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科學研究者的「讀」:興趣 必需 習慣

科學研究者的「讀」:興趣 必需 習慣

科學的宅男宅女可以盯著計算機,也可以老套點捧著紙質的科學期刊。

通過科學研究的刊物讀原始論文和綜述等文獻,首先是學習的一步,是學術成長的必需;其後成為研究人員的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對自然科學研究者來說不是例外而是常規,停止讀文獻之日基本是退出科學前沿之時。

讀文獻時,可以經常想其他人的文章與自己目前的研究能否有關係,也可以想文獻對自己以後的方向的影響。經常這麼要求自己可能從文獻得到幫助,不過多數時候閱讀文獻並不一定馬上有用,可能更多如兒童時代看故事書一般好玩,久而久之實際成為研究人員的生活習慣。

實驗科學的研究人員,如果自己動手,時間最多的是花在做實驗。對生命科學的人來說,研究生和博士後階段都是自己做實驗,而任助理教授以後,自己做多少實驗因人而異,現實是做實驗比較好的人最後一般也不做實驗了,有些人誤認為做了「老闆」不宜做實驗,荒廢了自己實驗室最佳研究人員。英國傳統提倡教授做實驗,發育生物學的諾貝爾獎得主John Gurdon、分子生物學的諾貝爾獎得主Fred Sanger等皆一直自己動手做實驗。Sanger的美國學生Gerald Rubin在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的內部機構Janelia Farm也提倡教授做研究,雖然能做到的並不一定多。

對沒有做實驗優點的人,在無需自己動手做實驗後,可能主要時間在讀研究雜誌。這一點,理科的人比較熟悉,其他行業的人不一定清楚。曾有人要我寫文章,提倡大學生、研究生開中文課,促進理科學生的中文水平,但實際上:理科學生的中文只要中學水平就足夠了,我自己的中文達不到現在中學生的中文水平也能混飯吃,理科學生更需要提高閱讀英文科學文獻的能力和速度,讀多了、懂多了對科學研究很重要,而中文寫作比較次要。

一些基本刊物是必讀的。基本刊物隨領域、隨時間而不同。現在雜誌種類比我自己做學生的時候多,以前較容易閱讀相關的全部科研期刊。學生時代開始訂閱周刊NatureScience、雙周刊Cell,每期必讀有助於了解全貌和重要進展。自己訂閱有好處,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次睡覺前進洗手間的時候讀當期Nature,晚上做夢把文章中細節(如第幾個氨基酸是硒化半胱氨酸)重複了一遍,早上起來查對了覺得很好玩。NatureScience的非研究部分,幫助了解全世界科學界的概括,知道廣為關注的事情,有助於融入全球科學共同體。還有一個小尷尬:以前覺得Cell刊物紙質味道很好聞,常悄悄放到面前深吸幾次。

多學科的半月刊PNAS,生物的月刊EMBO Journal也需瀏覽。

各人還有專業的刊物,如神經生物學的Neuron(我讀研究生時系裡幾個老師主辦,第一期的封面發動系裡學生設計,很快成為全世界研究神經的人之必讀刊物)、Nature NeuroscienceJournal of Neuroscience。每月的綜述刊物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Trends in Neuroscience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年度的綜述刊物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Annual Review of PhysiologyAnnual Review of Pharmacology。行為需讀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Current Biology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等。發育生物學常規刊物DevelopmentGenes and DevelopmentDevelopmental Biology,以及後來的Developmental CellNature Cell Biology。遺傳學Nature GeneticsGenetics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綜述Nature Reviews GeneticsTrends in Genetics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

Nature雜誌社出版多種子刊,真有創新的刊物是Nature MethodsNature Chemical Biology。如果沒有Nature Methods,方法學的研究很難作為單獨的論文,除非是很重要的方法,否則一般來說方法都被埋在問題導向的文章中。Nature Methods出現後,實際不僅適應了方法學發展的趨勢,也因為方法學可以單獨發表文章而鼓勵和促進的方法學的發展。Nature Chemical Biology可能也有這種作用,而且等於是挑出了一些相關的文章給不常規讀化學文章的人。

有些刊物不是本領域也值得瀏覽,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Trends in Cell BiologyAnnual Review of Biochemistry

沒有電子刊物的時代,除了訂閱主要是靠圖書館。現在是訂每期的電子提醒(electronic alert)。

為了避免忘記,不僅個人可以訂免費的電子提醒、也可由實驗室專人同時訂提醒並將每期的目錄給全實驗室。還訂一些紙質版以防計算機上忘了,也便於出差時攜帶。建議學生看到好的文章,下載全文給大家交流。這點在國內好像很奇怪,多數學生認為下載文獻給大家是過分高調自己在讀文獻,而讀文獻是必需的工作,無關高調低調,共享文章不過是同事之間在學術上最簡單的交流方式之一。有些重要的文章也給院系的研究生、研究所的學生、感興趣研究的本科生,有時也挑一些好玩的文章轉給朋友和他們學生物的孩子。

一般性文獻的閱讀時間可很長、也可短,取決於讀的多仔細、多廣泛。為了專門問題讀文獻,現在比以前容易多了,以前在圖書館抱著一大堆雜誌去複印,不僅麻煩,也很不方便從一篇文獻找到另外的文獻。不過有了條件的今天,不用好文獻的人可能很容易落後。

讀文獻自然有好處,對研究有更多理解,對新發現有較高敏感性,甚至跨較遠的專業方向設計出創新的實驗,也有助於必要的時候轉變研究方向。印度裔美國物理學家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1910-1995)主張每十年換研究領域。如果這麼做,平時積累後做決定可能比臨時換容易一些。

讀文獻也有壞處,如:容易受潮流影響,容易怕在新技術、新概念等方面落後而潛移默化而急於跟蹤。如何保持批評的態度,閱讀文獻而不完全被文獻所掩埋獨創性不是很容易解決的問題。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文獻閱讀和科研原創之間的矛盾顯而易見。

但是,對於自然科學絕大多數領域的研究者來說,完全停止讀文獻很難,除非退出科學研究。

如果視讀文獻為樂趣,比較喜歡自然科學;如果視之為畏途,則不容易幾十年做科學研究。

科學期刊是科學工作者的必要讀物,而書籍的作用已經較小,當然有些人在有些時期偶爾讀很好的書。

至於非學術書籍對科研者來說到底是開闊視野、陶冶性情,還是業餘消遣浪費時間,恐怕爭論不休。

科學文獻不僅讓感興趣者在假期有好玩的備胎,而且退休後仍有樂趣:隨時可以享受人類智識,體會豐富多彩的自然奧秘,思辨有趣的規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764013.html 上一篇:《人物》雜誌專訪:體制建設要求改革者適時放權
推薦閱讀:

女人相研究(七)
女人相研究(十)
從對江西詩派的評價看本世紀宋詩研究的興衰
象法研究的一些思路
元朝行省的兩個基本特徵——讀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TAG:科學 | 習慣 | 興趣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