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之亂始末,因何締造、如何平定叛亂!
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將自己的子侄們分封在全國各地為王,給他們很大的軍事和政治的權力,想依靠這些諸候王的勢力來鞏固天下,這些王爺們只要不犯大罪,王位就可以一代代的傳下去。每換一位皇帝上台,就要封幾個諸侯王,到漢景帝當皇帝時,已經封了二十八個諸王侯。
這些分散在全國各地的諸侯王們,各人有各人的領地,在自己的這一片領地上,他們就像皇帝一樣的發號施令,沒人有權過問。有的不斷擴大自己的領土,有的自己開採銅礦築錢,有的就想真正的當皇帝。
御史大夫晁錯是個比較有眼力的人,他認為,諸侯王的勢力太大,如果沒有及時的給予控制,如此,讓他們任意發展下去,將造成不可想像的危害,必定會對國家極其的不利,於是,就像景帝上書,分析各個諸侯王的功績和過錯。建議削弱他們的勢力,將他們手中的領土收回一部分,那麼,即便發生動亂,也不至於,帶來太多的損失。漢景帝早就看出諸侯王的勢力太大,十分贊同晁錯的建議,於是委託晁錯具體辦理。
諸侯王權力的削弱,沉重地打擊了分裂割據勢力,參與叛亂的是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王: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約好了時間,一同舉兵,先向最近的梁王劉武發動進攻,打出了誅滅晁錯的旗號,矛頭直指長安,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徹底爆發!
吳王劉濞有個丞相名叫袁盎,與晁錯曾結怨,於是,透過竇嬰的關係進饞言:七國發兵,目的是要晁錯的人頭,只需殺了晁錯並收回削地的命令即可。漢景帝原本已經派了周亞夫領兵前去平定叛亂,聽了袁盎的建議,果真,殺了晁錯,並派遣袁盎做使者,前去說服吳王、楚王等人收兵!
吳王劉濞表明,自己想當皇帝的決心,乘勝追擊,非但不同意退兵,還把袁盎關押,當漢景帝知道真相,一方面追悔莫及不該錯殺晁錯,另一方面,命令周亞夫火速出兵!
由於吳楚聯軍勢大,周亞夫杜絕正面決戰難以取勝,獻策用梁王軍隊拖住吳、楚主力,不讓他們前進,也不和他們交戰,雙方僵持了幾天。周亞夫命令自己的主力軍向後撤退,吳王和楚王見周亞夫撤退,十分輕敵,讓各路諸侯王奮力追趕,吳、楚王則緊隨周亞夫軍隊後面。
周亞夫退夠了,便駐紮營地,關緊營門,依然不與之交戰,如果敵人進攻,則採取弓箭手,將他們射回。吳王的軍隊因此,白白丟了許多人的性命。
在與敵人相持之際,周亞夫派出兩精兵,繞到敵人後面,搶走了他們的糧食,或搬走、或就地燒毀。吳楚大軍二十幾萬,一下子沒了糧食,士兵多半餓死或投降走散,周亞夫率軍追擊,大破吳、楚聯軍。
吳王、楚王一死,其他各小王侯紛紛投降,不到三個月,「七國之亂」便被周亞夫平定下去了!
推薦閱讀:
TAG:七國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