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八字疾病彙編》11

命理病因初探之二——論脾胃病

一、脾病。

  中醫稱脾主太陰經。

  脾為後天之本。傳統醫學講生理,歷來重視脾的作用,《內經?素問?經脈別論》說:「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臨床中可見,人到成年後,切除脾臟,生命也可維持,脾臟似乎沒有多大重要性,脾臟的特殊性就在於此。

  脾、肺、腎主三焦水道運化。脾主中焦運化,康健時,為腸胃行其津液,化水谷之精微,或成血入肝脈,或化氣輸於肺,或化水歸於腎,以供周身之營養。脾臟又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在血液流通過程中,吞噬異常的紅細胞,進行修整,以成紅細胞生命之源;貯存部分血小板,參與血液中的血小板平衡的調整;分泌使中性粒細胞的壽命延長的促吞噬素,對於血的精化和再生起重要作用。脾臟病變對機體的危害最大,也是機體多數病變的原發基因。脾臟病變時不僅自身功能減弱,而且大量損耗機體能源,污染血液。因此,古書常講:「脾傷則四肢俱傷。」「脾氣虛,四肢不用,五臟不安,實則腹脹,經溲不利。」「諸病之腫,皆源於脾。」脾康健時,為後天之本,是生化水谷精微之源泉;病弱時,是損耗能源之大害。可謂機體內「安泰之忠良,亂世之奸雄」。故脾健當用,脾弱當養,脾病當除。脾臟摘除後,胃腸可代行一部分功能。雖多有不利,但不至於危及生命。

  臨床中分析病因時,每遇濕寒症,應首先重視脾之癥狀。病例中可見,肝硬化、脾肝大、胃炎脾寒、全身消瘦、風濕性心臟病、臟器水腫等,其原發基因多數是脾寒濕、病弱造成的。《內經?太陰陽明論篇》講:「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困於脾,乃得稟也。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谷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脾病初發,不易查處,也不易引起重視,因此易使病勢蔓延,引發其它病症。脾濕寒,病初發較易治。筆者於96年冬季,曾用「熟地、何首烏、當歸、山茱萸、香附、沒藥、薑片、大棗」配方葯,較容易地治好了十幾例脾病初發者。病者性憂鬱,病前曾生悶氣,吃瓜果、冷食。病後全身串痛,有時麻木脹滿,經儀器查體,沒發現體病變。經脈診斷為脾寒,寒氣初起,流動於全身,投以熱葯,助陽祛寒,效果甚好。

  脾性屬己土,己土為田園之土,中正蓄藏,有生化萬物之功能。需火濕生土,水濕潤土,但不可火炎無水,無水土則焦躁,失去生養之功。又不可水泛無火,水泛無火,土濕物病。水火既濟,陽光普照,雨露滋潤,萬物則茁壯成長。土薄又怕盛木克,貧瘠鹼窪的土地上,難以生物,必成不毛之地。弱土又怕陰、陽金重泄,土中掏金,土將受折磨,耗盡生機,成病弱之軀。用陰、陽五行規律分析脾病,應熟記此理。

  一般身寒脈細沉之人,多有脾寒之基因。若早防治,則免其大害。如任其風濕邪侵,當築成重病之根。身熱脾躁的人,多不思飲食,脾染病毒,免疫不足,成機體之大害。肝木過盛恣狂,欺脾最重。肝統氣上行,脾弱耗氣,缺養,也造成脾之病變。脾弱,水谷精微物質被肺氣宣蒸怠盡,也病變之源。

  根據四柱分析,脾病變規律及應採取的防治方法如下:

  1、四柱水寒,土弱,脾濕寒多病,一般在行運、流年水寒時患病。

  例:坤造:辛卯、庚子、乙巳、甲申。

  坤造:癸未、壬戌、丙子、辛卯。

  乾造:壬寅、壬子、己亥、丁卯。

  乾造:辛丑、己亥、壬子、癸卯。

  以上病例,均患風濕性綜合病症。

  ⑴病狀:脈細數無力,胸肋脊背串痛,消瘦,四肢無力,大便稀,面露紫青色,胃滿氣脹,肝膽微微作痛。

  ⑵病因:性憂鬱,多愁善感。脾胃虛寒,多生寒濕之氣,寒濕之氣串列於三焦之中,故周身疼痛。脾肌缺血,輕時風寒侵體,重時積寒成瘀,染綜合性風濕病。

  ⑶易引發病:風濕性疾病,貧血,心臟病,血質病變,肝硬化等。

  ⑷治療原則:生火固土。

  ⑸治法:祛寒助陽,養血益脾。

  ⑹中醫用藥:熟地、當歸、何首烏、附子、肉桂、香附、沒藥、麻黃、蒼朮等。

  ⑺飲食:宜甘味及熱性食物,忌辛、酸味及寒性食物。

  ⑻生活習性:宜平心靜氣、寬以待人,忌多愁善感,悲怒生氣。

  ⑼住宿位置:乾燥多見陽光為宜,宜住宅基的南方,風水場的天醫宮。忌風寒潮濕地,忌住宅基的北、西北方,忌風水場的六煞、延年、絕命之宮。

  ⑽室內布局:紅、黃色為宜,室內宜見火旺標誌。忌黑白、暗色,忌見水泛標誌。

  ⑾生活方位:宜南、東南,忌北、西北方。

  2、四柱土薄受盛木之克,脾弱難施運化之功。一般在行運、流年木盛時患病。

  例:乾造:癸卯、甲寅、己卯、甲子。

  乾造:甲寅、乙亥、戊戌、甲寅。

  乾造:壬辰、壬寅、辛卯、丁酉。

  坤造:癸未、甲寅、辛酉、丁酉。

  ⑴病狀:脾腫大,胸肋串痛,消瘦無力,左脈浮弦,右脈弱,心中煩躁。

  ⑵病因:脾弱,胃酸過多,傷脾。肝氣過盛欺脾。經常遭受意外打擊,生活在憤怒之中,怒則肝木乘脾,脾傷則運化津液不利,臟、器肢體缺養,易患綜合病變。

  ⑶易引發病:胃潰瘍、食道癌、子宮瘤等。

  ⑷治療原則:泄木生火,固土生金。

  ⑸治法:養血補心,養胃益脾,活血理氣。

  ⑹中醫用藥:熟地、紅花、當歸、六曲、砂仁、雞內金、木香、烏葯、橘皮、薑黃、干黍等。

  ⑺飲食:忌咸、酸寒性食物,宜甘味及熱溫性食物。

  ⑻生活習性:忌吸毒酗酒,飲食無節,玩世不恭,驚嚇創傷。宜心情寧靜、食勻精細,寬心度世,寬和待人。

  ⑼住宿選擇:忌寒潮濕之地,忌宅基的東、東北地,忌風水場的生氣、六煞之宮。宜朝陽乾燥之地,宜宅基的南方、中土,宜風水場的天醫之宮。

  ⑽室內布局:忌綠、黑色,忌見木盛標誌。宜紅、黃色,宜見火炎、土厚標誌。

  ⑾生活方位:忌東、東北,宜南、西南、當地。

  3、四柱火炎土焦,脾易染病毒、菌,脾病失去運化能力,損耗體內精養物質。一般在行運、流年火旺年患病。

  例:乾造:丁未、丙午、丙辰、癸巳。

  坤造:戊子、甲寅、丙午、甲午。

  乾造:戊戌、丁巳、己未、丙寅。

  坤造:戊戌、戊午、己巳、丙寅。

  ⑴病狀:脈浮,沉按無力,身熱,不思飲食,消瘦,四肢無力。焦躁不安,腎、肺功能皆弱,大便躁結,小便赤黃。

  ⑵病因:脾胃躁結,缺少營養;脾生燥氣,薰蒸三焦,氣、血經絡通道多積瘀;腎失滋潤之功,脾見熱邪侵體,免疫功能不足。肝陽上亢,乘熱欺脾。

  ⑶易引發病:血液病、紅斑狼瘡、腎肺虛弱。

  ⑷治療原則:生水濕木,強金生水。

  ⑸治法:滋陰補腎,利水滲濕,清熱涼血,清毒化瘀。

  ⑹中醫用藥:天門冬、麥門冬、何首烏、遠志、茯神、大生地、杭白芍、党參、女貞子、生龍骨、生牡蠣。

  ⑺飲食:宜苦、咸、辛味及寒性食物,忌甘味及熱性食物。

  ⑻生活習性:忌劇烈活動,干食曝晒,飲食無節,思慮過甚。宜輕度活動,爽涼多飲,五味均食,平心靜氣。

  ⑼住宿位置:陰涼為宜,即宅基方位的北、西北地,風水場的延年宮。忌火地,五鬼宮。

  ⑽室舍布局:暗色、綠色,陰涼為宜。忌見火炎標誌。

  ⑾生活方位:宜北、西北方,忌南方。

  二、胃病。

  中醫稱胃主陽明經。

  胃為水谷之海,容納來自食道的食物,並且對食物進行化學性消化和胃壁肌肉的機械性消化。胃具有分泌功能,胃分泌的激素,對消化、吸收及酸鹼平衡度起重要作用。

  脾胃同命,多患同類疾病。脾主太陰濕土,得陽而運;胃屬陽明躁土,得陰則安。胃過寒濕,消化功能減退,水谷粗而不化,隨大便流出,胃積寒成郁,對周身灌輸寒氣。胃過熱,胃內躁結,運化不利,熱氣薰蒸胃腸,積熱成瘀,飲食不下,水谷難進。胃弱,酸鹼度過盛,胃膜受傷,失去消化功能。胃的常見疾病有:胃潰瘍、胃炎、胃寒、胃出血、胃穿孔、癌變等。

  根據四柱分析,胃病的規律及應採取的防治辦法如下:

  1、四柱木盛無火,土弱逢克、泄,易患胃病。一般在木旺年患病。

  2、金重泄土,木盛克土,易患胃病。一般在金強或木盛年患病。

  (此篇選自李洪陵新著《命理病因論》)

推薦閱讀:

八字疾病
疾病查詢
頸椎病的預防大於治療,這些事情你不能做
慎防潛伏疾病  浙江老年報
作為醫生,希望自己的患者/潛在患者如何過冬?

TAG: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