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哈耶普」女生媽媽講述成長故事 | 陪伴成長,相互激勵,母女雙贏
記者 汪莉 朱潔
最近,一篇【中國的現行教育體制就是在逼著一位家長辭職回家】的帖子廣泛傳播。流行的說法是,中國教育選撥制度很殘酷,媽媽們只有回家去全職全面對孩子「盯關跟」?這,就是家庭教育的解決之道嗎?
本期【國際教育風雲錄】提供一個案例,邀請沈赫赫和媽媽共同分享母女緣份,分享沈媽媽「陪伴成長、相互激勵,母女同進步」的歷程。
【國際教育風雲錄】採訪無數傳說中的學神、牛娃,沈赫赫是我們今年報道的第三位中國大陸哈佛錄取生。數度接觸沈赫赫,這個女孩呈現的特質最讓我們覺得似曾相熟。一種情懷,為著服務社會和改變社會而來,自自然然化為行動,並視之為抱負和未來方向。在【國際教育風雲錄】夏天推出【哈佛招生官獨家採訪視頻】時曾經反覆體會的一種哈佛人精神,在沈赫赫身上有自然而生動的鮮明呈現。
沈赫赫偏愛人文社會學科,她覺得自己未來工作會和公益相關。作為一位高中生,沈赫赫對自身、對女性命運、對不同教育資源差異下孩子學習動機影響的研究和同情、關懷、行動,都能在她的成長之中找到邏輯。
在赫赫的講述中,提到外婆和媽媽都是靠教育改變命運,她提到外婆和媽媽都很拼搏很熱愛自己的事業,很顯然,家庭氛圍給她莫大的鼓舞,無論是現實意義還是精神層面。外婆從東北一個小地方考上了省會城市,媽媽又從一個省會城市考到了上海,「教育的確改變了我們家庭女性的命運,而且外婆和媽媽都在各自領域很拼很拼,她們感染了我。」
事實是,赫赫的爸爸長期在國外工作,赫赫出生、小升初、中考等關鍵時刻他都不在家。赫赫媽媽在孩子奶奶幫助下獨立帶大這個女兒,同時在養育孩子的十多年時間裡面,由於工作的需要考研讀博,一直到完成博士後。
「赫赫上小學那會,我正在考博期間,都沒有時間幫她聽寫作業,我就弄了錄音機,讓她自己先讀一遍錄下來,然後再聽寫。身教大於言傳,孩子會看到你的努力」。
多年來,赫赫媽媽自己讀學位、寫論文、做項目、當教師、搞行政,最最辛苦時候,每天只睡四個小時,天天早起為孩子準備早餐,騎自行車每天送孩子上學。職場的要求,媽媽無一不去努力達到,自身的學習和奮進,媽媽從未放棄。但是在媽媽頭腦中,始終對全職媽媽說No,她認為,職業女性有自身的價值,一位自身追求進步的媽媽會給孩子最重要的示範和引導,不斷進取才能和孩子共同成長,平等對話。
由於父親不在家,媽媽會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和女兒分享,所以,赫赫得以了解和見證了媽媽一路的拼搏,一位標準的職業女性的堅持堅韌,點點滴滴,甘苦自知,無盡的付出和承壓,女兒看在眼中,學在心裡,不僅自我要求高,還開始思考女性道路和選擇,從而關注起性別平等。而赫赫思考後得出的結論是,女性可以堅強有力,我,可以做到。
在這樣一種精神感染下成長的赫赫,得到啟迪,學習自然進入了良性循壞。
一諾千金,踏實靠譜——這是媽媽的評語,她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會做到。從小,媽媽就告訴赫赫要有責任感,要做好小事,然後才能得到信任,賦予責任。「小學時,老師給赫赫布置個收國旗的任務,不管颳風下雨,沈赫赫總會一天不落地把國旗收好。」
沈赫赫在做其他項目時,也是如此靠譜、追求完美。在論文「教育資源與高中生學習動機實證研究」獲得「中國大智匯創新研究挑戰賽」一等獎後,她又考慮如何將其化成行動力,真正可以幫到他人。所以,她又做了「Motivator學生導師計劃」,一項推動教育平等和性別平等的同伴激勵行動。她招募了一批同伴中的精英擔任志願者導師,通過信息對接,讓導師一對一輔導需要幫忙的學員。
媽媽在為女兒有擔當驕傲的同時,也有些「肉麻」,「她背負太多了,我現在經常跟她說要學會捨得,學會選擇,有舍才有得。」現在的赫赫在業餘時間還會去咖啡館打工,給學弟妹補習托福,補貼她的公益計劃。
赫赫媽媽定義的親子關係是陪伴成長,「我與女兒朝夕相處的這20年就是我們互相理解支持、共同成長的20年。我永遠鼓勵她,只要她要做的事,我會全力協助支持她,做她的堅強後盾。」
赫赫媽媽提及在落實「Motivator學生導師計劃」時,「女兒要組織小夥伴去廣東一個縣城去做宣講,我支持孩子並利用周末乘了10個半小時的火車,到達了信息閉塞,連計程車都沒有的小縣城。也許同齡夥伴的激勵和交流可以帶動當地的中學生們眺望外面的世界。」
赫赫媽媽樂意幫助青年教師,鼓勵她們克服生活困難,堅持發展自我,她分享教育心得經驗給身邊的朋友。多年來媽媽家裡家外兩頭忙,畢竟辛苦,可是她總是一副樂天達觀的態度,追問她為什麼沒有埋怨,媽媽直言:我相信,女性就是要將人生的支點立在自己身上,既然選擇了生活就要負責任,抱怨只能獲得廉價的同情。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無困難。
毫無疑問,我們看到了這種達觀、堅定、執念的女性態度和行動力在沈赫赫身上的烙印,催生出這位凡事熱情投入的新一代高中生。
在赫赫成長過程中,她受益或感觸最深的磨礪是初中畢業後在美國高中的那一年。
赫赫是學校唯一的中國籍學生,她每天從8點到4點都選滿了課,每天半夜2點後才睡,那一年,她愛上了咖啡。那一年,她也學會了「argue」,學會為自己爭取權利。一開始,學校5次搞錯了赫赫的課表,遇到事情需要她自己跟老師、跟校方主動爭取。
那一年學會了多重任務同時操作能力。她在既選修了9年級和10年級課業的同時,還學了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二外」西班牙語,還做了很多活動,包括創辦校報,排演話劇等等。
赫赫很感激那一年,發掘了自己多元的可能性。「那一年,在陌生的環境中,我克服了很多困難,掙扎過,為自己而戰,也迫使自己成長、成熟起來。」用當下流行的話來說,世界那麼大,你應該去看看。
一年後,繼續報考美高還是回國念高中,曾經困擾過赫赫母女,兩人通宵達旦反覆糾結,最終選擇回國。第一源於沈赫赫留戀她的母校,希望回國讀書;第二,赫赫媽媽認為只有回到中國,才能更多了解中國社會;第三,給孩子留一個開放式選擇,讓她自己選擇高中畢業後的求學路徑。
正是由於想得非常透徹,赫赫有一個完整的高中學年來進行赴美讀本科的準備。在明確目標後,赫赫的時間表非常清晰:
高一積极參与社會活動,找到興趣點。那一年赫赫擔任學記團團長、組織了全國模聯會、參加了哈佛峰會,參加了演講比賽等等,也在聖誕節賣過拐杖糖,賣過聖誕禮物。赫赫在嘗試中慢慢摸索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點,她更喜歡當記者,關注男女平權問題,關注教育公平問題,這也是日後她文書的重要展現的點。
高二完成標化考試,SAT和TOFEL一次性過,不刷分。當然前期準備要非常充分。高二暑假,赫赫擔任哈佛峰會志願者,還做了青奧會的少年記者,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
在極致追求細節完美中,母女倆完成了美本申請。她們選校從興趣出發,把喬治城大學和聖母大學作為自己保底選擇。「當時報的時候心態很平,想著就挑我喜歡的報吧。我一直參與模擬聯合國,喬治城大學的國際關係很不錯。聖母大學的人文、宗教研究科目也很吸引我。」
在拿到這兩所學校的提前錄取後,赫赫的心態非常平和。而後,在美國高校新聞專業排名數一數二的西北大學也向她伸出橄欖枝。「申請的所有學校都是我喜歡的,申請的每一個專業都是我自己研究過、很樂意去學習的。」
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陸續遞來橄欖枝,這讓天秤座的沈赫赫非常糾結,「我喜歡哈佛的折騰,喜歡他們為社會服務的理念;我喜歡耶魯的文學氣質,可以讓我安靜做一個研究者,當然普林斯頓也很好,那裡有著全美最好的本科教育……」
推薦閱讀:
※性格內向的男生怎麼找女朋友?學會這3招,女生主動向你招手!
※女生暗戀和喜歡你的表現
※Michael Pudelka攝影作品 - 女生日記
※天蠍座女生漂亮嗎?
※做一個喜歡玩爐石傳說的女生是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