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證明:只要滿足這一點,猴子也會賣淫和打劫。
題引:
總有一天我們會明白:
原來,一個不起眼的念頭。
不只能滅亡一架飛機,也滅亡一個國家,甚至還能滅亡一個文明。
《第十九章》: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拋棄聰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拋棄仁義,人民可以恢復孝慈的天性;)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拋棄巧詐和貨利,盜賊也就沒有了。)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
(聖智、仁義、巧利這三者全是巧飾,作為治理社會病態的法則是不夠的,所以要使人們的思想認識有所歸。)
㊣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見到事物的本態,保持自己的本色;減少私心,消除慾望;斷絕學習,免離憂患。)
以上就是通行的原文與譯文。
【第一句】對應【最後一句】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見素抱樸。
1加拿大有一位著名的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他在暢銷書《異類》一書的前言里記載了一件神奇的事件。
這就是上個世紀風靡(mí)一時的「羅賽托之謎」:
在19世紀末期,義大利羅賽托城的一些居民們陸陸續續移民到了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
他們在當地附近的一個採石場工作,起早貪黑,奔波忙碌。
後來,移民們越聚越多。
就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城鎮,依然叫「羅賽托」。
再後來,城鎮越來越繁榮。
農業方面有葡萄樹、果樹以及各種瓜果蔬菜;
工業方面有採石場、制衣廠;
服務業方面有旅店、酒吧、學校、教堂;
總而言之,他們過著自耕自種,自給自足的美好生活。
直到20世紀50年代的一天,一名醫學院的醫師斯圖爾特·沃爾夫來到羅賽托演講。
才無意中發現,美國竟然還有這麼一個「世外桃源」。
2演講後,沃爾夫在當地做了一次醫療調查後,沒想到又有了一個更大的發現:
羅賽托凡是65歲以下的居民,似乎沒有一個是心臟病患者。
要知道在當時的美國,65歲以下的人口死亡原因中,心臟病位居第一。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沃爾夫決定展開進一步調查。
他跟另一名社會學家約翰·布魯恩,一起拜訪了羅賽托城裡21歲以上的每一個人,無論男女老少。
拜訪後的結果更加難以置信,約翰·布魯恩的原話是:
「將近五十年來,那裡沒有自殺者,沒有酒鬼,也沒有吸毒的癮君子,幾乎很少見到犯罪行為。這裡任何人都不曾有什麼福利。我們以為這裡會有一些胃潰瘍患者,結果沒有發現一例。那裡的人們都能活到垂垂老矣才安然死去。事實確實如此。」
他們兩人,陷入了更大的迷團之中。
3
沃爾夫率先想到,羅賽託人之所以長壽,一定是優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造成的。
於是開始調查,結果失望了:
羅賽託人的食物40%以上都屬於高脂肪食物,他們的飯桌上幾乎天天擺滿了麵包、比薩、香腸、火腿等等。
而且,他們大部分人都是煙鬼,體態偏胖,不愛好運動。
他們兩人心想:
既然與飲食無關,跟生活習慣也不沾邊,那一定是優良的基因造成的。
於是又開始調查,結果又失望了:
美國其他地區的義大利羅賽托移民們,各項疾病指標與美國本土的居民沒有一點區別。
既然如此,莫非是水土的問題?
於是兩人第三次展開調查,結果第三次失望:
羅賽托幾英里之外就緊挨著班戈城和拿撒勒城,但是這兩座城鎮65歲以上的老人中,心臟病致死率是羅賽托的三倍。
最終,沃爾夫和布萊恩心灰意冷,幾乎快要放棄調查了。
後來有一天,他們兩人在羅賽托的大街上漫步,看著車來車去,人來人往。
突然,無意中找到了解開「羅賽托」之謎的鑰匙。
那麼,他們兩人究竟發現了什麼呢?
4
我們繼續來講另一個故事,準確的說是一起「事故」:
在1997年8月5日,大韓航空公司的一架801航班飛往關島。
由於天氣陰雨,在降落的過程中偏離了跑道。
來不及向上爬升,最終一頭撞到了尼米茲山脈上的松林中。
飛機上一共254名乘客,228人遇難身亡。
事後,航空公司展開調查:
飛機狀態良好,而且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經典之作」——波音747,在當時是韓國總統的專機。
飛行員也是第一流的,曾服役於韓國空軍。
還因為以前成功地控制了一架引擎失靈的客機,被授予安全飛行獎章。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
於是調查委員們打開黑匣子,聽對話記錄,似乎也沒發現什麼問題。
那麼,罪魁禍首隻能是天氣了。
最後調查結束,沒有結論,只有建議:
最好加強一下飛機人員的紀律。
5
但是事情並沒有結束,大韓航空公司就像是受到了「詛咒」一樣。
在接下來的兩年里,又連續發生了好幾起空中事故,原因依然是不清不楚。
以至於在1999年,連韓國當時的總統金大中都嚇得公開聲明:
自己乘坐的專機從大韓航空改為亞航航空。
大韓航空公司這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苦於遲遲無法找到事故原因。
最後,不得不從美國請來了航空事故專家。
美國的專家們一經調查,大為震驚:
原來二十年來,大韓航空公司的飛機「失事率」竟然是美國一家航空公司同時期的17倍。
6
於是,美國的專家們立刻就想到了七年前發生的另一起航空史上著名的事故:
在1990年,哥倫比亞的航空公司有一架客機,載著158名乘客,飛往美國紐約的肯尼迪機場。
由於天氣原因,塔台的空管中心沒有及時安排降落。
於是,這一駕客機就在天上一直不停盤旋,來來回回,一直盤旋了75分鐘。
等到塔台安排妥當的時候,客機卻在降落的過程中突然墜毀了。
事後展開事故調查:
飛機沒有問題,機場沒有問題;
飛行員沒有喝酒,也沒有打盹,也沒有看報紙。
那是為什麼?
因為飛機沒油了
那飛行員為什麼不及時跟塔台彙報溝通呢?
美國的專家們調查了好久,始終無法找到原因。
直到有一天,他們仔細地聽了黑匣子里的對話,才終於發現解開這個謎題的鑰匙。
那麼,美國的專家們究竟發現了什麼呢?
7我們再接著往下探討,講一個禪宗的公案:
有一天,釋迦牟尼跟弟子阿難一起上街化緣。
路過一座佛塔,釋迦牟尼停下腳步,雙手合十,低頭禮拜。
阿難問:「這是什麼塔?」
釋迦牟尼說:「過去諸佛塔。」
在佛教的典籍中:過去諸佛指的是燃燈佛祖,在前幾世是釋迦牟尼的老師。
接著,阿難又問:「那燃燈佛祖又是什麼人的弟子呢?」
釋迦牟尼回答道:「是我的弟子。」
阿難啞口無言,無法領會。
只好嘟囔著說:「應當如是,應當如是。」
——《五燈會元·卷一》
其實我起初跟阿難一樣,也無法理解:
為什麼釋迦牟尼要顛倒黑白呢?
為什麼他先是禮拜自己的老師燃燈佛,然後又將燃燈佛降格成了成自己的弟子呢?
難道釋迦牟尼的話語里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嗎?
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了另一則故事,才終於發現了解開這個謎題的鑰匙。
其實上面所講的四個故事,謎底都是同一個。
而早在一千五百年前,達摩祖師就已經告訴過我們了。
8
在公元526年,禪宗祖師達摩從印度來到中土。
梁武帝大喜過望,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信佛的帝王。
欣然召見達摩,問道:「朕自繼位以來,寫佛經無數、造佛塔無數、布施眾生無數,有什麼功德嗎?」
其實梁武帝的潛台詞是:「我應該離得道成佛不遠了吧?」
不料達摩卻回答了三個字:「無功德。」
梁武帝心想,難道是自己沒有領會佛法真意?
於是又問道:「如何是聖諦第一義(至上佛法)?」
達摩這一次回答了四個字:「無凡無聖。」
梁武帝心想,這怎麼可能?
難道乞丐與皇帝沒有差別嗎?屠夫與和尚沒有差別嗎?
接著再一次問道:「那站在朕對面的是誰?」
梁武帝潛台詞是:你達摩不就是聖人嗎?
沒想到達摩的回答更絕,只有兩個字:「不識。」
梁武帝愣在原地,一時接不上話,於是達摩轉身離開。
達摩去了哪裡呢?
他「一葦渡江」以後,跑到嵩(sōng)山少林寺面壁去了。
為什麼?因為太失望了!
9唐代高僧臨濟禪師說:
「達摩不遠萬里來到東土,只不過是想找一個不受迷惑的人。」—— 《臨濟錄》
但是沒想到,原來所謂的「菩薩皇帝」梁武帝,只是空披了一身佛的皮囊,身體里裹著的卻是一顆迷惑的心。
他先是迷惑地認為,自己功德無量,應該算是「聖人」了。
結果當場就被達摩用「無功德」三個字打了臉,達摩明確告訴他:「無凡無聖」。
但是梁武帝「俗心」不死,他認為就算自己不是聖人,你達摩應該是聖人吧?
結果此問一出,達摩直接將「不識」這兩個字扔在地上。
狠狠地踩了幾腳,然後轉身離開。留下樑武帝一個人愣在原地。
梁武帝至死都沒有想明白,自己究竟錯在哪裡。
10
其實,梁武帝的錯不在於語言、也不在於態度,錯就錯在:
對權威的恐懼。
他一生抄經信佛、布施造寺,並不是因為本心所發,只是因為恐懼。
恐懼自己落入地獄,恐懼自己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沒錯,他恐懼佛經中的一切文字和戒律。
所以,他才會孜孜不倦地追求一些外在的功德,執迷不悟,炫耀不止,而忽略了內在的修鍊。
直到有一天,達摩祖師用「無功德」三個字擊碎了他的美夢。
但夢醒後的他,瞬間陷入了更大的恐懼。
於是,喊醒了他的達摩祖師,自然又成了他精神上的救命稻草。
他希望達摩這個佛教的「聖人」,可以帶領他走出迷霧,脫離苦海,就好像初生的嬰兒本能地想抓緊母親。
但是,達摩祖師用「無凡無聖」四個字再一次打破了他的幻想。
其實達摩祖師的潛台詞是:
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救得了你。
聖人不在你對面,就在你自己的心中。
我喊醒了你,你卻沒有喊醒心中的自己。
如果你心中的自己醒了,你自己就是聖人,何需外求?
而所謂的聖人,本來就是凡人,只不過是醒著的凡人而已。
所以釋迦牟尼說:
佛,只是覺悟了的人。
這就叫:見素抱樸。
所謂素,就是沒有被染過的底色。
所謂朴,就是沒有被雕刻過的木頭。
11
但是,達摩的「言語之船」並沒有引渡成功。
當梁武帝夢醒後看到人生的真相時,選擇的不是承受,而是逃避。
他不相信心中的自己,他只相信佛經里的釋迦牟尼。
其實大多數的佛教徒都是如此:
他們在精神上並沒有斷奶,所謂的佛祖釋迦只不過是他精神上的奶媽。
他們需要一個外在的「聖人」和「智者」,來樹立一個自己內心中的權威。
以便跟在這個權威的身後,順著腳印,走一條不用思考也不費力的路。
既可以避免看到人生的真相,又可以減輕精神的壓力。
沒錯,這是一個人成長的必備階段,但絕不是人生的終極階段。
12
阿難為什麼關心燃燈佛的老師是誰呢?
因為在阿難的心中,釋迦牟尼本來是世尊,是最高權威。
但是當他看到釋迦牟尼禮拜燃燈佛塔的時候,他就覺得燃燈佛是一個更高的權威。
於是,他不由自主地還想尋找一個比燃燈佛更高的權威,這等於是一種精神上的找奶行為。
釋迦牟尼一眼便看透了阿難的「嬰兒」心理,所以給了他一個當頭棒喝:
燃燈佛也不過是我的弟子。
其實,這句話的潛台詞是:
燃燈佛祖既是我的老師,也是我的弟子;
他既有權威的一面,也有平庸的一面。
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就像一個硬幣:
一面刻著「聖」,一面刻著「凡」。
簡而言之,釋迦牟尼的回答也是四個字:
無凡無聖。
他之所以對燃燈佛塔禮拜,代表的只是尊敬,而不是崇拜。
而阿難的心態正好相反,只看到了聖的一面,沒有看到凡的一面。
也就是說:
阿難沒有做到「見素抱樸」,所以才無法參透釋迦牟尼的回答。
13
現在,我們既然參透了這兩則公案,也自然就明白了前面幾個故事的答案。
先說哥倫比亞的客機,沒油了為什麼不及時溝通呢?
因為兩個字:不敢。
原來負責溝通的飛行員毛里西奧·克魯茲是一位權威恐懼者,塔台對於他來說代表著上級,代表著領導。
所以,塔台方面不安排降落,就絕不能降落,一切服從領導聽領指揮。
調查組在黑匣子的對話里發現:
原來克魯茲明知道燃料所剩不多,卻一直沒有直接開口要求緊急降落。
而只是不停地通過各種委婉的暗示,口氣溫和的就好像是餐廳里的服務員。
但是塔台的工作人員又不是跟在他談戀愛,誰能猜到他說的每個字都蘊含著千言萬語呢?
最終,他因為恐懼權威,釀成了墜機的慘劇。
14其次,大韓航空公司的801航班為什麼撞到山峰上呢?
因為主駕駛(機長)需要全身心的操控飛機,保持機身平衡以及各項指標正常。
所以有時候很容易會對空中的環境造成誤判,尤其是在陰雨天氣。
這時候,副駕駛無疑就相當於是飛機的眼睛,必須全力去糾正主駕駛的一些視覺失誤。
然而,你知道801航班上的副駕駛是怎麼做的嗎?
當天晚上機長由於疲勞,不僅誤判了天氣形勢,還準備要目測著陸。
但是副駕駛一個字也不敢說,隨行的飛行工程師也同樣將髒話憋在心裡。
儘管這時候天空暴雨雷鳴,而且機場也沒有燈光。
所以黑匣子里是這樣的聲音:
副駕駛:這......是不是下雨了呢?
飛行工程師:今天,氣候雷達對我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啊。
其實他倆的潛台詞是:
太危險了! 你瞎呀!這天氣根本不適合目測著陸!趕快使用氣候雷達!
但是,他們倆由於恐懼機長的權威,沒有「見素抱樸」,只敢發怒而不敢發言。
最終導致操作失誤,機毀人亡。
15
可是,為什麼美國航空公司的事故率就遠遠低於韓國呢?
原來,最根本的問題不是人,而在於文化。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荷蘭的一名心理學家霍夫斯泰德曾經提出過一個概念:
權力距離指數。
一個國家的權力距離指數越高,人們對權力就越敬畏,下級對上級的權威就越恐懼。
後來,美國的另一位心理學家羅伯特·荷蒙,根據這個理論,曾經專門測算了一下世界上各個國家飛行員的權力距離指數。
韓國排名第二,哥倫比亞緊隨其後,巴西最高,美國最低。
調查還發現:
各個國家的航空事故率與此基本吻合。
16
在韓國的文化傳統中,上級就代表著高權威。
比如:
下級問候上級必須鞠躬;
下級在上級面前不可以抽煙;
下級跟上級喝酒,必須把臉轉向側面,不能露出杯子。
在這種高權威的空氣中,飛行工程師自然不敢指出副駕駛的失誤,副駕駛又不敢懷疑機長的失誤判斷。
所以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小錯會不斷地疊加累計,最終釀成大禍。
而且在事後,韓國人在黑匣子里對話中還真的無法找到原因。
因為,那就是他們生活中最正常的對話方式。
即使最後大韓航空公司明白了事故的原因所在,他們自己也無法解決,因為這是他們的文化傳統。
最後,大韓航空公司不得不邀請了一位美國的專家戴維·格瑞博來重新管理。
戴維·格瑞博的辦法很簡單:
大韓航空公司的所有人,從上到下必須說英語。
公司內部採用英語教學,規定到期英語不及格的人全部辭退,沒有例外。
有人甚至開玩笑說,有一段時間大韓航空公司里到處都是這樣的聲音:
Shit!(胡說)
fuck!(該死的)
shut up!(閉嘴)
從那以後,大韓航空公司事故率直線下降,到了2006年甚至被全球航空權威刊物《航空世界》授予了「鳳凰獎章」。
沒錯,正是由於格瑞博將英語作為公司一切業績考核的硬指標,逼得全體的員工們全體從零起步,退回到同一條白線以內。
因此,也就無形中消解了上司的權威性,使得公司里的上下級關係在漸漸轉化成了平級關係。
17談到這裡,你或許會問:
你上面講的幾個故事洋洋萬言,似乎跟《道德經》沒有什麼關係吧?
但是,真的沒有一點關係嗎?
如果我們把天上的客機想像成一個國家的話,那麼機長是不是就相當於皇帝、主席或者總統嗎?副駕駛和飛行工程師是不是就相當於大臣、中央委員或者國會議員嗎?
我想,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現在,或許我們就明白老子為什麼要說「絕聖棄智,民利百倍」了。
其實所謂的聖人、佛、智者、都不過是權威的別名而已。
如果一個領導者時時刻刻都把自己當作「權威」,那麼他就會有意無意地打壓下屬的意見。
久而久之,無論是飛機也好,國家也罷,自然就會發生「事故」。
18
比如歷史上的商紂王,文武雙全,本來可以成為一代明君。
荀子稱讚他是:
「天下之傑,百人之敵」。
司馬遷說他:
「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
但是,他把自己當「權威」一樣供起來,聽不得不同的聲音,凡是提意見的官員都被他酷刑伺候。
最終使得國家偏離了「航道」,就像韓國的801航班一樣,一頭栽進了歷史的垃圾堆里,只留下千古罵名。
所以後世的歷史學家們專門為這種人量身定做了一個成語叫:
剛愎(bì)自用。
比如項羽、隋煬(yáng)帝都是如此,他們永遠都認為自己是聖人,是智者,是世上第一聰明,是天下最高的權威。
也就是說,正因為他們沒有做到「絕聖棄智」,沒有做到「見素抱補」,所以最後才「遺笑萬年」,而不是「民利百倍」。
19再譬如,人類歷史上輝煌燦爛的瑪雅文明,怎麼會在公元九世紀突然神秘消失了呢?
2012年,美國宇航局氣象學家本傑明-庫克通過重塑2000年前的植被模型發現:
天氣乾旱,導致氣候惡化,是瑪雅人滅亡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天氣突然就變得乾旱了呢?
因為瑪雅農民世世代代都在大面積砍伐森林,到了公元800年到公元950年間,尤卡坦半島上的降雨量下降了20%。
為什麼農民要砍伐森林呢?
因為世世代代的瑪雅的國王,都要求人民為他們豎立更大的石碑,而石碑的屋頂就是由木頭和灰泥契合而成的。
為什麼國王要豎立石碑呢?
因為每一代國王們都覺得自己是太陽神一般都存在,不建立石碑對不起自己的形象。
談到這裡,你一定笑出來了。
原來說到底:
這些國王們都是中國商紂王和隋煬帝的翻版而已,都是把自己當成「聖人」和「智者」的蠢貨。
20
無獨有偶,太平洋上舉世聞名的復活節島上的石像。
也是島上的酋長們為了互相攀比,一代一代爭相建造出來的。
終於在17世紀,砍光了島上的每一棵樹。
從此,人們上無法造船,自然也不能出海捕魚,復活節島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死亡之島。
最終,由於沒有食物來源,復活節島甚至墮落成了「人吃人」的地獄。
當荷蘭航海家雅克布·羅格賓在1722年登島的時候,這裡已經成了一座荒無人煙的空城。
或許,我們現在終於明白:
原來,一個不起眼的念頭,不只能滅亡一架飛機,滅亡一個國家,甚至還能滅亡一個文明。
21
由此可見:
從在上位者、領導者的角度來說,絕聖棄智,有利於大局;
從在下位者、追隨者的角度而言,見素抱補,同樣有利於大局。
所以老子才會說: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沒錯,這八個字就是解開所謂「羅賽托之謎」的鑰匙。
其實,羅賽託人之所以健康長壽,沒有心臟問題,只不過是對這八個字的生活演繹。
當沃爾夫和布萊恩最後快要放棄調查,在大街上漫步的時候。
他們發現:
儘管羅賽託人的生活儘管非常忙碌,但是臉上卻永遠綻放著一片笑容。
他們每天互相問候,互相走訪,互相拉家常。
左鄰右舍親如一家,祖孫三代其樂融融。
一個小小的羅賽托城不到兩千人,但是獨立的社團組織就有22個。
每一個社團都是他們自發形成,自發組織的,社團里人人平等。
成功人士並沒有權威,非成功人士也同樣有尊嚴。
原來,他們生活在一個「絕聖棄智,見素抱樸」的社會裡,生活在一個權力距離指數接近於零的「桃花源」中。
所以布魯恩最後感嘆道:
「這真是奇妙極了!」
我也忍不住想說一句:
「絕聖棄智,見素抱樸」,真是奇妙極了!
【第二句】對應【最後一句】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少私寡慾。
1北宋有一位名臣叫丁謂,琴棋書畫無所不精,政治人事無一不通。
可惜,他的名字最後卻被寫進了《宋史》的《佞(nìng)臣傳》。
因為他有一個愛好:
奉承迎合。
有一次他由於替老師寇準擦拭了鬍鬚上的水漬(zì),從此為中國貢獻一個「溜須」的典故。
但是,他除了心術不正以外,可以說完美到沒有缺點。
2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他的另一面:
公元1004年,宋遼發生戰爭。
契丹的鐵騎南下,燒殺搶掠,人心惶惶。
黃河以北的百姓們為了避難,紛紛搶渡黃河,爭先恐後,成千上萬。
於是,當地船夫們的生意應接不暇。
沒多久,「自私多欲」的船夫們就改變了看法:
既然供不應求,何不坐地起價?
於是,沒錢的流民們只能留在對岸,哭天喊地。
契丹追兵在後,黃河天險在前。
正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丁謂奉命前來處理。
現場的情況是:
流民太多,錢財太少;
船只有限,專業的船夫更有限。
也就是說:
雖然沒有錢,但是流民們全部要渡過河,船夫們一個也不能少。
在這三個條件的嚴苛限制下,請問:
如果你是丁謂,你能讓流民們及時渡過黃河嗎?
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起碼就算摸到「絕仁棄義」的大門了。
3在民國初期,大約上個世紀二十年代。
當時的北洋政府時不時地拖欠教師們薪水,少則幾月,多則數年。
有一些教師們忍無可忍,於是為了討薪。
在1921年6月3日,發起了一場大規模的示威遊行。
帶頭領導的是李大釗和馬敘倫兩位文壇名教授,結果遊行隊伍遭到了北洋政府的武力鎮壓。
數十名師生頭破血流,住院治療,這就是民國時期有名的「六·三」血案。
4更令人無法容忍的是,事後有一位教育家。
據說是范源濂講了一句話鮮廉寡恥的話:
「教員們一手拿書包,一手拿錢不高尚。」
——《語絲》周刊第十四期《理想中的教師》追述。
不料此言一出,被眼光犀利的魯迅先生抓了個現形。
沒幾天魯迅就寫了一篇小說叫《端午節》,專門「揪出」這一句話嘲諷奚落了一番。
其實,魯迅也是被拖欠工資的老師之一。
5
為什麼這一句話會引起了眾怒呢?
其實這一句話的潛台詞是:
教師是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所以,教師應該是天底下最高尚的人。
教師們即使沒有薪水也不能鬧事,應該繼續教書育人。
總而言之一句話:
教師們就應該吃道德生存。
而在第十八章我就說過:
我們現代所謂的「道德」兩個字,就相當於是古代的「仁義」。
如果罵一個人冷漠無情:
古代人用四個字:不仁不義;
現代人是三個字:不道德。
6
現在,我們就明白了。
其實北洋政府的態度是:
要求老師們做一個聖人,做一個「仁義無雙,道德高尚」的人。
不能為了手裡的工資,就放下手裡的教鞭。
他們的理由是那麼的冠冕堂皇,問題是連三歲小孩都知道:
「仁義道德」,是不可能填飽肚子的。
於是,在北洋政府的眼裡:
討薪的教師們就變成了一群「自私多欲」的小人,一群沒有「孝慈」的暴民,必須要靠武力去鎮壓。
所以,老子所謂的「絕仁棄義」,是對領導者的警告:
如果政府法令得當,運行正常,政府根本就不需要跟人民談什麼「仁義道德」。
人民也自然安居樂業,少私寡慾。
所以,老子所謂的「絕仁棄義」,就要讓政府做到不談仁義,只談法令和政策。
當然 ,這個觀點就像是月亮,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
7上面提到的佞臣丁謂,就因為看到了月亮黑暗的一面,才成功地拯救了千萬流民。
那麼,丁謂究竟是怎麼做的呢?
丁謂到了黃河岸,緊急從當地縣衙提出幾個死刑犯。
給他們披上船夫的衣服,然後,押解到在黃河邊斬首示眾。
船夫們一看:
原來不渡人是要殺頭的!
於是趕緊搖起船槳,載人渡河。
不到三天時間,流民們全部過了黃河。
8丁謂的這一條錦囊妙計,其實就是從韓非子那裡偷學來的。
韓非子就提倡:
「明主舉實事,去無用,不道仁義者事,不聽學者之言。」
——《韓非子·顯學》
只不過丁謂並沒有墨守成規,而是推陳出新。
殺的死刑犯裝扮的假船夫,如果是韓非子來處理的話:
就一定會用真船夫的人頭祭刀,甚至是用船夫們的家人。
沒錯,韓非子同樣沒有跟人民講「仁義道德」,他只信奉嚴刑和酷法。
但是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
嚴刑酷法只適合在特殊時期,或者緊急情況下才能使用。
如果強制性地在社會上常態化運行「嚴刑酷法」,必然導致天怒人怨,最終社會系統發生崩潰,這就是大秦帝國滅亡的根源所在。
9因此,雖然韓非子是從老子的思想園地里出發的。
卻走到了老子的反面,走上了一條人性的不歸路。
韓非子跟老子的最根本的區別在於:
老子是讓人民不想「私慾」,韓非子則是讓人民不敢「私慾」。
就好比要消滅一個人站在路燈下的影子:
老子選擇最難的方案,找出電源,關電滅燈;
韓非子選擇懶辦法,直接找到影源,殺人滅口。
可見,要想做到「絕仁棄義」和」少私寡慾」,並非表面上那麼容易。
【第三句】對應【最後一句】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絕學無憂。
12005年,《紐約時報》刊登一則舉世聞名的科學新聞。
耶魯大學的女心理學家勞里·桑托斯和經濟學家基思·陳共同做了一個關於「猴子與貨幣」的行為實驗。
他們將七隻僧帽猴(三雄四雌)關進一個大籠子里,旁邊還有個小籠子,供對單只猴子實驗用。
第一步,是讓猴子認識貨幣。
剛開始,猴子拿到類似於中國銅錢形狀的貨幣。
嗅一嗅,見不能吃,氣憤地扔回給了實驗人員。
後來,實驗人員在發放貨幣的同時亮出食物。
猴子扔出一枚貨幣,就笑嘻嘻給猴子一份食物。
幾天後,猴子便開始積攢貨幣。
如果實驗人員手裡有食物,猴子就會興奮地掏出貨幣來交換。
第二步,是讓猴子學會區分物價。
實驗人員給每隻猴子發放12枚貨幣,亮出果凍和葡萄,都是一枚貨幣買2個。
接著,果凍漲價,猴子隨即就做出了減少消費的反應。
再接著,果凍降價,猴子同樣做出了減少消費的反應。
第三步,是讓猴子學會自由競爭,獲取財富。
試驗人員一次性將大量的貨幣投進籠子,七隻猴子一哄而搶。
有的搶的少,有的搶的多,也有的兩手空空。
最後,一隻雙手捧滿了貨幣的雄猴子,買了大量的食物,吃到腸肥肚圓。
就在這時候,震驚世界科學界的一幕上演了:
這隻雄猴子掏出一枚貨幣,慢慢地走到了兩手空空的雌候面前。
兩隻猴子對視了幾秒後,雌猴接過了貨幣。
如果事情到此為止,那麼這一定算得上是動物界最偉大的舉動了。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
隨後雄猴竟然趴在了雌候的身上,表演起了馬賽克的畫面。
事後,雌候用「賣淫」換來的一枚貨幣,跟試驗人員買食物吃。
實驗到此,你以為是不是應該結束了呢?
還沒有,實驗還要進行第四步:財富稀缺實驗。
實驗人員連續兩天沒有給猴子們發放食物。
到了第三天,實驗人員故意將所有的貨幣發放給其中的一隻猴子。
這隻「富猴」正要捧著貨幣去買食物,其他六隻猴子先是面面相覷,接著眼睛直勾勾地盯著看。
突然,一哄而上開始搶錢。
富猴遍體鱗傷,其他的六隻猴子拿著搶來的錢又開始買食物,籠內恢復太平。
從此,猴子們徹底嘗到了「金錢」的味道。
於是沒過幾天,更令人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
一隻雄猴子趁實驗人員不注意,衝進實驗室里。
將實驗室里一個托盤上的12枚貨幣扔到了它們的公共生活區,然後又飛速逃離實驗室,返回生活區去找硬幣。
這,我們是不是在哪裡見過呢?
沒錯,這在生活在中完完全全是歹徒打劫銀行的套路。
最後,基思·陳進去找猴子們討要它們打劫來的貨幣時,猴子們拒不配合。
基思·陳無奈之下,只好用食物才換回來。
2
看完上面這個實驗,是不是感覺十分熟悉呢?
實驗人員一直在讓猴子們學習,先是學會認識貨幣,然後是區分貨幣的價值,接著在利益心的驅使下,就引起了競爭。
最後,猴子不僅學會了賣淫的現象出現了,而且還學會了搶劫。
從這個意義上說:
金錢,果然是萬惡之源。
可以把一隻無知無欲的猴子,變成殘暴無恥的動物。
我們人類,又何嘗不是這樣演變過來的呢?
3貨幣的出現,完全顛覆了人類的思想。
因為貨幣必然需要交易,交易必然會產生利益,利益必然會引發衝突。
衝突必然會需要道德,道德管不了,必然會求救於法律。
難道法律就一定能鎮壓得住嗎?
馬克思早就斷言過:
「資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
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
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著被絞死的危險;
如果動亂和紛爭能帶來利潤,那麼它就會鼓動動亂和紛爭。」
—— 《資本論·第一卷·第二十四章·第七節》 (馬克思引用鄧寧《工農和罷工》里的話)
4
顯而易見:
老子所說的絕巧,指的是杜絕一切奇淫技巧;
因為這些東西屬於「難得之貨」,勢必會引起人們的爭奪之心。
而爭奪只有兩種途徑:
要麼偷搶,要麼購買。
於是,老子再次主張「棄利」。
所謂棄利,指的是杜絕一切形式的貨幣。
從某種意義上,就等於是馬克思所說的「資本」。
那貨幣是怎麼來的呢?
當然是人類通過學習逐漸發明出來的。
所以,貨幣可以說是相當於潘多拉的魔盒。
當人類有一天忍不住打開的時候,便釋放出了自己心中的魔鬼。
從此,社會開始墮落和變質。
5在十九世紀,美國西南部有一個印第安部落叫:
阿帕奇。
阿帕奇部落是印第安歷史上最強悍的部落,人人驍勇善戰,個個如狼似虎,可以稱得上是不敗神話。
有多麼神話呢?
阿帕奇的首領傑羅尼莫被稱為「印第安之狼」,曾經只率領35名武士,就跟5000名美軍周旋了五個月之久。
所以,美國人見到阿帕奇人,無異於綿羊見了老虎。
那麼,美國人最後是怎麼征服阿帕奇部落的呢?
6如果用老子的話說,是用「利」征服的;
如果用馬克思的話說,是用「資本」征服 的;
通俗的講:
就是用錢征服的。
美國人免費給阿帕奇部落送牲畜,傑羅尼莫一看:
白給不要非君子。
他有了牲畜以後,自然引起了其他副首領的嫉妒。
於是,他不得不通過發放牲畜來維持自己的權威和利益。
而其他的副首領們,為了得到牲畜,天天明爭暗鬥。
漸漸地,阿帕奇部落開始各自為陣,分崩離析,被美國人輕易攻破。
然而,如果美國人不是使用了「賄賂牲畜」這一招,歷史還會是現在這樣的嗎?
也就是說:
如果沒有貨幣,沒有資本。人類的歷史還會是現在這幅模樣嗎?
這是一個無法假定的問題,因為無論從哪方面說,貨幣的出現就像是日食和月食,是上帝早就安排好了的,只要時間一到,隨著社會的發展必然「現身」,不可避免。
7所以老子才會呼籲:
絕學無憂。
因為:
「絕巧棄利,則盜賊無有。」
盜賊可以是權利的盜賊,也可以是金錢的盜賊。
然而不得不說,這個理想無異於要求所有的男人們都能「坐懷不亂」,所有的女人們都能「逛街不買」。
老子深知這一點,但是依然想開一趟歷史的倒車,懷念一下上古逝去的美好。
這是他的自欺之處,也是他的可愛之處。
作者說:
你若留言,我必奉回。
我聽得起最嚴厲的批評,當然,更受得了最高級的讚美。
願在這昏天黑地的「無知世界」中,留下你閃光的智慧,送上你振聾發聵的驚雷。
敬請期待哦!
作者:紫俠狼,90後文字狂生,夜色如墨,月光如我。
推薦閱讀:
※地球附近再次發現神秘星球,科學家:人類已經被大量天體所包圍
※人體含大量外來基因 進化論被再次否定 科學研究已與進化論脫節
※寶拉專欄|科學去痘印,幫你告別「痘花臉」
※明代科學家徐光啟之墓[二]
※《易經預測學》是科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