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錢幣100個名詞簡釋
1、鑄幣:古代錢幣是鑄成一定大小形狀,具有一定重量和面額價值,充當法定流通手段的金屬貨幣,古代鑄幣材料以銅為主,以後相繼出現金銀鑄幣。光緒末年,開始出現機制錢幣。 2、布幣:對春秋戰國時期鑄行的空首布,平首布等鏟狀貨幣的總稱。 3、刀幣:對春秋戰國時期鑄行的針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齊刀,圓首刀等各種刀形貨幣的總稱。 4、圓錢:圓形貨幣的總稱,古代時稱圜錢:包括圓孔圓錢和方孔圓錢兩種,一般指後一種。 5、空首布:春秋戰國時期鑄幣,包括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和聳肩尖足空首布。 6、平首布:戰國時期鑄幣,包括布,異形布,主足布,尖足布,圓足布等,主要流通於三晉和燕國地區。 7、銖兩貨幣:指中國隋以前鑄行的以銖,兩為重量單位,重量為錢名的貨幣,如半兩,五銖等。 8、五分錢:西漢高後六年鑄,屬於半兩錢的一種。 9、三分錢:西漢武帝建元五年發行的貨幣,屬半兩錢的一種。 10、比輪:東晉時沿用孫吳舊錢,大小輕重並行,大錢稱「比輪」,形容其大如車輪。 11、四文:即一錢當小錢四枚用,一般指東晉時沿用孫吳舊錢中大小適合的錢。 12、小平錢:值一文的小錢,也稱平錢,小錢,一般直徑在2.4厘米左右,重3.5克左右。 13、折二錢:當二文使用的錢,一般直徑在2.8厘米左右,重7克左右。 14、折三錢:當三文用的錢,一般直徑在3.1厘米左右。重10克左右。 15、大錢:大面值錢和大型錢的總稱,六朝時稱標準大小的五銖錢為大錢。 16、文:錢幣的基本單位名稱,一枚小平錢稱一文。 17、貫:一千文稱貫,又:鑄錢工場穿在錢孔中的方形木條也稱貫。 18、小樣:指錢徑小於同類型錢者。 19、大樣:指錢徑大於同類型錢者。 20、面:指錢幣之正面。 21、面文:錢幣正面的文字。 22、背:錢幣的背面,又稱幕。 23、背文:錢背文字。 24、穿:錢幣中間的孔,也稱好,方者叫方穿,方孔,圓者叫圓穿,圓孔。廣穿:指錢孔較大者。狹穿:指錢孔較小者。 25、內郭:指錢孔四周這突出部分,又稱好郭。廣郭:指內部較寬者狹郭:指內部較狹者。重郭:指兩重內郭。外郭:指錢身外周之突出部分,又稱外緣,外輪,肉郭,邊郭。 26、決文:指錢身方孔之一角或數角尖出者。四決文:指錢身方孔四角尖出者,又稱四決。粟角:是一種特殊的四決文,方孔四角尖出處呈小點狀。 27、四齣文:指錢身方孔四角有陽文延伸至郭外,又稱四齣,四道。 28、寬緣:外郭較寬,又稱寬輪,寬邊。狹緣:外部較狹,又稱狹輪,狹邊。 29、額輪:指外郭外高內低,多見於王莽錢。 30、削邊:指外郭向外斜削,正與額輪相反。 31、磨邊錢:指磨去外郭邊緣之錢。 32、肉:指錢幣的內外郭之間無文字圖案部分,厚者稱厚肉,薄者稱薄肉。 33、日:指錢背之凸起的圓圈,又稱日文。 34、月:指錢面,背之凸起圓弧,又稱月文,甲文,月痕,圓弧向上稱仰月,向下稱偃月。 35、星:指錢面,背之凸起圓點,又稱星文。 36、圈星:指錢背下凹之圓圈。 37、孕星:指背的仰月上星。 38、光背:指錢背無文,又稱素背,光背,素幕。 39、合背:指誤用二件面范鑄成的錢。雙面均有錢文。 40、合面:指誤用二件背范鑄成的錢,雙面均是錢背。 41、直讀:錢文按上下左右次序排列,也稱順讀,對讀。 42、旋讀:錢文按上下左右次序排列,也稱環讀。 43、左讀:指錢文由左向右讀。 44、傳形:指刻成正字的陰文范鑄成之錢,錢文呈反字狀,見於先秦至六朝時期。 45、離郭:指錢文遠離內郭。接郭:指錢文均與內郭相連。 46、隔輪:指錢文遠離外郭不相連接。 47、連輪:指錢文與外郭相連。 48、深字:指錢文特別深峻。 49、隱起文:指錢文高低粗細不一。 50、聚頭:指錢文之首均對內郭,又稱聚首。 51、並足:指錢文之首均對外郭。 52、重文:指錢身上出現重複錢文,又稱搖頭,因為范身上有重複印痕所致。 53、生坑:指新出土之錢,表面氧化嚴重。 54、老生坑:指出土已久的銅錢銅銹被傳世色澤所掩。 55、熟坑:指未經入土的傳世古錢。 56、傳世古:指流傳世上未經入土之錢表面的顏色,一般呈褐色,有光澤,又稱黑漆古。 57、包漿:指銅錢傳世色澤,除黑色外,又有褐色,暗紅色,橙黃色等多種。 58、水銀古:出土古錢表面之一種銀白色氧化層,又稱水銀銹,水銀沁。 59、雕母:用銅,錫,鉛,牙,骨,木等材料雕成的錢幣模型,又稱祖錢。 60、母錢:翻鑄時作模之錢,一般由雕母直接翻鑄而成。 61、鐵母:指鑄造鐵錢之母錢,本身為銅質。 62、鐵范銅:以鐵錢範型翻鑄的銅錢。 63、樣錢:試鑄及初鑄的樣版錢。 64、部頒樣錢:由中央戶,工兩部監製頒發各省作為標準的樣錢,也可稱作母錢用。 65、進呈樣錢:地方進呈有關當局審查的樣錢。 66、剪鑿錢:剪邊錢與延環錢的總稱,即將一枚圓錢剪鑿成內外二枚。 67、剪邊錢:被剪鑿去外圈之錢。又稱對文。 68、餅錢:王莽時厚型貨泉的俗稱。後來在北宋時寬緣厚型的咸平,祥符錢也稱餅錢。 69、對錢:指錢文對稱之錢,其錢文,輪郭,大小,厚薄,銅質等相同,惟採用不同的書體,但字形筆勢仍互相吻合,又稱和合錢。始於南唐,盛於兩宋。 70、公式女錢:南朝梁武帝時所鑄無外郭的五銖錢,也稱女錢。 71、男錢:王莽時布泉的俗稱。 72、紅錢:清代新疆鑄行的銅錢,因紅銅岳而得名。 73、制錢:封建時代本朝鑄行的錢幣,在明朝時始稱,清朝時廣泛使用。 74、正用錢:作為正式通貨的錢幣。 75、厭勝錢:屬壓邪取吉性質的非用錢,多作吉慶,上樑,供奉,懸掛,佩帶之用,又稱壓勝錢,押勝錢。 76、宮錢:封建時代皇宮內節日慶典作裝飾,賞賜用的特製錢。 77、佩錢:古人佩帶在身上作為裝飾品的錢幣。 78、供養錢:寺觀內作為供品的錢幣,一般藏天佛像腹中或掛於佛龕之旁,又稱佛髒錢。 79、春錢:元代的一種金銀小錢,婦女用作首飾。 80、秘戲錢:帶有簡陋的男女性交圖案的錢幣。 81、打馬錢:打馬遊戲中的棋子,又稱馬錢。 82、金背:明代用四火銅(經過四次熔煉的銅)鑄的銅錢。 83、火漆:明代用二火銅鑄的銅錢。 84、旋邊:用旋車對鑄錢進行挫磨加工。 85、惡錢:唐代劣質私鑄錢的稱謂。有鐵錫,銅沙,銅盪,穿穴等名目。 86、夾錫錢:北宋微宗年間蔡京主行的一種夾錫鐵錢。 87、錢範:鑄錢模型,印錢幣正面的稱面范,印背面的稱背范。 88、錢:原與「鎛」同為古代農具,跟「劃」相通,呈鏟狀。戰國末至秦,各式貨幣雖統一為「內方外圓」狀態,但「錢」的名稱卻一直被保留下來,至今仍為通用貨幣之統稱。 89、泉:古音與「錢」通。因貨幣如泉水一樣流通一息,遂有人又將「錢」稱「泉」。 90、合號錢:面文無「通寶」二字而出現兩個交叉的年號,如「泰昌天啟」四字,集兩個年號於一錢者,謂之「合號錢」。 91、御書錢:錢文由皇帝親筆題寫的錢稱「御書錢」。如宋太宗趙光義所書「淳化元寶」,宋徽宗瘦金體「大觀通寶」。 92、縮水:錢文中有三點水旁的字,其三點靠得很近,俗稱「縮水」。如「淳化元寶」「淳」字三點水縮得很緊,稱「縮水淳化」。 93、倒書:錢文中有一二字倒寫,或面文正書、背文倒寫者,均稱「倒書」。合背錢中較多見。 94、年號錢:面文鑄帝王年號的錢。東晉十六國成漢李壽漢興年間所鑄「漢興」錢為我國最早之年號錢。 95、國號錢:面文鑄有國號的錢。 96、記重錢:面文標明錢體自身重量的錢。如戰國後期的「重一兩十二珠」,秦「半兩」、「兩甾」,漢及六朝「五銖」、「三銖」等,均屬「記重錢」。 97、記值錢:錢文標明自身當值的錢。 98、記年錢:錢背銘文標明鑄行年代的錢。如南宋「淳熙元寶」背文自「元」至「十六」,表明各錢系從淳熙元年至十六年間所鑄。南宋各錢以背文記年者多見。 99、記地錢:背文銘記鑄地簡稱之錢。 100、記監錢:錢背銘記鑄錢監察司署簡稱的錢。亦有記監兼記年的,如「慶元通寶」背「春三」,即為蘄春監、慶元三年鑄。
推薦閱讀:
※詳解明十六帝鑄行古錢幣狀況
※光緒元寶成交情況及價格
※中國貨幣史,一幅精美的古錢幣畫卷
※天眷堂館藏古錢幣圖錄--南宋第三卷【大宋-淳佑】
※古錢幣五十珍之第十五珍——開平通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