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手錶的前世今生

上海手錶的前世今生

追尋上海手錶是艱難的過程,已經分不清楚誰曾經是誰,誰才能代表上海手錶,誰才能承接上海手錶的輝煌。

作者:蔡一飛/文 發佈於:2008-2-5

追尋上海手錶是艱難的過程,已經分不清楚誰曾經是誰,誰才能代表上海手錶,誰才能承接上海手錶的輝煌。

2005年推出的上海牌陀飛輪,限量50隻,售價10萬元

上海手錶意味著什麼?是黑白年代憑票購買的天價大件,還是2007年售價15萬元「上海牌」陀飛輪?這些,都配不上這裡曾經是中國手錶工業的誕生地。

追尋上海手錶如今是艱難的過程。在上海鐘錶行業最鼎盛的時期,有24家工廠,1家研究所,20個經銷部門,1所職工大學,1個運輸隊,2家合資企業,工業總產值14.353億元人民幣,在編職工31720人,工程技術人員1320人。這些,都隨時間停留在1990年。

今生

這些工廠中的大部分都在1992年宣布破產,轉製成民營企業,如今已經很難分清誰到底是誰。只有從原廠的地址,還能看出各個分廠的痕迹,但也是一團亂麻。原上海手錶廠,地址在榆林路200號,創建於1958年4月23日,中國第一家手錶廠,是中國手錶工業填補空白的傑作。2000年上海手錶廠改製成為現在的上海表業有限公司,歸口在原上海鐘錶公司麾下,接收了上海手錶廠的原班技術人員,同時也接手生產上海牌手錶。這幾乎是唯一能找到的法定繼承人。

不過同樣在榆林路200號到榆林路201號,還有另外兩家手錶廠,其一是上海新世紀表業有限公司,另一家上海萬科表業有限公司,都宣稱自己是上海手錶廠的繼承人,在公司網頁上都打出了「上海手錶廠」的頭銜。和上海表業有限公司相比,這兩家企業都不生產「上海牌」手錶,最主要的業務是生產紀念表等OEM的活。

原上海手錶三廠生產「海達牌」手錶,現在已經更名叫上海海達計時電子公司。2006年,這個公司最大的動作之一,就是在原廠址上興建了海達都市工業園,在工業園的招商書說明中還能看到其前身的痕迹:「工業園內集中了鐘錶有限公司大量優良裝備,具體有為各類零件加工的自動車140台,有瑞士進口及國產設備滾齒機46台,有端士拋磨機29台,多工位銑床17台,以及各類通用機床52台,這些裝備為入駐企業的項目合作奠定了基礎。」

上海在上世紀80年代初推出的超薄型手錶

原上海鑽石手錶廠,著名的「鑽石牌」手錶就曾經在這裡生產,如今已更名為上海新鑽石手錶有限公司,連品牌都改成了「新鑽石」,並淪為「專業製造廣告手錶,禮品手錶,紀念手錶和定牌手錶」的生產商。

原上海手錶五廠應該的最離譜的一個,曾經生產「金雀」和「銀雀」牌手錶的廠房,如今有了個更後現代的名字叫「Z58」,已經被改造成一座後現代建築,成為現當代設計交流中心。

原上海手錶七廠是唯一還保留著「上海手錶廠」名稱的企業,不過已經不再歸上海鐘錶公司管理,隸屬於上海新世界集團公司,除了生產當年紅極一時的「精達」牌手錶以外,更主營的業務已經變成「精達」牌定時器甚至是家用燃氣定時閥。

這些企業都尚能「維持經營」。

如果你足夠細心,一定會發現,我漏掉了上海手錶二廠,生產著名的「寶石花牌」手錶。地址在膠州路434號,門口已經沒有了「上海手錶二廠」的牌子,不過一直有一個孤獨的手錶二廠人在這裡賣「寶石花」牌手錶,都是上海手錶二廠鼎盛時期日產1萬隻手錶的庫存,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庫存至今,賣價也保持在當年的120元。

上海本地媒體說,這些手錶,賣到這個孤獨的銷售總經理退休,都不一定賣得完。有意思的是,當上海手錶二廠賣庫存「寶石花」表的消息在媒體傳開後,上門求購的人絡繹不絕,每天都要在門口排長長的隊伍,甚至影響了當地交通,迫使其改變銷售地點。讓人彷彿覺得時光回到了從前。

前世

從前上海手錶無比輝煌。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手錶工業在上海誕生。1955年9月試裝出首批18隻長三針、17鑽細馬手錶;1958年誕生了中國最具知名度的A581型機械手錶。那一年註冊了上海牌商標,上海手錶廠建成,當年共生產上海牌手錶 1.36萬隻。從此結束了中國只能修表不能造錶的歷史。

1958年誕生了當時中國最具知名度的上海A581型機械手錶

1962年2月,上海手錶廠設計出A623A型機械日曆手錶。從這一年起,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一直佩戴此種手錶。在最鼎盛的時候,上海手錶廠幾家工廠年產量達到了1400萬隻。在行業看來,這種涸澤而漁的做法,導致市場迅速飽和,這是上海手錶行業盛期不足10年,市場就呈現疲軟,甚至釀成了上世紀80年代全行業衰退的主因。80年代後上海手錶在產品結構上進行了調整,各手錶廠確定專攻產品,而且行業配套的產業鏈也前所未有的完整。從發條、防震器、錶殼、表面、錶帶、表油、塑料配件、模具甚至生產鐘錶的銅材都有專門提供。

到1990年的巔峰時刻,累計生產機械手錶超過1.67億隻。但此時行業頹態已經掩飾不住。當時的老工人回憶說,在計劃經濟時期,幾個手錶廠分工明確,後來就開始互相競爭——從外形上看,這些手錶基本上都一樣,之後就陷入了永久的價格戰。

再後來,來自日本的石英錶如精工、西鐵成等品牌佔據了國內的中端市場,深圳港資手錶企業的石英手錶模仿香港的新穎款式,價格大多在5?30元,二者幾乎佔領了中國市場的大半江山。與此同時,上海手錶的款式和功能仍是以前那幾款。「上海淮海路、南京路上的商場都不願銷售上海的牌子,清一色國際品牌,上海手錶企業只能打農村市場。」一位原上海手錶廠的銷售經理如此感嘆,而農村市場也受到廉價石英錶的衝擊。

為了維持經營,上海的幾家著名的手錶生產企業紛紛轉變為以貼牌、組裝、零配件為主。來自上海鐘錶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上海手錶每年銷售10萬隻成表,但1個月就能生產200萬個機芯,機芯大多出口,每個企業生產機芯的收入要遠大於生產成表的收入。再往後,就是改制的改制,退場的退場。

A581型機械手錶背面

但並非沒有未來。由原上海手錶廠改制而來的上海表業有限公司,看起來更具備一個繼承人的潛質。2000年上海手錶廠改製成為現在的表業公司,從「為世界中低檔機械錶製造機芯」起步,最開始也從事OEM的生產,逐步開始重新打造「上海牌」。2005年,公司終於研製出了陀飛輪,並在當年以限量50隻的形式,以每隻10萬元的價格出售。2007年上海表業有限公司再次推出了一款售價15萬元的陀飛輪表,錶殼採用76克的18K黃金製作,表面鑲嵌天然鑽石154顆,錶殼透視底蓋鑲嵌227顆天然鑽石,「同類產品如是國際名牌要60多萬元」。

來自《金融時報》的評論說,即使針對高端市場時,上海表業有限公司仍然想在價格上競爭。可是競爭對手則認為,打價格戰不能抓住奢侈品消費者的心理。管理諮詢公司貝恩公司最近公布的研究顯示,儘管中國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奢侈品市場之一,但是它更有可能被流光異彩的外國品牌佔領。貝恩公司評論說,中國品牌現在著眼於低端奢侈品市場,注重在二級城市建立忠實的客戶群。資料顯示,2006年中國出口了1750萬塊機械錶,但是銷售額只有3920萬美元。世界表業市場中,中國製造的表約佔80%,但是收益只佔10%。


推薦閱讀:

上海不為人知的秘境,竟然藏在外灘的鐘聲里 | 城市漫步004
對於上海科技大學,你有什麼看法和期待?
怎麼評價上海旅遊形象大使是胡歌?
在上海開敞篷車是什麼感覺?
上海有什麼適合情侶吃飯的地方?

TAG:上海 | 手錶 | 前世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