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利比亞,法國為什麼成了急先鋒?

入侵利比亞,法國為什麼成了急先鋒?

卡扎菲這傢伙很不讓人喜歡。獨裁與否先不說,壓根就是一個投降派。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號稱狂人的卡扎菲就投靠了美國,以不搞核武器、不大量進口武器發展軍隊為代價和美國緩和了關係。於是乎,卡扎菲把大量資金放在了美國(近三百億美元資金被美國凍結了,這錢等於說被美國沒收了,美國現在就缺錢,蓋特納上來就多了三百億),和法國、義大利發展關係,卡扎菲號稱反美、反西方,但看到美國把薩達姆干沉了就拉稀了。所以,卡扎菲這樣的人,被推翻也是正常,完全不值得同情的主。但推翻不推翻那是人家利比亞人民自己的事,與任何人、任何國家無關。

這次從北非一直到中東的動亂,其背景是因美國而起的世界經濟危機導致北非中東這些國家民生出現問題;與此同時,美國勢力通過資本控制地對這些國家進行了相關運作。即,在整個不受美國控制或美國控制力較弱的地方搞亂他們的國家。如此,一、可以扶持美國自己的勢力比如突尼西亞、葉門、蘇丹;二、可以警告如沙特、土耳其等這些傳統盟友國家(搞亂埃及就是殺雞儆猴);三、可以提高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包括歐洲的資源獲得難度和成本。通過這些最終可以威逼中歐在重大利益上讓步,同時可以繼續控制中東,將石油美元捆得更結實避免美元崩潰。但,在埃及動亂後實際上美國就已經開始失去了方向上的控制,因為埃及的反對派根本不買美國的帳,穆巴拉克是傳統的美國盟友都被幹掉,換掉現埃及政府可能不但不能收穫一個聽話的埃及,反而可能收穫一個更反美的埃及(這一點在穆巴拉克下台後反對派的宗教領袖在演講時發出反美聲音可以充分看出,而且埃及穆斯林兄弟會本身就是一個反美的組織,其他反對派組織都與美國保持足夠距離)。於是乎,最終埃及只是以穆巴拉克下台後達成了平衡。之後,埃及讓伊朗軍艦通過到敘利亞軍演,再次證明穩定下來的臨時政府與美國、以色列都保持足夠遠的距離。讓美國更沒想到的是,這中東之亂不但沒有完全按照美國的劇本上演,反而開始在伊朗、土耳其等國家的支持下已經開始向美國的盟友巴林、沙特、阿聯酋等國發展。同樣是開槍鎮壓發生了流血事件,美國對利比亞的態度和巴林的態度截然相反,對利比亞不惜以武力干預,對巴林則是國防部長在動亂後訪問打氣。但即便如此,巴林之亂也比其它國家要嚴重。與此同時,本來預期利比亞反對派應該可以推翻卡扎菲,至少應該可以分庭抗禮,沒想到利比亞的反對派如此不濟,半拉月就被卡扎菲幹得剩一口氣。

在利比亞內戰之初,美國就曾經試圖對卡扎菲進行軍事打擊,並在這個問題上和英法德進行了溝通。三個國家態度很明確,德國態度保守不支持軍事打擊,法國積極但要在歐盟框架內,英國站在了美法之間,反正誰打都跟著。這種狀態,各個國家各有自己的利益取向。首先,美國最初的打擊提議是希望建立在北約的基礎上,即由美國領導北約,說白了就是加強美國在北約的領導,繼續讓歐洲國家當小弟。這顯然是法國不願意乾的,所以法國在考慮軍事打擊的同時卻要在歐盟框架下,即要以獨立歐洲去做這件事。於是,美國雖然同意打擊,但卻並不積極。英國經濟危機發生後有了回歸歐洲的計劃但並未完全回歸,於是英國跟隨美法腳步,但卻站在兩者之間,即誰打我都跟著打,但就是不領頭(也沒實力領頭)。德國由於是二戰戰敗國,所以在行事上是相對較為保守的,所以德國站在歐盟的立場上並不柱狀去在中東打仗。

美國要打利比亞是要通過加強北約聯盟同時加強自己在北約的地位從而鞏固自己在中東的地位,通過鞏固中東地位來鞏固石油美元。之所以不積極是不想成了法國的配角。法國在利比亞問題上一向積極,所以內戰剛剛爆發就第一個承認了利比亞反對派政府並聲稱要互派大使。之所以如此,法國要的是在歐盟中的領導地位,即通過對外用兵來加強自己在歐盟中得地位,這一點法國主要的競爭對手是德國,這也是德國為什麼反對打擊利比亞的重要原因之一。從歐盟整體的利益上來說,歐盟只要拿下利比亞,通過扶植利比亞親歐政府來實現地中海經濟圈(法國外長早先已經聲明未來法國外交重點就是地中海周邊國家)。利比亞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是地中海經濟戰略圈不可或缺的一環。而由於早先法國已經承認了反對派政府,利比亞內戰的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半個來月反對派就差不多被干沉了。如此,一旦卡扎菲重新掌權,必然報復歐美特別是美法,如此的結果法國很可能將在歐盟領導權上輸給德國一著。於是,法國氣急敗壞,要藉助美國以及歐洲其他國家的力量要干利比亞,法國外長甚至在周五聲稱幾個小時內就發動打擊。事實上,已經過去了一天,攻擊仍然沒有發起。為什麼?事實上關鍵就在於美法,因為兩個想打擊利比亞的國家利益支點不同,誰都不想被利用導致起勁仍未能發起攻擊。

就在這一天的時間,據說利比亞政府軍已經拿下了反對派大本營。一旦勝負已定,事實上打擊的必要和意義將徹底喪失。因為美法打著的旗號是「保護利比亞平民」(鬼都知道這是借口),但一旦塵埃落定,反對派被消滅還哪裡有什麼保護平民的必要,卡扎菲要的是統治又不是殺自己的平民。而這個時候,要繼續打擊,就是赤裸裸的、冠冕堂皇的入侵,這是要冒著很強的道德風險的。於是,法國19號已經迫不及待地派了幾架戰鬥機飛往利比亞但沒有轟炸(沒有達成一致的情況下法國如果貿然轟炸可能就成眾矢之的),同時薩科齊威脅卡扎菲立即停火。

在這裡不得不說一下阿盟,這是一個說是盟實際上一盤散沙的盟,別說歐盟,連東盟都不如。由於擔心卡扎菲再次得勢後搞事,阿盟的一些國家實際上希望卡扎菲下台。於是,在卡扎菲頻頻取得勝利後迫不及待向聯合國提交要設立禁飛區的提案。中國作為聯合國主席國,不止一次向這些國家解釋了可能給中東地區帶來的壞處,但這些國家已經腦子發熱,所以強烈要求設定禁飛區。但從阿盟的利益上所,阿盟整體本質上並不是很希望對利比亞動武。但,這幫傻子們實際上已經被美法給利用了,人家要的就是聯合國的禁飛區處罰,然後以維護禁飛區的名義對利比亞進行打擊。至於說利比亞平民,只能在這種入侵中流離失所、食不果腹,無論美國還是法國,要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客觀上說,他們還不如卡扎菲,卡扎菲畢竟老巢在利比亞,所以大部分利益還在利比亞,而無論美國還是法國,他們的利益都在自己的國家。

作為中國來說,對利比亞進行軍事打擊顯然對中國不利,因為中國在利比亞有大量現實利益,三萬多人的工人在哪裡,中國的利益比美法都要大。但中國的影響力還不足以左右中東局勢,同時利比亞和中國的關係也不是那麼親密,重要程度比朝鮮和伊朗都差得多,所以只能是表明觀點,同時只能藉助阿盟和非盟的力量,但這兩個聯盟本身就是一盤散沙,這個時候雖然不主張歐美動武,但都同意設置禁飛區,所以中國也只能在聯合國保留了自己的意見投了棄權票。俄羅斯之所以也投了棄權票在於俄羅斯本質上不希望北約加強協同,也不希望歐盟真的實現大一統,這兩者都會直接傷及俄羅斯的現實利益。所以,俄羅斯也反對設置禁飛區,更反對動武,但俄羅斯也沒有足夠的影響力、理由對利比亞進行保護。至於印度、巴西,都是發展中國家,需要大量的資源,沒人希望一個重要石油出口國打仗,那樣只會導致其國內通脹壓力更大。

其實,無論美法要對利比亞動武風險都很大。對美國來所,如果再陷入一次戰爭,美國無論經濟還是精力都吃不消,可能會讓石油美元瓦解得更快。至於法國,風險更大,如果美國半路抽台,那跑在最前面的法國將成為國際笑柄,因為以法國的實力根本不具備打一場跨海跨國家的戰爭,何況法國的經濟實力本身就要比德國差得多。局勢到底怎麼發展,恐怕關鍵就在於卡扎菲能否快速解決掉反對派。如果能夠快速解決,歐美這一幫攢雞毛湊膽子的傢伙們很可能基於自身利益很快就作鳥獸散了;相反,那卡扎菲可能就慘了,可能自己很快就會變成游擊隊。所以,卡扎菲不是聽取什麼立即停火,而是用更快的速度幹掉反對派才是上策,薩科齊的威脅不過是拖延時間,如果真的到時候反對派還有一口氣在,則軍事打擊筆來;反之,則軍事打擊不一定來。而到那時如果真的來了,卡扎菲又將扮演民族英雄,抗擊外來入侵。一旦如此,中俄的運作空間也就來了,因為那個時候歐盟的地中海計劃可能成為泡影,美國的石油美元也必然面臨挑戰。

但到底怎麼樣演化,實際上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是不能讓美法實際上是美歐徹底協調,這要加強與德國、俄羅斯、阿盟、非盟以及印度巴西等國的溝通,一旦找到支點在聯合國要基於中國利益發揮作用,主席國不應該成為看客。

上述是從國家利益上去分析當前利比亞局勢,另外還有個人的一些政治目的,但個人政治目的一般從屬於國家政治目的,所以這裡就不再細談。


推薦閱讀: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
眉毛入侵印堂,真的就是心胸狹窄嗎?
[圖文]清軍反擊廓爾喀入侵西藏:差點攻陷尼泊爾首都
美情報監控揭秘者斯諾登稱美國政府入侵中國網路多年
霍金預言: 地外文明入侵地球人類必須逃亡!

TAG:法國 | 入侵 | 利比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