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 Zimmer:中國當代文學在德國

Thomas Zimmer:中國當代文學在德國humanities.cn 提交 2008/12/07 閱讀: 245 來源:《文景 》2007/09 摘要:哈金和戴思傑都是為西方讀者寫作的,直接來自中國的作品卻比較難,比較艱深,比較難以定位和理解。在中國受到喜愛的作家,在德國可不見得會受到讀者的青睞。關鍵詞: 哈金 戴思傑 王朔 顧彬 【作者】Thomas Zimmer如果有人問德國的文愛好者關於中國當代文學的事情,得到的反應往往會是一個吃驚的表情。中國文學和來亞洲其他國家和中東的文學一樣,屬於來自遙遠國度的稀奇古怪的東西。這和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文學的數量和質量關係不大,多的原因在於德國讀者的品味、他們的期望、他們的偏見、當然還有他們對中國的老套的印象。到一家較大的德國書店裡瞧一瞧,很快就會發現,關於中國的書籍主要在宗教、神秘學的欄目下(總能找到的是像《易經》和《道德經》這樣的題目)。還有關於傳統中醫的、占卜星象、太極拳的書籍也頗受歡迎,它們被歸在指南類的圖書里。確實需要一些指南,為人們覺得中國很難理解,普遍的看法是,西方几乎沒有人能看明白竹帘子後面發的事情。結果是,那些許諾能透視中國秘密的書,那些能幫助破解中國密碼的書,還有那些也許真能窺探中國已經逝去的統治者們的生平和功業的書,總是十分暢銷。在專業書籍欄目下偶爾會有概述中國政治和歷史的書。世界格局開始變化,西方不再能發號施令,這種消息也肯定慢慢地傳到了德國。因此,拿準備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作文章 ,也能在圖書市場上做不錯的生意。《來自亞洲的攻擊——新的經濟勢是如何趕超我們的》,這是記者沃爾夫岡·西恩剛剛出版的書的題,烏爾斯·朔特里用他的《中國——新的世界強權》瞄準的也是同樣的讀者群。中國有很長的歷史,這盡人知。不喜歡乾巴巴的學術書籍的人,很願意享受那些感情充沛的「親身經歷的歷史」。自傳類的書很有市場,比如跨越整整一個世紀的家族故事,譚恩美是一個能提供這方面作品的女作家(如《喜福會》、《灶神之妻》等),張戎的《野天鵝》也是一部能滿足這種願望的書。德讀者的品味很難界定,看起來至關重要的是找到正確的關注點。來自中國的文學作品到底有哪些?如果德國讀者只是對所謂聳人聽聞的、新奇的、禁忌的作品感興趣,對這種品味我們還能說什麼?從十九世紀末開始到現在,粗略估計有大約九百種美文學作品被從中文譯成德文。翻譯工作從未停止過,但很明顯,總有一些時期比其他時期翻譯得多。德國漢學界翻中文圖書最多的是在二十世紀的二十年代,五十年代(這裡尤其要提到的是前東德的譯者們)和八十年代。頂峰是1987年,在這一年裡被翻譯成德文的中國文學作品有四十部之多。當時,年輕的中國作家們的作品藉助馬漢茂(Helmut Martin)和顧彬(Wolfgang Kubin)等漢學家的介紹,進入德國圖書市場。張潔的《重的翅膀》德文版印數達數萬冊,這是一個後來再沒有被超越的印數。最近幾年在德國開始了新一輪對中國圖書的興趣增長的過程。但出版社仍很小心,想用中國學賺錢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們小心翼翼地向國張望。在美國或法國經受住考驗的東西,也許在德國也會受人歡迎。此話竟然不差。哈金,一個在美國受到歡迎的作家,德文版本銷售也不錯。戴思傑和他的從法文翻譯過來的《巴爾扎克與小裁縫》也是如此。看看別處的情形也有助於更清楚地認識中國文學的問題:哈金和戴思傑都是為西方讀者寫作的,直接來自中國的作品卻比較難,比較艱深,比較難以定位和理解。在中國受到喜愛的作家,在德國可不見得會受到讀者的青睞,國著名作家王朔的《頑主》在德國就受到冷遇。尋找大致客觀的標準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也許在中國當代文學之中大師級作品不多,但那些完全否定中國當代文學的人怕也有搞錯的時候。中國當代文學不是自身水平不佳,而是沒有準備好應對德國市場的需求。或者反過來說,德國讀者面對來自當代中國的文學性的東西,時還顯得束手無策。最近一段時間,在德國的中國文學譯者中,漸漸形成了一種很高的語言質量意識,使得原文很難翻譯的作品也越來越多地成為德語語言的佳作。至於中國的作家,我相信,一定會有偉大的作品產生。為了在這兒不引起誤會,我要聲明:我絕不認為,中國作家應該順應德國讀者或者說外國讀者寫作。中國作家就應該按照自己的想法,基於自己的經驗和發展寫作。他們也肯定會依照新的經驗、包括異於自己的經驗作,寫些別的東西,用些別的寫法。我深信,德國讀者對中國了解得越多,越是熟悉中國形象,就越能接受來自中國的新的、美好的、文學上品味高的作品。 請您支持獨立網站發展,轉載請註明文章鏈接:

  • 文章地址: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2/666
  • 引用通告: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666
  • 推薦閱讀:

    中國傳統德治精粹及其當代借鑒
    戳中當代青年人淚點的十段話
    為當代「起名」正名(下)
    減肥別拿「停經」當代價

    TAG:中國 | 文學 | 德國 | 中國當代文學 | 當代 | Thoma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