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知多少

中國瓷器知多少

中華古玩網 http://www.gucn.com 來源:轉載

瓷器是從陶器發展過來的。它們的區別一是做工的粗劣或精細,瓷器的每一道工序都有很嚴格的要求,譬如火候,材質的堅硬程度、純度;再另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就是瓷器一定要使用釉藥。

  釉,是一種矽酸鹽,經火燒後,就成了光亮面。加入氧化鐵,就能燒出不同程度的黃色,經過還原火,就成了不同程度的青色,這樣就制出了「青瓷」。

  陶器最早在新石器時代被發現,這時的陶器以黑紅兩色調為主,以黃褐色為底色,再畫上黑色圖案,這就是「彩陶」。在一些地區也流行「黑陶」。到了殷代,還有「白陶」。

  半陶質器估約出現在漢代,上面已經施有釉藥,釉色是青黃的,這就是青瓷。青瓷瓷不單指青色,包括黃、綠、青色。因為古人對這三種顏色分辨不清,一概統稱「青色」,這種錯誤的叫法一直延用至今。補充一句,自認為青是指紫色。

  到了唐代,瓷器有了比較成熟的模型,南方有著名的紹興「越窯」,胎質堅硬而且較薄,輕巧,釉色光澤而純粹。「越窯」還有一種用來進貢的「秘色瓷器」,則更加精緻,釉色翠碧光潤。

  宋朝的龍泉縣出產的「龍泉窯」瓷器工藝與「越窯」不相上下,以粉色和翠綠色為最佳。

  從戰國到元代,主要的瓷器是「青瓷」,明清始色釉和花紋繪製廣泛流行,瓷的顏色複雜起來,這一時期一般叫「彩瓷時代」。「青瓷」和「彩瓷」是中國瓷器史上的兩大階段。

  彩瓷起源唐之前,但到良代開始普遍出現。那時極為流行黃、褐、綠(或藍)三色釉的陶瓷器,即「唐三彩」,「白瓷」也是彩瓷的一種,因為白色也是一種顏色,不過它是素色,和「黑瓷」都屬於特殊的一類被單獨劃開來。

  瓷質的厚薄或好壞,取決於胎土(泥土)的優劣而在制瓷的過程中有一道叫淘練的步驟。把泥漿用細籮、娟袋過濾,再用布裹緊稠泥漿,吸干水分,反覆之後,練成泥土,這胎土用來作瓷器,質地純凈,光滑,不易裂。

  清乾隆年間釉色的品類已讓人燎目,有如:白粉青、大綠、米色、玫瑰紫、海棠紅、茄花紫、梅子青、騾肝馬肺、天藍、霽紅、雪青、鱔魚黃、蛇皮綠、油綠、歐紅、歐藍、月白、裴翠、烏金、紫金、澆黃、澆紫、澆綠、填白、描金、青花、水墨、五彩、錐花、抹金、抹銀等。乾隆年間瓷藝已發展至極盛,後隨著清王朝的逐漸沒落,受重視的官窯為民窯代替,工藝的發展趨向緩和。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中國量刑規範化之十年檢討與展望
被遺忘的中國攝影,向攝影大師致敬!
中國古代十大招財寶,你知道幾個?
中國古代帝王的用人之道:恩威並重

TAG:中國 | 瓷器 | 中國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