人是物質肉體與意識(有組織的時空信息組合)相輔相成的「整體」。/// 可是這兩種因素往往不那麼和平共處,而是在鬥爭,在爭奪對人的控制權呢! 作者:沒有一絲悔意 回復日期:2004-9-30 5:38:59 [所以絕對的自由只能是非物質存在,是「無」――有生命的「無」,所以,生命的自由是有限的,生命的最大自由只能是指和諧、快樂、永在。快樂是容易得到的,但和諧和永在既受到生理機制的制約,也受到宇宙環境的作用。要達到真正的自由,就必須改造生理和自然世界,使之能成為自由的條件和保障,顯然,唯有的力量即是科學技術――這是人的本質的力量,理性的力量,是精神活動的創造,是人達到現實自由(幻想的自由通過幻想即可達到、想像的快樂通過想像、欣賞就能達到)的唯一途徑。] [從科學發現來講,生命由DNA編定,那麼,只要重新設計生命的密碼,就可以變革生命,這取決於人的設計、創造能力,只要這能力足夠,我們就可以保障生命永在。哪怕只有一線希望,我們為什麼要放棄努力呢?] ----------------------------- 請樓主說一下這兩段話是否所指一樣,如果一樣,那就是說只要重新設計生命的密碼就可以達到有生命的「無」,也就是你所說的可以獲得永生狀態下的快樂,也即是真正的自由。 那按照我的理解,無非有兩種可能。 第一,對於前一段話來講,「絕對的自由只能是非物質存在」,那就是要獲得非物質的生命吧?這確實能獲得永生和真正自由,但根據後一段話,即DNA的重新設計來實現的話,敢問如何通過對一種物質存在的操作來獲得一種非物質的存在呢?所以這種可能性我相信可以否定掉了吧? 第二,所以永生自由的生命應該還是一種物質存在,再結合樓主提到的「就必須改造生理和自然世界,使之能成為自由的條件和保障」,即除了生理之外,還要改造自然世界,那麼,我所能想到的生命形式(這確實是我現在能想到的唯一方式)只能是某種形式的「共生」。而這裡面又可分為兩種形式: 1、仍然可見單個的「人」的形態,但是為了獲得永生,而且是單個「人」都要獲得永生,必然每個單體都要與整個自然界一起存在下去,而根據物質(能量)守恆原理,每個單體都要與自然界作某種自由的物質交換才能實現這種同步,再退一步,為了整體的人類,某個單體可以舒服而且願意在某種情況下消失,如果這種情況仍不失為獲得永生的話;而為了獲得真正的自由,就必然與其他單體不能有任何衝突,這隻能設想他們在自身的物質層面上存在交換才能解決,如果單體的獨立性不能置疑的話,通過任何個體以外的物質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換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單體還存在獨立的意識(在這裡當然意識是有物質基礎的),那像「為了什麼什麼,我們都不能這樣做」這樣的「共識」就不可能是真正的「共識」,只能是契約,永遠存在被破壞的可能,總有一天會妨礙到某個單體的自由,當然我們可以把諸如這樣的「共識」編入DNA中,這就可以實現真正的「共識」(如前所說的自願消失也是一例),但這樣做我們在單體的物質設定上就是平等的了(高矮瘦胖、喜怒哀樂為什麼不可以設定呢?),甚至可以在存在以後重新再作自由選擇(同樣根據物質(能量)守恆原理,這樣的自由選擇必然來自於與自然界的交換或單體之間的物質交換),無論是怎樣的設定和交換,存在這樣「共通點」的所有單體和自然界都已經是一種「共生」形態了。 2、不可見單個的「人」的形態,由於都不存在單體,剩下的判斷顯然就同1了,這更是一種「共生」的形態。 假設是我現在思想水平有限,樓主能否想到除「共生」外的其他生命形態。 那我現在的問題是,如果單體在物質上完全平等(可設定和可交換)又具有在物質基礎上的以不損害其他單體自由為前提的「共識」,甚至單體形態都不存在,大家成為一體的話,那請問「人」在哪裡?或者作為個體的「人」在哪裡?是否「人」的根本定義變為全人類成為一個「人」? 如果是這樣的話,如果作為個體的意識和自由從根本上被取消了的話,那我想「我」不能接受,千萬個「我」都不會接受,即使出現某個人的智慧可以安排這一切,樓主你能保證他最終會把自己融入全人類而不是隱藏最徹底的私心來控制全人類嗎? 這就是純理性地分析「人是什麼」在我這裡能得到的唯一結論,當然如果樓主能想出其他生命形態的話也許還有其它結論。其實,要作這樣的分析我看應該上帝或其他智慧生命來作,而作為「人」來追問「人是什麼」其本真的命題應該起源於「我是什麼」,按照海德格爾的說法,因為人有意識,人就是唯一能追問自己的存在問題的存在物,當然這是他的一家之言,但是比較點題。如果個體意識都被取消了,那我們也要等到「共識」出現的那一天再來談論那個階段「人是什麼」,而現階段這種理性主義的分析可能是一種好理論,但我看不出現階段的「人」有什麼理由要為之奮鬥?因為歸根結底它於「我」是有害的,它要消滅「我」。我也說了除非上帝或某種外星生命「懷著善意」認為「人」就應該是那樣,那樣才是人類的福址,那我們想管可能也沒法管了,但如果TA是懷著惡意想控制人類的話,我們還會奮起抗爭的。/// 你的思考非常嚴密,也很有價值,非常感謝你的分析,在你提出的問題上,人對基因的改造,對承載自身生命的內部物質結構的改造只是生命永恆的一個過程,因生命還需要一個外部的自然環境的支撐,你說到共生確實是最大的一種可能,我最初設想未來人的時候,就認為將是唯一的,也確實一是共生的,因為臆想的成分多了,也就捨棄了,太具體的設想往往難以逃避證偽的命運(:)),也超出了今天的想像。作為個體的人確實不願意為一個已經不是「我」的人去努力,這個問題我在文章的後面也提出來了的,我的解決途徑有兩個,一個是功利主義的,因為,作為一個理性主義者,他會發現塵世中一切快樂都是不值得的!於是,唯一能夠引起他興趣的,就是製造出超越今天的短暫生命的生物來!第二個途徑就是傳統的老路,設計一種基於宗教的歸依來讓人類積極地這樣做。現在我想到的另外一種可能是,靈魂的特性本來就是可以超越空間的,我們可以設想,一個電子上面就可以承載10億億個靈魂,正如我們已經知道一個晶體分子上可以刻錄很多的信息一樣。黑洞不是曾經超乎我們的想像嗎? 野路子 其實像我這樣思考的人很多,只是大家的程度,成績高低不同而已,飛蛾撲火,其實與其說是勇敢,不如說是愚昧。 作者:靈貓戲鼠 回復日期:2004-9-30 20:25:46 123,加油!! 作者:沒有一絲悔意 回復日期:2004-10-2 0:10:43 「從感覺上講,生命將是持續不竭的快樂,永遠的快樂,比如,生命處於永恆的吸毒式的極樂狀態,沒有絲毫的痛苦和外在的約束;從意識上講,由於人已經自由了,就沒有什麼不滿足,沒有什麼需求需要滿足,人也就沒有必要思考和行動,人也不可能有意識或信念,因為任何一種信念都證明人還有約束。這表明作為意識的知識、自然法則也不是人的最本質的因素,都最終會脫離人而與人無關。從理性邏輯而言,絕對的自由將是絕對的無依無靠、無拘無束,顯然,任何一種物的存在形態都是對自由的約束,所以,最終的自由狀態(比如神)將是無形無狀、無限無窮、並充斥整個世界,怎樣的技術才能創造如此神奇的生命存在呢?那麼,這樣的生命境界有意義嗎?這樣的生命理想值得人們去為之奮鬥嗎?這需要人們自己去決定。」 ------------------------ 再看這一段我越發覺得樓主說的最終的生命形態還是「共生」,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神,因為一般意義上的神也是個體啊,希臘諸神之間也有矛盾啊,誰能獲得像樓主說的那樣絕對自由呢?這樣看來,人人都成為上帝是不能滿足條件的,難道是整個人類合起來成為一個「上帝」? 幸好樓主還說了「這需要人們自己去決定。」我擔心我們最終不過是成為某個「上帝」的傀儡,而連原有的相對自由都得不到。/// 還是哪個斯賓諾莎的說法:自由是對必然的遵循,這個說法意味著人生的自由確實一是很有限的,或者說,只要有必然,就別指望自由!
「欲」是由上帝創生還是物質演化的一個結果呢? 上帝給了我們原始的需要:生,爽,愛。 對生的慾望,我們極少作出解釋。——我們都是為上帝而「生」的人。 享受使人愉悅,對此現象我們少有解釋。——我們都是為上帝而「爽」的人。 愛與恨是心理的需要。它可使主體歸以平復。1.動物的哺育行為說明其有著某些超越個體利益的慾望。2.動物很少表現出自相殘殺的行為,這讓我覺得恨不是與生倶來的。 值得注意的是:人類十分可觀地發展並升華了這個「愛」的慾望。放眼世界,藝術之美、文學之美、倫理、政治和宗教無不飽蘸著「愛與恨」的影子。 ……每個人都嘗試著用理性去解釋他的需要或行為。我要說的是,理性的背後有著非理性的影子。一般說來,各種流派的存在是有積極意義的。流派之間的相互攻擊不能流於狹隘。……「憂天下之興亡」的人,「向上帝發問」的人,「抑揚頓挫」的人,「追求名利」的人,各有各的偏愛罷了。 無論理性還是非理性,只要不觸及原則,一顆包容的心靈是難能可貴的。但即便有得道之法,這種「心理能力」的習得也非一日之寒。同時因為心理的複雜性便得其發展常有著機緣湊巧的成份。所以我們習慣這樣說話:那人天生就這副德行!…… 我想要說的是:在我們背後有一隻上帝的手。 …… 古往今來,我們的目的是滿足慾望。理性作為一套科學的認知手段,成為達成目的的工具。只到有一天,理性竟然擔當了慾望的解說員!……它會否成為慾望的導遊或直接踢掉這個「上帝」,做一個風景區的獨行俠? 人們為什麼奉「追求真理」為高尚行為?1.認為真理即正義,正義代表著多數人的利益。2.認為真理即終極的價值。為什麼要追求終極的價值?是上帝推動著人們以揭其面紗?是因為科學所展示的強大能力使人們得出萬物必有因果邏輯的「情緒化的公理」,且使人認為一旦揭示之便可擺平之,從而使人對科學衍生出極致的情感所致?……荒蠻的古人不聞科學之音,尚且對天發問又作何解? 寧要骨頭不要錢,這是做狗的原則。為求得金錢流轉之後的所得,人會選擇放棄當前的骨頭;進一步地說,當下的很多人都承受著負累,只為著今後甚至老來時的安逸。——狗一樣的靈魂,人一樣的睿智。……事物發展之曲折性使然也好,順應上帝才是道也罷。社會之發展於真理而言可謂「極端奇特之洋洋大觀」也。 物慾的滿足是刺激的,但僅此而已;精神的快樂是無限的,且大有可觀;真理的求索是嚴肅冷靜的,僅尚在行途。QQ54865076
哈哈,你的說法讓我想到那個「人是機器」的傳統表述,這是很容易被攻擊的,人的某些核心因素確實是程序,不過,為什麼程序過程中我們有感覺!這才是最神奇的地方。 我不知道有什麼「人是機器」的傳統表述 它和我的一樣嗎??? 可能我無法完整 正確的表述自己的思維!!! 但我可不是指狹義上的機器 我是指宏觀上的程序了論! 程序中我們有感覺 就能說明什麼事嗎??? 感覺 意識 是什麼??? 它的產生不是毫無意義的 它只是為代碼而生 代碼進化的結果 離開代碼 它毫無意義 只是最優化工具!!!!!
人類的發展,將是共性代替個性,和平代替紛爭,富裕代替貧困,友愛代替仇恨,自由代替束縛,人類將走出不幸、悲哀而達到自信和從容,藝術則將既失去內容,也失去吸引力。 ——光明同志啊,這話說得是否不太謹慎啊!!。您的意思是說真理有著冰一樣的冷酷?對真理的追求就不可以讓人血脈噴張?失去了情感的支撐,意志的力量從何而來?失去了意志,又何談奮鬥真理?……我是否詞不達意?
對不起,關於藝術的問題我不適合說,還沒想通,故收回上一次的說話。
樓主的靈魂同文字皆千里挑一,我喜歡。當收藏之。
創造力來源於自由的精神對自由的追求。人類的路可說是通往自由的血腥之路。這應當是一個被真理所統馭的無限正義的世界。人類應當盡全力學習相關知識,投身社會實踐——這一切都是為了真理而非一已私慾。通向自由的路上會經歷諸多的階段甚至產生一些不正確或者不完備的認識(人類尚未發現絕對完備的認識)。但這是正常的,甚至多少有著進步的意味……一個人要領悟到超越個體享樂的具有進步意義的情感,並發展這類情感,以至滿溢著博愛、民族、歷史、信念、真理的情懷——僅僅這樣也還是不夠的,還應當不斷地審視和改造這情懷以至全然忘我,成為自由的精神上的鬥士……真正的自由強大到足以壓倒所有低賤的、軟弱的動物性。但在當今,博愛的慈悲心、濃厚的親情應當被賦予其應有的地位,況且「存在即合理」,人性作為一種客觀實在物是宇宙律的表現……我們讚譽高貴的人性,審視並改良人性,但從戰略上講人類文明當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告別人的動物性而皈依純理性。其相應情感為:純理性情感、與純理性相和諧的相應情感。然而當前人類的悟性使其還無法接受這樣一個似乎是缺乏人性的預言——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ti lz
對真理的執著未必是上帝給我們的,智能對現實的歸納形成凡事必有因果的信念,這信念加之智能在現實中所表現的巨大力量最終化作了人的情感。從而人類有了非功利性的探索行為(當然,執著於求得真理亦可能是源自上帝的極其特殊的情感)。這種情感的極致便是拋棄上帝,皈依真理。 人必定是為情感所推動的,理性是一類特殊的情感。它源於對現實的歸納總結而形成的超越眼前利益的科學思想。——以至於最終發展成拋棄所有「享樂」而追求真理的慾念。追求真理的人將超越自我,獲得永恆的,徹底的自由和最終的幸福。 我以為愛衍生出情感世界;理性作為一種科學工具,用來使人類具備超越動物性的先進性,無論其是否以獲取動物性的滿足為還是以發現真理為目的;真理則是理性的極致,也應當是人類的去向。從某些意義上講,真理是「單純的愛」的悖論、是物質與精神的判官、是可分為實踐域和理論域的研究對象、是為每一位哲人所不離不棄的,至高無上的,終極的情懷。 live for what? seek the truth.
原來樓主在這裡回復了我啊!我竟然沒看到,感謝樓主的回復。 「作為一個理性主義者,他會發現塵世中一切快樂都是不值得的!」 真是這樣嗎?那你探詢這個問題我就不能相信你是「懷著痛苦」去思考的,因為思考的過程給你帶來一絲絲愉悅是你不能否認的,因為你不能否認意識的物質性,不能否認它跟心理和生理的聯繫。 所以,你說「人對基因的改造,對承載自身生命的內部物質結構的改造只是生命永恆的一個過程,因生命還需要一個外部的自然環境的支撐。」,其實樓主你沒有把你後面提出的解決辦法貼上來(我的回帖從何出呢?:),你的絕對自由是無法擺脫與永恒生命的聯繫的,那麼這種永恒生命的形態問題就無可迴避。 你的第一、二個解決途徑確實沒有逃出我的追問,那就是:「即使出現某個人的智慧可以安排這一切,樓主你能保證他最終會把自己融入全人類而不是隱藏最徹底的私心來控制全人類嗎?」「我擔心我們最終不過是成為某個「上帝」的傀儡,而連原有的相對自由都得不到。」有這樣野心的人不正是「唯一能夠引起他興趣的,就是製造出超越今天的短暫生命的生物來」(他自己)的人嗎?其實人的這種自我超越並無錯,錯的是一個人妄想為他人建立的幸福秩序,在他人眼裡可能是一種災難,你可以做這樣的事情,而人們也有權力表示懷疑或者不從,人們擔心的是如果最後確實是一場災難的話,那誰來為他們負責呢? 所以,雖然你說:「還是哪個斯賓諾莎的說法:自由是對必然的遵循,這個說法意味著人生的自由確實一是很有限的,或者說,只要有必然,就別指望自由!」我還是要說為什麼有限的自由就不是一種自由呢?即使你許諾能打破自然的必然性對人的桎梏,我還是要求保證人們保有和享用現階段這種有限自由的權利。 至於你想到的另外一種可能,「靈魂的特性本來就是可以超越空間的」,我覺得無法理解,這是不是比一種可能被證偽的理論更超乎想像呢?
探尋"本質"是歷史主義和理性主義觀念的通病.
作者:小雨來 回復日期:2004-10-9 20:40:03 /「欲」是由上帝創生還是物質演化的一個結果呢? 上帝給了我們原始的需要:生,爽,愛。/// 上帝是誰? /愛與恨是心理的需要。它可使主體歸以平復。1.動物的哺育行為說明其有著某些超越個體利益的慾望。2.動物很少表現出自相殘殺的行為,這讓我覺得恨不是與生倶來的。/// 動物不自相殘殺是因為自相殘殺的代價比殺其他物種要大很多,當然基因也會作出規範,比如同類的肉不好吃;而人的自相殘殺是因為自相殘殺具有很大的利益——都是利益使然。我對愛和很的情感這類心理的分析很少,我只是認為它是一種介於生理和意識之間的一種東西。 /……每個人都嘗試著用理性去解釋他的需要或行為。我要說的是,理性的背後有著非理性的影子。一般說來,各種流派的存在是有積極意義的。流派之間的相互攻擊不能流於狹隘。……「憂天下之興亡」的人,「向上帝發問」的人,「抑揚頓挫」的人,「追求名利」的人,各有各的偏愛罷了。///看來你是一個相對主義者,每一種生命都有其獨特的價值,這樣說是很有同情心的,可是,正如地球只有人這中生命成了智慧生命一樣,歷史會發出淘汰的令牌,留下來的肯定只有最理性的那一種。 /我想要說的是:在我們背後有一隻上帝的手。/// 實用主義者會說,在我們背後,有必要有一隻上帝之手 /古往今來,我們的目的是滿足慾望。理性作為一套科學的認知手段,成為達成目的的工具。只到有一天,理性竟然擔當了慾望的解說員!……它會否成為慾望的導遊或直接踢掉這個「上帝」,做一個風景區的獨行俠?///最初,理性的知識和技術都是工具,正如人也曾經只是DNA的工具一樣,可是,我們知道,這個工具也確實要控制我們,而且已經控制了我們——那些理性主義者,也許,有人不服氣說:我要自己控制自己。理性卻告訴他:你沒有自己,除非讓我來為你做選擇!這就是人之真實處境。 作者:絕弟 回復日期:2004-10-9 20:40:17 /我不知道有什麼「人是機器」的傳統表述 它和我的一樣嗎???/// 你的表述增加了現代知識,其實萬不反對人是機器的說法,當然人是有感覺的機器。法國人拉.梅特里寫的一本書就叫做《人是機器》,被諷刺為機械唯物主義。 /感覺 意識 是什麼??? 它的產生不是毫無意義的 它只是為代碼而生 代碼進化的結果 離開代碼 它毫無意義 只是最優化工具!!!!!/// 無生命的代碼控制了生命,而生命並不是完全受代碼控制,它總是尋找超越,或者反控制,比如今天的基因工程,就是DNA的反征服,雖然其結果是實現了DNA的更好的延續。 作者:小雨來 回復日期:2004-10-9 21:10:52 /人類的發展,將是共性代替個性,和平代替紛爭,富裕代替貧困,友愛代替仇恨,自由代替束縛,人類將走出不幸、悲哀而達到自信和從容,藝術則將既失去內容,也失去吸引力。 ——光明同志啊,這話說得是否不太謹慎啊!!。您的意思是說真理有著冰一樣的冷酷?對真理的追求就不可以讓人血脈噴張?失去了情感的支撐,意志的力量從何而來?失去了意志,又何談奮鬥真理?……我是否詞不達意?///是詞不達意,我認為,一個幸福的人是不需要藝術的,正如一個富裕的人不需要重新體驗貧困一樣,這合乎人性啊。 作者:小雨來 回復日期:2004-10-9 22:07:05 /一個人要領悟到超越個體享樂的具有進步意義的情感,並發展這類情感,以至滿溢著博愛、民族、歷史、信念、真理的情懷——僅僅這樣也還是不夠的,還應當不斷地審視和改造這情懷以至全然忘我,成為自由的精神上的鬥士……真正的自由強大到足以壓倒所有低賤的、軟弱的動物性。/// 今天的人的真實是狀況是「DNA+意識」,當我們站在「意識」這個非生理的結構來設計人生的時候,「DNA」系統——他們的代言人就會發出抗議,認為是一種滅絕人性的努力,DNA認為它才代表了人性,嘿嘿,這種對生命個體的爭奪,既發生在我們的每個人身上,也發生在這個論壇上。很多所謂的人文主義者,表面上道貌岸然,其實只是DNA的不自覺的代言人! 作者:小雨來 回復日期:2004-10-9 22:14:26 /對真理的執著未必是上帝給我們的,智能對現實的歸納形成凡事必有因果的信念,這信念加之智能在現實中所表現的巨大力量最終化作了人的情感。從而人類有了非功利性的探索行為(當然,執著於求得真理亦可能是源自上帝的極其特殊的情感)。這種情感的極致便是拋棄上帝,皈依真理。/// 我不喜歡把上帝拿來解釋世界,很久以前,奧卡姆就拿捉他的剃刀教導過我們,如無必要,不要增加實體——比如上帝或者其他新概念。其實上帝是理性思考的產物呢,在古代的那些先知,他們都是比別人更能夠思考、分析和想像,而這些能力都藉助了理性的知識、邏輯,我們知道古代人的知識很有限,所以他們想到的在今天看來很可能漏洞百出,基督教的聖經表現得最明顯。 //人必定是為情感所推動的,理性是一類特殊的情感。它源於對現實的歸納總結而形成的超越眼前利益的科學思想。——以至於最終發展成拋棄所有「享樂」而追求真理的慾念。追求真理的人將超越自我,獲得永恆的,徹底的自由和最終的幸福。/// 這是一種浪漫主義的說法吧,很多追求所謂真理的人生活並不如意,甚至很悲慘。當然對幸福的理解人與人之間不同,有的人過著悲慘的生活,依然樂此不疲。 作者:沒有一絲悔意 回復日期:2004-10-9 23:35:08 /「作為一個理性主義者,他會發現塵世中一切快樂都是不值得的!」 真是這樣嗎?那你探詢這個問題我就不能相信你是「懷著痛苦」去思考的,因為思考的過程給你帶來一絲絲愉悅是你不能否認的,因為你不能否認意識的物質性,不能否認它跟心理和生理的聯繫。/// 人在思考過程中無所謂痛苦或者快樂,人在思考的時候,也是一架機器。自由當思考有了成績的時候,才可能有會心的微笑呢。塵世中的快樂因為沒有最終的意義而成為虛妄,所具有的意義只是在當下,此在,而當下是一種很短暫的過程,除非我們不思考我們的未來,我們才感到生活的快樂。 /你的第一、二個解決途徑確實沒有逃出我的追問,那就是:「即使出現某個人的智慧可以安排這一切,樓主你能保證他最終會把自己融入全人類而不是隱藏最徹底的私心來控制全人類嗎?」「我擔心我們最終不過是成為某個「上帝」的傀儡,而連原有的相對自由都得不到。」有這樣野心的人不正是「唯一能夠引起他興趣的,就是製造出超越今天的短暫生命的生物來」(他自己)的人嗎?其實人的這種自我超越並無錯,錯的是一個人妄想為他人建立的幸福秩序,在他人眼裡可能是一種災難,你可以做這樣的事情,而人們也有權力表示懷疑或者不從,人們擔心的是如果最後確實是一場災難的話,那誰來為他們負責呢?/// 應該書哦,人與人之間的智慧不會相差太懸殊,以至於導致社會大多數被蒙蔽的情況發生,而且浩大的人類工程必然要人類的合作,任何個人的構想必須找到大量的合作者,所以這樣構想必須也只能是合乎社會大多數人的利益的,這就在理性層面避免了你所擔憂的災難的可能。可能你受科幻電影的影響不少,那些充滿了人文憂思的電影其實是對科學技術的無知和偏見,以為一個科學狂人就可以毀滅世界,一般來說,邪惡的人不可能在理性的領域達到很高的程度的,也難以得到其他人的支持,所以要取得成就也很難。 /我還是要說為什麼有限的自由就不是一種自由呢?即使你許諾能打破自然的必然性對人的桎梏,我還是要求保證人們保有和享用現階段這種有限自由的權利。/// 有限的自由當然不沒有自由強,問題是人生的過程只有一次,這就需要你去選擇一些更值得的自由去追求,一個人追求虛幻的目標和追求物質化的目標,在生理感受層面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只是各人的偏好差異導致不同的選擇,那些每天吃喝票賭的人感受到的人生快樂程度,同一個琴棋書畫的人感受到的快樂在生理層面上確實沒有高下之分。我對性愛、藝術的分析,其實也就想表明,很多曾經被認為具有很高價值第東西,其實也只是幻覺。 作者:紅布 回復日期:2004-10-10 0:36:53 /// 探尋"本質"是歷史主義和理性主義觀念的通病./// 大概是深受羅締的影響吧,他的觀點雖然具有一定的震撼性,卻沒有力量,探詢本質的行為一直存在,而且將來還會存在,因為人渴望確信的自我支撐,而在現實生活中,確信的知識及其技術,給人類帶來的福利,自然科學的探索難道不是本質主義的探索,難道到了社會、人生領域,我們就要自甘蒙昧?西方的解構主義流派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為學術而學術,他們看到理性主義佔據了主導的地位,作為後來者,要想在學術上獲得有影響的話語權,就只能挑戰主流。比如今天,當自由主義成為主流的時候,只有反自由主義才能夠顯示一個人的特別支出。 其實,現代人出現的單薄,單向度,迷惘,縱慾,正是本質主義式微的一個徵兆,於是重新呼籲信仰,道德重建,顯然信仰不應該是傳統的信仰,道德也不是傳統的道德,它們在世俗生活中已經被拋棄了的。
作者:匣中劍8829 回復日期:2004-9-1 12:33:31 是啊。 政府怎麼會好看呢? 需要使用廉價勞動力的時候,招了一堆民工,弄了無數血汗工廠,多少工人累死累活,只不過勉強糊口?又多少工人連回家的路費都被剝削得一乾二淨,只能流落街頭,被逼上犯罪道路?又有多少工人,在鞋廠這樣的地方,受到化學品粘合劑的污染而致癌,在惡劣的工作條件下,又有多少人致殘? 從來沒有人關心這些。 資本家不管,資本家統治的政府更不管。 現在不需要民工了。 民工剩餘了。 於是資本家、政府官僚及其走狗們一起鼓噪道, 「 工人不幹凈,工人骯髒,工人破壞社會治安。 工人死有餘辜。 」 我們勤勞的雙手創造了世界,繁榮了這個城市, 可是我們卻被象跳蚤一樣從這個城市驅逐出去。 僅僅是因為我們被剝削被掠奪到沒有辦法安居,只能七八個人擠在一個出租屋裡。 而那些剝削我們食人而肥的寄生蟲卻在所謂的高尚社區里做著男盜女娼的醜事。 它們居然有臉這麼冠冕堂皇地驅逐我們工人! 這不是反了! 我們才有資格驅逐這些敗類呢! 作者:匣中劍8829 回復日期:2004-9-15 10:35:27 樓主是個典型的無恥小人。 正是它們這些敗類必須對工人的貧困負責,正是因為它們殘酷榨取工人勞動果實的時候,所以造成了工人的貧困,而不得不住在窩棚里。 而這條樓主這條自稱資本家的寄生蟲居然公然辱罵工人是「混帳白痴」。 它配嗎? 一條靠工人養活的寄生蟲憑什麼辱罵自己的恩主? 不但如此,它還恬不知恥地炫耀自己嫖娼,所謂很多性夥伴,自以為是一種成功的象徵。 我確實沒有想到,還有哪條狗像這條樓主這麼下賤。 就算你真的對異性缺乏魅力,真的這麼丟臉,請你千萬不要隨便侮辱性夥伴這個詞,那些妓女不是和你做愛,是被迫和錢做愛,充其量是金錢的性夥伴,而不是你的。 恰恰是你這種狗東西必須對妓女的賣淫負責,如果不是你們這些寄生蟲的殘酷剝削,如果這些妓女沒有被你們剝奪了勞動權利,包括就業和得到自己勞動果實的權利,她們根本不會去賣淫。 她們賣淫是被迫的,恰恰是你們這些髒東西剝削掠奪造成的。
人的本質是勞動,是人在勞動中形成的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 這卻恰恰是樓主這條資本家寄生蟲嫖客不敢承認的。
匣中劍8832 請不要在這裡攪亂我們的平和理性的探討,否則,我會投訴你並申請限制你在我的帖子下面的跟貼權,因為你的行為嚴重損害了我的正當權益,你罵人都無所謂,關鍵是你無法提出有針對性的、有力量的批評,你還缺乏思想探討的素養。總覺得你在這個帖子下面出現是一種褻瀆。 請你自重。
嗯,跟寄生蟲嫖客的帖子,確實是一種褻瀆。 沒辦法,髒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嘛。 說到「有針對性的、有力量的批評」, 拜託,我只用一句話就點明了人的勞動本質。 可寄生蟲嫖客卻羅嗦了一大堆鬼話, 這個「思想探討的素養」已經高下立判。
無生命的代碼控制了生命,而生命並不是完全受代碼控制,它總是尋找超越,或者反控制,比如今天的基因工程,就是DNA的反征服,雖然其結果是實現了DNA的更好的延續。 「 生命並不是完全受代碼控制的」 難道還有其他東西控制著生命嗎???? 「尋找超越 反控制」 不是代碼的一部分嗎??? 我早說過 代碼就可能包含超越 反控制 因為你不是 憑空要去「超越 反控制」的!!!!!!!! 這也是代碼的一部分而已!!!!!!!!
絕弟(為什麼要取這樣一個不好聽的名字呢),代碼確實具有巨大的力量,可是作為活生生的人,更傾向於認同情感-感覺這一生命層面,這才是生命中獨特的地方,也讓人覺得這方面的生命內容才是值得的,休謨說,理智是激情的奴隸,這確實是這樣的,只有少數人才可以不把激情當一回事。 向 匣中劍8832 致歉,由於我的投訴,導致你的發言權被封(被管理員嚴重警告),這也是你自己應該得到的懲罰,你要學會尊重別人的權利,否則你就將失去自己的權利 關於你提出人的本質是勞動的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我也是有必要做說明的 根據定義,勞動就是人有目的有意識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社會以至人本生的活動,自然界本身也在發生改造自然的活動,顯然,那些自發的活動,不是勞動,只有人的活動才是有目的有有意識的,這就是說,有目的有意識才是人的本質性的因素 同時,人的目的來自於:1生理慾望(DNA規定)2人對自身的認識基礎上的意識的規定,1項因為是動物都具有的功能,所以不是人的本質因素,人的本質的秘密就應該掩藏在2項——人的意識——裡面。 而人的意識,是一種不斷生成的東西,我在《意識是什麼》中對意識有過比較詳盡的分析,可以參閱 人的意識就是給人設定人是什麼的本質因素,我們明白了這樣一點,就要根據意識的引導尋找什麼才是我們人生願意追求的目標。 可以說,說人的本質是勞動提法是非常粗糙的,還只是人的自我認識的膚淺層面。 匣中劍8832被封了發言權,不知道心理怎樣想,但是應該知道這就是專政的威力,平時老實要無產階級專政,你也嘗嘗被專政的滋味 我之所以要拒絕你在這個梯子下討論,是因為你貼大量沒有意義的無關的東西,影響了我們的正常討論,你有什麼需要發泄的,建議你去灌水專區,或者到貼圖專區貼出你的照片並宣布你是天涯做帥的男人,那樣,你的收穫一定比這裡強很多。
絕弟(為什麼要取這樣一個不好聽的名字呢),代碼確實具有巨大的力量,可是作為活生生的人,更傾向於認同情感-感覺這一生命層面,這才是生命中獨特的地方,也讓人覺得這方面的生命內容才是值得的,休謨說,理智是激情的奴隸,這確實是這樣的,只有少數人才可以不把激情當一回事。 同時,人的目的來自於:1生理慾望(DNA規定)2人對自身的認識基礎上的意識的規定,1項因為是動物都具有的功能,所以不是人的本質因素,人的本質的秘密就應該掩藏在2項——人的意識——裡面。 活生生 傾向 認同 獨特 值得———————————————這些有什麼用 我們只是在討論真相!!! 請你正面反駁???!!! 你說的第2類慾望 是DNA原始代碼慾望 經過意識的最優化 得出的外在表現慾望 它還是第一類 它就是第一類 DNA原始代碼的慾望!!!!!!!!
關於生命被代碼控制的問題,其實我們沒有什麼分歧,我也同意,生命被兩套程序編碼所控制,最基礎的是DNA的編碼,然後是意識系統,也就是我們通過觀察,感覺器官接受的外部世界的信息和信息的體系化(我們成為規律、原理之類的東西),當理性的我們看到這一真相的時候(這個「看」,是兩種編碼的因素都在看),我們就有選擇,我們是認同情感成分的生命呢還是認同編碼者,在這裡,人確實具有自由的選擇能力,直到選定了某種傾向,人才成為理性的奴隸或者成為DNA的工具。顯然,理性的的選擇可靠得多,因為科學技術可以帶來勝利的滿足,也可以帶來生理結構的改良,也有機會實現生命的向無限延伸,生理和理性在這裡又可以統一起來。 我們目前最大疑惑是,究竟有沒有一種指向某種目的的代碼目的,人們其實是渴望有那樣一種目的,擁有使命的人生才具有某種確定性。用唯物主義的表述是,宇宙的規則裡面有給人提供走向自由的條件。這是我們所要關注卻又無法解答的,這同信教的人追問:宇宙有沒有上帝來安排人類命運一樣。 代碼和慾望只不同,代碼是非生命的,而慾望正是生命的一個標誌。
理性??? 意識系統 ??? 選擇??? 情感??? 自由??? 你始終把意識和DNA分開!!! 上述的產生只是DNA的延伸 無論意識多麼發達 它的本質只是DNA的最優化系統 通過對自身 和外界 的分析 計算最優化選擇!!!(當然只能是概率的 慾望很多 只是求出了最大期望) 代碼里有人本身的信息 比如身高等!而且可以受外界影響!!! 但最重要的是原始慾望 它是不變的 比如決定你有同性戀 你就有同性的快感 沒有就沒快感 除非你是其他慾望 做出類似行為 比如獲得錢滿足其他慾望!!!
把意識神秘化 來滿足自身的空虛!!!!!!!!!! 我們自己就是意識 僅僅是意識而已!!!!! 但只是DNA完成代碼的進化產物 本質是DNA的最優化工具!!!!!! 這點我以反覆說明!!!!
意識就是那個最終會掐死他媽的逆子。 是DNA要意識掐死DNA 意識的指導下的行為是DNA的行為!!!
「人在思考過程中無所謂痛苦或者快樂,人在思考的時候,也是一架機器。自由當思考有了成績的時候,才可能有會心的微笑呢。塵世中的快樂因為沒有最終的意義而成為虛妄,所具有的意義只是在當下,此在,而當下是一種很短暫的過程,除非我們不思考我們的未來,我們才感到生活的快樂。」 這麼說吧,你思考的天性來自何方?這麼表達可能還不夠明確,或者說你是不是對思考有一種興趣和愛好?也許不是為了當下的快樂,而是在等待未來的大快樂。
推薦閱讀:
※心靈的本質
※美國的本質——基督新教支配的國家和外交(8)
※唯體制論毛派和民主派本質是一類人
※教你如何看清一個人的本質 供參考
※自律的本質是什麼?怎樣變得自律?
TAG: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