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太極拳要體會「驢拉磨」
打太極拳要體會「驢拉磨」
文/馬權友
太極拳是武術的拳種之一,又有文化色彩,富含哲理。她有獨特之處,其中被動行拳是一大特色,也就是「用意不用力」。練太極拳以意念為主導,意念在先,驅使四肢被動運動。這種現象用「驢拉磨」比喻,是最好不過的。
初練太極拳的人一般是手動身不動,只是手臂瞎劃拉,而腰不會動。剛開始學拳,根本不會用意,顧這顧不了那,顧手顧不了腳,顧眼顧不了動作,能記住動作怎麼做就不錯了。隨著練拳的深入,熟能生巧,漸漸地會使用上腰勁,腰會轉了。再經過苦練,功力漸長,眼神會自然出現。因此,學好太極拳貴在持之以恆地苦練,在於堅持不懈地悟拳。
隨著太極拳水平的提高,我們會發現腰上有變化,感覺腰上有勁了,做動作慢了,粘了,走不動了,腰主動驅使身體運動,形成「以腰帶臂」的現象。我們知道,汽車一般後輪為驅動,是主動的,而前輪是被動的,靠後輪推著走。我們練太極拳練到一定層次,腰就如汽車的後輪帶動如前輪的手臂運動。
打拳中,這種腰主動驅動的勁實際還是來源於腳蹬地的地反力。汽車後輪驅動時靠與地面磨擦力,輪胎往下拋地而驅動汽車運動。我們練拳時,通過放鬆身體,加大下沉勁,再借地面反作用力,正如汽車輪胎與地面磨擦力那樣,勁從腳起,節節貫穿,傳到腿,再到腰,形成腰勁。
練太極拳也有「以手領腰」之說,也可稱梢節領進。這句話與我前面說的「以腰帶臂」是不是有予盾呢?不是的,從字面上看是對立的,其實是統一的,是太極拳水平又有所提高的表現。「以手領腰」正像汽車的前輪,是領方向的,正因為前輪的正確引領,才使後輪更有力、更順暢的驅動,練拳也是如些。梢節的手一領,減輕了腰的更多用勁,從而讓腰更靈活,真正讓腰形成轉動的軸。
太極拳水平是分層次的,「用手不用腰」是初學的表現;「以腰帶臂」和「以手領腰」是太極拳水平提高的表現。前輩馮志強就提到:「以腰帶手,以手領腰,開則俱開,合則俱合,一動無有不動。」其實,我馬權友認為太極拳高水平應以「意念」驅動,最終不用腰勁而活腰。這正如「驢拉磨」現象。
提到「驢拉磨」,讓人懷舊。現在年輕人可能沒見過,而"驢拉磨」在我的腦海里已打下了烙印。記得兒時在農村,經常見到人們用「驢拉磨」打磨糧食或磨豆腐。我用"驢拉磨」解釋太極行拳,先解釋一下什麼是「驢拉磨」。過去是人工磨糧食,將麥子、玉米或豆子用石磨磨成粉面。有一種大磨盤,因人力不夠,就用毛驢拉磨。為了讓毛驢好好乾活,還會用黑布把驢眼蒙上。石磨盤分上下兩層,中間有柱固定。磨盤剔成橫紋,以便磨碎糧食。上面磨盤有灌糧食的眼,是轉的,被驢拉著轉,麵粉從石盤縫流出,而下面磨盤是固定的。
我們打拳要體會「驢拉磨」:行拳中身體好比是磨盤,上磨盤是我們的腰胯以上部分,是被動轉動的,是毛驢拉著轉。下磨盤是我們行拳的下盤,要穩固,正所謂穩如磐石。固定上下磨盤的中柱就如我們的脊柱。而毛驢是什麼?是我們的意念。「驢拉磨」正如我們行拳的意領身隨,用意不用力。「太極拳水平高時,是用意而腰不用力。如果腰用力,就會僵硬不靈活,而練好太極拳要求腰活如軸才行。
總之,行拳中的「驢拉磨」感覺,是太極拳高水平的表現,是意領身隨、脊柱行拳的形式,打太極拳就要多體會「驢拉磨」。
(本文作者馬權友)
推薦閱讀:
※太極走步九要
※我學太極拳的不平凡經歷(第12頁)
※「靜」是太極拳的本源
※太極拳打手身體各部姿勢要求
※太極法中陰陽氣的附體與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