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院不是空巢老人的唯一歸宿,居家養老或許是更好的答案
依據老年人需求的養老服務分類狀況。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養老院也分為面向於中低收入老年人的福利養老院和設施豪華的高檔養老院。福利養老院主要享受國家的醫療保險補貼(針對美國貧困人口的Medicaid和日本的長期照護保險),高檔養老院則是盈利性機構,依賴高昂的會員費和商業長期照顧保險。但是,隨著老齡化國家的財政赤字增加和人類壽命的延長,高昂的護理費用已經難以為繼,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選擇社區養老。例如美國老年福利項目Medicare和Medicaid支持的PACE(program all-inclusive care)項目就是一個包括全科醫生、專科醫生、護士、藥劑師、康復師、理療師、社會工作者、營養師和司機等在內的多專業綜合小組的「打包式」服務模式,為會員提供全面的醫療、健康管理和生活服務。PACE現在已經開始營利性、標準化、連鎖式發展,目前為超過三萬五千名美國老人服務。老人只需要給服務中心打一通電話,就會有上門服務。有趣的是,PACE項目中的不少志願者,恰恰是剛剛退休的、年輕力壯的老年人。換句話說,他們主要是「以老養老」。這樣不僅服務更加周到,還沒有代溝,聊天時都有更多共同話題。無獨有偶,在日本稻城市的「照顧者支持項目」(Kaigo Shien Volunteer Seido) 也是運作比較成功的互助養老項目。60歲以上的老年志願者在每周為居家或院舍照護的老人提供兩個小時的服務,服務的項目包括組織院舍娛樂活動、照顧老人用餐、幫助老人外出活動、參與社區公益活動、陪老人談話聊天、院舍管理等。每次服務之後,志願者將獲得最高達5000日元(約300元人民幣)的優惠券,用於減免長期照顧保險需要繳納的費用。基於在稻城運作的成功經驗,這個項目逐漸在其他城市發展起來。該志願項目不僅幫助改善了志願者和服務對象的身心健康, 也減少長期照護開銷約110萬日元,降低了5%的照護需求。有趣的是,當中國關注子女照護角色不得已「缺位」的同時,美國的家庭照護卻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不過和以往不同的是,家庭照護從原先的陪伴,走向如今的看病就醫、未來計劃和財務管理的知識幫助。據美國健康與退休調查(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統計顯示,只有7.5%的子女提供親身照顧,但是有17.4%的子女參與父母財務規劃、退休管理和看病就醫。子女雖然無法完全親身照顧,但用自己的知識,可以幫助父母減輕不少生活上實際的負擔。這種家庭照護角色的轉變,在中國也會成為一種趨勢。畢竟,人類對親情的渴望,是本性天然的訴求。制度縱然有再好的支持,也比不上自己親身子女多一天的關心與陪伴。其實,照顧父母也是一個增進親子關係的過程。隨著子女的工作日漸忙碌,很多時候因為客觀條件限制無法親身照顧父母,而購買各種照顧服務來代替也就無可厚非。但是回到本文的觀點,養老問題終究是老年人生活方式的選擇,需要尊重老年人自主的意願。子女無法在老人身邊盡孝,不代表就有理由對老人「撒手不管」。孝親近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藉助科技發展的力量,我們能夠給予父母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生活照料。現如今,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中國養老服務建設的隊伍當中來。社會養老體系的完善,公益組織的不斷湧現,以及福利制度的深入推行,使得更多的老人有能力支撐自己的晚年。居家養老也是中國正在努力發展的養老模式。從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到社區活動中心,再到長期照護專業機構,多元化的養老服務,讓老年人有更豐富的選擇,也體現了社會對老年人生命質量的尊重。
推薦閱讀:
※世界紅十字日:人人享有尊嚴
※精彩老年,歡樂猜字謎,你猜對幾個?
※居家養老智能化挺靠譜
※老年題材電影觀後感( 膽小鬼,是過不好晚年的)
※打遊戲聊天、專車接送:「空巢」父母「托老所」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