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按按原始點!
肖相如按:這是郭鑫博士選的文章,主要介紹原始點療法。這是一種簡單易學無副作用而有效的方法,對於各種疼痛性疾病可以試試。
原始點是身上一系列已被確定的固定部位,是分布在脊椎兩側及頭、肩、臀、肘、手、腳七處原始點及膝髕骨上方內外側的特殊點。在這些部位找到較痛點,稱為原始痛點,按揉這些原始痛點,即可解除很多病痛。
原始點療法是台灣張釗漢醫師研究創立的。6年前,筆者有幸看到張釗漢醫師原始點療法的光碟,對張醫師以簡馭繁的治療方法非常欽佩。數年來,在臨床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將多年來臨床應用觀察及作用機制初探介紹如下。
1典型病例
一、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
患者,女,32歲。因下午上班時間與顧客發生爭執後出現右側頭痛持續3小時不緩解,於2011年12月8日晚7點就診。患者自訴以往有「血管神經性頭痛」病史。查體無陽性體征。
予以按推耳後骨旁及枕骨下沿之原始痛點(耳後骨旁原始點以食指法上下按推,枕骨下原始點用食指法左右按推),患者頭痛即刻緩解。繼予以心理疏導,未用任何藥物治療。1個月後偶然碰到,訴回家後未再頭痛。
二、腹痛
例1
患者,男,60歲。半年前曾患有「胃炎、十二指腸潰瘍」。曾服用過「奧美拉唑」等藥物治療。近1個月來反覆出現發作性上腹痛,疼痛程度較重,多在夜間。時需要注射止痛針。2011年11月13日夜間2點再次出現上腹痛,疼痛難忍。去醫院急診,要求注射鎮痛針。當時查體上腹部輕壓痛、無反跳痛及肌緊張,其他檢查未見異常。考慮仍為「十二指腸潰瘍」。
家屬去取葯時,醫者按原始點療法予以按推上背部棘突旁兩側的原始痛點2~3min,然後予以TDP照射按壓處5min。患者疼痛立即緩解,未用任何藥物。觀察半小時,患者上腹痛癥狀完全緩解。患者自覺比打止痛針起效快。一周後隨訪,患者回家未再應用任何治療,未再出現腹痛。
例2
患者,女,45歲。2013年8月就診。右側腰腹部起帶狀皰疹1周,西醫予以服用抗病毒藥物及營養神經藥物治療。現除了感到局部灼熱疼痛外,全腹脹痛、竄痛,不能直腰行走。查體:右側腰腹部可見條索狀紅色丘皰疹。腹軟,全腹無明顯壓痛、反跳痛。
予以按壓中上後背部棘突旁兩側的原始痛點2~3min。患者腹脹痛、竄痛癥狀即刻緩解,能正常行走。囑患者回家予以後背部熱敷。3天後回訪,患者回家後除腰腹部皰疹有輕微灼痛外,未再出現腹脹、腹痛。
三、足跟痛
例1
患者,男,46歲。足跟痛3個月,著地瞬間疼痛明顯,走起路來逐步改善。X線示:足跟骨輕度增生。
處理方法:按推內踝骨旁後側及後側上部之原始痛點,繼予TDP照射15min。後囑患者下地活動,疼痛立即緩解。囑患者回家繼續按上述方法按壓內踝原始點,3個月後回訪患者,足跟痛已緩解。
例2
患者,女,38歲。患者左外踝關節扭傷2個月,現局部仍有輕微腫脹,屈伸、內旋活動受限。X線檢查未見異常。
予以按推同側臀部骨旁之原始痛點,繼予TDP照射臀部骨旁之原始痛點15min。囑患者活動踝關節,患者屈伸內旋活動受限即有改善,疼痛明顯減輕。第3次治療後,患者踝關節活動不受限,僅略感局部輕微不適。
2作用機制初探
原始點療法其原理尚不明確,根據中醫整體觀念及中醫經絡學說,從全身原始點分布情況分析,筆者觀察其基本上分布在經絡學說中的「十二經筋」上,與十二經脈聯繫密切。
一、原始點與十二經筋的關係
十二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散落於筋肉關節的體系,是十二經脈的連屬部分。在循行中分別或著重結聚於各經所循行的踝、腘、膝、股、臀、腕、肘、臂、肩、頸等關節或肌肉豐盛處,與肢體的肌肉、肌腱、筋膜相似。而原始點大多分布在這些部位。
如脊椎處原始點分布在脊柱兩側,自肩部水平線與脊柱交點旁1指(大約1寸)為第一個上背部原始點,依次向下共17個點。
其分布亦在十二經筋上,主要有足太陽經筋夾脊旁;足太陰經筋著於脊;足少陰經筋夾脊;手陽明經筋繞肩胛,挾脊上結頸部;內踝骨旁前後側及下側是足部的重要原始痛點。
內踝有足太陰經筋起於足大趾內側端,結內踝;足厥陰經筋起足大趾上,結內踝前;足少陰經筋起於足小趾下,入足心,同足太陰經筋斜走同踝下方,結於足跟,與足太陽經筋會合。即足三陰筋均結於內踝處。
按推同側內踝原始痛點即能緩解足跟痛、足背內外側痛、足底中段痛。由此可見原始點同十二經筋的關係是相當密切的。
二、背部原始點與華佗夾脊穴及膀胱經的關係
華佗夾脊穴:夾脊穴是經外奇穴,於脊椎棘突間兩側,背正中線外側0.5寸處,自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每側17穴,左右共34穴。
而膀胱經背部走行: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取穴為大杼,向下依次為風門、肺俞、心俞至膀胱俞等。而脊椎處原始點自肩部水平線與脊柱交點旁1指(大約1寸)。
由此可見背部原始點定位,是伴行華佗夾脊穴及膀胱經之間走行的。筆者在臨床上就經常通過檢查在背部原始點處的反應與相應水平的膀胱經腧穴上反應往往一致。
如胃、十二指腸潰瘍,常在7~12胸椎一側或兩側的原始點出現條索狀反應物。而在其相同水平的膀胱經上的脾、胃俞之間亦有壓痛明顯條索狀物。局部原始點的作用與其位置臨近的夾脊穴及膀胱經腧穴一致。
可見背部原始點同十二經脈經筋、夾脊穴及膀胱經關係是相當密切的。因而,腰背部原始點的作用是通過十二經筋、夾脊穴和膀胱經而發揮出來的。兩者具有調節氣血、振奮陽氣、生精益髓的作用。所以能治療臟腑及臟腑氣血有關的疾病。
十二經筋能約束骨骼筋肉,主要司肢體關節的運動,以保持人體正常的運動功能。故十二經筋的病症多表現為該經筋循行所過之處的筋肉或與運動有關的疾病。以運動障礙和疼痛為主,如攣急、掣痛、轉筋、強直及關節活動不利、肢體偏廢不用等。
原始痛點處多表現為局部筋膜的結節、條索狀改變及痙攣、刺痛等。
現代解剖學研究發現:夾脊穴及膀胱經背腰部腧穴均有相應的神經後支伴行。與相應的內臟所屬神經節段與其主治內臟病的節段有相當的一致性。
如心、肺、氣管、主動脈、食管等的交感纖維來自胸2~6段,胃、小腸、結腸由胸5~12段交感經,肝、膽、胰、腎等來自胸6~10及腰,降結腸以下至直腸則來自腰1、2段。
按揉相應部位引起傳導反應,通過神經、體液調節作用,可影響到交感神經末梢釋放的化學介質,從調節臟腑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而背腰部原始點與相應的腧穴具有一致性,第1~6胸椎兩側的原始點主治心、肺疾病,第7~12胸椎兩側的原始點主治肝、膽、脾、胃等臟器疾患,第1~5腰椎兩側的原始點主治腎、膀胱、大小腸及生殖系統疾病。由此可見其功能主治上很相似。
3體會
一、原始點療法簡單
原始點療法方法簡單,僅利用一條脊椎、七處原始點單純手法即可治療相應部位疾病的有效方法。
在實踐中,不必像找穴位那樣難掌握,只要按照病痛在下,從上方處理,病痛在前,從後背處理,病痛在旁側,從中間處理的治療原則即可。
如腹部疼痛可以在疼痛部位相對應的後背部上方一掌處脊椎兩側1指左右開始找原始點按揉即可。施術過程中,力度適中,使患者都能接受。注意施術後用熱源溫之,效果更佳。
二、原始點定位及適應證
頭部原始點:按推耳後骨旁及枕骨下沿之原始痛點,適應證:適用於頭痛、偏頭痛、頭暈、眼睛酸澀痛、口眼歪斜、耳聾、耳鳴等頭面部疾病。
肩部原始點:按推肩胛岡下及肩胛骨旁之原始痛點,適用於肩痛、肩臂痛、腋下痛及側胸痛。
上背部原始點:脊椎處原始點自肩部水平線與脊柱交點旁1指為第一個上背部原始點,依次向下。適用於氣喘、咳嗽、心痛、心悸、背痛、胸悶痛、肩後痛、上背部之疾病。
下背部原始點:按推下背部棘突旁兩側之原始痛點,適用於脅肋痛、腰痛、骶部及臀部疼痛。
臀部原始點:按推同側臀部骨旁之原始痛點,適用於腹股溝痛、腿部痛(大腿痛、膝痛、膝後痛、膝不能彎曲、小腿前內外側痛、足跟腱痛、足踝關節痛及踝骨旁痛)。
踝部原始點:按推內踝骨旁後側及後側上部之原始痛點,只有極少部分患者是因外踝骨後側引起,適用於足跟痛。按推同側內踝骨旁前側及下側之原始痛點治療足背內外側痛、足底中段痛。
足背部原始點:按推足背跖骨間之原始痛點。適用於足趾痛、足底前段痛。
註:原文摘自特色療法中國民間療法,2016,24(5):22-23。
推薦閱讀:
※指壓十二原穴內治各種疼痛
※疼痛的時候為什麼會流汗?
※腰疼就按7大穴,緩解疼痛就是快!
※胃寒疼痛口乾 桂花粥
※核糖與纖維肌痛:科研綜述
TAG: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