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易經之中的核心是什麼?

易經之中的核心應為「時中」,順時而行,待機而動,則可「以亨行時中」,得其「中行」、「中道」、「中節」而「中正」。「易道雖似繁雜簡言之就『時中』二字。

從易經中及其對後世哲學思維的影響看,「時中」思想與孔子的中庸之道是異曲同工、一脈相承的。「故嘗謂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一言以蔽之,曰『中』而已矣。子思述孔子之意,而作《中庸》,與大《易》相表裡」。應該說,待機而動的「時中」,是對無過無不及的「中庸」最好的詮釋。

不止於儒學,以「中和」、「中庸」、「時中」、「守中」、「中道」等核心觀念構成的中國哲學中的「中」思想在儒釋道三家的思想體系中都佔據著不可或缺的中心地位。由於三家立場志趣不同,致使「中」在三家的思想領域中明顯有著指向的不同。假如說儒教以治世、道以治身、釋以治心分別是三家典型特徵的話,這些特徵在對「中」的闡述有著集中的體現:在儒家看來,「中」雖然具有自我本體的意義,但歸根到底還是對「中」的運用,即「執中」上,而這個所執之「中」在我們現實生活里是以「善」來具體表現的。而道家所守之「中」則看成是個人超凡入聖羽化成仙的法門。相比之下,佛的中道理論顯得博大精深及完備,這裡的「中」既是本體所在又是方法所用,可以說「中」的哲理建構在中道思想里達到了巔峰,並對佛教禪宗、道教玄學和內丹學、理學,拳術養生學等的影響空前絕後。

關於「中」的不同理解有一段是這樣:「所謂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四維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釋雲不思善不思惡,正恁么時,即是自己本來面目,此禪家之中也。道曰念頭不起處謂之中,此道家之中也。儒曰喜怒哀未發謂之中,此儒家之中也」。其實從表象看來,儒、釋、道關於「中」的意趣略有不同,可細推究之下這三家之「中」都有著一個共同點「心」,就是個體思想和體悟,不管是對無過無不及的把握,還是對空靈靜篤的修鍊,還是對不落二邊的超越,其實都是通過「心」來體驗和實現的,其所要達致的目標仍還是具有鮮明中國思想特色的精神境界。

所以作為中國哲學精髓凝鍊所成的「中」,是個體的精神和物理之中「心」所生髮出的、與世間萬物相和諧的一種「獨知」境界,儒家所謂「誠」、「敬」,道家所謂「坐忘」、「心齋」,佛家所謂「禪」、「止觀」,在此意義上來說,皆殊途同歸而,故持環得樞,以應無窮。守中用中,不失均衡。

推薦閱讀:

淺談「三陰三陽」與易經八卦
2018年奇門遁甲面授班招生公告 | 葉鴻生|奇門遁甲|山河易經網
《易經智慧》韓易峰 第四講
易經講解(五)剝復無妄大蓄頤
《易經》內容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