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20﹪兒童有抑鬱症,問題出在缺乏運動

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中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大約有20%的孩子有抑鬱症。此外,還有叛逆、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無法集中……這些問題往往是因為寶寶缺乏最基本的「早期教育」——運動而導致。

日前,由首都兒研所教授朱宗涵和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兒童保健學組委員池霞共同編撰的《0-6歲兒童分段運動指導手冊》在滬正式發布,該手冊中把孩子按照不同的年齡和生長發育需求,而安排進行不同的運動項目練習,從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鼓勵家長與孩子進行科學、分段地運動,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朱宗涵表示,比如1歲以下的孩子,還沒有辦法自己去做一些運動,就建議家長給他們做一些被動運動,逐漸從被動到主動,這樣可以幫助小孩子肌肉、骨骼的生長發育,還能促進孩子的營養吸收;2-3歲左右,這個年齡段是家長和孩子建立感情的時機,建議家長更多地與孩子進行一些室內外的親子運動,在運動過程中增加交流和互動;而針對3歲以上的孩子,專家則更鼓勵他們做一些戶外的、團體的運動,比如賽跑、踢球等既是運動,又是遊戲的項目。3歲是孩子意識形態、情商智商建立的基礎,進行集體、戶外的運動不僅可以促進身體骨骼發育,同時也能幫助其學會與人交流和團隊協作等技能。這一觀點也得到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主任醫師金星明教授的贊同。她表示,科學規律的運動不僅有助於寶寶骨骼發育,減少日後患骨質疏鬆的風險;更重要的是,肢體運動能力發展與兒童的其他智能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金星明表示:「運動智能是兒童在生命的成長過程中最先得到發展的智能,人類大腦中與運動有關的神經極為豐富,而這些神經又與視覺、聽覺、記憶、思維和語言等密切相關,所以運動能力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兒童其他智能的發展。」然而,當前包括多動症在內的兒童心理行為問題令人擔憂。據調查,我國兒童心理行為問題已經占兒童精神科門診比例第一位,達到60%以上,約有3000多萬兒童受到不同程度心理行為障礙的困擾。所以,金星明提醒道,樹立科學分段運動意識,讓孩子儘早動起來至關重要。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接受的運動也有明顯區別。此外,運動會加快新陳代謝,讓孩子體內營養物質的流逝增加,運動後骨骼/身體發育需要更多的營養支持,因此金星明也提醒家長,需要補充額外的鈣質,促進寶寶健康成長。當然,選擇一款安全有效的鈣劑非常重要,比如家長們可選擇添加了維生素D3和K2的鈣劑,維生素D3能促進鈣吸收,維生素K2可以助鈣沉骨,從而讓骨骼更加強健。
推薦閱讀:

專家普及 | 卒中後抑鬱
其實抑鬱症是一種心病
抑鬱了?和我一起試試放鬆冥想訓練
睡得"過多"會引發抑鬱症
「一孕傻三年」?不!可能是產後抑鬱

TAG:抑鬱症 | 兒童 | 運動 | 抑鬱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