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朗讀】The Reader
06-16
剛開始乍看之下,只是一段二次戰後的「姊弟戀」。15歲的德國男孩在回家途中病得亂七八糟,大他21歲的電車女車掌打破冷漠,向他伸出援手。當他病癒後,前往道謝,離去時卻被她穿衣著襪的性感姿態迷得不能自已。下次再訪,女人揭穿他的意圖,卻也直接了當地帶領他進入性愛的神秘國度。然而這段關係最特殊的,不是他們年齡的差距,而是後來女人總要男孩先唸書給她聽,才肯做愛。但戀情的結局,卻是這個女人不告而別,消失無蹤。但這並非一段青春記憶的夏日煙雲而已。當他再見到這名女人時,竟是在法庭之上。男孩已成為法律系的高材生,前來聆聽一場對納粹時代管理猶太人的女警衛的審判,她們被控在一場火災中見死不救,而男孩的性啟蒙對象竟是其中一員。故事到這裡突然從帶點禁忌的羅曼史墜入歷史的沈重深淵裡。女人徒勞地替自己辯護,不知她註定有罪,因為唯有將她判刑,跟她同代或下一代的德國人才會覺得自己對段這醜陋的歷史「有所作為」。但判別人有罪何其容易?當女人在法庭上道出她當時見死不救的冷漠,來自職責所在;幾乎撕裂了我們在第一段故事對她的印象,也戳中了德國人的集體罪惡。她的「坦承」在法庭留下不好的印象,也讓她過去的同僚順勢把所有罪咎都推到她的頭上。人的怯虐與偽善並未隨著戰爭結束而獲釋,法庭上的其他被告如此,急於彰顯正義的旁人又何嘗不是?故事到這裡,這段「姊弟戀」的意義有了大翻轉。女人原是男來最初的「愛」,但他長大後卻發現對方這段不堪的過去,讓他有了「恨」她的理由,甚至也有不再與她見面的藉口。這也是戰後一代對第三帝國時期扮演不同角色但後來都急於換上新面孔的上一代的批判,彷彿他們不是兇手,就是幫凶,無論是照章行事或者只是噤不作聲的姑息、共存。但是,如果女人應該為他在面對人道前的冷漠而入罪的話,男主角是否也要為他對愛人的背叛而受罰?尤其當他驚覺女人之所以喜歡聽人朗讀,是出於自身「文盲」的缺憾;而這項缺憾足以推翻對她的指控,女人卻不願提出。人究竟該為什麼羞恥:是自己的不足,還是對他人的殘酷?從徐林克的原著「我願意為你朗讀」到史蒂芬戴爾卓電影【為愛朗讀】,都對歷史洪流衝擊下的人性和道德提出犀利的質疑。上一代的冷漠造成大屠殺,下一代的冷漠成了想自外於歷史的逃避。也因此,當中年後的男主角重新用錄音機為女人朗讀,卻對她的改變(來信)不予回應;前者是因為良心不安且餘情未了?而後者是唯一能縮小她在他心裡位置的辦法嗎?小說按時序將故事分成三大部,電影則讓中年的男主角穿梭在這三個部分。表面上好像讓影片敘事不那麼滑順,但令人玩味的是電影卻藉此增加了男主角跟他疏於愛護的女兒之間的互動,甚至最後安排男主角在女人的墓前,向女兒坦承這段他從未說出來的故事;而這塊墓地旁的景物,正是當年兩人出遊,女人曾經真情流露、感動落淚的地方。這些都不是小說的設定,而是電影的安排,透露了電影版傾向和解的渴望。似乎唯有懺悔第一、二代糾葛的愛恨,才能釋放第三代的原罪,而不再冷漠以對。史蒂芬戴爾卓終究是個傾向溫情救贖的導演,也說明了他和德國原著的不同。雖然覺得用英文演出這個德國故事,不免少了些味道(特別是朗讀這件事),但演員整體的表現(特別是以本片在奧斯卡封后的凱特溫絲蕾,儘管我認為她憑【真愛旅程】也能得獎)可圈可點,彌補了這層遺憾。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解脫輪迴的機會只有在人道【朗讀篇】
※讓學生更具朗讀者風範,這5個方法太值得老師一鍵收藏!
※《德道經》在線朗讀(熊春錦)
※父母規12條:為了孩子,請每天大聲朗讀三遍
※《朗讀者》之倪萍:為患病兒子眼淚流干,唯母愛懂得變老變醜背後的心酸
TAG:朗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