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小知識
中秋節來源與發展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是一年中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根據中國的農曆時間,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完整無缺。人們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秋暮夕月」是我國自古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同時也因此夜家裡的各個成員都聚首一堂,團團圓圓,食物自然豐盛,不僅祭月,還祝福家庭幸福美滿。
中秋傳說之: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射日英雄后羿射下九個太陽,為民造福。
后羿機緣巧合到昆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得到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嫦娥,讓嫦娥收藏起來,不料被小人窺見。小人借后羿外出狩獵之際,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小人之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得知事情原由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無可奈何,便在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據說漢朝有個名叫吳剛的西河人,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砍伐桂樹。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吳剛就被罰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鑒於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寫著「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包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
消息順利傳達,起義成功。朱元璋下令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推薦閱讀:
※2010年八月十五中秋節簡訊祝福語大全
※中秋佳節吃包子,是我們家的老傳統,今天你們都吃啥!
※中秋節佛主說:屬牛人的未來5年:特別1973年的,別再躲了,認命
※中秋節送朋友的祝福語
※中秋節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