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后曾向羅馬教皇求援,可惜氣數已盡
弘光政權滅亡後,明清對峙形勢圖與此同時,浙東還有魯王朱以海監國,隆武帝與魯王互不相讓,爭奪皇位繼承權。那為什麼畢方濟一行捨近求遠,要去福州支持隆武帝呢?因為畢方濟與隆武帝的關係比較好,他與唐王相識達20年之久,唐王非常器重他,希望他能繼續完成赴澳門的使命,以圖「恢復祖業」。畢方濟赴澳門搬兵,返回後,在浙東的魯王政權與在福建的隆武政權先後被清軍剿滅。1646年12月,在蘇觀生等人的擁立下,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在廣州稱帝,年號紹武,同月,兩廣總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等擁戴萬曆皇帝的孫子桂王朱由榔於肇慶稱帝,是為永曆帝。紹武政權與永曆政權剛剛建立,不積極組織武裝力量「恢復祖業」,卻反而為爭奪正統地位,互相火併。1647年,清軍攻陷廣州,紹武政權滅亡。在肇慶的永曆帝朱由榔成為南明最後一位皇帝。
永曆帝播遷路線圖1646年,澳門葡萄牙當局發兵300,攜大炮數門。並以德國神甫瞿紗微(原名安德)為隨隊神甫,前來幫助永曆皇帝,葡萄牙軍隊由於攜帶火槍和大炮,所以一時聲勢浩大,幫助廣西巡撫瞿式耜收復了不少失地。
在此之時,大順軍余部劉體純、郝搖旗等與大西農民軍余部孫可望、李定國等奉行「聯明抗清」的戰略方針,一時之間,永曆政權聲勢浩大。農民軍、西洋人、明朝官軍三位一體,共同抗擊清軍。為了感謝傳教士前來助戰,永曆帝家族都接受了洗禮,皈依天主教,付洗的教士就是瞿安德。宮中受洗的還有嬪妃50人,大員40人,還有一些太監。不過永曆帝本人,沒有接受洗禮。
可是,僅僅有300多人的洋槍隊,根本就是杯水車薪,1648年10月,永曆帝派遣龐天壽攜禮物赴澳門求援,澳門的葡萄牙當局僅以火槍100支相助,而沒有派兵。一是因為此時廣州已經被清軍佔領,澳葡政府不希望直接與清軍發生正面衝突,影響葡萄牙在澳門的貿易地位。二是澳葡政府的軍隊實在是太少了,騰不出人手。火槍100支的援助,對於陷入清軍包圍的永曆政權來說,實在是微不足道。於是永曆皇帝決定派使節出使羅馬教廷,希望得到羅馬教皇的支持。為此永曆帝的嫡母王太后還給羅馬教皇寫了一封信,信件原文節錄如下:
「大明寧聖慈肅皇太后烈納致諭於因諾曾爵,代天主耶穌在世總師,公教皇王,聖父座前。竊念烈納本中國女,予忝處皇宮,惟知閫中之禮,未諳域外之教。賴有耶穌會士瞿紗微在皇朝,敷揚聖教,傳聞自外,予始知之,遂爾信心,敬領聖洗。使皇太后瑪利亞,中宮皇后亞納,及皇太子當定,並請入教領聖洗,三年於茲矣······更望聖父與聖而公一教之會,代求天主保佑我國中興太平。俾我大明第十代帝,太祖第十二世孫,主君等悉知敬真主耶穌。更冀聖父多遣耶穌會士來,廣傳聖教。······」特諭,永曆四年十月十一日。
傳教士卜彌格翻譯的拉丁文版本在這封信中,我們可以知道,皇太后、皇后和太子都接受了洗禮,並且改了洋名,皇太后的名字是瑪利亞,皇后的名字是亞納,皇太子的名字是當定。但是永曆皇帝並沒有接受洗禮。教皇答中國書節錄如下:「對吾愛女致敬並為祝福。從汝等書瀚之莊嚴,獲知天主仁慈之浩大······吾人今以父執之情抱持汝等,極願賜予陛下所求之祝福,自今後祈禱天主,使汝國統一,永享太平,願汝等心情信念永遠與余等相攜。」在教皇的答覆中,我們可以知道,教皇實際上婉言拒絕了派兵援助,只表達了祝福。如果我們了解當時西歐的歷史就可以知道,實際上當時的教皇哪有軍隊呢?他只能命令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等國的國王和貴族派軍隊去中國,而且國王和貴族還不一定理他,誰願意千里迢迢派兵到中國打仗。當時若想對抗清軍,沒有10萬洋槍隊是不行的,西歐國家怎麼會派10萬人過來。但是當時的第一殖民強國葡萄牙躍躍欲試。教皇的同情,使得南明使節卜彌格和陳安德在歐洲有了活動空間,他們來到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覲見葡萄牙國王約翰四世,約翰四世答應給予南明政府提供軍事援助。
葡萄牙國王約翰四世葡萄牙國王約翰四世答應幫助南明,可是在澳門的葡萄牙當局反應相當消極,因為他們怕一旦和清軍開戰,將會影響他們在中國的貿易。當陳安德等人攜帶羅馬教皇的回信乘船經越南回到廣西沿海時,永曆政權已經岌岌可危,桂王逃入緬甸,永曆帝朱由榔被吳三桂活捉,用弓弦縊殺。陳安德等人一直在越南、廣西、廣東一帶沿海乘船漂泊,最終隱沒在歷史的畫面中。
永曆十三年(1659年8月),傳教士卜彌格,懷著對中國南明的忠誠,因勞累逝世于越南與廣西的邊境。文章來自 騰飛說史
推薦閱讀:
※古代人的旅遊攻略——岱遊記(2)
※《明實錄萬曆朝鮮戰爭資料輯錄》試讀版
※古代真的沒有一種在保證中央控制的前提下軍隊戰鬥力不下降的軍事制度嗎?
※如果哥倫布當時到達的是亞洲,能否征服明朝?
※老鼠「消滅」了明朝(摘自網文)